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5)
2023(2333)
2022(1928)
2021(1578)
2020(1361)
2019(3053)
2018(3009)
2017(5049)
2016(3088)
2015(3336)
2014(3172)
2013(3239)
2012(3022)
2011(2607)
2010(2460)
2009(2497)
2008(2424)
2007(2060)
2006(1821)
2005(1617)
作者
(10796)
(9514)
(9294)
(8890)
(5831)
(4666)
(4099)
(3712)
(3650)
(3368)
(3243)
(3226)
(3159)
(3099)
(3050)
(3044)
(2848)
(2836)
(2709)
(2697)
(2539)
(2443)
(2368)
(2194)
(2120)
(2103)
(2085)
(2051)
(2021)
(1979)
学科
(7649)
经济(7634)
(7253)
(7106)
税收(6821)
(6799)
管理(5309)
(5183)
企业(5183)
(4743)
(3871)
方法(3350)
(3315)
数学(2997)
数学方法(2920)
农业(2468)
收入(2320)
中国(2311)
业经(1873)
(1504)
财政(1465)
生物(1459)
(1423)
贸易(1422)
(1402)
(1400)
(1380)
技术(1375)
(1375)
理论(1372)
机构
大学(42769)
学院(42168)
研究(17931)
(16219)
科学(14570)
农业(13330)
(13071)
经济(12790)
中国(12690)
业大(11761)
管理(11419)
(10803)
研究所(10051)
理学(10001)
理学院(9852)
管理学(9393)
管理学院(9327)
(9292)
农业大学(8997)
(8057)
(7924)
中心(7770)
(7565)
(7269)
实验(7229)
(7104)
实验室(6925)
重点(6527)
(6292)
科学院(6032)
基金
项目(31717)
科学(23089)
(22779)
基金(22590)
国家(22573)
研究(17472)
科学基金(17441)
自然(13235)
(12989)
自然科(12928)
自然科学(12917)
自然科学基金(12675)
(11549)
基金项目(11493)
社会(10026)
资助(9637)
社会科(9424)
社会科学(9419)
计划(8726)
科技(8638)
重点(8081)
教育(7663)
(6911)
(6906)
(6769)
科研(6693)
专项(6639)
(6635)
创新(6296)
(6144)
期刊
学报(16132)
(15325)
(13208)
经济(13208)
研究(11606)
大学(11000)
学学(10787)
科学(10622)
农业(10498)
中国(8628)
业大(5617)
(5502)
(5463)
(5288)
(4909)
农业大学(4862)
税务(4604)
管理(4143)
(3958)
中国农业(3192)
林业(3191)
自然(2989)
科技(2877)
(2864)
金融(2864)
自然科(2778)
自然科学(2778)
财经(2547)
教育(2462)
技术(2419)
共检索到63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佳豪  胡宝娥  肖雅  李攀  彭靖靖  艾平  
为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的沼气工程中沼液增值化利用水平,本研究对低碳氮比(C/N)沼液采用葡萄糖碳源添加进行沼液本土微生物富集培养,以实现沼液废水处理和养分回收增值化利用。对初始C/N为1.5的猪场沼液分别添加2、4、6、8和10 g/L的葡萄糖碳源,碳源添加后OD_(600)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在第2~3天达到最大值,葡萄糖碳源添加量为6 g/L时总蛋白增长率(145.8%)为各组最高。综合经济性,选取最佳沼液本土微生物富集培养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6 g/L、处理时间为2 d,此时沼液的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66.1%、77.5%,同时通过沼液本土微生物富集增加生产了2.44 g/L的生物干质量和0.72 g/L的总蛋白,回收了29.0%的总氮和59.7%的总磷。研究结果表明,沼液本土微生物富集培养可有效用于沼液氮磷养分回收,获得微生物干质量和蛋白增长,同时可作为沼液深度处理的预处理手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佳豪  胡宝娥  肖雅  李攀  彭靖靖  艾平  
为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的沼气工程中沼液增值化利用水平,本研究对低碳氮比(C/N)沼液采用葡萄糖碳源添加进行沼液本土微生物富集培养,以实现沼液废水处理和养分回收增值化利用。对初始C/N为1.5的猪场沼液分别添加2、4、6、8和10 g/L的葡萄糖碳源,碳源添加后OD600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在第2~3天达到最大值,葡萄糖碳源添加量为6 g/L时总蛋白增长率(145.8%)为各组最高。综合经济性,选取最佳沼液本土微生物富集培养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6 g/L、处理时间2 d,此时沼液的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66.1%、77.5%,同时通过沼液本土微生物富集增加生产了2.44 g/L的生物干质量和0.72 g/L的总蛋白,回收了29.0%的总氮和59.7%的总磷。研究结果表明,沼液本土微生物富集培养可有效用于沼液氮磷养分回收,获得微生物干质量和蛋白增长,同时可作为沼液深度处理的预处理手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丙智  王桂芳  秦晓飞  张林森  韩明玉  张黎  
【目的】研究沼液和钾肥配合施用对苹果园土壤理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沼液在陕西渭北旱塬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年生礼泉短枝富士为试材,研究施用沼液和沼液与钾肥配施对苹果园土壤理化特性、微生物数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单施沼液和沼液配施钾肥的施用剂量。【结果】追施沼液可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升高。其中沼液100kg/株处理的土壤容重比对照降低了10.6%,土壤孔隙度增加了7.6%;沼液50kg/株+钾肥1kg/株配施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增加了20.5%。沼液配施钾肥均可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其中沼液100kg/株处理的细菌、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方轲   王辉   尹令实  
