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3)
2023(4105)
2022(3496)
2021(3244)
2020(2743)
2019(6190)
2018(6414)
2017(10665)
2016(6735)
2015(7793)
2014(7976)
2013(7102)
2012(6609)
2011(6099)
2010(6300)
2009(5416)
2008(5345)
2007(5026)
2006(4288)
2005(3741)
作者
(21192)
(17738)
(17520)
(16801)
(11151)
(8544)
(7908)
(7028)
(6913)
(6560)
(6064)
(6024)
(5970)
(5886)
(5689)
(5583)
(5323)
(5320)
(5289)
(4991)
(4753)
(4715)
(4421)
(4247)
(4177)
(4008)
(3984)
(3892)
(3875)
(3830)
学科
管理(15757)
(15451)
经济(15420)
(14027)
(10111)
企业(10111)
(8320)
(7937)
理论(6916)
中国(6360)
教育(6258)
教学(6185)
(6051)
(5577)
(5379)
农业(5081)
方法(4908)
学法(4168)
教学法(4168)
数学(3881)
地方(3867)
(3831)
数学方法(3783)
银行(3783)
业经(3780)
学理(3685)
学理论(3685)
(3676)
人事(3573)
人事管理(3573)
机构
学院(89003)
大学(86814)
研究(34595)
管理(26625)
(26127)
(25331)
经济(25254)
科学(24904)
中国(23742)
理学(22342)
理学院(22001)
管理学(21323)
管理学院(21185)
农业(20301)
(20074)
(19564)
业大(19102)
研究所(18061)
(15839)
技术(15837)
中心(15217)
(13390)
农业大学(13285)
(13234)
(13230)
师范(12947)
(12778)
北京(12387)
(12084)
(11929)
基金
项目(61651)
科学(45501)
研究(43372)
基金(39945)
(37250)
国家(36911)
科学基金(29280)
(27405)
(22906)
社会(22605)
教育(22380)
社会科(21078)
社会科学(21073)
基金项目(20914)
自然(20469)
自然科(19965)
自然科学(19953)
自然科学基金(19552)
编号(19321)
资助(16607)
成果(16589)
课题(15230)
重点(15004)
计划(13326)
(13151)
(12944)
科技(12912)
(12335)
(12247)
(12214)
期刊
(31547)
经济(31547)
中国(26374)
研究(24105)
(23957)
学报(23527)
教育(20945)
科学(17179)
大学(16868)
农业(16265)
学学(16027)
(10874)
管理(10199)
技术(9504)
(8805)
业大(7824)
职业(7521)
农业大学(6537)
(6427)
(6042)
金融(6042)
业经(5841)
科技(5155)
林业(5006)
财经(4914)
技术教育(4812)
职业技术(4812)
职业技术教育(4812)
(4722)
论坛(4722)
共检索到140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运海  潘登科  孙国杰  孙秀柱  李燕  戴蕴平  李宁  
目的本研究系统比较了体外受精胚(IVFEs)、孤雌激活胚(PAEs)以及体细胞核移植胚(NTEs)的发育率和囊胚质量,同时还比较了PZM-3和NCSU-23两种培养基培养对PAEs以及NTEs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外受精技术和孤雌激活技术分别生产猪的NTEs、IVFEs和PAEs,开展体外培养。结果(1)IVFEs、PAEs和NTEs的卵裂率分别为72.0%,66.0%和63.5%,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囊胚形成率分别为11.0%,22.6%和16.9%,也不存在明显不同(P>0.05);然而,在囊胚质量,即ICM细胞数/总细胞数的比例上,IVFEs和NTEs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勇  吴晓庆  王子玉  宋浩洋  张领  乔凌燕  李文雍  谭景和  
[目的]建立利用獭兔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及体细胞核移植的技术体系,促进獭兔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方法]以獭兔屠宰场废弃卵巢为试验材料,利用体外成熟、孤雌激活、体细胞核移植等方法,研究了獭兔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支持胚胎发育的能力。[结果]1)直径大于1 mm卵泡内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发育能力显著强于0.7~1.0 mm卵泡内的卵母细胞。2)卵母细胞体外培养(IVC)15~21 h后孤雌激活,卵裂率显著高于IVC 12 h组。3)2.5μmol·l-1IonomyCIn处理5 mIn,再用2 mmol·l-1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与5μg·m l-1亚胺环己酮(ChX)联合处理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禹学礼  邓雯  庞有志  昝林森  
以屠宰场牛卵巢为材料,采用体外成熟、体外受精、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等方法,研究了牛卵泡液(BFF)浓度、颗粒细胞单层(GCM)和培养微滴大小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未添加BFF的对照组相比,成熟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20%和40%的混合BFF,均可明显促进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发育(P0.05);但添加GCM的2级、3级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卵裂率、6~8细胞发育率和囊胚率分别显著高于未添加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康  薛明强  倪建国  宋学宏  贡成良  
