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1)
- 2023(9188)
- 2022(8063)
- 2021(7303)
- 2020(6551)
- 2019(15272)
- 2018(14917)
- 2017(28876)
- 2016(15996)
- 2015(18003)
- 2014(17989)
- 2013(17943)
- 2012(17250)
- 2011(15732)
- 2010(15803)
- 2009(14711)
- 2008(14833)
- 2007(13671)
- 2006(11676)
- 2005(10557)
- 学科
- 济(64741)
- 经济(64664)
- 管理(41465)
- 业(40672)
- 企(32119)
- 企业(32119)
- 方法(31668)
- 数学(28036)
- 数学方法(27717)
- 学(18271)
- 农(17633)
- 财(17260)
- 中国(15510)
- 贸(12379)
- 贸易(12375)
- 地方(12266)
- 制(12247)
- 易(12031)
- 业经(11862)
- 农业(11496)
- 务(10851)
- 财务(10831)
- 财务管理(10797)
- 企业财务(10292)
- 银(10130)
- 银行(10068)
- 融(9904)
- 金融(9901)
- 和(9733)
- 行(9533)
- 机构
- 大学(238686)
- 学院(235712)
- 济(91710)
- 经济(89662)
- 研究(88760)
- 管理(82249)
- 理学(70940)
- 理学院(69985)
- 管理学(68424)
- 管理学院(68012)
- 中国(64616)
- 科学(60793)
- 农(57599)
- 京(51982)
- 所(49289)
- 农业(46451)
- 研究所(45337)
- 业大(45060)
- 财(41955)
- 中心(40080)
- 江(36808)
- 财经(33453)
- 北京(32428)
- 院(31508)
- 经(30382)
- 范(30153)
- 农业大学(30113)
- 师范(29623)
- 省(29454)
- 州(28785)
- 基金
- 项目(161341)
- 科学(123489)
- 基金(116442)
- 家(107224)
- 国家(106417)
- 研究(106354)
- 科学基金(86883)
- 社会(64590)
- 省(63445)
- 基金项目(61400)
- 社会科(61105)
- 社会科学(61080)
- 自然(60657)
- 自然科(59176)
- 自然科学(59148)
- 自然科学基金(58123)
- 划(55044)
- 教育(48922)
- 资助(48916)
- 编号(40831)
- 重点(37928)
- 部(35082)
- 发(34757)
- 计划(34417)
- 成果(33764)
- 创(32674)
- 科研(32564)
- 科技(31192)
- 创新(30802)
- 课题(29549)
- 期刊
- 济(97062)
- 经济(97062)
- 研究(63909)
- 学报(54088)
- 农(51910)
- 中国(46697)
- 科学(43787)
- 大学(38188)
- 学学(36539)
- 农业(34769)
- 财(33649)
- 管理(28292)
- 教育(21349)
- 融(20278)
- 金融(20278)
- 业(19298)
- 技术(17976)
- 财经(16835)
- 经济研究(16080)
- 业经(15109)
- 业大(15087)
- 版(14757)
- 经(14453)
- 问题(13415)
- 农业大学(12689)
- 科技(11921)
- 贸(11370)
- 技术经济(11248)
- 林业(11003)
- 统计(10934)
共检索到346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骆学农 郑亚东 窦永喜 郭爱疆 侯俊琳 景志忠 才学鹏
【目的】获得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联合表达的具有良好免疫保护性的重组抗原,为研制高效的猪囊虫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截去45W-4B基因的信号肽和C端17个疏水氨基酸序列,经BamH I和EcoR I酶切后与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酶切及PCR扩增鉴定阳性克隆。测序正确的质粒经EcoR I和Not I酶切处理后与截去信号肽的18 kD基因连接,构建双基因融合表达载体pGEX-4BX/18。用IPTG诱导的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分析活性。分别用300μg重组GST-4BX、GST-4BX/18蛋白免疫猪,间接ELIS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进欢 苟惠天 尚清炎 孙晓林
【目的】明确重组蛋白pGEX-TPO18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提取豆状带绦虫六钩蚴RNA,根据带科其他种属绦虫18 kD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5′端分别引入EcoR I、Xho I限制性酶切位点,RT-PCR扩增,产物克隆于pMD18-T中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纯化后的PCR产物和质粒pGEX-4T-1分别用EcoRⅠ+XhoⅠ双酶切,回收目的片段,连接后转化至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挑斑摇菌,通过PCR方法和重组质粒测序技术进行鉴定,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表达质粒命名为pGEX-TPO18。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质粒,收集菌体进行SDS-PAGE分析,用GST琼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军涛 陈晓宇 骆学农 王颖 张少华 刘斌 郑亚东 景志忠 才学鹏
【目的】构建表达猪带绦虫六钩蚴TSOL18抗原的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株。【方法】克隆并改造TSOL18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TSOL18,电转入鼠伤寒沙门氏菌终宿主菌株X4550,体外鉴定重组菌X4550(pYA3341-TSOL18)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稳定性、生长曲线、安全性和小鼠免疫试验进行评价。【结果】酶切鉴定和基因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尿素-SDS-PAGE检测有目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证实该抗原具有免疫原性;重组菌株在体外营养选择压力下可稳定地携带重组质粒传代繁殖;蛋白的表达对重组菌株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小鼠实验证实重组菌安全可靠,二免后E...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冬 王玲 丛胜波 王金涛 李文静 万鹏
