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80)
2023(5859)
2022(4986)
2021(4603)
2020(3925)
2019(8727)
2018(8530)
2017(16033)
2016(9369)
2015(9963)
2014(9996)
2013(9877)
2012(9300)
2011(8578)
2010(8542)
2009(7700)
2008(7841)
2007(6952)
2006(5933)
2005(5249)
作者
(31893)
(26712)
(26524)
(25008)
(17199)
(13081)
(11880)
(10243)
(10192)
(9722)
(9415)
(9124)
(8935)
(8791)
(8523)
(8333)
(8265)
(7836)
(7805)
(7726)
(6950)
(6764)
(6705)
(6238)
(6070)
(5990)
(5858)
(5751)
(5668)
(5584)
学科
(34039)
经济(34000)
(21969)
管理(21056)
方法(17926)
(17029)
企业(17029)
数学(15955)
数学方法(15737)
(11886)
(9631)
(8232)
中国(7629)
业经(6610)
农业(6148)
(6054)
贸易(6054)
(5921)
(5888)
(5723)
金融(5720)
理论(5642)
(5620)
银行(5574)
(5478)
财务(5471)
财务管理(5460)
地方(5396)
(5356)
技术(5329)
机构
大学(139865)
学院(137357)
研究(53248)
(49596)
经济(48562)
管理(45167)
理学(40098)
理学院(39441)
科学(39106)
(39039)
管理学(38282)
管理学院(38046)
中国(36295)
农业(31705)
(30372)
业大(29865)
(29495)
研究所(28556)
中心(22798)
(22377)
(21393)
农业大学(21217)
财经(18566)
(18514)
(18460)
(18298)
(18082)
师范(17701)
北京(17404)
科学院(17216)
基金
项目(101153)
科学(77805)
基金(74423)
(69870)
国家(69372)
研究(62757)
科学基金(56641)
自然(40634)
(40345)
自然科(39778)
自然科学(39751)
基金项目(39498)
自然科学基金(39100)
社会(39016)
社会科(37058)
社会科学(37044)
(35142)
资助(30953)
教育(29557)
重点(24118)
计划(23086)
编号(22066)
(21889)
(21039)
科技(20965)
(20940)
科研(20576)
创新(19775)
(18672)
成果(18377)
期刊
(48640)
经济(48640)
学报(38371)
(35221)
研究(34558)
科学(29785)
大学(27198)
学学(26338)
中国(25482)
农业(24172)
(16442)
管理(15217)
业大(12575)
教育(12454)
(12332)
农业大学(10909)
(10586)
金融(10586)
(10401)
财经(9298)
技术(8983)
经济研究(8184)
(7971)
科技(7757)
林业(7352)
中国农业(7171)
业经(7159)
自然(7086)
问题(6534)
统计(6291)
共检索到191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璐  邬旭龙  王印  杨泽晓  姚学萍  胡凌  林星宇  任梅渗  罗忠永  曾相杰  
为更好地进行波氏菌病的防治,利用分离培养、生化实验、PCR鉴定和同源性分析对采自四川某规模化猪场有明显萎缩性鼻炎症状的猪鼻腔拭子进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参考经典的皮肤坏死素(DNT)粗提技术,将分离株DNT粗提原液及10和100倍稀释物分别注射于4~5、15~20和40~45D3组不同日龄的SPF鼠,进行毒力检测。结果分离到一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DNT毒力较强,0.2mL粗提原液可造成4~5D乳鼠皮下组织发生严重急性出血性炎症而死亡;15~20D乳鼠皮下出血,毛囊损伤,表皮层细胞结构模糊、紊乱,耐过乳鼠损伤处皮肤毛发生长受损;40~45D小鼠脱毛等轻微症状。本试验分离菌株皮肤毒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军勇  汤金梅  汤细彪  杨明柳  赵战勤  吴斌  陈焕春  
将猪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cPasteurella multocida,T+Pm)增菌后经超声波破碎,用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200处理,提纯天然多杀性巴氏杆菌皮肤坏死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toxin,PMT)。经Western blot和细胞毒性试验证实,该毒素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且7 ng/mL的PMT能使Vero细胞病变。用该毒素制成的类毒素菌苗免疫2头健康断奶仔猪,同时设T+Pm灭活苗和PBS对照组。4次免疫后,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类毒素菌苗组毒素抗体效价达1∶16,而灭活苗组未见毒素抗体产生。用200μg提纯的PMT和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璐  邬旭龙  王印  姚学萍  杨泽晓  胡凌  林星宇  任梅渗  曾相杰  罗忠永  
【目的】了解当前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地方菌株皮肤坏死毒素(DNT)基因的变异特点。【方法】利用分离培养、PCR及16SRRNA扩增片段同源性分析,对采自四川遂宁某规模化猪场有明显萎缩性鼻炎症状的鼻拭子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的DNT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对其抗原域、氨基酸二级结构、特定区域位于蛋白质表面可能性等参数进行预测,分析其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成功分离得到一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命名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SC-SN株。分离株DNT基因序列全长4 357BP,与其他11株菌DNT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1%~100.0%,但由于其356位插入碱基A,使得该序列仅编码1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战勤  裴洁  薛云  汤细彪  吴斌  何华  周学利  程相朝  何启盖  陈焕春  
