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13)
- 2023(4062)
- 2022(3429)
- 2021(3163)
- 2020(2825)
- 2019(6282)
- 2018(6180)
- 2017(11564)
- 2016(6512)
- 2015(7230)
- 2014(7205)
- 2013(7061)
- 2012(6664)
- 2011(6055)
- 2010(6315)
- 2009(5608)
- 2008(5830)
- 2007(5204)
- 2006(4652)
- 2005(4096)
- 学科
- 济(24274)
- 经济(24240)
- 管理(17701)
- 业(17171)
- 企(13935)
- 企业(13935)
- 方法(12153)
- 数学(10454)
- 数学方法(10310)
- 制(7641)
- 学(7258)
- 农(6890)
- 银(6393)
- 银行(6365)
- 财(6296)
- 行(6175)
- 融(5997)
- 金融(5996)
- 中国(5990)
- 体(5726)
- 业经(5689)
- 体制(4811)
- 农业(4716)
- 理论(4618)
- 贸(4351)
- 贸易(4349)
- 易(4204)
- 务(4035)
- 财务(4031)
- 财务管理(4012)
- 机构
- 大学(99099)
- 学院(96699)
- 济(35532)
- 管理(35489)
- 研究(34880)
- 经济(34740)
- 理学(31007)
- 理学院(30523)
- 管理学(29751)
- 管理学院(29576)
- 中国(26532)
- 科学(24129)
- 农(22147)
- 京(21193)
- 所(19070)
- 业大(17865)
- 农业(17857)
- 研究所(17700)
- 财(17037)
- 中心(15669)
- 江(15199)
- 范(13823)
- 财经(13659)
- 师范(13615)
- 北京(12864)
- 经(12462)
- 院(12195)
- 农业大学(12001)
- 州(11515)
- 师范大学(11140)
- 基金
- 项目(67711)
- 科学(53467)
- 基金(50422)
- 家(45963)
- 国家(45592)
- 研究(45257)
- 科学基金(38168)
- 社会(28766)
- 基金项目(27267)
- 社会科(27247)
- 社会科学(27237)
- 自然(26513)
- 省(26472)
- 自然科(25946)
- 自然科学(25935)
- 自然科学基金(25518)
- 划(23146)
- 教育(21697)
- 资助(20088)
- 编号(16899)
- 重点(15953)
- 部(15319)
- 成果(14287)
- 创(14102)
- 计划(13964)
- 发(13922)
- 科研(13311)
- 创新(13184)
- 教育部(12700)
- 课题(12372)
共检索到140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葛燕 胡春香
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引起各方面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关注。本文观察了中、美外部董事制度 ,探讨了影响外部董事发挥监督职能的若干因素 ,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监督 防范 欺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薛有志 彭华伟 李国栋
董事会会议是否有效,将直接决定其对经理层的监督效应。本文利用沪深两市2005—2007年2 958家样本企业面板数据,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考察董事会会议次数对经理层代理成本的影响,并探究董事会结构与激励特征对董事会会议监督制衡效果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代理成本正相关,同时,过度强调两职分离、合规性的独立董事制度安排以及董事会规模过大都是导致董事会会议监督制衡效应缺失的重要原因,而加强董事会的激励机制建设却能推动董事会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关键词:
董事会会议 代理成本 董事会结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建 罗肖依 张双鹏
面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配置整体合规无法有效提升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的现状,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构建了基于独立董事个体有效的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理论,个体有效指独立董事个体拥有高—监督潜能。本文提出了独立董事监督潜能的概念,构建并证明了独立董事高—监督潜能形成所需具备的一定初始水平之上的四属性特征(动机、灵活工作时间、独立性、专长),以及四属性特征相互匹配整合形成独立董事个体监督潜能"异质性"的过程。董事会中只有高—监督潜能的独立董事个体才更可能施加"少数人"影响力,通过监督的"模范"行为及"发声"质疑,改变阻止董事会有效监督的"默许"的规范,形成有利于董事会识别潜在问题的"警觉"的规范,进而提高董事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常松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吕荣杰 郝力晓 吴超
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4年数据,研究了法律背景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违规犯罪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法律背景的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披露的违规犯罪次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被稽查出的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法律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不仅没有起到监督作用,反而是包庇了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在法律指数高的地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包庇上市公司违规犯罪的行为有所改善。研究成果填补了独立董事个人特质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空白,为稽查公司违规提供新方向,亦为修改和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如静 唐雪松
文章针对独立董事监督决策的选择——积极监督、保持沉默还是消极退出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评论,提出了未来研究可能的拓展方向。认为任职风险是独立董事履行监督职责过程中重要的考量因素,任职风险强化了独立董事积极监督的动机,而且,任职环境风险特征与公司代理问题之间的交互效应是理解独立董事监督决策的钥匙,有助于解析中国公司代理问题严重但独立董事监督弱化之谜。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监督 沉默 辞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俊强 刘琦琦
文章利用2005—2017年间上市公司的违规和投票等相关数据考察了公司违规、议案事项对独立董事出具否定意见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公司发生违规时,独董更倾向出具否定意见,可是独董主要对违规公告发布后的明确监管事项出具否定意见概率增加,说明独董监督行为更多出于免责考虑而非主动勤勉履行监督职能。在此基础上,从两阶段Treatment Effect Model的样本选择偏差模型、否定意见的不同度量、具体的议案事项和违规发现难易等方面进行稳健性检查,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对独董出具否定意见影响因素的理解,同时也为监管部门细化独董职责和完善履职细则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司违规 否定意见 议案事项 独立董事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吕荣杰 郝力晓 吴超
