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2)
2023(8625)
2022(7832)
2021(7491)
2020(6240)
2019(14581)
2018(14678)
2017(28325)
2016(15643)
2015(17645)
2014(17585)
2013(17471)
2012(15806)
2011(14160)
2010(13870)
2009(12456)
2008(11887)
2007(10035)
2006(8574)
2005(7231)
作者
(45965)
(37867)
(37600)
(35631)
(24263)
(18267)
(17084)
(15087)
(14406)
(13466)
(13146)
(12534)
(11832)
(11805)
(11696)
(11650)
(11477)
(11311)
(10840)
(10626)
(9578)
(9221)
(9179)
(8550)
(8521)
(8492)
(8386)
(8327)
(7655)
(7633)
学科
(58151)
经济(58087)
管理(43451)
(41005)
(34757)
企业(34757)
方法(29464)
数学(25457)
数学方法(25174)
(14923)
(14651)
中国(13989)
(13771)
业经(12927)
地方(12045)
理论(10445)
(10229)
农业(10036)
(10009)
贸易(10005)
(9696)
技术(9663)
环境(9657)
(9194)
财务(9137)
财务管理(9123)
(9065)
企业财务(8644)
教育(8626)
(8399)
机构
大学(218280)
学院(216197)
管理(89247)
(79007)
理学(78553)
理学院(77630)
经济(77116)
管理学(76257)
管理学院(75893)
研究(70805)
中国(49374)
科学(47845)
(46485)
(37834)
业大(36263)
(36002)
(34191)
研究所(33411)
中心(31516)
农业(29899)
(29515)
北京(29069)
财经(28414)
(28399)
师范(28097)
(25892)
(25778)
(24599)
技术(23974)
师范大学(22803)
基金
项目(157924)
科学(122662)
基金(113617)
研究(112980)
(99486)
国家(98670)
科学基金(84463)
社会(68235)
社会科(64535)
社会科学(64516)
(62672)
基金项目(61679)
自然(57426)
自然科(56036)
自然科学(56015)
自然科学基金(54996)
(52735)
教育(51400)
资助(46784)
编号(46487)
成果(37091)
重点(34888)
(33869)
(33064)
(33055)
课题(31548)
创新(30762)
科研(30612)
计划(29663)
大学(29155)
期刊
(82151)
经济(82151)
研究(59754)
学报(39098)
中国(36263)
科学(34424)
(34187)
管理(31100)
大学(28582)
学学(26981)
农业(24580)
(23902)
教育(23833)
技术(18046)
(13958)
金融(13958)
业经(13897)
图书(13109)
财经(12656)
经济研究(12472)
(11954)
科技(11909)
理论(11656)
实践(11046)
(11046)
业大(10786)
问题(10634)
(10535)
(10471)
情报(10307)
共检索到296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黎  钟彩虹  李大卫  张胜菊  黄宏文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在新西兰和意大利等猕猴桃出口大国爆发,并有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扩散之势,给猕猴桃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笔者基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报道,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病症状、病原鉴定、快速检测方法、致病力差异、病原菌侵染机理、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病害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防治策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延军  
新西兰是世界猕猴桃第三大生产国,第一大出口国,然而2010年11月起新西兰发生的细菌性溃疡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正在对新西兰猕猴桃产业带来严重威胁。本文介绍新西兰溃疡病的发生现状,其中包括:溃疡病对新西兰猕猴桃的危害、病菌发生的症状及特点和新西兰对溃疡病的应对措施,分析并提出了新西兰溃疡病影响较大的可能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晋龙  赵志博  刘巍  黄丽丽  
【目的】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引起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全球猕猴桃产业最具毁灭性的病害。病原细菌主要通过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将多种效应蛋白(T3SS effector,T3SE)注入寄主植物细胞,进而促进病菌侵染和致病。本研究旨在解析Psa基因组中T3SE的信息并对其T3SS和T3SE的致病功能进行系统分析,为溃疡病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arker-free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技术获得M228菌株的T3SS功能缺陷突变体ΔhrcS和ΔhrcC,观察突变体在寄主上的致病力,同时检测突变体诱导本氏烟产生细胞坏死的情况;随后利用从Pseudomonas-Plant Interaction数据库下载的T3SE数据库,本地BLAST多序列比对构建强、弱致病菌株M228和M227的T3SE库,并对二者的T3SE基因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另外,获得M228菌株T3SE单、多效应子突变菌株20株及2株HopR1基因回补菌株(共涉及19个T3SE),并将各突变体室内有伤接菌猕猴桃枝条,系统评价各突变体致病力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Psa的hrcS和hrcC基因进行突变,证明T3SS是其在寄主上致病以及非寄主上过敏性坏死反应(HR)所必需的。通过数据库同源比对,发现在强毒株系和弱毒株系中有31个T3SE基因具有100%的同源性,选取一些基因进行缺失突变,发现hopM1/avrE1和hopR1是Psa重要的毒性因子,且二者不存在功能冗余。另外,单独敲除avrPto5或avrRpm1均能提高Psa致病力。在缺失A-F-E基因簇和avrPto5的菌株中,敲除hopM1/avrE1和hopR1也分别导致Psa的致病力显著下降;而同时敲除hopM1/avrE1、hopR1、avrPto5和A-F-E基因簇导致病菌完全丧失致病力。【结论】HopM1/AvrE1与同家族HopR1均为Psa重要致病因子,且独立于其他效应子发挥作用;avrPto5和avrRpm1基因缺失可以增强Psa的致病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利娜  胡家勇  叶振风  刘普  朱立武  