絮凝是一种高效、低廉的生猪养殖场沼液处理技术,其处理效果受环境温度影响显著。为深入研究环境温度对猪场沼液的絮凝效果及处理工艺参数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优化了低温(2~9℃)、中温(11~17℃)和高温(29~36℃)3种环境温度条件下的絮凝工艺参数,并探寻最佳絮凝效果及最优工艺参数值。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升高,絮凝剂投加量及搅拌速度的最优取值越小,p H的最优取值越大;中温条件下的最佳絮凝效果优于低温和高温。3种环境温度条件下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pH值和搅拌速度的最优值分别为,低温(7.24 g/L、96.91 mg/L、6.41、381.84 r/min),中温(5.12 g/L、77.61 mg/L、7.22、322.29 r/min),高温(2.93 g/L、21.99 mg/L、8.38、287.62 r/min),与原工艺相比,絮凝剂成本分别可降低6.57元/t、14.33元/t和20.88元/t。验证发现最优工艺对应的总磷、总氮和浊度去除率分别可达82.58%、86.81%和51.86%以上,研究结果可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为猪场沼液絮凝处理工艺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惟帅  杨世琦  杨正礼  
【目的】揭示马铃薯根际土壤固氮解磷菌类群,分析其固氮酶活性和溶磷能力,为利用新造地作物根际促生菌提供依据。【方法】以采自延安市安塞区新造地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Ashby培养基和无机磷培养基分离纯化马铃薯根际固氮解磷菌,以16S rDNA基因分析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类群组成,以乙炔还原方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以溶菌圈法和钼蓝比色法测定其溶磷能力。【结果】从延安新造地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到9株固氮解磷菌,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红球菌属(Rhodococcus)、节杆菌属(Paenarth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贪噬菌属(Variovorax)、肠杆菌属(Kosakonia)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等8个属;9株固氮解磷菌均具有固氮和溶磷特性,其固氮酶活性在11.88~95.08 nmol/h,其中菌株N34的固氮酶活性最高,且与其他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差异显著;9株固氮解磷菌株溶磷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溶磷能力为22.05~54.9 mg/L,其中菌株N46的溶磷能力最好,7 d累积溶磷能力达到54.9 mg/L。【结论】分离纯化得到的9株固氮解磷菌均具有一定的固氮解磷能力,可用于开发马铃薯功能菌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祥坤  于新  朱超  胡兆平  范玲超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但磷肥的当季利用率较低,大部分被土壤固定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农业生产中过量的磷肥投入又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而磷矿资源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过量的开采也会导致日益匮乏,逐步走向枯竭。所以如何提高土壤难溶性磷的利用率成为研究的难点问题,解磷微生物由于可以转化土壤中的无效磷被作物吸收利用,同时具有改善土壤、生态无污染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掌握国内外解磷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状况,从而为解磷微生物在土壤磷资源利用方面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对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的种类、土壤分布特点、解磷机理以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概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虽然目前对解磷微生物的研究经历了较长时间,但研究基础比较薄弱,应用研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农业应用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解磷微生物肥料的研制处于初始阶段,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开展解磷微生物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土壤磷素吸收利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廉冬a  徐梦馨  马珍璐  张小燕  张跃进  孙建华  
【目的】研究土壤微生物发酵液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及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影响,为其大规模人工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猪苓生活的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通过平板试验,筛选对猪苓菌丝或菌核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菌株;用筛选出的微生物发酵液培养猪苓,以不添加发酵液的培养基为对照,比较不同发酵液处理对猪苓菌丝生物量及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平板培养中,细菌L2、L3、L5、L9处理菌丝均有分泌物出现;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菌丝颜色逐渐变黄变褐,除L2外,其余细菌菌株处理猪苓均有菌核生成;放线菌A14处理猪苓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真菌P3处理猪苓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在液体培养基中,真菌P4发酵液可显著提高猪苓菌丝生物量,菌丝体干质量达7.67 g/L;放线菌A3发酵液处理猪苓菌丝胞外多糖质量浓度最高,达0.133 g/L。【结论】从土壤中筛选出了能够促进猪苓菌丝生长发育、提高猪苓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菌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雅静  董立学  田娟  陆星  郭忠宝  罗永巨  文华  蒋明  