【目的】克隆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pheromone biosynthesis activating neuropeptide,PBAN)基因,分析其序列特征,阐明该基因在红铃虫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规律,以及与交配行为、棉花挥发物间的调控关系,为进一步揭示红铃虫性信息素合成释放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RACE技术克隆红铃虫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PgosPBAN的全长cDNA序列,应用DNAMAN 6.0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利用Protparam、Chou&Fasman等在线分析软件进行蛋白二级结构预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Pgos PBAN在红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分析交配行为和棉花挥发物对Pgos PBAN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获得了Pgos PBAN全长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Y987647,该基因c DNA全长1 461 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618 bp,编码205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长121 bp,3′端非编码区长722 bp;Pgos PBAN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了滞育激素、α神经肽、β神经肽、PBAN和γ神经肽5种神经肽,N端还含有一个23氨基酸的信号肽;预测该蛋白分子量为2.41 kD,等电点为9.25;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gos PBAN与15种鳞翅目昆虫的PBAN位于同一分支,其中与Pgos PBAN进化关系最近的是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PBAN(GenBank登录号:ALM30314.1),表明这两个基因可能有共同的祖先基因;PgosPBAN在红铃虫不同发育阶段存在明显的表达特异性,以成虫期的表达量较高,幼虫期次之,蛹期最低;PgosPBAN在红铃虫雌、雄成虫体内均有表达,且1—5 d内雄性成虫Pgos PBAN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成虫;交配后1—3 d的红铃虫体内Pgos PBA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处女蛾;暴露于棉花挥发物1—5 d雄成虫Pgos PBAN表达水平未受到显著影响,而1、8 d雌成虫及8 d雄成虫Pgos PBAN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结论】明确了PgosPBAN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了该蛋白的二级结构特征。根据PgosPBAN在红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以及与交配行为、棉花挥发物的调控关系,推测该基因不仅参与了红铃虫雌性信息素的合成释放,在调控雄性信息素以及调节生长发育等方面可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黄进强 王晓谰 李永娟 吴深基 赵璐
前黑素小体蛋白a (premelanosome protein, pmela)基因是黑色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基因之一,对动物的体色有着重要影响。为探讨pmela基因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色变异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技术对pmela基因cDNA全长进行克隆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同时采用qRT-PCR比较pmela在野生型虹鳟(虹鳟)、黄色突变型虹鳟(金鳟)和杂交F_(1)代受精期至孵化后3个月不同发育时期及成鱼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研究获得pmela基因cDNA全长序列3476 bp,包含2532 bp开放阅读框,编码84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Pmela为疏水性蛋白且存在PKD功能结构域。同源性比对发现,虹鳟Pemla氨基酸序列与红鲑(Oncorhynchus nerka)的同源性高达97.75%;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虹鳟与红鲑的亲缘关系最近,与人类(Homo sapiens)和小鼠(Mus musculus)的亲缘关系最远。qRT-PCR结果显示,pmela基因在虹鳟与金鳟胚胎及出膜后各时期均有表达,在受精期至16细胞期中的表达为虹鳟高于金鳟,出膜后该基因在金鳟背部皮肤中的表达均高于虹鳟,且在4细胞期、16细胞期、原肠期、神经期、体节期、心跳期、1 day post-hatching (1 dph)、3 dph、5 dph、7 dph、10 dph、1 month post-hatching (1 M)和2 M时期中,虹鳟与金鳟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在各组织中,pmela基因在虹鳟与金鳟背部皮肤和眼睛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杂交F_(1)代中,pmela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与双亲类似,且在大部分相同时期和组织中的表达与双亲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pmela基因的表达量高低与虹鳟体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可能参与其体色的形成过程。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mela基因在虹鳟体色变异中的作用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晋祎 张宁波
