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6)
2023(11922)
2022(10573)
2021(10119)
2020(8582)
2019(19605)
2018(19811)
2017(37274)
2016(21158)
2015(23994)
2014(24391)
2013(23645)
2012(22046)
2011(19750)
2010(19714)
2009(18019)
2008(17673)
2007(15671)
2006(13630)
2005(11887)
作者
(63574)
(52468)
(52323)
(49986)
(33672)
(25459)
(23852)
(21009)
(20106)
(19037)
(18228)
(17665)
(16799)
(16768)
(16472)
(16233)
(16137)
(15741)
(15108)
(15018)
(13408)
(13194)
(12892)
(12012)
(11975)
(11801)
(11660)
(11541)
(10826)
(10661)
学科
(75507)
经济(75409)
管理(58312)
(53004)
(44483)
企业(44483)
方法(34886)
数学(29567)
数学方法(29115)
(21201)
(21130)
中国(20784)
(19213)
业经(16827)
地方(16025)
(15795)
理论(15253)
农业(13540)
(13477)
贸易(13470)
(13385)
(13033)
教育(12681)
技术(12177)
(12166)
银行(12105)
(12077)
财务(12000)
财务管理(11976)
环境(11723)
机构
大学(295749)
学院(293827)
管理(112971)
(104855)
经济(102095)
研究(101873)
理学(97419)
理学院(96226)
管理学(94166)
管理学院(93655)
中国(74337)
科学(68702)
(65295)
(55649)
(53742)
业大(49520)
研究所(49350)
(48324)
中心(45867)
(44172)
农业(43948)
北京(41301)
(40649)
师范(40156)
财经(38465)
(37499)
(35906)
技术(35274)
(34870)
(32281)
基金
项目(204378)
科学(157206)
研究(146107)
基金(144364)
(128114)
国家(127014)
科学基金(106634)
社会(86501)
社会科(81536)
社会科学(81513)
(81486)
基金项目(76893)
自然(72156)
自然科(70446)
自然科学(70426)
自然科学基金(69122)
(68976)
教育(67477)
编号(60746)
资助(60239)
成果(50408)
重点(45828)
(43574)
(42860)
课题(42788)
(41810)
科研(39491)
计划(38997)
创新(38974)
项目编号(37373)
期刊
(117885)
经济(117885)
研究(84170)
中国(59311)
学报(56230)
(50889)
科学(48348)
管理(41400)
大学(41199)
教育(38969)
学学(38633)
(36113)
农业(35327)
技术(25959)
(22669)
金融(22669)
业经(19571)
图书(18334)
(18064)
财经(17995)
经济研究(17514)
(15663)
科技(15654)
业大(15406)
(15230)
问题(14998)
理论(14636)
林业(13868)
实践(13638)
(13638)
共检索到433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申育萌  赵姗姗  杨倩  
本试验选用MHCⅡ、CD11b和CD16三种猪树突状细胞(DC)的抗体,对10头2月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咽鼓管扁桃体和软腭扁桃体中的DC进行标记,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分布于猪扁桃体内的DC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猪咽鼓管扁桃体和软腭扁桃体黏膜下固有层和淋巴滤泡内的DC可共表达CD11b与CD16或CD11b与MHCⅡ分子。咽鼓管扁桃体和软腭扁桃体黏膜下固有层中双阳性DC数量大约是淋巴滤泡双阳性DC数量的3倍。正常状态下双阳性DC在扁桃体上皮细胞间分布较少,咽鼓管扁桃体上皮细胞间几乎没有分布。单阳性CD11b+DC多分布于咽鼓管上皮细胞下方,仅有少量的CD11b+DC可向上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秋婷  关如婷  潘俊慧  杨兴淼  谢盛达  余都  王学飞  曹瑞兵  
[目的]为了探究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感染猪扁桃体的组织和细胞嗜性。[方法]本研究筛选JEV抗原、抗体均为阴性的健康商品仔猪3头,通过颈部皮下及静脉注射接种JEV NJ2008株,2×10~(7)TCID_(50)/头,对照仔猪注射生理盐水2 mL。饲养观察一周,期间采集鼻拭子、血液和扁桃体等组织样品。通过qPCR、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病毒。[结果]3头接毒仔猪体温均正常,试验仔猪7 d中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临床症状。3头接种JEV NJ2008仔猪从接毒当天开始出现2 d的病毒血症,可从持续7 d采集的鼻腔拭子中检出JEV。JEV主要感染猪软腭扁桃体,攻毒仔猪的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会咽扁桃体的免疫组化检测中未发现JEV阳性细胞。在软腭扁桃体中,JEV感染细胞主要分布于淋巴滤泡的周边和弥散淋巴组织中,JEV抗原阳性细胞多为形态不规则,细胞核较大,着色较淡,具有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的特征。随后,通过CD11b、CD163和MHC II 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进一步鉴定JEV阳性细胞多为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结论]本试验结果显示在JEV感染早期的1周内,仔猪扁桃体呈现持续性感染,其中JEV阳性细胞多为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这些结果为研究JEV在扁桃体中的持续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晨  张恩  王佳璐  黄璐璐  杨倩  
