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7)
- 2023(8013)
- 2022(6706)
- 2021(6054)
- 2020(5118)
- 2019(11295)
- 2018(10891)
- 2017(20524)
- 2016(11396)
- 2015(12766)
- 2014(12515)
- 2013(12258)
- 2012(11019)
- 2011(9739)
- 2010(9898)
- 2009(9524)
- 2008(10070)
- 2007(9311)
- 2006(8457)
- 2005(7966)
- 学科
- 管理(53640)
- 业(43635)
- 企(40664)
- 企业(40664)
- 济(40279)
- 经济(40192)
- 财(21064)
- 制(17231)
- 方法(16594)
- 务(14597)
- 财务(14563)
- 财务管理(14530)
- 企业财务(13862)
- 数学(13254)
- 数学方法(13156)
- 体(11760)
- 业经(11585)
- 农(10470)
- 中国(10391)
- 体制(10283)
- 划(10028)
- 银(9952)
- 银行(9946)
- 行(9248)
- 融(8067)
- 金融(8065)
- 策(8046)
- 环境(7420)
- 度(7393)
- 制度(7389)
- 机构
- 大学(159409)
- 学院(158411)
- 济(66122)
- 管理(66013)
- 经济(64586)
- 理学(54680)
- 理学院(54159)
- 管理学(53613)
- 管理学院(53256)
- 研究(48257)
- 中国(41889)
- 财(39798)
- 京(32983)
- 财经(29485)
- 经(26682)
- 江(25764)
- 科学(25432)
- 中心(23482)
- 所(22872)
- 财经大学(22058)
- 经济学(20741)
- 北京(20385)
- 农(20251)
- 州(20008)
- 研究所(19866)
- 业大(18981)
- 商学(18814)
- 商学院(18619)
- 经济学院(18576)
- 院(17716)
- 基金
- 项目(99323)
- 科学(79841)
- 研究(75133)
- 基金(74496)
- 家(63547)
- 国家(63025)
- 科学基金(55769)
- 社会(50537)
- 社会科(47999)
- 社会科学(47986)
- 基金项目(38979)
- 省(37661)
- 教育(34890)
- 自然(34475)
- 自然科(33700)
- 自然科学(33695)
- 自然科学基金(33138)
- 划(31246)
- 资助(29469)
- 编号(29412)
- 制(25941)
- 成果(24954)
- 部(23283)
- 重点(22235)
- 国家社会(21702)
- 创(21164)
- 教育部(20868)
- 课题(20594)
- 人文(20236)
- 性(20163)
共检索到254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汉文 廖方楠 韩洪灵
为明确独立董事联结和内部控制在治理盈余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本文采用匹配+双重差分(DID)的方法,并结合应计和真实两类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应计盈余管理方面,独立董事联结和内部控制均能显著地发挥治理效应,且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在真实盈余管理方面,内部控制能显著地发挥治理效应,而独立董事联结则不能对真实盈余管理产生影响,且在此场景中它们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进一步考虑二者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发挥作用的具体方式以及企业整体战略后发现,与独立董事联结相比,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总体上更全面且更稳定。本文不仅补充与拓展了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对比了独立董事联结和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力,还有助于增进监管部门和实务界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及其治理机制的透视,从而可以改进监管方向与方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素莲 高荣
本文以2010-2014年的531家上市民营企业作为初始样本,探讨了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对盈余管理程的影响;然后以其中的440家家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家族企业中家族控制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独立董事对家族控制与盈余管理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非家族企业相比,我国家族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并没有显著提高。此外,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对盈余管理有负向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存在正向影响,且独立董事会强化家族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素莲 高荣
本文以2010-2014年的531家上市民营企业作为初始样本,探讨了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对盈余管理程的影响;然后以其中的440家家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家族企业中家族控制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独立董事对家族控制与盈余管理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非家族企业相比,我国家族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并没有显著提高。此外,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对盈余管理有负向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存在正向影响,且独立董事会强化家族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支晓强 童盼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 ̄2003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独立董事变更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公司控制权转移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独立董事没有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研究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独立董事变更概率和变更比例越高。第一大股东变更的上市公司要比未变更第一大股东的公司表现出更高的独立董事变更概率和变更比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懂事”,但不够独立。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是当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未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关键原因。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姣
