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0)
- 2023(2284)
- 2022(1979)
- 2021(1745)
- 2020(1515)
- 2019(3254)
- 2018(3131)
- 2017(5673)
- 2016(2894)
- 2015(2980)
- 2014(2923)
- 2013(2958)
- 2012(2941)
- 2011(2567)
- 2010(2566)
- 2009(2349)
- 2008(2230)
- 2007(1678)
- 2006(1542)
- 2005(1198)
- 学科
- 济(15472)
- 经济(15459)
- 方法(7030)
- 数学(6792)
- 数学方法(6742)
- 地方(5392)
- 管理(5116)
- 业(3904)
- 中国(3792)
- 地方经济(3701)
- 学(3603)
- 农(2512)
- 环境(2490)
- 企(2135)
- 企业(2135)
- 农业(1997)
- 业经(1960)
- 财(1887)
- 发(1877)
- 经济学(1653)
- 融(1649)
- 金融(1646)
- 贸(1644)
- 贸易(1641)
- 及其(1594)
- 易(1529)
- 理论(1518)
- 资源(1468)
- 城市(1432)
- 产业(1429)
- 机构
- 大学(44133)
- 学院(42776)
- 济(17846)
- 经济(17473)
- 研究(17047)
- 管理(13193)
- 科学(12421)
- 理学(11582)
- 理学院(11328)
- 中国(11237)
- 管理学(10904)
- 管理学院(10843)
- 农(9389)
- 京(9283)
- 所(8683)
- 业大(8396)
- 研究所(8119)
- 中心(7863)
- 农业(7648)
- 财(6847)
- 经济学(6482)
- 院(6441)
- 范(6190)
- 经济学院(5990)
- 师范(5986)
- 江(5841)
- 财经(5819)
- 北京(5658)
- 省(5637)
- 室(5473)
- 基金
- 项目(34369)
- 科学(26073)
- 基金(25275)
- 家(23717)
- 国家(23588)
- 研究(20281)
- 科学基金(19849)
- 自然(14317)
- 基金项目(14184)
- 自然科(13995)
- 自然科学(13989)
- 自然科学基金(13718)
- 省(13634)
- 社会(13403)
- 社会科(12838)
- 社会科学(12835)
- 划(11121)
- 资助(10156)
- 教育(9539)
- 重点(8152)
- 发(7314)
- 计划(7266)
- 部(6921)
- 大学(6641)
- 科技(6625)
- 科研(6560)
- 创(6476)
- 国家社会(6263)
- 创新(6233)
- 编号(5877)
共检索到58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喆 安伟光 唐艳华 徐剑坤
狭长受限空间的火羽流及烟气层行为与常规建筑存在显著差异,其火源燃烧行为和烟气蔓延特性在热安全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是实现消防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了提升实际教学效果,建立了融合“虚拟-实体、科研-教学、理论-实验”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方案。采用中尺寸实验平台进行火灾实验,按照实验设计、系统搭建、实验操作、教学结果来整体安排实体实验;通过Pyro Sim建立虚拟仿真场景、采用FDS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场模拟图记录实验教学结果,使学生感知火灾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通过实验展现了抽象理论知识的立体形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乐 岳顺禹 程辉航 钟茂华
该文为研究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在某高层建筑地下室开展现场火灾试验,通过测量起火区域、临近房间、楼梯间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烟气温度,对地下空间烟气多区域蔓延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起火区域,房间内起火后烟气蓄积作用显著,而楼梯间及前室由于与多区域连通,大量烟气向邻近区域扩散,因此导致烟气蓄积作用降低,形成稳定的烟气分层;在起火区域邻近房间,起火初期烟气在相互连通的多区域蔓延,在空间受限程度较低的楼梯间前室烟气分层作用明显,蔓延至远距离房间的低温烟气与空气掺混较严重,下部空间烟气温度有明显升高趋势;在楼梯间内,烟气竖向蔓延较快, 0.125 MW火灾场景下,烟气在300 s内可蔓延至4—5层区域,在楼梯间拐角处烟气层高度降至2.00 m,对人员疏散威胁较大。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地下室 火灾 烟气扩散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司俊鸿 杨泽林 李林 杨博
针对矿井通风网络结构复杂,火灾烟气蔓延控制难度大的问题,自主研发了一个复杂巷道结构烟气蔓延实验平台,开展了以联巷相对火源的位置为变量的烟气蔓延实验,采用色图法直观展示了巷道烟气温升和CO浓度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联巷距离火源较近工况下联巷烟气分流现象显著,火灾危险性大。火源区域温升波及范围随着联巷相对火源距离的增加而增大,而联巷和辅助通风巷温升随着距分岔口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平台经功能化测定后将其推广应用至开放性实验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成绩向良好以上级别迁移,基于开发平台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效果良好,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翔 杨哲飚 许镇 陆新征
我国西南村镇地区建筑密集,木结构众多,火灾频发。为有效防范村镇区域火灾,判断和识别其中潜在的火灾风险,该文提出了针对村镇区域建筑群的火灾蔓延模拟方法,并基于OSG(open scene graph)图形引擎开发了可视化平台。采用该方法对贵州温泉村和云南独克宗古城进行火灾蔓延模拟,并完成了火灾蔓延过程的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火灾蔓延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该文提出的火灾模拟方法能够辅助调查火灾事故原因,并为消防规划和火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彦林 冯仲科 姚山 董斌