为研究饲料不同磷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营养代谢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实验以磷酸二氢钙作为磷源,配制成总磷含量为0.26%(低磷组)、0.81%(适磷组)和1.51%(高磷组)的3组等氮等能饲料,每种饲料为一处理,每处理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用3种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8.42±0.09) g的吉富罗非鱼8周。结果显示,适磷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低磷组和高磷组,饲料系数在适磷组最低。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随饲料磷水平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随着饲料磷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对筛选到的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注释和富集分析发现,饲料磷缺乏时下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氰胺酸代谢、葡萄糖酸酯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上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脂肪酸合成;当饲料磷过量时下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代谢通路为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苯丙酸的生物合成,上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代谢通路为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Ace、Chao1和Shannon指数表明吉富罗非鱼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随着饲料磷水平的升高呈现升高趋势。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吉富罗非鱼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门。罗姆布茨菌属、鲸杆菌属等有益菌属的丰度在适磷组最高,分枝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随饲料磷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本研究表明,饲料中适量的磷能提高吉富罗非鱼对饲料的表观消化率,磷缺乏和过量会抑制罗非鱼的氨基酸代谢,磷缺乏会加快脂肪酸合成进程;饲料中适量磷可以提高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有利于肠道健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先保  韩敏义  费英  徐幸莲  周光宏  
用低场核磁共振(NMR)研究了微生物转谷氨酰酶(MTG)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质子核磁共振弛豫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NMR结果拟合后得到的水有4个组分,合并为对应水的3种状态即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和对照相比,加酶处理后显著降低了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加入2 U.g-1剂量的MTG后,T22b值(对应于不易流动水)由226 m s(峰值)降低到188 m s。然而,当酶浓度增加时,T22b没有进一步降低。对衰减NMR信号拟合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前两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变异方差的80%,并且加酶和对照在样品评分图上显著分开。加入MTG后,凝胶中水质子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恩科  梅旭荣  赵秉强  李秀英  刘家基  胡其华  
通过设置在北京昌平区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16年的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状况。试验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和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2种不同种植制度以及长期撂荒处理(CK0),其中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Ⅰ)包括4个施肥处理,分别为:对照(CK,不施肥,但种植作物)、氮磷钾(NPK)、氮磷钾+猪厩肥(NPK+M)、氮磷钾+玉米秸秆(NPK+S);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Ⅱ)包括1个施肥处理为氮磷钾+种植方式Ⅱ(NPKF)。试验结果表明:1)长期撂荒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微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均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亚东  宋润科  马俊永  曾昭海  