本文从审计质量和独立董事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二者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通过选取上交所以及深交所2015年初到2020年主板上市公司数量为主要样本,进行相关实证分析,研究三者之前的变量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第二,独立董事发表意见次数与盈余管理正相关。第三,独立董事发表意见次数,对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相关性产生影响。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海林 常正伟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国家审计的作用不只体现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直接效应,还体现在通过一定组织和人员产生的间接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可以经被审计企业的连锁董事向董事联结企业溢出,抑制联结企业的盈余管理;连锁董事及联结企业的不同特征在国家审计对联结企业盈余管理治理中发挥了不同作用。国家审计对董事联结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研究结果不仅证明了国家审计的监督作用可以经连锁董事向非被审计企业外溢,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国家审计对董事联结企业盈余管理作用的“黑箱”,也有助于更全面认识国有企业连锁董事的积极作用,更全面准确评价国家审计的监督治理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爱勤 陈旭东
本文以2007—2012年我国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董事会治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治理的五个特征: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制度、委员会设立状况、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情况和董事持股比例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但抑制程度和方式不同,而董事会行为则不能抑制真实盈余管理。
关键词:
董事会治理 真实盈余管理 异常生产成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蕾
本文首先从公司内部控制角度出发探讨了其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的相关问题。理论和研究支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投资效率越好,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次,本文进一步探索性地分析了作为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机制之一的独立董事制度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控制进而改善公司投资决策。我们发现独立董事独立性越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将更明显。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独立董事 投资效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亮
作为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对制约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至关重要,如果独立董事是自愿性选用的,董事会的独立性就会降低盈余管理;如果独立董事是强制性选用的,董事会的独立性程度较高与较低的盈余管理是不相关的。因此,董事会的独立性可以有效地监控盈余管理,但监控扭曲了独立董事的市场环境,这会导致治理机制失效。所以,我国监管机构通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不断反复的波动和冲击。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盈余管理 可操纵应计利润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傅代国 夏常源
独立董事能否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独立董事网络位置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在董事网络的位置会提升其治理效应,具体表现为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增加盈余反应系数。结论丰富了"网络和治理"的研究文献,为独立董事有效性的研究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苏新龙
本文就上市公司治理、独立董事与内部控制作了注解。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胡元木 刘佩 纪端
本文基于可操控R&D费用视角,以2007—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技术独立董事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独立董事通过有效抑制管理层操控R&D费用,以此提高盈余信息质量。在考虑了技术独立董事内生性的影响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技术独立董事具有双重职业背景时,有利于监督职能的发挥;当其兼职公司数量较多时,则会弱化监督作用。此外,技术独立董事的津贴、受教育水平对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并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结论可为我国政府和公司在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高盈余信息质量等方面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凤华 张晓明
首先结合国内外对于独立董事行为有效性、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研究以及《指导意见》规定等文献资料,从理论上分析了独立董事制约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行为。其次,选取2007年国内法人股中有绝对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只有在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的违规事件敢于说"不"时,才能起到对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这对完善公司治理行为和独立董事的制度建设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公司治理 关联交易 盈余管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高厚山 张俊民
本文考察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高声誉独立董事是否抑制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基于2007-2015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研究发现聘请高声誉会计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其操纵性应计盈余及真实活动盈余显著更低,说明高声誉的会计独立董事抑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所在地市场化程度越强,独立董事声誉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越弱。这表明伴随市场化程度的增强,降低了对声誉等非正式契约的依赖,即市场化进程与独立董事声誉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独立董事声誉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崔海红
以沪深两市2007~2014年发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非流动资产处置的盈余管理动机以及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特征及个人特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为了实现扭亏或大清洗的目标,存在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独立董事规模和开会次数能抑制基于扭亏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但对于大清洗动机抑制效果并不明显;具有学术背景和政府从业背景的独立董事能有效地抑制基于大清洗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