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5)
2023(2518)
2022(2086)
2021(1886)
2020(1628)
2019(3407)
2018(3489)
2017(5353)
2016(3492)
2015(4183)
2014(4307)
2013(3932)
2012(3647)
2011(3293)
2010(3502)
2009(2878)
2008(2781)
2007(2643)
2006(2232)
2005(1954)
作者
(12342)
(10617)
(10426)
(9903)
(6739)
(5050)
(4627)
(4161)
(4004)
(3895)
(3719)
(3675)
(3542)
(3493)
(3490)
(3436)
(3358)
(3244)
(3222)
(3004)
(2858)
(2847)
(2790)
(2603)
(2445)
(2371)
(2324)
(2300)
(2264)
(2247)
学科
(11763)
技术(10654)
管理(10055)
(9721)
企业(9721)
(8900)
经济(8899)
技术管理(5582)
教学(5176)
理论(4406)
教育(4261)
方法(4136)
学法(3554)
教学法(3554)
数学(3551)
(3533)
数学方法(3496)
(3360)
学理(3281)
学理论(3281)
中国(3044)
新技术(2555)
高新(2550)
高新技术(2550)
研究(2546)
农业(2471)
业经(2101)
(1720)
贸易(1719)
(1705)
机构
学院(50700)
大学(48445)
研究(19803)
科学(15205)
(15176)
(14623)
管理(14418)
经济(14161)
业大(12906)
农业(12225)
技术(12123)
理学(12120)
理学院(11972)
(11785)
中国(11648)
管理学(11539)
管理学院(11468)
(11239)
研究所(11037)
(9218)
(8509)
中心(8237)
农业大学(8144)
职业(7735)
(7492)
(7165)
北京(7125)
师范(7022)
(7016)
(7012)
基金
项目(36981)
科学(26385)
研究(24855)
基金(22565)
(22006)
国家(21833)
(17708)
科学基金(16823)
(14330)
教育(13659)
社会(12172)
自然(12062)
基金项目(11889)
自然科(11776)
自然科学(11770)
自然科学基金(11543)
社会科(11505)
社会科学(11501)
编号(10270)
资助(9538)
科技(9531)
重点(9339)
(9059)
课题(8989)
计划(8714)
创新(8536)
技术(8517)
(8101)
成果(7805)
(7740)
期刊
中国(16368)
(15381)
经济(15381)
学报(14824)
教育(14696)
(13794)
研究(12592)
科学(11403)
大学(10371)
学学(9952)
技术(9852)
农业(9645)
管理(6244)
职业(6117)
(5757)
科技(5555)
业大(5123)
林业(4890)
技术教育(4295)
职业技术(4295)
职业技术教育(4295)
(4175)
论坛(4175)
技术经济(4117)
农业大学(3906)
(3873)
(3413)
自然(2487)
自然科(2363)
自然科学(2363)
共检索到77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彦峰  彭祚登  樊辉  
Ilex fargesii is the fine evergreen broad-leaved tree species of northern China, but it is quite difficult to propagate. Using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 method, techniques on sowing and growing seedling of Ilex fargesii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mediums, different shading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昌齐  唐毅  冯兴元  李从旺  张兴军  
以动物活、鲜体为主要饵料,在小网箱和小面积鱼池中分两阶段高密度强化培育南方大口鲶苗种。放养密度0.7—1.0万尾/m2(网箱阶段),200—270尾/m2(鱼池阶段),每万尾投饲总量115—130kg(鲜重),水温积温1000—1200度·日条件下经50天左右饲养,可将全长10—12mm的鱼苗培育为全长70—90mm的鱼种,成活率为63—76%。在上述生产条件及技术水平下,苗种培育投入产出比为1:2.273且相对稳定,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钱龙  艾涛  谢恒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艳   郎庆龙   李立峰   孙娟   王连珍   费滕   高伟   夏兴宏  
为了探明麻栎组培苗早期生长性状与实生苗的差异,为麻栎组培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麻栎组培苗和实生苗为材料,比较二者移栽成活率、生长性状、苗高、地径、根长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麻栎组培苗和实生苗的移栽成活率无显著差异。组培苗比实生苗侧枝数量多,枝干开张角度大,根系粗壮,根的数量多,侧根发达。组培苗早期生长缓慢,苗龄5个月时苗高、地径、根长及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实生苗,其中苗高比实生苗低33.40%,地径比实生苗低11.54%,地上部分干重比实生苗低37.26%,地下部分干重比实生苗低51.75%;苗龄11个月后,组培苗生长势优势明显;苗龄34个月时,组培苗的地径、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都显著高于实生苗,其中地径比实生苗粗6.92%,地上部分干重比实生苗高15.57%,地下部分干重比实生苗高11.04%。虽然苗龄5~22月时苗高与实生苗无显著差异,但22个月后组培苗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实生苗。苗龄5~34个月期间,组培苗的根长始终低于实生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冷平生  马世超  李树蓉  石爱平  石德山  