城市森林火灾是城市林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对城市的整体运行功能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和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该文以城市森林火灾发生后时间和空间上的蔓延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现代空间信息技术(航天遥感、航空摄影、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为主要获取灾害信息的手段和工具,以非线性数学(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灰色系统)等为建模基础,应用知识发现技术提出了构建城市林火模型的思路。通过对城市林火的研究,建立城市林火蔓延和林火预测模型,有助于了解和预测林火的蔓延趋势范围及不同措施对林火蔓延的影响,从而为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评估灾后损失等提供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勇臣 刘少刚 赵刚 胡健 李文彬
该文通过对森林火蔓延模型的研究,建立了一种使用产生式原则的多模型森林地表火蔓延预测系统.此预测系统通过与森林火灾实时监控系统连接,将数据流动由传统公式计算中的单向流动,变为计算数据流回输入端,进行反馈修正计算,从而形成一个对数据库的修正与补充的系统,以达到减小模型预测误差的目的.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该系统的预测结果可信,能够实现林火蔓延的预测.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林火蔓延 预测模型 数据库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荣亮 王亚南 岳顺禹 冉辰皓 程辉航 钟茂华
中国高铁隧道具有明显的高拱顶、大断面特点,为研究上述特征作用下高铁隧道火灾烟气纵向流动与温度分布特征,该文依托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的白家山隧道开展了全尺寸高铁隧道火灾实验,获取了火灾烟气在纵向方向上的蔓延速度与温度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尽管高铁隧道净高、横截面积较常规公路隧道变大,高铁隧道火源热释放速率对烟气纵向蔓延的速度仍然起到重要作用。高铁隧道内火灾烟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经典的“top-hat”分布,并且随着烟气远离火源位置,烟气垂直方向温度的“top-hat”分布特征逐渐趋于一致。此外,该文划定了高铁隧道热烟气纵向流动的一维过渡射流区(区域Ⅱ)与一维临界射流区(区域Ⅲ)分界线,探究了现有狭长受限空间内火灾烟气纵向流动与温度分布模型在高铁隧道火灾领域的适用性并分析误差原因,调整了适用于高铁隧道射流区域Ⅲ的热烟气温升纵向衰减模型,研究成果为评估高速铁路隧道内火灾烟气纵向蔓延对人员疏散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卓 刘海洋 黄全义 郑明章 栗健
【目的】利用云计算手段模拟林火蔓延过程,规划火灾应急路径,以促进救援力量快速、高效到达指定火灾地点,为布置林火阻隔措施预留充足时间。研究也为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的林火应急响应和预防规划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以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为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和模型推演。着眼于林火点单源和多源差异性,利用应急路径规划模型、Dijkstra算法模拟计算单源林火情况下最短救援路径,并纳入多源林火优先级理论,实现救援资源利用最大化。采用FARSITE模型对区域实例森林火灾进行蔓延速率模拟,获取林火发生后各阶段实时数据,综合考虑森林火点附近资源布局情况以及道路交通能力,进行救援路径的推算和防火道路的布局,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并对森林火灾应急响应救援路径进行智能优选。【结果】在一般森林火灾发生时单个着火点的公式基础上,为2个及以上着火点引入优先级理论,再根据火情严重程度通过Dijkstra算法进行依次推演。此外,增加μ作为通行能力系数,以考虑路况、道路属性对救援通行时间的影响,得到新的路径公式。通过FARSITE模型,对2010年“5.3”一般森林火灾(20100503-220502-01)进行蔓延推演,在火源点起火5 h后,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人为干预,火情将演变为重大森林火灾,并蔓延到人居地区。由于风向影响,火源点东北侧的火情优先级高于北侧,若有条件同时进行救援,应急资源应按优先级倾斜。【结论】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应急路径规划模型、Dijkstra算法和优先级理论,可以提高救援路径的获取速率,提前进行资源调配和人员安排,FARSITE模拟结合防火道路规划,联系火灾发生后各时间段的蔓延情况,能有效提升森林火灾决策效率,事半功倍地形成林火应急响应和预防规划方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秦向东 阿布里提
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以波动传播模型为基础,吸收了邻接单元模型的优点,设计基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林火模拟蔓延模型。这种模型用预定义的灰度图表示蔓延状态,将图元集中存储的过火区形状按一定的像素栅格运算规则写入灰度图中,来模拟火灾的波动蔓延过程。模型还利用漫染填充算法来处理具有复杂拓扑关系的地理要素附近的蔓延,并将过火区形状的投影变换转化为图元的旋转和错切变换。分析这种模型性能上的优势和局限,包括对局部失真和畸变的影响。从给出的算例和初步的理论分析可见,新模型可以将林火蔓延模拟的计算速度提高1个数量级以上,其他计算性能也有大幅度提高。模型可以为森林火灾的扑救提供精确、实时、全局的火场发展预测图,并且不...