为了解析鸡胚发育过程中NANOG、POUV和TWIST2基因的调控作用,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研究NANOG、POUV和TWIST2基因在孵化1~6d(E1~E6)的整体胚胎和孵化15和18d(E15、E18)鸡胚的大脑、心脏、肝脏和左侧大腿肌肉组织中的表达谱。结果表明,1)NANOG基因的表达水平在E2~E6整胚和E15、E18胚期的大脑、心脏、肝脏和腿肌中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低于E1时期(P<0.01)。2)在鸡胚发育的整胚E1~E6和E15、E18时期的大脑、肝脏、心脏和腿肌中,POUV基因的表达水平基本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且从E3时期后均显著低于E1时期(P<0.05或P<0.0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毋玉婷 郭宝英 祁鹏志 吕振明 吴常文 史会来 平洪领
Phb2是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的一个亚型。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首次获得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Phb2基因的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283 bp,其中5′非编码区(5′-UTR)150 bp,3′非编码区(3′-UTR)236 bp,开放阅读框(ORF)897 bp,预测编码29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曼氏无针乌贼Phb2基因编码的蛋白无信号肽,第2042位氨基酸为跨膜结构,包含1个PHB家族的结构域。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曼氏无针乌贼不同生长时期(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红飞 王孝波 冯新港 靳亚平 杨健美 苑纯秀 林矫矫
【目的】分析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体内的表达特征,为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虫体发育的调控奠定基础。【方法】以7 d童虫cDNA为模板,通过RACE技术获得日本血吸虫β-catenin基因全长cDNA序列。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该基因mRNA在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体内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含有多个抗原表位的β-catenin部分cDNA序列为模板,构建原核pET28a-β-catenin-310重组质粒,表达β-catenin蛋白。以纯化的原核表达产物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以此抗血清为一抗,通过Westernblotting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峰 马玲 陈俏丽 王博文 郝欣 何芳林 柳燕
【目的】通过对热激转录因子基因Bx-HSF-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为深入研究c GMP、TGFβ-like和inSulin/iGF等热激抗逆代谢路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松材线虫基因组数据设计引物克隆松材线虫Bx-HSF-1基因。进一步对Bx-HSF-1进行Gene OnTOlOGy基因功能预测、系统发育分析、保守结构域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JASPAR预测Bx-HSF-1靶位点DnA序列,根据松材线虫基因组数据筛选含有该序列的靶基因,并通过蛋白质三维结构分析和分子对接验证。应用荧光定量q-PcR检测Bx-HSF-1及其靶基因在热激和低温处理条件下4个时间点的表达量,结合转录组数据对Bx...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嘉阳 张子平 朱友芳 邹志华 韩坤煌 葛辉 王艺磊
从本实验室已有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α-微管蛋白基因片段,利用5’RACE和3’RACE技术首次克隆获得其cDNA,全长为1602 bp,包含135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5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49.78 k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α-微管蛋白为亲水性非跨膜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第142~148位有特异且保守的GTP核苷酸结合位点(GGGTGSG)。对刺激隐核虫α-微管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与间日疟原虫(Trypanosoma vivax)、丹氏锥虫(Trypanosoma danilewskyi)、八肋游仆虫(Euplotes octocarinatus)、尾刺耐格里原虫(Naegleria gruberi)、眼虫(Euglena gracilis)等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4%~95%,且在系统进化树上聚为一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α-微管蛋白基因在刺激隐核虫3个生活史阶段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α-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在纤毛虫时期显著高于包囊和滋养体时期(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雨德 顾志香 雷永红 翟春生 刘玉 郁兴明
