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16)
- 2023(3919)
- 2022(3368)
- 2021(3313)
- 2020(2858)
- 2019(6476)
- 2018(6224)
- 2017(12010)
- 2016(6784)
- 2015(7837)
- 2014(7571)
- 2013(7547)
- 2012(6637)
- 2011(5621)
- 2010(5791)
- 2009(5682)
- 2008(6193)
- 2007(5866)
- 2006(5374)
- 2005(5003)
- 学科
- 管理(40190)
- 企(34463)
- 企业(34463)
- 业(34273)
- 济(20518)
- 经济(20473)
- 财(17025)
- 务(14695)
- 财务(14674)
- 财务管理(14644)
- 企业财务(14148)
- 方法(11826)
- 制(9260)
- 数学(8985)
- 数学方法(8934)
- 人事(6878)
- 人事管理(6878)
- 划(6622)
- 业经(6507)
- 体(6463)
- 策(5847)
- 经营(5785)
- 体制(5691)
- 公司(5463)
- 理论(5149)
- 决策(5107)
- 农(4987)
- 计划(4946)
- 银(4880)
- 银行(4880)
- 机构
- 大学(91996)
- 学院(91007)
- 管理(44416)
- 理学(36839)
- 理学院(36533)
- 管理学(36267)
- 管理学院(36046)
- 济(33321)
- 经济(32399)
- 中国(23241)
- 研究(22837)
- 财(22397)
- 京(19155)
- 财经(16405)
- 经(14899)
- 江(14820)
- 商学(12578)
- 中心(12550)
- 商学院(12473)
- 财经大学(12396)
- 北京(11908)
- 州(11879)
- 科学(11602)
- 公司(10769)
- 所(10424)
- 业大(10154)
- 农(10004)
- 经济管理(9915)
- 会计(9365)
- 范(9335)
- 基金
- 项目(53670)
- 科学(43522)
- 基金(40984)
- 研究(40168)
- 家(34543)
- 国家(34231)
- 科学基金(31241)
- 社会(26153)
- 社会科(24695)
- 社会科学(24685)
- 基金项目(22217)
- 自然(21121)
- 自然科(20654)
- 自然科学(20651)
- 自然科学基金(20326)
- 省(19482)
- 教育(19189)
- 划(16502)
- 编号(16451)
- 资助(16446)
- 成果(14101)
- 部(12815)
- 教育部(11665)
- 人文(11635)
- 重点(11379)
- 项目编号(11281)
- 制(11111)
- 创(10989)
- 性(10875)
- 大学(10498)
共检索到147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雷 李国正
本文利用合作博弈模型分析独立董事重视声誉情况下的公司治理行为。研究发现,在具有声誉时,独立董事较能做出客观的决策,并且监督管理层治理公司,而给予独立董事过大的权力与过高的报酬对公司治理并无太大好处。独立董事不仅要揭露公司信息,更应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做出治理决策以完成社会大众所交付的任务,对公司绩效带来正面影响。
关键词:
独立董事声誉 管理层行为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晨
已有研究较为关注监督视角下的独立董事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对此视角下的代理理论以及乘员理论进行实证。本文研究发现,独董比率与公司会计业绩并不存在相关性,部分支持乘员理论,即独立董事之间的"搭便车"行为降低了其监督作用,与企业价值创造无关。本文基于独董声誉视角的分析发现,声誉机制保证了独董职责的发挥,有利于企业的市场价值发现。研究发现,独董比率与市场业绩显著正相关,且在非国有样本组中更为显著。这意味着,独董可以通过声誉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影响公司的市场定价,来提升公司价值。
关键词:
独立董事 价值创造 声誉机制 搭便车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冬林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依赖于其声誉,而其声誉的高低,则依赖于其个人财产的多寡以及独立董事津贴在其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本文建立了一个独立董事声誉机制模型,依据独立董事对薪酬的依赖程度的观察,构建了选聘独立董事的声誉机制;并且认为由委员会提名,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较直接由董事会提名时要强。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声誉 薪酬依赖度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高厚山 张俊民
本文考察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高声誉独立董事是否抑制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基于2007-2015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研究发现聘请高声誉会计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其操纵性应计盈余及真实活动盈余显著更低,说明高声誉的会计独立董事抑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所在地市场化程度越强,独立董事声誉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越弱。这表明伴随市场化程度的增强,降低了对声誉等非正式契约的依赖,即市场化进程与独立董事声誉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独立董事声誉 盈余管理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峰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独立董事在董事网络中的位置对管理层权力攫取超额薪酬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会干预薪酬制定过程,表现为管理层权力越大,管理层攫取的超额薪酬越多;独立董事的网络联结有助于独立董事向董事会的薪酬决策提供咨询与监督,表现为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越高,管理层权力攫取超额薪酬的程度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中高网络中心度的独立董事能够更强地抑制管理层权力对超额薪酬的攫取。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的网络位置特征是独立董事治理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焰 秦义虎
以2006—2009年媒体负面报道过的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了媒体监督对独立董事辞职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独立董事声誉机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发现,媒体负面报道量和独立董事的辞职概率显著正相关,而且影响力越大的媒体对独立董事辞职概率的影响越大。这说明媒体报道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媒体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证明,媒体报道之后,越重视自己声誉的独立董事辞职的概率越大,说明就独立董事这一群体而言,声誉机制可以发挥很好的治理作用。
关键词:
媒体监督 声誉机制 独立董事辞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丽民 陈惠雄
