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4)
2023(10018)
2022(8991)
2021(8555)
2020(7185)
2019(16646)
2018(16630)
2017(32663)
2016(17619)
2015(19764)
2014(19613)
2013(19372)
2012(17514)
2011(15520)
2010(15321)
2009(13901)
2008(13392)
2007(11524)
2006(9930)
2005(8555)
作者
(49147)
(40608)
(40342)
(38234)
(25984)
(19491)
(18380)
(15984)
(15379)
(14392)
(14058)
(13389)
(12682)
(12627)
(12422)
(12273)
(12253)
(12111)
(11526)
(11521)
(10011)
(9736)
(9719)
(9162)
(9029)
(8983)
(8982)
(8876)
(8003)
(7986)
学科
(66290)
经济(66211)
管理(54749)
(53613)
(47324)
企业(47324)
方法(33507)
数学(28872)
数学方法(28570)
(20894)
(16616)
(15812)
财务(15754)
财务管理(15732)
中国(15675)
业经(15370)
企业财务(15069)
(14454)
地方(12953)
(12447)
理论(11848)
(11396)
(11323)
贸易(11316)
农业(11170)
技术(10980)
(10975)
环境(10366)
(9764)
教育(9180)
机构
大学(244047)
学院(242619)
管理(102228)
(91179)
理学(89599)
经济(89103)
理学院(88679)
管理学(87272)
管理学院(86844)
研究(75476)
中国(55409)
(51672)
科学(47633)
(42269)
(36898)
业大(35970)
财经(34748)
(34656)
中心(34009)
研究所(33692)
(32995)
北京(32593)
(31672)
(31638)
师范(31376)
(27992)
(27598)
商学(27189)
农业(27083)
商学院(26909)
基金
项目(171225)
科学(134500)
研究(125950)
基金(124304)
(107372)
国家(106469)
科学基金(92508)
社会(77436)
社会科(73299)
社会科学(73277)
基金项目(67669)
(66571)
自然(61917)
自然科(60464)
自然科学(60451)
自然科学基金(59349)
教育(57877)
(55984)
编号(52437)
资助(50926)
成果(41750)
(37677)
重点(37496)
(35611)
(35136)
课题(34814)
项目编号(33137)
创新(33041)
科研(32996)
教育部(32579)
期刊
(96392)
经济(96392)
研究(69079)
中国(39778)
学报(37306)
管理(36689)
科学(34461)
(32779)
(30881)
大学(28262)
学学(26551)
教育(26435)
农业(22208)
技术(20028)
(18342)
金融(18342)
业经(16486)
财经(16262)
经济研究(15021)
图书(13569)
(13519)
理论(12859)
问题(12166)
科技(12096)
实践(12054)
(12054)
现代(11259)
(11247)
技术经济(11158)
财会(10837)
共检索到337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逯东  谢璇  杨丹  
本文基于公司违规视角检验了两类官员型独立董事的监督功能。研究发现,聘任政府官员型独立董事的公司违规倾向更高,违规被稽查的概率更低;聘任高校官员型独立董事的公司违规倾向更低,违规被稽查的概率没有表现更低。进一步还发现,对公司过度投资发挥监督功能是官员型独董影响违规的重要传导路径;政府官员型独董背后的寻租能力是其监督失效的主要原因,而高校官员型独董则凭借其专业优势发挥了积极的监督作用。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18号文"的政策冲击导致的官员型独董的离职,一方面切断了公司通过聘任政府官员担任独立董事而建立政治关系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车响午  彭正银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些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董事加入董事会,可以对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上市公司董事背景特征视角,使用2004—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 440个违规与配对样本,考察法律及财务会计背景(以下简称"法会背景")董事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法会背景的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都具有增加企业违规的作用,聘任法会背景董事的企业更容易发生违规行为;相比于聘任法会背景的独立董事的企业,聘任法会背景的执行董事的企业,其违规程度更严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董事会的股权激励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俊强  刘琦琦  
文章利用2005—2017年间上市公司的违规和投票等相关数据考察了公司违规、议案事项对独立董事出具否定意见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公司发生违规时,独董更倾向出具否定意见,可是独董主要对违规公告发布后的明确监管事项出具否定意见概率增加,说明独董监督行为更多出于免责考虑而非主动勤勉履行监督职能。在此基础上,从两阶段Treatment Effect Model的样本选择偏差模型、否定意见的不同度量、具体的议案事项和违规发现难易等方面进行稳健性检查,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对独董出具否定意见影响因素的理解,同时也为监管部门细化独董职责和完善履职细则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维安  李晓琳  张耀伟  