重组蛋白的复性是基因工程下游研究的难题和重点。本文应用夹心 ELISA 测免疫活性及变性与非变性 SDS-PAGE 测重组抗原单体和非单体的方法来评价不同复性条件.透析法复性,透析液为含2mg·kg~(-1)尿素、80μmol/PEG4000,0.1/0.1mmol·L~(-1)GSH/GSSG 的 pH 8.0的0.05mg·kg~(-1)PB,以静置缓慢透析为佳,上述条件任意缺一或快速透析,免疫活性下降,二聚体或多聚体明显增加;稀释法复性,复性液为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维民 胡庭溪 李发弟 马友记 樊红樱 潘香羽
【目的】分离鉴定绵羊视黄酸受体-γ(Retinoic acid receptor gamma,RARG)基因,分析该基因的分子特征,研究其在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卵巢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年龄和体况相近、健康的甘肃高山细毛羊周岁母羊8只,通过同期发情处理,根据卵巢生理状态,将其分为两组:黄体期组和卵泡期组,各4只,屠宰后,采集卵巢组织,以周岁母羊卵巢组织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绵羊RARG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验证。利用ORF Finder和DNASta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绵羊RARG基因的理化性质、同源性和预测结构域和功能。利用Q-PCR技术,检测绵羊RAR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葛永怡 吴石平 谭玉梅 刘永翔 刘作易
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闭囊壳的产生和数量受各种与有性产孢相关的基因控制,而mat基因(mating typE gEnE,mat)是其中的关键基因之一,为调查mat基因在冠突散囊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菌的营养生长时期、无性产孢时期和有性产孢时期3个阶段的mat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以营养生长时期为对照,在有性产孢时期mat1-1-1基因上调31.12倍,mat1-2-1基因上调5.87倍;在无性产孢时期mat1-1-1基因上调4.25倍,mat1-2-1基因仅为对照的0.03倍。表明,mat基因与冠突散囊菌的有性产孢相关,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颖 骆学农 郑亚东 丁军涛 侯俊琳 张少华 景志忠 才学鹏
【目的】克隆和表达猪囊尾蚴SLC10基因,明确其组织分布,为寻找猪囊虫病的新型疫苗或诊断候选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绦虫保守的反式剪接引导序列为基础,通过RT-PCR从猪囊尾蚴中克隆出来的一个未知基因,将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亲和层析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进行ELISA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结果】将新基因命名为SLC10,其ORF为507bp,编码18.2kD的蛋白,基因组全长1107bp,由两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组成。ELISA结果显示70份囊尾蚴阴性血清和75份囊尾蚴阳性血清都不与重组蛋白发生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表明SLC10天然蛋白主要分布在除猪囊尾蚴头节以外的囊壁内部。【结论...
关键词:
猪带绦虫 剪切引导序列 SLC1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梅 董章勇 宾淑英 廖泓之 林进添
【目的】扶桑绵粉蚧是我国重要的入侵生物,其繁殖能力强,能危害棉花、扶桑、向日葵、南瓜、番茄等多种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克隆扶桑绵粉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可为揭示扶桑绵粉蚧GSTs的生理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扶桑绵粉蚧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全长,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结构特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其各个虫态的表达谱。【结果】克隆了扶桑绵粉蚧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全长序列,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包含651bp的片段,编码217个氨基酸。DNA编码区由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组成,内含子的长度分别为90,123,67和70bp;分隔的5个外显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猪体内与孤雌激活早期胚胎发育特定阶段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小尾寒羊BMF基因在发情不同阶段卵巢及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转录因子Runx2和Osterix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早期发育阶段的时序性表达分析
去乙酰化酶SIRT1基因在猪不同发育阶段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规律研究
转录因子Runx2和OsteRix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早期发育阶段的时序性表达分析
现阶段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的特征分析
胞囊线虫侵染后不同抗性大豆根系差异基因表达的初步分析
黄条(鱼师) otx2和eya1基因克隆及其在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特性
亚洲璃眼蜱不同发育阶段及其组织中microRNA-10表达分析
肌动蛋白基因在豌豆幼苗的发育阶段和器官特异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