[目的]本试验旨在建立体外分离猪肠黏膜派尔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PP)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获得单个核细胞,然后分别采用免疫磁珠法、流式细胞术根据细胞表面标志MHC-Ⅱ和SWC3a分选猪肠黏膜PP结DC,并进行DC形态学和免疫学性质鉴定。[结果]磁珠分选(magnetic cell sorting,MACS)富集SWC3a+细胞纯度达90.2%,而SWC3a+/MHC-Ⅱ+细胞纯度达50.5%。流式细胞术分选猪肠黏膜PP结中SWC3a+/MHC-Ⅱ+DC纯度高达95.6%,将该DC培养2 d后,细胞有聚集现象,细胞表面不规则,略有突起,具有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成功建立了体外分离猪肠黏膜PP结中DC的方法,分离到的DC具有体内DC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猪肠黏膜PP结中DC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孝煊  李思思  周成翀  吴志新  
树突状细胞(DCs)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反应的细胞,在先天性免疫、适应性免疫以及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简要综述了DCs的类型及其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各类DCs的细胞标记。总结了鱼类DCs的分离、纯化方法和形态学观察方法;现有研究表明,鱼类DCs具有吞噬细菌、刺激T细胞增殖、诱导CD4+T细胞的活化、表达DCs的标记基因、被Toll样受体的配体激活、迁移能力、引起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生物学功能;不同鱼类DCs的分子标记并不完全一样;鱼类的头肾、肾、鳃、皮肤、胸腺、脾、肠等均有DCs的分布。目前,对鱼类DCs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解决:①鱼类DCs目前缺乏明确的细胞标记,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鱼类DCs的分离、体内分布与功能的研究水平;②加强和完善鱼类DCs的分离、培养技术的研究,掌握各种鱼类DCs的分离培养方法;③加强鱼类DCs在抗原递呈中的功能研究,对深入分析鱼类免疫机理,合理设计和应用疫苗,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文娜  王培永  李翔  马志禹  苏娟  雷治海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浓度神经介素U(NMU)对外周血单核源树突细胞(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采集小梅山猪外周血,用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联合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形成未成熟树突细胞,再加入脂多糖(LPS)刺激获得成熟的树突细胞,同时观察DC形态。加入不同浓度(0.01、0.1、1、10、100、1 000 nmol·L(-1))NMU并分别培养2、4、8和12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IL-4、IL-5和IL(-1)3的浓度。加入不同浓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剑  
针对传统人工免疫网络安全模型在对异常检测中的弊端,首先定义了危险理论树突状细胞在网络安全模型中的表示形式,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抗原识别和抗原提呈算法来解决该弊端。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大大降低入侵检测系统的误报率和提高检测率,该模型不仅对建立计算机安全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能应用在农业病虫害预测和水文气象监测中建立实时监测模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飘  何敏  韦靖婧  许丁心  
采集0、1、2、3、4、5、6、10、14、18、22、26、30、34、38周龄健康中国黄羽鹌鹑的盲肠扁桃体,测量盲肠扁桃体的生长指标,观察盲肠扁桃体的显微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黄羽鹌鹑盲肠扁桃体位于回肠、盲肠、直肠三者连接处的盲肠基部,盲肠扁桃体近盲肠的基底部分由于盲肠壁增厚、增宽,容易与其他部位分离,盲肠扁桃体在鹌鹑孵化时已存在,0~38周龄皆具备完整的外部形态,表面光滑且饱满;盲肠扁桃体的结构由内到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黏膜包括上皮、固有层和肠腺;在透射电镜下可见结构清楚的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和肠绒毛,且线粒体嵴清晰可见;盲肠扁桃体质量、生长指数及左、右侧的长和宽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均为早期随着周龄的增加不断增长,后趋于平稳,绝对质量和生长指数均在6周龄达到最大,除22周龄右侧长径外,10~38周龄盲肠扁桃体生长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国黄羽鹌鹑盲肠扁桃体的发育在出生后逐渐发育,0~6周龄为快速发育期,在6周龄达到成熟,10~38周龄为成熟持续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佳  梁金逢  阴银燕  杨倩  
