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
2023(1238)
2022(1043)
2021(1030)
2020(684)
2019(1481)
2018(1341)
2017(2203)
2016(1328)
2015(1388)
2014(1361)
2013(1305)
2012(1280)
2011(1203)
2010(1253)
2009(1025)
2008(1060)
2007(866)
2006(774)
2005(621)
作者
(5236)
(4486)
(4334)
(4314)
(2911)
(2250)
(1992)
(1752)
(1684)
(1646)
(1614)
(1611)
(1550)
(1503)
(1496)
(1393)
(1369)
(1332)
(1320)
(1316)
(1234)
(1162)
(1135)
(1060)
(1049)
(1021)
(1005)
(962)
(945)
(922)
学科
(4181)
经济(4178)
(2837)
管理(2399)
(1655)
生态(1515)
地方(1340)
环境(1326)
中国(1318)
资源(1297)
方法(1236)
(1140)
(1132)
企业(1132)
(1116)
森林(1116)
数学(1113)
(1102)
数学方法(1073)
(1062)
业经(926)
生态学(897)
及其(885)
(807)
农业(733)
(723)
贸易(722)
(712)
地方经济(709)
(688)
机构
大学(19362)
学院(19169)
研究(10493)
科学(8937)
中国(7203)
(6415)
研究所(6149)
(5978)
(5558)
经济(5424)
(5288)
业大(5126)
管理(4933)
(4764)
农业(4577)
林业(4257)
理学(4207)
(4114)
理学院(4062)
研究院(3974)
(3966)
实验(3953)
中心(3891)
管理学(3799)
实验室(3785)
管理学院(3775)
重点(3624)
北京(3563)
科学院(3546)
资源(3509)
基金
项目(16515)
(12324)
国家(12271)
科学(12265)
基金(11814)
科学基金(9482)
研究(8687)
自然(7918)
自然科(7496)
自然科学(7488)
自然科学基金(7351)
基金项目(6329)
(6204)
(5677)
资助(4825)
社会(4765)
社会科(4525)
社会科学(4523)
科技(4401)
计划(4280)
重点(4259)
科研(3686)
专项(3633)
(3508)
教育(3431)
(2999)
(2908)
创新(2835)
编号(2517)
中国(2483)
期刊
学报(7157)
科学(6259)
(6093)
经济(6093)
大学(5035)
研究(5019)
学学(4938)
(4803)
林业(4377)
中国(3607)
农业(3215)
资源(2287)
业大(2228)
(2074)
科技(1730)
自然(1570)
(1526)
管理(1489)
(1472)
地理(1463)
科技大(1402)
科技大学(1402)
(1320)
(1305)
农业大学(1171)
农林(1116)
(1116)
北京(1096)
教育(1078)
林业大学(1057)
共检索到28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赛霞  高浦新  潘福兴  龙晶  胡余楠  刘向平  彭焱松  
【目的】揭示狭果秤锤树Sinojackia rehderiana自然种群不同生活史个体分布格局,为该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自然分布于江西省永修县的狭果秤锤树种群为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样方调查法、空间代替时间和Oring完全随机零模型法,对狭果秤锤树自然种群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原因。【结果】狭果秤锤树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完整,幼苗和幼树的数量在整个种群中占绝对优势,种群更新状态良好,属增长型种群。狭果秤锤树种群在从幼苗发育到成树的过程中,在小尺度上聚集分布,大尺度上为随机分布至均匀分布;随着龄级的增加,聚集分布趋势减弱。在较小的尺度上,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表现出正相关或不相关,在较大的尺度上则表现为不相关或负相关;负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幼苗与中树、幼树与中树、幼树与成树间(P<0.05)。【结论】在自然状态下,狭果秤锤树分布格局受自身生物学特性和种内、种间竞争影响,幼苗和幼树生长受限但数量较多,种群目前尚未达到稳定状态。图4参2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秤锤树(Sino jackia xylocarpa Hu)是中国植物学家发表的第一个植物新属种,属安息香科(Styracaeae)秤锤属(Sinojackia),是秦仁昌先生在1927年在南京幕府山首次发现,经胡先骕先生命名,于1928年发表。秤锤树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达3-7m,叶椭圆形至椭圆状倒卵形,总状聚伞花序,暮春花白如雪,果实形似秤锤而得名,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在江苏少数地区,属国家二级保护物种。
关键词: 秤锤树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小菱  马丹丹  李根有  刘西  
为了解浙江省特产珍稀植物细果秤锤树Sinojackia microcarpa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对其个体数量进行监测并报道。通过对浙江省临安市和建德市分布地实地直接计数法调查表明,该种目前资源总量为235株,其中临安市12株,建德市223株,比2000年调查数据减少了817株。导致种群个体下降原因有4个:①树种本身可能存在生殖缺陷;②人为破坏;③2次调查方法不同造成的差异;④植被变化。提出了对细果秤锤树进行保护、研究及开发利用的建议,同时还对该种形态特征的原始记录作了补充和订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智锦  任正超  陈封政  