当公司违规时对CEO及时有效地进行变更是董事会的重大决策之一,董事会作为上市公司监督和决策的重要机构,其独立性至关重要。董事会独立性是公司治理的灵魂,已有研究将董事会独立性作为一种形式上的独立性,忽略了可能影响董事会职能发挥的其他社会因素,如董事会成员与CEO非正式关系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匹配程度,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董事会社会独立性。采用社会网络和社会认同理论,从董事会监督职能有效性发挥角度,创新性地构建包含认知和关系双层的董事会社会独立性测量指标,以2011年至2014年沪深A股发生CEO变更的上市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为样本,运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不同情景下,当公司出现违规行为时,董事会社会独立性对CEO变更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董事会社会独立性越高,违规公司的CEO越容易发生变更行为,董事会成员与CEO关系亲密以及人口统计学特征相近所形成的较高的契合度使董事会无法客观公正地评判和监督CEO的业绩表现;(2)董事会社会独立性效应的发挥与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性质和业绩表现有关,在民营企业和劣绩公司,董事会社会独立性的调节效应更显著;(3)良好的制度环境等外部治理机制为董事会社会独立性的效用发挥提供了保障,董事会社会独立性只有在外部治理较好的情形下才会影响违规公司的CEO变更。董事会社会独立性作为独立性研究的拓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不仅在于保持结构的独立,还需要提升董事会的社会独立性。公司应严格把控"关系型"和"相似型"CEO,同时还应创造独立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保障董事会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维安  李晓琳  张耀伟  
当公司违规时对CEO及时有效地进行变更是董事会的重大决策之一,董事会作为上市公司监督和决策的重要机构,其独立性至关重要。董事会独立性是公司治理的灵魂,已有研究将董事会独立性作为一种形式上的独立性,忽略了可能影响董事会职能发挥的其他社会因素,如董事会成员与CEO非正式关系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匹配程度,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董事会社会独立性。采用社会网络和社会认同理论,从董事会监督职能有效性发挥角度,创新性地构建包含认知和关系双层的董事会社会独立性测量指标,以2011年至2014年沪深A股发生CEO变更的上市公司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杰  
以2007—2018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视角研究了独立董事薪酬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与资本市场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薪酬激励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之间存在U型相关关系,表明过高或过低的独立董事薪酬激励水平都不能有助于抑制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机制检验发现,独立董事履职效率以及公司盈余质量的非线性变化,是上述U型相关关系产生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当金融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外部审计质量较差时,上述U型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表明独立董事与分析师、审计师在监督治理方面存在替代效应;当公司外部监督环境较差时,货币薪酬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效应会更加突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伦  陈维政  
从独立董事角度出发,研究了影响独立董事履行职责的因素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独立董事之间专业的合理构成与上市公司违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合理的专业构成更能有效地防范上市公司的违规;对独立董事的津贴激励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振寰  薄志敏  
文章以201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独立董事辞职和下一年度公司违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与没有发生独立董事辞职的公司相比,发生独立董事辞职的公司下一年度违规的可能性更大。机制检验发现,独立董事辞职会加剧公司的财务困境,进而影响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将独立董事辞职原因划分为主动辞职和被动辞职,研究发现:相比于被动辞职,独立董事主动辞职时,带来的市场负面效应更大,下一年度发生违规行为概率更高。异质性检验表明,分析师关注程度较低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小的公司,独立董事辞职对公司违规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蔡志岳  吴世农  
本文以2001-2005年间因为违规行为被监管层公开谴责、公开批评或公开处罚的195家A股上市公司及其195家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应用二分类Probit回归、广义线性模型和排序Probit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董事会特征是否会影响公司违规的发生概率、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等违规行为。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过大会降低工作效率;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经营越规范;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督约束公司行为。美中不足的是,它们在统计上均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建设才刚刚起步,其治理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与代理理论相矛盾,关于董事会领导结构的实证结果支持现代管家理论,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公司越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玉苗  周莹莹  潘珺  