为研究长期施用氮、磷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6种不同氮磷施用量处理下土壤细菌、硝化与反硝化微生物的数量差异。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相比,施氮磷肥显著提高了细菌16SrRNA基因、氨氧化古菌和细菌amoA基因和反硝化细菌nirK和nosZ基因拷贝数;2)与不施肥相比,低水平(T1)到高水平(T5)氮磷肥显著提高了细菌和氨氧化古菌数量,中低水平(T2)到高水平(T5)氮磷肥显著提高了氨氧化细菌数量,中、高水平(T3-T5)氮磷肥显著提高了nirK和nosZ型反硝化细菌数量,但施氮磷肥对nirS型反硝化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3)各处理中,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反硝化细菌nosZ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nirK和nirS基因,nirK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nirS基因;4)细菌、氨氧化古菌和细菌及nirK和nosZ型反硝化微细菌数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硝态氮含量与氨氧化古菌和细菌数量显著相关,但与反硝化细菌数量无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长期施用氮磷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氨氧化古菌和细菌及nirK和nosZ型反硝化细菌的数量,且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对氮磷肥施用水平的响应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郜永博  王世显  魏珉  李静  高中强  孟伦  杨凤娟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基质培条件下,不同氮磷钾用量对茄子产量、根系生长和根际基质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为基质培茄子氮磷钾养分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质槽栽和水肥一体化滴灌方式,以前期试验得到的基质配方沙子﹕炉渣﹕菇渣=6﹕3﹕1(体积比)为栽培基质,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以目标产量施肥量(目标产量施肥量=(目标产量需肥量-基质中速效养分含量)/化肥利用率)设定100%施肥量(F4),在此基础上,分别减少60%(F1)、40%(F2)、20%(F3)及增加20%(F5)和40%(F6)施肥量,研究氮磷钾用量对茄子产量、根系发育和根际基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茄子单株产量随氮磷钾用量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较CK增产幅度为101.1%—212.9%,F3处理下单株产量最高,比CK高212.9%(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金山  胡留杰  刘剑飞  李燕  余端  马连杰  冯牧野  廖敦秀  
猪粪是我国最常用的有机肥。近年来,我国铅污染形势严峻,猪粪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铅污染的影响。利用真菌墨汁鬼伞(Coprinopsis atramentaria)去除猪粪中的铅是一项新型、可行的措施,前景广阔。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考察了猪粪中不同铅污染浓度对墨汁鬼伞生长特性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铅污染水平下墨汁鬼伞对铅的吸收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铅离子浓度的升高,墨汁鬼伞的生长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低浓度的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来璐  赵小蓉  李贵桐  林启美  
【目的】了解土壤无机磷含量对土壤微生物量磷及碳磷比的影响。【方法】向土壤中加入32P标记的KH2PO4(3.7KBq.g-1),同时分别加入KH2PO4 0、10、20、40、80和240 mgP.kg-1,再加入葡萄糖(5000 mgC.kg-1)和尿素(200mgN.kg-1),25℃下培养30 d后,分别在2、6、12、18和30 d采样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磷。【结果】加入的无机磷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无显著的影响,但迅速被微生物吸收并富集在微生物量中。在培养的第2天,微生物量磷有一半以上来自加入的无机磷。并且,在一定范围内(Olsen-P约50 mg.kg-1),土壤微生物量磷随土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开勤  刘倩  杨国涛  陈虹  梁成  赖鹏  李冲  王学春  胡运高  
【目的】研究连续减施磷肥对土壤磷组分以及解磷微生物的影响,探究土壤磷素转化规律,为合理施用磷肥,高效利用土壤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在四川省绵阳市龙门镇开展减磷定位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P0(不施磷肥)、P1(减施磷肥1/2,45 kg·hm~(-2))、P2(减施磷肥1/3,60 kg·hm~(-2))、P3(正常施磷肥,90 kg·hm~(-2)),采集0—20 cm土层土样,测定并分析土壤全磷、有效磷、磷活化系数、磷组分以及解磷微生物变化特征。【结果】减施磷肥显著降低了土壤全磷(TP)含量,较2014年相比,连续处理3年后P0、P1处理分别下降了7.2%、0.9%,P2、P3处理分别增加了2.6%、7.3%。连续处理6年后处理间差异进一步扩大,与6年前相比P0、P1处理分别下降了15.2%、5.7%,P2、P3处理分别增加了7.8%、21.6%。有效磷(AP)含量变化趋势与全磷相似,连续处理3年后P0处理有效磷含量下降了18.1%,P1、P2、P3处理分别增加了21.2%、72.2%、132.1%。与6年前相比,连续处理6年后各处理有效磷含量的变幅扩大至-24.6%—201.6%。磷活化系数(PAC)由有效磷及全磷含量决定,其变化趋势总体上与有效磷一致。减施磷肥主要造成了H_2O-P、NaHCO_3-Pi、NaOH-Pi含量显著减少,对Residual-P没有显著影响,其中NaOH-Pi是导致土壤全磷含量变化的主要磷形态,NaHCO_3-Pi是土壤磷素活化过程中最关键的磷组分。不同磷肥处理解磷微生物丰度存在差异。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以及根瘤菌属(Rhizobium)与各形态磷均呈正相关,其中生丝微菌属与NaHCO_3-Pi及NaOH-Pi相关性均较高。【结论】减施磷肥显著改变了土壤磷库组成,土壤有效磷及全磷含量变化主要受NaHCO_3-Pi以及NaOH-Pi含量变化的影响。连续减施磷肥6年后各处理土壤解磷微生物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生丝微菌属是参与本试验区域磷素转化的关键微生物。连续6年减施1/3磷肥(施磷肥60 kg·hm~(-2))能有效减少本试验区域土壤缓效态磷积累的同时维持较高的有效磷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