【目的】探讨2003~2006年间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在中国湖北等十余省市猪群中的流行病学分布和协同感染特性并对部分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采用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和PCR鉴定,从2 057份有肺炎或萎缩性鼻炎症状猪的肺脏等病料组织中分离出190株Bb和不同数量的其它共感染菌。经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血凝试验及动物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在中国湖北等十余省市的猪群中,不同省份Bb的总分离率介于7.3%~14.1%之间;不同年份Bb的总分离率介于7.3%~11.8%之间;2003~2006年间的Bb总分离率为9.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硕  黄霞  林勇  林海燕  汪启明  刘仲华  
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8–甲氧基补骨脂素、蒽)和白芷(生药)低、中、高3个剂量组(0.93、4.65、9.3 g/kg)并设立有/无紫外辐射2种条件,每处理6只,采用Draize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动物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并耳廓打孔称重评价皮肤光毒性;运用q PCR方法对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炎症相关的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2受体1(E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5个基因的m RNA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无紫外辐照情况下,各组大鼠皮肤均没有出现红斑和水肿现象,皮肤刺激反应积分都为0;在辐射条件下,空白对照组大鼠皮肤也没有出现红斑和水肿现象,白芷水提物只在中、高剂量条件下部分大鼠皮肤出现轻微的红斑甚至水肿现象;相比空白对照组,只有阳性对照组大鼠的耳片质量显著增加(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贺英  赵萍  储岳峰  高鹏程  赵海燕  逯忠新  
用引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全菌抗原致敏经戊二醛处理的绵羊红细胞,制备成间接血凝试验抗原,通过IHA来检测由支气管败血杆菌引起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血清抗体。致敏绵羊红细胞的最佳抗原浓度为100μg/mL,血清效价≥1∶8即为阳性,效价≤1∶4者判为阴性,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重复性,而且操作简单,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联泰  安贤惠  胡江  许宁  张晓磊  王静  
以黄鳝皮肤黏液为材料,通过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了具有抗菌和镇痛活性的多肽MAS-Ⅳ-4,用Tricine-SDS-PAGE测得其分子量为10.4kD,用显微熔点仪测得其熔点为208~211℃。用抑菌圈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MAS-Ⅳ-4对嗜水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此外,每只注射0.75ml以上的MAS-Ⅳ-4样品液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痛阈值。MAS-Ⅳ-4还具有微弱的溶血活性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雄  汪梦萍  陈毓川  刘贤洪  叶冬青  张钢  
自行设计双层平板选择培养基并用双温培养法分离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用加有1%葡萄糖的麦康凯琼脂作为基础培养基,从猪鼻腔采取病料以环形或3点形接种到该基础培养基,在37℃培养8~10h后,再在该培养过的基础平板上倾注一层约3mm厚的经灭菌并冷至45~50℃的半固体培养基,于25℃再正放培养14~16h。其后在培养基表面挑选单个或扩散生长的菌落接种上述基础平板培养基进行初步验证,再取这些验证过的菌落作纯培养后进行种型鉴定。本法不需要抗菌剂,能抑制其他污染杂菌和真菌的生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葛松  蒋万  何生虎  余永涛  张蕾蕾  郭澍强  王静  
【目的】从患真菌性皮肤病肉牛的毛发、皮屑、痂皮等病料样本中分离皮肤病原真菌并对其进行种属分类鉴定,为牛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无菌采集宁夏地区患皮肤病肉牛的毛发、皮屑、痂皮,将病料样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0%KOH溶液1滴,静置5 min后进行镜检观察;将病料样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中进行真菌的分离、纯化培养,对分离的真菌用乳酸酚棉兰染液进行染色观察,根据真菌形态学特征对其进行初步分类;用分离的真菌制备浓度为1×108 cfu·m L-1的孢子悬液涂抹健康ICR小鼠皮肤,根据其致病性筛选病原真菌;提取病原真菌DNA,对其内部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斌  于兰萍  胡亮  李艳  刘双凤  姜志强  
从体表溃烂的养殖红鳍东方鲀(Fugu obscurus)病灶处分离到1株优势生长菌,编号为H-06091。分别通过创伤浸泡和注射方式感染健康红鳍东方鲀,发现这两种途径均可引发皮肤溃烂,两种途径的感染率均为100%,2×108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100%,4×107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50%,创伤浸泡感染未见死亡。药敏实验表明,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链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红霉素、氟哌酸、氟嗪酸、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青霉素G等抗菌素对H-0609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按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进行菌种鉴定并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该菌呈革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霓  徐晓娇  江天久  江涛  吕颂辉  