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4年数据,研究了法律背景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违规犯罪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法律背景的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披露的违规犯罪次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被稽查出的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法律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不仅没有起到监督作用,反而是包庇了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在法律指数高的地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包庇上市公司违规犯罪的行为有所改善。研究成果填补了独立董事个人特质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空白,为稽查公司违规提供新方向,亦为修改和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供参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俊成 唐国梅
本文以2006-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监督效力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HeckMAn两步法、迭代式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等方法,考察了独立董事责任保险与上市公司违规、公司业绩及大股东"掏空"行为间的关系。稳健的实证结果表明,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引入可以有效抑制国有上市公司违规及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发生,但对公司业绩存在消极影响。本文的研究对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监督效力进行了系统考察,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若彤 李强
以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高管在职消费与环境信息披露的关系,并探讨独立董事可能发挥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高管在职消费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关性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表明高管在职消费越多,越倾向于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环境信息披露成为高管掩饰在职消费的工具;独立董事监督能够削弱高管在职消费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正相关性,抑制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媒体监督力度较弱的情况下,独立董事对高管在职消费掩饰行为的监督作用更显著,表明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存在替代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瑞兰 孙守用
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可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从独立董事在行使职能时所可能承担的成本以及所可能得到的激励的角度出发 ,详细解剖了影响独立董事有效发挥作用的各种因素 ,以此为依据 ,提出了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一整套建议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监督成本 激励 行为选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雪松 申慧 杜军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意见数据(2005~2007年)考察独立董事监督中的动机。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在独立意见中说"不"导致离任现职概率加大。出于避免席位丢失或规避财富损失的动机,独立董事兼职的上市公司家数越少或从公司获得的报酬越高时,独立董事说"不"的可能性越低。但是,独立董事并不存在通过独立意见传递监督声誉的动机。本文结果表明独立董事的行为不利于履行监督职责、发挥投资者保护作用。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动机 监督 独立意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祝继高 叶康涛 陆正飞
本文基于中国强制披露的董事会投票数据,从董事会决策的视角,对比分析了非控股股东董事和独立董事对控股股东和管理层的监督行为差异。本文发现,相比控股股东董事和内部董事,非控股股东董事更有可能投非赞成票,而独立董事更不可能投非赞成票。本文还发现,非控股股东董事在业绩差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有可能投非赞成票;独立董事在业绩差的企业中更有可能投非赞成票,但在国有企业中更不可能投非赞成票。上述结果表明,在业绩差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非控股股东董事的监督作用更为明显,而独立董事的监督行为则表现出很强的风险规避倾向。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董事投非赞成票能够改善公司未来会计业绩。总之,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股权集中且投...
关键词:
非控股股东董事 独立董事 董事投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诚 杨继东
独立董事是否"懂事"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话题。文章根据独立董事与CEO之间是否存在社会关系,区分了名义独立董事与实际独立董事,并基于CEO被迫离职,考察了独立董事的监督功能。研究发现,名义独立董事占比与CEO更替-绩效敏感性无关,实际独立董事占比提高则增强了CEO更替-绩效敏感性,而且CEO离职后公司绩效显著上升。这表明实际独立董事能够有效监督CEO,而与CEO存在社会关系的灰色董事却成了CEO的"保护伞"。文章还发现,独立董事的社会关系也有一定的存在价值。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钢 李随成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的独立董事监督机制现状以及失效的原因,并对独立董事监督机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五个基本假设,采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次级委员会设置是影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内部监督是否有效的因素,并且呈正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