利用植物中的有机成分与专属试剂发生显色反应的原理,采用试管和滤纸片预试法对肉果秤锤树枝叶中一些常见种类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结果表明,秤锤树枝叶中可能含有生物碱、有机酸类、酚类、还原糖、多糖、甙类、甾体及三萜类、强心甙、蒽醌、挥发油等有机成分。并采用索氏提取法,以咖啡因为对照对肉果秤锤树枝和叶中总生物碱进行了含量测定。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方庆  谭菊荣  许惠春  李婷婷  吴初平  吴正柱  袁位高  姚良锦  
【目的】基于群落生态学研究濒危植物细果秤锤树Sinojackia microcarpa的生境适应性和种间相互关系,有利于展开细果秤锤树的保护与扩繁。【方法】基于浙江省建德市细果秤锤树典型种群保护样地的群落调查与生境数据,分析物种组成、生态位特征、优势种种间联结关系。【结果】(1)细果秤锤树样地内共记录到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401株,隶属于35科50属51种。样地上层木中重要值≥1%的物种共16种,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物种从大到小依次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和细果秤锤树,这4个物种重要值之和为49.85%。(2)细果秤锤树与上层木树种樟树Cinnamomum cmphora、与下层木树种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is的生态位相似性最高,且生态重叠值大于0.5。细果秤锤树与茶Camellia sinensis、檵木、毛花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等物种负联结,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结论】个体数量稀少,生境条件较差,在资源受限时种间竞争激烈等是细果秤锤树濒临灭绝的关键原因。表8参33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史晓华  黎念林  金玲  朱秋桂  徐本美  
对秤锤树种子基本性状作了测定, 并对种子进行酸蚀、药剂处理和低温层积等实验处理。结果表明, 种皮占种子风干质量的88 % ~94 % , 透水性良好; 种子经浓硫酸处理2 d , 再用500 mg· L- 1 赤霉酸( G A3) 处理后, 在室外低温层积一冬, 发芽率可达4006 % , 对照种子则未萌发。秤锤树种子的休眠, 除了种皮机械束缚和透气性差的原因外, 种胚还需要一段低温的生理后熟过程, 属于综合休眠类型。图2 表3 参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程  彭重华  刘晖  曹铁如  
对湖南石门壶瓶山景关门、桑植龙潭坪茅垭村样地的长果安息香(Changiostyrax raxdolichocarpa)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果安息香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个体数量主要集中在小树(IV龄段),幼龄级株数和老龄级株数匮乏;长果安息香种群在进入生理死亡年龄前有2个死亡高峰,第1个峰值产生于幼树(II、III龄段),主要原因是种内和种间竞争(主要是光照),第2个峰值产生于中树长成大树阶段(V、VI龄段),除种内、种间对环境的竞争外,生长地土层浅薄、大树倒伏及人为砍伐亦加剧了该峰值的产生;种群整体呈聚集分布类型,小树向中树、大树变化过程表现出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元平  刘胜祥  项俊  葛继稳  
对湖北省天然榉树的自然种群分布现状、种群特征及种群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榉树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 000 m地带,不同程度地分割包围在谷底和山腰,地理分布点呈收缩集群分布,种群规模较小;采用方差/均值法对榉树地理分布格局类型进行分析,其值=1.66>1,表明其分布点的地理分布趋于集群分布。湖北榉树种群星散间隔的地理分布形式,使地理分布点间产生空间间隔,成为相互间基因交错的障碍,而较小的种群规模,增加了遗传漂变的机率,导致遗传上的不稳定性增加,影响种群的生存能力,这些是导致物种趋向濒危的重要原因。湖北榉树种群这种分布现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境的特定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华靖  刘鹏  陈子林  廖承川  李成惠  陈卫新  雷祖培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不同生境下的香果树种群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香果树的径级结构和分布格局,以及应用泊松方差/均值比、负二项式分布、Lloyd平均拥挤度指数和聚块指数4个指标分析其种群格局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的香果树径级结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均缺乏幼苗和幼树,种群呈衰退趋势;不同生境下的香果树种群聚块规模为8~32m2;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为集群分布;格局动态明显呈现由集群分布到随机分布的扩散趋势。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母树,尤其是20年生以上的母树;还应加强对种子及幼苗生长动态变化的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尔查  王晓江  刘永宏  海龙  张胜利  张雷  