为明确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致病菌种类与特征,以从安徽岳西、陕西户县和重庆黔江等猕猴桃主产区收集到的溃疡病感染枝条和树皮为材料,采用平板划线、梯度稀释和BPA培养法分离病原物,采用烟草过敏性反应和猕猴桃健康叶片接种观察其致病性,结合特异引物扩增的16S-23S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种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收集的溃疡病感染枝条和树皮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0株分离物;所有分离物均可使烟草叶片产生过敏反应,猕猴桃叶片接种显示同一菌株对不同品种及不同菌株对同一品种的致病力均存在差异。对特异扩增得到的280bp 16S-23SrDNA-ITS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0个菌株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璨熙  宋金秋  向晓寒  崔丽红  
【目的】研究高效筛选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的新方法对湘西地区感染溃疡病的猕猴桃植株进行快速病菌分离与鉴定。【方法】以一年生猕猴桃枝条对不同糖浓度和氮浓度基质耐受情况为依据和柯赫氏法则来验证高效筛选病原菌方案的可行性与提取经筛选得到猕猴桃溃疡病病菌的DNA并扩增16Sr DNA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本实验得到一高碳氮比(C∶N=10∶1)的筛选培养基,其对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筛选效率优于目前已报道的筛选基质;经筛选获得溃疡病致病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与目前已报道的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亲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锋  陈志杰  张淑莲  赵杰  李军  陈林  
 采用室内抑菌试验与田间喷雾、病斑涂抹和灌根等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药剂种类及其优化施用技术。结果表明,95%CT原粉、60%DTMzWP和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的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田间以95%CT原粉500倍液刮除病斑涂药防治效果最好,治愈率达94.3%,其次为DTMZ、农用链霉素和菌毒清;不同施药方法组合中,以喷雾+刮除病斑涂抹组合的防治效果最好,最高防效可达96%;秋季采用注射法,可有效预防翌年早春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危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盼盼  樊红科  雷玉山  王飞  
【目的】研究与猕猴桃抗溃疡病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为猕猴桃抗病育种提供早期分子筛选标记。【方法】以易感病的雌株西选二号和抗病的雄株SX45872杂交F1代的198株群体以及40份猕猴桃材料为试材,利用离体接种法进行抗性鉴定。利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技术,结合集群分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进行猕猴桃抗溃疡病基因(PR)分子标记筛选。【结果】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猕猴桃溃疡病抗/感病分离比符合由1对主效基因控制的1∶1分离比例。通过对51对SSR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与抗溃疡病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UDK97-42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美艳  钟程操  李靖  孙淑霞  陈栋  宋海岩  刘飘  廖明安  江国良  
【目的】为四川猕猴桃产区制定科学、合理、综合防控溃疡病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以‘红阳’猕猴桃溃疡病高发园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避雨栽培、复配化学药剂、不同时期冬剪及剪口保护方式、土施生物菌剂等田间措施在溃疡病上的防控效果。【结果】①避雨栽培可显著降低红阳猕猴桃溃疡病病情指数,并随盖棚年份增加,防控效果更明显,盖棚后第3年棚内溃疡病发生率为0,但避雨栽培需做好肥水精准管理。②复配化学药剂试验中,分别于采果前20 d,采果后7~10 d以及萌芽期(2月)喷施2%春雷霉素300倍+43%戊唑醇1000倍+56%丙森醚菌酯600倍+45%咪酰胺1500倍3次或80%全螯合态代森锰锌800倍+0.15%四霉素1200倍+50%嘧菌环胺800倍3次的病情指数为4.67和5.67,均极显著低于CK(病情指数为17.00)。③适当提早冬季修剪时期并对剪锯口喷0.15%四霉素、2%春雷霉素或全树涂抹勃生肥对溃疡病防控效果均不理想。④采果后15 d和萌芽期,将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芽孢杆菌悬浮液和中药复配剂混合土施,对溃疡病防控效果也不理想。【结论】避雨栽培以及两种复配化学药剂均可显著降低红阳猕猴桃溃疡病病情指数,避雨栽培有望成为四川盆地猕猴桃产区溃疡病主要防控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靖  涂美艳  钟程操  孙淑霞  陈栋  宋海岩  刘飘  廖明安  江国良  
【目的】为探明猕猴桃溃疡病抗性差异生理机制,并筛选猕猴桃溃疡病抗性相关指标。【方法】本试验以6个四川省主栽猕猴桃品种为试材,通过枝条离体接种和盆栽苗接种,鉴定其对溃疡病的抗病能力,并从枝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指标上剖析了抗性差异的生理机制。【结果】①6个猕猴桃品种枝、叶形态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试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6和0.8858),叶片海绵组织厚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试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442),而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气孔宽度,枝条皮孔长度、皮孔宽度、皮孔密度、芽眼皮层厚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病情指数无显著相关性,皮孔形状亦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②盆栽苗接种病原菌后枝条、叶片中SOD、POD、CAT、PPO、PAL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升高。健康叶片、枝条韧皮部SOD、POD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3,-0.9680,-0.9517和-0.8088)。叶片CAT、PPO、PAL、枝条韧皮部CAT、PAL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无显著性关系。