:研究中华鳖胚胎细胞体外培养适宜培养渗透压、培养基和培养温度等条件 ,并进行传代试验。结果表明 ,胚胎原代细胞在 2 5~ 2 8℃ ,渗透压 2 50mmol/kg ,RPMI - 16 4 0 +10 %小牛血清培养液及无CO2 的条件下 ,生长良好 ,72h长满单层 ,并能顺利传代。细胞动力学试验表明 :传代细胞 1~ 3代为适应期、4~ 6代为旺盛期、7~ 9代为衰退期。第 6代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 ,其染色体为整二倍体 ,并未发生转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尚桥  曾素先  马围围  王睿敏  严瑾  孙翠翠  李鑫  黎宗强  
【目的】探索猪孤雌激活胚胎培养过程和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前后的DNA甲基化水平及其变化,为探讨猪孤雌激活胚胎和卵母细胞的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使用间接免疫荧光组化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荧光相对定量的两种方法来间接检测猪孤雌激活胚胎培养过程中和猪卵母细胞成熟前后的细胞5-甲基胞嘧啶的相对含量,观察其体外发育过程中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猪孤雌激活胚胎的甲基化程度在二到桑葚胚时呈逐渐减弱趋势;在猪孤雌激活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同一个胚胎的不同卵裂球之间的甲基化水平有差异;内细胞团的甲基化水平低于滋养层。猪卵母细胞成熟前和体外成熟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相比,成熟前卵母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体外成熟后的卵母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随着体外成熟时间的延长,猪卵母细胞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大致呈上升趋势。【结论】IVM/PA/IVC对猪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的甲基化模式有一定影响;猪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猪卵母细胞核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接近于正常体内的卵母细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晓磊  雷安民  窦忠英  
为了探讨线粒体对孤雌激活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比较了异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的牛孤雌激活胚胎、胚胎培养液移植的孤雌激活胚胎和正常孤雌激活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异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组和胚胎培养液移植组的牛孤雌激活胚胎的激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正常激活组(P0.05),但均明显高于胚胎培养液移植组(P<0.05);异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组的孤雌激活胚胎桑椹胚率极显著高于胚胎培养液移植组和正常激活组(P<0.01)。可见牛异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可改善牛孤雌激活胚的发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雪梅  许惠艳  郝朝亮  梁世忠  卢晟盛  卢克焕  
为了探讨胰岛素和胚胎培养密度对猪孤雌胚早期体外发育的影响,进一步优化猪早期胚胎培养体系,分别进行了胚胎培养液(NCSU-23)中添加不同批号和浓度的胰岛素以及不同胚胎培养密度(培养滴体积)对猪孤雌胚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试验,并于第2、7天分别统计胚胎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结果表明:①在NCSU-23中添加5.0μg/mL批号为I-1882(Sigma公司)的胰岛素,其囊胚发育率最高,为(33.48±12.79)%;②在体外培养25枚猪孤雌胚时,按胚胎数(枚)l培养液体积(μl)为1∶2.0~1∶3.0的比例进行培养,其培养效果较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利  李静心  王婧  孟春花  朱前明  张俊  钱勇  曹少先  
为进一步完善猪胚胎体外发育系统,以孤雌激活胚胎为研究对象,依次对胚胎培养液种类、培养期间血清添加方式、卵丘细胞共培养体系进行筛选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的PZM3培养液相比,CR1aa并不适合猪胚胎的体外发育;猪胚胎在PZM3中培养4d后添加10%胎牛血清培养至第6天,体外发育能力得到显著改善,卵裂率、囊胚率、囊胚孵化率、囊胚细胞数分别达到95.1%、56.5%、27.3%、79.3;在此基础上,利用山羊卵丘细胞与猪胚胎进行共培养,将囊胚孵化率进一步提高至36.6%,初步建立了一套高效稳定的猪胚胎体外发育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潘登科  刘吉  冯书堂  牟玉莲  张莉  