为建立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dendritic cells)体外培养方法,用重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M-CSF)和重组鸡白细胞介素4(rIL-4)体外诱导鸡骨髓细胞分化为DC,然后通过形态观察、表型鉴定及功能分析来初步鉴定所培养的DC。试验结果表明:培养7 d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表面不规则,有显著的树突状突起,呈典型的DC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得细胞表面CD11c和MHCⅡ分子的表达量分别为69.3%和63.0%。经脂多糖或CpG-ODN刺激24 h后的DC,其表面成熟分子标志CD40和CD86上调表达,同时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增强(P<0.01)。结论:本...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正平  杨倩  
为研究胆酸钠促进山羊鼻腔相关扁桃体黏膜上皮吸收禽流感灭活病毒的形态学机制,经鼻腔接种胆酸钠和禽流感灭活病毒后,用组织学光镜和电镜制片技术研究山羊咽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上皮结构的变化以及灭活病毒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单独应用灭活病毒后扁桃体黏膜上皮结构完整;而应用胆酸钠或胆酸钠配合灭活病毒后扁桃体中可观察到较多脱离黏膜上皮的细胞,脱落的细胞大部分是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上皮细胞间间隙增大,紧密连接被打开。应用胆酸钠配合灭活病毒后可观察到部分细胞内含有病毒的囊泡。鼻腔接种后第3天,应用胆酸钠的扁桃体黏膜上皮结构基本恢复,几乎没有观察到脱离上皮的细胞。结论:胆酸钠通过打开山羊鼻腔相关扁桃体黏膜上皮细胞...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雪  朱立麒  栗云云  吴海琴  朱怡蕾  庾庆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兵兵  汪袁  樊彦红  李银环  王晴晴  孙卫东  张海彬  何成华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脱氧血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小鼠骨髓源性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m DC)的表型和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分化成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DON(0、125、250、500 ng·m L(-1))处理DC 6 h后,再加入LPS刺激18 h。以仅用LPS处理的为阳性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CD80、CD86和M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澍  刘金玲  单风平  
观察蛋氨酸脑啡肽(MENK)对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蛋氨酸脑啡肽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体外制备小鼠骨髓细胞用GM-CSF协同MENK诱导培养7d后用RT-PCR法检测TLR-4的mRNA表达,用Western-Blot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MENK协同诱导组TLR-4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GM-CSF诱导组(p<0.05),MENK可以促进树突状细胞TLR-4的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荟梅  彭传燚  李成林  高柱  侯如燕  宛晓春  
【目的】研究茶树对氟吸收、富集规律及其解毒机理。【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结合差速离心方法研究平阳特早、乌牛早和凫早2号氟富集的特性及根和叶片中氟的亚细胞分布,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3个品种茶树根、茎和叶氟含量均随着培养介质氟浓度的增加而升高,0—10 mg.L-1氟处理下,地上部分氟含量大于根部氟含量(转运系数>1),且茶树吸收的氟中56%贮存在地上部分。除对照组外,大部分氟积累在叶片和根系的细胞壁(76.84%—91.58%)和可溶性部分(53.24%—80.35%),氟的添加均增加了氟在3个品种茶树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中的分配比例,减少了其在细胞器中的富集。加氟处理下,平阳特早和乌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森  谢碧霞  钟秋平  张琳  
利用RINT2000 vertical goniometer型X-衍射仪测定不同pH条件下扁桃胶水解物的结晶度,研究不同pH条件对扁桃胶晶体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水解物的微晶结构。结果表明:1)pH的改变不仅能够使非晶体的扁桃胶表现出晶体特性,而且对晶相也有极显著的影响,在pH3~1,晶体结构与多糖的微纤维化有关,在pH11~13,晶体与多糖的结构有关;2)以pH7为中心坐标,随着pH的不断降低,扁桃胶的结晶度变化符合方程y=10.94201e-(x-2.23006)2/1.872403(R2=0.85175);随着pH的不断增加,扁桃胶的结晶度变化规律符合方程y=-8.8382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  田嘉  张琦  董胜利  章世奎  李疆  
剪取‘纸皮’扁桃休眠期枝条,以大田自然生长的枝条为对照,分别在人工气候箱内通过1/2MS+5%蔗糖溶液水培、培养土扦插和花泥固定1/2MS+5%蔗糖溶液培养,观测花芽、叶芽生长情况,评估枝条生长情况,比较3种培养方式对扁桃离体枝条的培养效果,筛选出最佳培养方式。结果表明:1/2MS+5%蔗糖溶液水培枝条的相对生长值最低,为36.15%,枝条生长情况最差;培养土扦插枝条的相对生长值为55.66%,枝条生长情况一般;花泥固定1/2MS+5%蔗糖溶液培养枝条的相对生长值为87.41%,枝条生长情况最好。花泥固定1/2MS+5%蔗糖溶液培养扁桃离体枝条的方法最好,可用于扁桃休眠期抗寒试验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