枝条韧皮部PPO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850)。溃疡病病菌接种前叶片、枝条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均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0和-0.8452),但叶片、枝条韧皮部可溶性淀粉与溃疡病病情指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6个猕猴桃品种溃疡病抗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翠玉’、‘东红’、‘伊顿1号’、‘金果’、‘金艳’、‘红阳’。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叶片海绵组织厚度、叶片与枝条韧皮部SOD、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是评价猕猴桃抗溃疡病能力的有力指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月  董俊  吴群  汤小美  刘普  
分离猕猴桃溃疡病菌中的质粒,从质粒角度探索细菌的致病机制,分析其编码的主要基因、毒力因子。用试剂盒提取分离自安徽省岳西县猕猴桃溃疡病菌株JF8的质粒,对质粒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质粒基因组拼接显示菌株JF8质粒全长65 149bp,GC含量56.29%,包含45个假定蛋白(hypothetical protein)和38个有预测功能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质粒携带多达8个直接参与基因重组和转移的转运蛋白(mobile element protein),5个基因直接参与细菌Ⅳ型分泌系统、1个基因参与细菌Ⅲ型分泌系统。基因ParA编码的蛋白是一个ATP酶,对质粒的分配以及维持质粒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编码转录激活蛋白的基因LuxR与细菌的群体感应机制相关,影响毒力因子的表达和分泌,基因UmuC是细菌中SOS应答系统的组分之一,控制细胞中聚合酶Ⅴ的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宾  李爱宁  魏强  王海明  贺伟  
【目的】为了明确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hrc J基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解析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各基因的功能,为阐明病原菌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携带菌株N-5-1 hrc J基因的自杀载体p EX18Km-hrc J,运用两亲结合方法把自杀载体导入野生型N-5-1菌株中,在含有相应浓度的卡纳霉素和利福平抗生素的LB平板上筛选得到hrc J基因的插入突变体,并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验证。为进一步验证p EX18Km-hrc J是否定点整合入hrc J基因,设计了2对引物组合进行pcr扩增。在室内生化培养箱内,分别以野生型菌株N-5-1、插入突变体菌株Δh...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海娟  刘萍  杨燕  吴云锋  
【目的】探讨多羟基双萘醛提取物(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syingae pv.actinidiae)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抑菌圈法和猕猴桃苗盆栽接菌的方法,测定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在7年树龄的猕猴桃树上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分析WCT对猕猴桃苗各处理的多酚氧化酶(PPO)与过氧化氢酶(POD)活性及病程相关蛋白的诱导情况。【结果】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11.5 mg/mL;猕猴桃苗接种WCT和病原菌后,其PPO和POD活性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WCT预防处理的PPO和POD活性均较其他处理高;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其玲  高小宁  赵志博  秦虎强  黄丽丽  
【目的】获得具有荧光标记的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菌株,为进一步揭示其侵染致病过程奠定基础。【方法】电击法对病菌进行GFPuv基因标记,应用荧光显微镜和平板稀释法研究标记菌株在土壤和根部的定殖情况。【结果】GFPuv标记的猕猴桃溃疡病菌菌株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8株标记菌基因组DNA中均扩增出约700 bp的目的片段。标记菌株PSAmx7-GFPuv1的菌体形态、生长曲线、最适温度、最适pH、致病性均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其绿色荧光可稳定遗传。标记菌在灭菌土壤中可存活3个月左右,在未灭菌土壤中也能存活3周;灌根1 d检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强  李爱宁  贺伟  
【目的】明确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中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LqHK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阐明该病原菌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双组分系统LqHK1,利用同源重组方法获得该基因缺失突变体菌株△LqHK1,分析突变体及其互补菌株的生长速率、游动性、生物膜形成、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同时,采用qRT-PCR检测与病原菌游动性相关的基因flgB、flgC、flgE的表达水平,并定量分析接种病原菌后在接种点部位杨树组织内病原菌的DNA含量。【结果】鉴定出病原细菌的双组分系统基因LqHK1,通过同源重组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良芬  马琼瑶  陈育  
本文对云南昆明地区由Phomopsis amygdali侵染引起的桃树溃疡病进行了鉴定。采集受害病枝到实验室分离培养,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灰色、绒毛状,从菌落的背面可看到有淡褐色的色素形成;分生孢子无色、子弹状、双细胞,大小为3.7μm×8.7μm。进行ITS系列分析: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扩增产物测序,对所测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n分析比对,结合在寄主植物上的症状,分离菌的生物学特性等,判断该分离病菌为桃溃疡病菌Phomopsis amygdali。最后进行回接实验,把分离到的病菌接种到健康的桃果实上,观察接种桃子发病情况及症状,比较从发病桃子上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