针对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种群的分布特点,设置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Ripley’sK-Function)方法对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价及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处在不同发育阶段,这主要是由油松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干扰共同导致的结果。整体上,该种群年龄结构呈现稳定型,且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乌拉山天然油松种群在不同年龄结构和生境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类型,在生长环境适宜(海拔1 400 1 800 m的阴坡、半阴坡)且种群以幼树和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洪伟  柳江  吴承祯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 ,对刀石山红锥种群结构进行分析 ,并运用C、Iδ、M 、M X、CA5种聚焦度指标及IwaoM X回归测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结果表明 :红锥种群结构存在增长和下降两种类型 ;聚焦度指标测定结果一致表明红锥种群的空间分布为随机型 :IwaoM X回归分析表明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红锥个体 ;在种群成长过程中 ,分布格局从聚集型向随机型转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柴勇  朱华  孟广涛  施济普  杨国平  
用种群结构、存活曲线、扩散系数、最近邻体指数及Ripley’s K函数等分析了云南哀牢山野生古茶树群落优势树种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2 hm2样地内记录到胸径≥1.0 cm的乔木2 894株,隶属于22科38属48种。普洱茶个体数量最多,重要值排名第一,木果石栎重要值排名第二,但具有最大的相对优势度。该群落应为以普洱茶、木果石栎等为优势树种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类型,目前处于群落演替的顶极阶段。10个优势树种中,木果石栎、红花木莲、腾冲栲3个树种幼苗、幼树较少,大树较多,属衰退型种群,分布格局在大多数尺度下呈随机分布,聚集程度随径级增大而增加。普洱茶、硬斗石栎和针齿铁仔3个树种中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丽丽  余新晓  刘淑燕  刘彦  岳永杰  王小平  陈俊崎  
该文从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存活曲线以及种群不同龄期个体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研究了松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的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油松种群在其生长过程中,当胸径达到22.5cm左右时,由于种内不同个体间为争夺空间与阳光,将遭遇一次死亡高峰;随后将进入一个平稳的生长期,随着龄级的增长,死亡率逐渐升高,直至其衰老死亡。②油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Ⅲ型(曲线凹型)。③油松种群不同龄期个体的分布格局、龄期间的空间关联与尺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小尺度上油松各龄期趋于聚集分布,龄期间有较强的关联性;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时,油松各龄期趋于随机分布,龄期间的空间关联性减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大荣  朱政德  
在福建省三明市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内设置 1 60 0m2 样地 5个 ,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通过对闽楠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研究 ,结果表明 :闽楠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 ,具有丰富幼苗贮备 ,约 1 0 80 3株·hm- 2 ;在不同的演替群落中闽楠种群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但随着群落的演替 ,种群大小结构呈现一定的规律变化 ;存活曲线的特性表现为种群从Ⅰ级苗发育到Ⅱ级苗过程中死亡率均较高 ,平均约82 3 %。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闽楠种群空间分布聚集强度较其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中为低 ;闽楠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大差别 ,总体趋势是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 ,...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望  操国兴  刘光华  刘欣  
采用相邻格子法,研究了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编制了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种群存活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运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珙桐种群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都近似于倒金字塔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其更新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珙桐种群有前期生长不稳定,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其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曲线;种群分布格局整体上呈集群分布,从幼苗到大树,其集群程度减弱;基株种群和分株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下其聚集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