以苗圃土、林下土、锯末、草甸土作为容器苗培育基质材料,进行兴安落叶松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松针∶苗圃土(2∶1,v/v)为最佳培育基质.经过90d培育,兴安落叶松苗高、地径、干重、侧根数分别为26.5cm,0.30cm,1.751g,25.8条,与对照(苗圃土)相比,分别增加16.23%,30.00%,23.83%,28.82%;而基质容重为0.45g·m-3,比对照低48.9%.此外,对基质理化性状、干旱胁迫条件下基质含水量与苗木水势、根际养分、菌根感染率等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在苗圃土中混配松针,能显著增加有机质、速效P、速效N含量,增加基质持水能力,提高苗木抗旱性,增加菌根感染率,促进根际微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邵继锋  桂仁意  季海宝  李国栋  方伟  
为建立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实生苗适宜的水培体系,以毛竹实生苗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处理下毛竹实生苗的叶面积、生物量和光谱反射特征,以筛选Yoshida培养液为基础的水培营养条件。结果表明:1/2 Yoshi-da叶面积、增加生物量和光谱反射特征都优于其他Yoshida比例处理,其中生物量增加达到对照的97.9%。氮、磷、钾单因素试验表明氮素浓度3.0 mmol.L-1处理各指标优于1.0,2.0,4.0,5.0 mmol.L-1处理;磷素浓度1.0mmol.L-1处理优于0.5,1.5,2.0 mmol.L-1处理;钾素浓度1.5 mmol.L-1处理优于0.5,1...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合虎   张彦浩   李文涛   张沛东  
在15℃条件下,研究了3种栽培方式(水培促萌+萌中插植、水培促萌+萌后插植以及基质栽培)对鳗草(Zosteramarina)种子萌发、实生苗建成与生长的影响,分析了鳗草实生苗的培育成本及其应对不同栽培方式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水培促萌+萌中插植、水培促萌+萌后插植的鳗草种子萌发率和实生苗建成率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达到54.8%和46.5%,分别是基质栽培处理组的1.3和1.6倍(P<0.05)。水培促萌+萌中插植、水培促萌+萌后插植的鳗草实生苗的各项生长指标亦无显著差异(P>0.05),其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基质栽培处理组(P<0.05),特别是根生成速率平均达到基质促萌处理组的1.6倍。主成分分析显示,水培促萌+基质插植的鳗草实生苗生理状态较优,其中,总氮和可溶性糖含量的贡献度较大,贡献度平均分别达到16.6%和15.0%,是基质栽培处理组的1.2倍(P<0.05)。培育成本分析显示,水培促萌+萌后插植栽培方式的培育成本最低(3.6元/株),是水培促萌+萌中插植栽培方式的81.9%。综合实生苗培育效果和培育成本,水培促萌+萌后插植的栽培方式是适宜的鳗草实生苗栽培方式,其主要通过提升实生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实现对实生苗建成与生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艳丽  熊欢  彭小博  邹锋  袁德义  
【目的】以2年生锥栗嫁接苗与实生苗为试材,比较分析2种苗木在叶片生长状况、形态结构及光合特性上的差异,为锥栗的良种苗木繁育提供参考。【方法】本实验主要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法和石蜡切片法。【结果】①嫁接苗与实生苗的净光合速率(P_(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表现量子效率(AQY)及叶绿素(a+b)含量(C_c)等光合指标的差异显著(P实生苗(2.43±0.48)mg·dm~(-2),P_(max)为(6.77±0.01)μmol·m~(-2 )·s~(-1)>实生苗(5.13±0.002)μmol·m~(-2 )·s~(-1)。②叶片的生长指标,嫁接苗的叶面积和叶干物质量较高、比叶面积较低,嫁接苗叶面积为(44.23±5.78)cm~2是实生苗(24.55±4.57 cm~2)的1.80倍。③与实生苗相比,嫁接苗的叶片厚度、主脉厚度、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气孔密度以及叶脉密度等结构指标均较高。其中,嫁接苗的栅栏组织厚度、主脉厚度及下表皮气孔密度分别高出实生苗35%、38%和50%。【结论】锥栗苗木的光合能力与叶片结构特征关系密切,嫁接苗叶片的生长状况优于实生苗,对光的适应性和光合利用能力强于实生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培方  姚丽  昝逢刚  赵俊  夏红明  杨昆  陈学宽  吴才文  刘家勇  
分别选用实生苗阶段不同丛有效茎水平品系120份和28个杂交组合不同成苗数实生苗840份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实生苗无性繁殖后出苗率、有效茎、丛有效茎和芽成茎数4个芽成茎指标在品系间和水平间的差异及广义遗传力,以及实生苗成苗数、成茎数和成茎率的广义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无性繁殖后出苗率和有效茎数、丛有效茎数、芽成茎数的品系间和水平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8、0.65、0.84和0.84;实生苗阶段丛有效茎数≥5的品系芽成茎指标总体显著高于4条及以下的品系,且主要为强丛生性品系,占61.29%以上;实生苗成苗数和丛有效茎数组合间的差异极显著,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67和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忠文  杨志刚  奚绍礽  王国新  陈年令  李春保  
通过两年的试验,系统地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网箱培育鳜鱼种技术模式,即:五月上中旬催产,团头鲂挂巢开口,二级网箱培育,配足适口饵料鱼,坚持“四勤一防”。使用该模式能为鳜成鱼养殖提供品种纯、批量大、规格齐、成本低的鳜鱼种。1991年试验结果:从6毫米的鳜鱼苗28539尾养成50.4毫米鳜鱼种21797尾,成活率达76.38%,平均每尾消耗饵料鱼396尾,每尾鳜鱼种成本为0.83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启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林治宝  邢中贤  李福友  田向阳  李永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