2011年夏季,我国秦皇岛沿岸海域再次暴发了大面积的微微型浮游植物抑食金球藻褐潮。为了弄清该藻的毒性以及评估其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影响,本实验以卤虫作为受试生物,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该褐潮水体对卤虫的急性毒性及卤虫对该藻的摄食作用,并以室内纯种培养的抑食金球藻对小白兔进行急性皮肤刺激和眼刺激实验,对小白鼠进行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抑食金球藻褐潮水体对卤虫无急性毒性,卤虫能以抑食金球藻为食,摄食率随着摄食藻密度的升高而上升。抑食金球藻藻液对实验兔的皮肤和眼睛无明显刺激作用,对小白鼠无急性毒性作用。该藻暴发褐潮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较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晶  商旋  张晓敬  常世民  马爽  
研究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皮肤细胞存活影响。采用组织块法启动小鼠皮肤细胞的原代培养,胰酶消化法传代培养,利用光镜观察、MTT细胞毒性分析、荧光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镉对小鼠皮肤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在37℃,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条件下,小鼠皮肤组织原代启动第2天即有细胞迁出,为成纤维样细胞形态,生长分裂旺盛,第6天即可长成汇合的细胞单层,并能稳定连续传代。20~160μMol/l氯化镉可显著降低体外培养的小鼠皮肤细胞的存活率,具有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处理24和48 h对肝细胞的半致死率浓度分别为39.81和22.39μMol/l。CD Cl2处理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文慧   赵佳敏   巩志国   白云洁   于琢雅   刘博   毛伟   张双翼  
为探究MLKL对肌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对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分别构建野生型C57BL/6J小鼠和MLKL基因敲除(MLKL-/-)小鼠背部创伤模型,分析皮肤伤口愈合情况。体外培养野生型C57BL/6J和MLKL-/-小鼠肌成纤维细胞及骨髓源巨噬细胞,使用小鼠耳源肌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Myofibroblast conditioned medium,MFbCM)处理野生型C57BL/6J小鼠M1和M2型巨噬细胞,检测M1型巨噬细胞IL-6、TNF-α及NO的分泌量。检测M2型巨噬细胞精氨酸酶(Arginase)及几丁质酶3样分子(Ym1)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相比于野生型C57BL/6J小鼠,MLKL-/-小鼠伤口收缩更为缓慢。在损伤后第5、7和10天,野生型C57BL/6J小鼠创面收缩率显著高于MLKL-/-小鼠(P<0.001)。2)MLKL缺失显著降低伤口表面Ym1和Arginase的表达,在损伤后第5、7和10天差异显著(P<0.001)。此外,MLKL的缺失影响了MFbCM上调M2型巨噬细胞Ym1和Arginase表达的能力。表明MLKL可能参与调控MFbCM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分泌活动。3)MFbCM可促进M1型巨噬细胞IL-6、TNF-α和NO的表达,且依赖于MLKL的存在,表明MLKL可能参与调控MFbCM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分泌活动。综上,本研究确定了MLKL参与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间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在伤口愈合的每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MLKL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为创面愈合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真  刘璐  马晓平  姜尧章  王承东  古玉  
将18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只。在试验组小鼠两腹侧壁对称取2个点皮下注射大熊猫源枝孢样枝孢霉菌悬液(1×10~6 cfu/mL),接种12 h后(第1天),观察小鼠体况、接种部位表现,最后处死小鼠并取其接种部位的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逆培养,用Image–Pro Plus 6.0统计病理切片中单位面积内免疫细胞数、孢子数和菌丝数,之后每隔24 h按上述步骤同样处理和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第1~8天小鼠体表特征变化不明显,小鼠机体免疫细胞由大量聚集到逐步减少,孢子与菌丝数由多到少又逐渐增加,处于萌发生长阶段;接种后第9~10天,接种部位出现小红斑,皮肤出现结节状损伤,各器官之间未粘连,其余症状不明显,免疫细胞持续增多;接种后第11~25天,接种部位红斑面积增大,损伤加大,颜色变深,有增生物,小鼠出现瘙痒症状,饮食明显减少,免疫细胞持续增多后逐步减少,孢子与菌丝数减少后急剧增加,再减少后又急剧增加,在第17、25天出现2次高峰;接种后第26天后小鼠饮食持续减少,接种部位出现局部坏死、黏膜粘连等症状,孢子和菌丝数逐渐减少至无。可见,枝孢样枝孢霉感染小鼠后第1~8天为潜伏期;第9~10天为前驱期,第11~25天为发病期,第26天后为转归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元刚  周学章  任战军  
 通过对患典型败血症死亡的梅花鹿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得到3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学、生化技术、动物试验和分子生物技术4方面的鉴定,确诊该菌为李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对庆大霉素、环丙杀星、克林霉素、链霉素中度敏感,对头孢塞肟钠、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