文章通过对浙江省城乡居民快乐感、社会满足感、收入满足感及幸福度自我评价水平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为:农村居民的快乐感、幸福度、社会及收入满足感等各方面的自我评价水平均低于城市居民,且除快乐感外,其余各项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对浙江省城乡居民苦乐源分布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农村居民的家庭环境处于劣势;工作压力给城乡居民带来的痛苦多于快乐;收入对农村居民的苦乐感的影响比城市居民强烈;农村居民的闲暇需求少于城市居民,城乡发展依然处于不均衡状态;环境因素是影响城乡居民苦乐感的外端因子,敏感性较弱。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艳
一般来说,独立董事能够对管理层起到监督作用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制度背景下,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效果究竟如何,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引入"独立董事声誉"这一长期被忽视的独立董事制度设计的核心理念,构建了引入声誉机制的独立董事激励模型,并采用2004年至2005年沪市A股独立董事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追踪,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所受到的声誉激励水平。研究发现我国独立董事的劳动力市场缺乏有效性,声誉激励只能够促使独立董事避开公开违规事件,却不能激励独立董事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这很可能是影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作用最重要的原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之泉 陈皓然
独立董事的工作动力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企业内部的薪酬激励机制和企业外部的声誉激励机制。但由于薪酬机制与独立董事之间存在"激励悖论",因此,声誉激励机制成为促使独立董事勤勉尽职的重要激励机制。本文通过分析声誉激励机制作用原理,对运用声誉激励机制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公司治理 声誉激励
[期刊] 改革
[作者]
杜剑 于芝麦
以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学术型独立董事声誉和学术型独立董事比例两个角度出发探讨学术型独立董事的存在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学术型独立董事比例与股价崩盘风险存在非显著的负相关性,且该非显著性不论是在制造业与非制造业样本或国企样本与非国企样本中都成立;学术型独立董事声誉对股价崩盘风险有着显著的激励作用,当学术型独立董事的声誉较高时,公司发生股价崩盘风险的可能性较低。相对于国企和制造业样本而言,该结论在非国企和非制造业样本中更显著。在稳健性检验中,以多重共线性检验、更换股价崩盘风险和声誉衡量的方法、更改信息不透明度的计量方式对所提假设重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与上述一致的结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海杰 吕长江 丁慧
本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声誉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本文以2007~2012年我国民营上市企业为样本,从会计专业独董的视角研究独立董事声誉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专业独董的声誉对企业盈余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受聘于大股东掏空严重、低市场化进程地区企业和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的高声誉会计专业独董上更为明显。本文的结论在使用不同的盈余质量度量方式、不同的独董声誉度量方式、控制了内生性因素后依然成立。本文的结果表明,高声誉的会计专业独董能积极发挥治理作用,提高盈余质量。本文为独立董事声誉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声誉机制能激励独立董事维持其独立性,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从而...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昕 许杰 丁黎黎
自2001年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提出关于独立董事数量的要求后,独立董事兼任现象逐步出现,上市公司间形成了越发紧密的网络形态。使用2003—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任职数据,构建了以上市公司为网络节点,以独立董事兼任为网络联结的董事网络,研究了上市公司在董事网络中的中心性、结构洞性、聚集性对其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以及外部信息资源质量对上述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中心性、结构洞性的提高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水平存在正向影响,聚集性的提高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水平存在负向影响,且上述影响均在外部信息资源质量较低时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苏日娜 程新生
提升企业的创新动力有助于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基于代理理论和相关激励理论,从董事会构成、特征、结构和程序等治理属性角度,梳理了董事会治理对企业创新产生的影响。进一步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从短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经济性激励和非经济性激励,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深入考察董事会治理下的管理层创新激励安排。基于上述分析,从董事会治理的“控制角色”角度,提出构建符合企业内外部情境特征、创新活动特征和管理层特征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管理层创新积极性,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关键词:
董事会治理 企业创新 管理层创新激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艳
以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数据为样本,考察我国独立董事声誉市场的作用,发现独立董事所任职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会使独立董事未来获得新职位的可能性增加,上市公司发生违规丑闻会使独立董事将来获得新职位的可能性减少,对于董事会审议事项公开发表异议也会使独立董事未来获得新职位的可能性减少。尽管目前声誉机制能够对独立董事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独立董事的选任实际上为大股东所控制,并不能激励独立董事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关键是要改革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具体操作方法,既可以是累积投票制,也可以以政策手段单独赋予中小股东选聘独立董事的权力。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声誉 激励 监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建颖
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是古老话题,董事会制度被认为是因此而设立的治理机制。现实中董事会的选举总要受到经理层的部分控制,那么在经理层控制下的董事会如何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责呢?文章从理论的角度,在Hermalin和Weisbach(1998)中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董事会的声誉建立新的模型,尝试回答了上述问题。
关键词:
声誉 独立性 董事会 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