【目的】建立高效的猪体细胞克隆胚胎的体外培养体系。【方法】比较了克隆胚胎体外培养过程中高、低氧分压(20%O2和7%O2)和2种培养基(NCSU-23和PZM-3)及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促进因子(bFGF)对胚胎的囊胚发育率及囊胚细胞数的影响。【结果】(1)与高氧(20%O2)气相相比,低氧(7%O2)条件下NCSU-23显著提高了胚胎的囊胚率和细胞数(P<0.05,13.7%vs.8.2%;46.3vs.31.0),培养基PZM-3只能显著提高囊胚细胞数(P<0.05,49.4vs.36.6);(2)与NCSU-23相比,PZM-3无论在高氧还是低氧条件,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志平  张君涛  安志兴  张锈  张涌  
将体外受精后的牛卵母细胞随机分组进行培养,比较了胎牛血清(FBS)和发情后7 d牛血清(E 7BS)、不同培养液(CR 1+3 m g/mL BSA、SOF+3 m g/mL BSA和SOF+0.1 m g/mL PVA)、共培养体系和不同培养液体积(0.1,0.5和2.0 mL)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优化了牛胚胎体外培养体系,并对该体系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牛胚胎培养体系为:前48 h用CR 1+3 m g/mL BSA培养液,48 h后用CR 1+体积分数10%E 7BS培养液培养120 h,培养液体积为0.5 mL,并且采用共培养,受精后颗粒细胞保留48 h。用该培养体系培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剧世强  芮荣  卢庆  曹爱巧  李宁  林鹏飞  郭慧利  
【目的】通过优化猪体细胞核移植程序,建立获得克隆囊胚的有效方法。【方法】比较不同电激活参数、不同体外培养条件对猪体细胞克隆胚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选用1.5kV·cm-1、80μs和1DC的参数组合,对猪核移植重构胚进行电融合和电激活,可获得较高的卵裂率和最高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71.4%和14.3%),且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0.4%BSANCSU23培养液培养克隆重构胚72h,半量换液并未改善克隆胚的发育,但添加10%FBS可显著提高囊胚发育率(15.1%对10.3%,P<0.05)和DNA完整率(56.8%对46.6%,P<0.05);采用猪卵泡颗粒细胞(pGC)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曼玲  赵丽华  周鑫  李荣凤  
【目的】采用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猪卵母细胞,以期获得一种能有效产生猪单倍体孤雌胚胎的激活方法。【方法】试验一分别采用电激活、电激活结合细胞松弛素B(CB)、不同浓度乙醇以及不同作用时间对成熟卵母细胞进行激活处理,试验二检测电激活结合MG-132或Thimerosal和DTT对成熟卵母细胞的激活效果。【结果】试验一显示电激活结合CB组(27.34%)处理后的囊胚率显著高于电激活处理组(16.92%)(P<0.05),且二者均显著高于所有的乙醇组(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奎青  刘庆友  谢英  韦精卫  石德顺  
对兔胚胎细胞核移植(NT)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电场强度100V·mm-1,脉冲时间15μs,电脉冲3~4次的融合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融合前激活卵母细胞,分裂率和囊胚率显著高于融合后激活(P<0.05);当用8~16-细胞胚胎的卵裂球作供核时,卵裂率和囊胚率显著高于致密桑椹胚卵裂球为供核组;当重组胚在含3%发情牛血清(OCS)的TCM199中培养48h后,转入含10%FCS的TCM199中继续培养,卵裂率和囊胚率显著高于一直在3%OCS或10%胎犊血清(FCS)中培养的重组胚(P<0.05)。将22枚2~4-细胞期重组胚移入同期发情的受体母兔输卵管内,34d后产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国良  
利用胚胎卵巢体外长期培养技术研究了小鼠卵巢中卵细胞的生长发育状况。材料取自B6D2雌小鼠F1代胚胎,服龄为11.5日和13.5日。用Orcein染色法鉴别雌雄。分离出的卵巢培养12~14d。5d后换一次培养液,以后每2d换1次。培养8d后,13.5日龄胚胎卵巢中卵细胞已形成与体内相似的有规则的分布。在卵巢皮质部有大量的卵母细胞和少量体细胞,而在髓质部只有少量的卵母细胞和大量的体细胞。大量的未生长的小卵母细胞(直径<25μm)紧密地分布在皮质的外侧,而生长印母细胞则主要分布在皮质的内侧和髓质。11.5日龄胚胎卵巢经过10~12d培养,没有形成上述分布规律,所有观察到的卵细胞都是生长中的卵母细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莹  鲁凤霞  田文丽  仇春娟  梅荣  范利宏  陈大勇  吴阳升  林嘉鹏  黄俊成  刘明军  汪立芹  
【目的】比较绵羊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卵裂快慢对胚胎发育潜能及移植怀孕率的影响。【方法】使用因卵巢粘连无法作为超排供体的成年杜泊母羊,常规激素诱导卵泡超数发育,手术或屠宰回收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进行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和体外培养(IVC)。分别统计受精24,36,48 h卵裂情况及第7天的囊胚率,并按实验设计进行移植,统计怀孕率。其中,受精24 h 及之前卵裂的记为卵裂快组,受精24 h 之后卵裂的胚胎记为卵裂慢组。【结果】①卵裂快组胚胎占总胚胎数比例达77.85%,极显著高于卵裂慢组的22.15%(P < 0.01);②卵裂快组囊胚率极显著高于卵裂慢组(68.95% vs 26.91%,P < 0.01);③卵裂快组的早期胚胎移植单枚或双枚,怀孕率差异不显著(64.05% vs 65.62%,P > 0.05);④卵裂慢组的早期胚胎移植两枚的怀孕率极显著高于移植单枚的结果(33.89% vs 11.67%,P< 0.01),但均极显著低于卵裂快组的胚胎(P< 0.01);⑤囊胚单、双胚移植怀孕率无显著差异(69.33%vs 70.46%,P > 0.05);⑥受精后24 h或48 h移植,对怀孕率没有影响;⑦从形态上无法判断早期胚胎的质量。【结论】绵羊体外早期胚胎,卵裂快组单枚移植,卵裂慢组双枚移植,囊胚单枚移植,能提高胚胎利用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