利用手工搜集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对公司聘请退休政府官员任独立董事是否为企业带来了实际经济好处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政府官员背景独立董事主要发挥的是"政府关系"协调功能,该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地区制度环境。控制公司高管政治关联的情况下,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聘请退休政府官员的企业确实得到了更多税收优惠、政府补助等政府控制性资源。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与中央政府官员背景的独立董事相比,地方政府官员背景的独立董事能为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仍担任行业协会职务的政府官员背景独立董事比完全退休的政府官员背景独立董事也更能为企业谋利。研究证实了公众对退休政府官员担任独立董事的担忧和质疑,为改进独立董事选聘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贤杰  孙淑伟  曾庆生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比较尴尬的现象是,被监管部门和股东寄予改进上市公司治理厚望的部分独立董事,特别是具有券商背景的独立董事,却利用获得上市公司信息的便利,在内幕交易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文章首次检验了特定类型的内部人——券商背景独立董事与公司内幕交易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聘任了券商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内幕交易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公司,而且对于会计信息质量较低或者聘请低质量审计师的公司,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另外,对于曾经聘任过券商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内幕交易较为严重的现象主要存在于这些独立董事在职年度,而非其他年度。文章的研究结论为证券监管部门重新思考、完善独立董事聘任制度提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岳殿民  李雅欣  
本文以2008-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声誉激励的视角研究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声誉与企业违规行为显著负相关,即高声誉的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积极履行监督职能,抑制企业违规行为。第二,细分独立董事职业经历后发现,相比于高声誉理论界法学学者独立董事,高声誉实务界律师独立董事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作用更显著。第三,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法律环境会影响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地区法律环境越完善,高声誉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越大。根据本文研究结论,可得到以下启示:第一,要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声誉机制,促使独立董事认真履职,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第二,要加快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选聘制度,综合考察候选人的学历、声誉以及职业经历,聘请与企业所在行业以及企业发展方向相吻合的独立董事;第三,要加强法治建设,维护良好市场法律环境,使独立董事声誉机制更好发挥作用,促使独立董事切实有效提升企业公司治理水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蔡宇佳  
在中央强力反腐的大背景下,2013年10月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意见》,自此官员独董离职呈愈演愈烈态势。本文基于这一热点现象,选取我国沪深A股市场上市公司2014年(官员)独立董事离职公告数据,对官员独立董事离职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官员独立董事离职时市场并无显著反应,其中市场对离职官员独董的性别、年龄、会计背景、高校背景反应显著,而对所在企业产权性质反应不显著。本文结论可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蔡宇佳  
在中央强力反腐的大背景下,2013年10月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意见》,自此官员独董离职呈愈演愈烈态势。本文基于这一热点现象,选取我国沪深A股市场上市公司2014年(官员)独立董事离职公告数据,对官员独立董事离职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官员独立董事离职时市场并无显著反应,其中市场对离职官员独董的性别、年龄、会计背景、高校背景反应显著,而对所在企业产权性质反应不显著。本文结论可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供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可斌  周小丹  
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抑制公司违规行为,而非提升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3~2010年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并运用logistic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独立董事比例的提升会显著增加公司违规概率,说明独立董事未能抑制公司违规行为,更可能是与公司内部人合谋进行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尽管独立董事不能抑制公司违规,但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仍会使各方对独立董事的作用更为重视,进而提高独立董事比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与内部人合谋违规仅限于较轻度的违规行为,独立董事比例与重度违规行为的关系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