关键词:
森林火灾 计算机模拟 蔓延模型 图形技术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镇 薛巧蕊 陆新征 孙旋
当前建筑群火灾蔓延模型主要考虑二维水平蔓延,而忽略地面高程的影响,难以适用于地面高程变化明显的建筑群,因此需要建立考虑地面高程的建筑群三维火灾蔓延模型。在已有二维模型基础上,推导热辐射与热羽流的三维计算公式,建立了建筑群三维火灾蔓延模型;与精细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对比,验证了三维蔓延模型的合理性;以云南独克宗古城与贵州温泉村火灾为例,开展考虑地面高程的火灾蔓延模拟。结果表明:三维蔓延结果比二维蔓延结果更加接近实际。为高程变化明显的山地、丘陵等地区提供了更准确的建筑群火灾蔓延模拟方法。
关键词:
建筑群 火灾蔓延模型 地面高程 三维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焦伟冰 陈长坤 杜武豪 石朗
为探究受限空间流淌火燃烧蔓延规律和温度场分布特征,搭建1∶10缩尺寸受限空间模型,开展7种不同泄漏速率的流淌火火灾试验以及12种不同尺寸的油池火火灾试验,重点分析火源直径、质量燃烧速率和受限空间内的温度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限空间流淌火根据火源直径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将燃烧分为3个阶段:燃烧扩散阶段、燃烧稳定阶段以及燃烧熄灭阶段。燃烧阶段的转变主要由燃料质量泄漏速率与质量燃烧速率的相对大小决定。当质量燃烧速率与质量泄漏速率达到平衡时,燃料在达到火焰前沿前已完全燃烧,火源直径停止增大,燃烧进入稳定阶段。燃烧稳定阶段时,流淌火和油池火的温度场分布特征相似,随着火源功率的增大,火源根部的温度逐渐降低,而顶棚的温度不断上升。该研究可为受限空间流淌火火灾的探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福涛 胡海清 彭徐剑
应用排放因子法,对大兴安岭林区1980—2005年间森林火灾中不同林型下灌木、草本和地被物层气体释放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大兴安岭25年间森林火灾灌木、草本和地被物层CO2,CO,CxHy,NO,SO2的释放量分别为25.04×106,5.72×106,0.21×106,0.09×106和0.24×106t。其中白桦-落叶松林、白桦-杜鹃林和蒙古栎-胡枝子林是气体释放量较多的林型,约占总排放量的70%以上。此外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SO2和NO的释放量可达到我国总生物质燃烧释放量的50%左右,其释放量与农业上备受关注的秸秆燃烧相当。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灌木 草本 地被物 排放因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国志兴 钟兴春 方伟华 曹鑫 林伟
野火灾害对区域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野火灾害风险评估和火蔓延研究对防火、灭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可燃物模型、可燃物类型图的制作方法,野火蔓延模型、蔓延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和火灾风险评估的最新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对野火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框架。综述分析表明:①基于遥感信息和地面调查数据,建立较完善的可燃物模型,为全球或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火蔓延研究提供有效数据信息成为必然趋势;②利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解决火灾模拟海量数据问题,实现火行为的实时、动态模拟仿真的监测系统和网络信息发布系统;③结合可燃物模型,蔓延模型评价火灾区域的脆弱性和致灾因子,利用"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对野火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④我国应建立集成化、实用化、多维化、标准化的野火蔓延的模型体系、决策支持系统和国家火险等级系统,为我国野火火灾的预测与防御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云骥 杨正渊 罗越扬 张佩瑶 郭瀚文 张玉春
前人对于不同倾斜条件下导线火蔓延特性的研究主要考虑导线单根布置的情况,对于导线相邻并排布置情况的研究较少。该文基于可调间距倾斜平行导线火蔓延实验平台,开展了不同倾斜条件(0°、 30°、 60°、 90°)下单导线及相邻双导线火蔓延特性对比研究,分析了火焰形态、火焰长度、火焰高度、火蔓延速率和温度等火蔓延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单双导线火蔓延过程中,熔融绝缘材料会发生滴落和流淌行为,且相邻双导线发生滴落和流淌的频率大于单导线;双导线的平均火焰高度和火焰长度始终大于单导线,且单双导线平均火焰高度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平均火焰长度随倾斜角度的增加而增大;由于双导线火蔓延存在传热和卷吸作用重叠区域,导致其火蔓延速率始终小于单导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