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3)
- 2023(12311)
- 2022(10872)
- 2021(10247)
- 2020(8624)
- 2019(20052)
- 2018(20004)
- 2017(38463)
- 2016(20960)
- 2015(23525)
- 2014(23607)
- 2013(23258)
- 2012(21132)
- 2011(19137)
- 2010(19032)
- 2009(17675)
- 2008(17277)
- 2007(15043)
- 2006(13127)
- 2005(11756)
- 学科
- 济(79337)
- 经济(79211)
- 管理(66843)
- 业(61090)
- 企(53164)
- 企业(53164)
- 方法(36803)
- 数学(31438)
- 数学方法(31040)
- 财(23752)
- 中国(20599)
- 农(20271)
- 制(19597)
- 业经(18589)
- 学(18149)
- 务(15168)
- 财务(15097)
- 财务管理(15069)
- 地方(14988)
- 企业财务(14343)
- 理论(14142)
- 体(13801)
- 贸(13715)
- 贸易(13709)
- 和(13419)
- 易(13310)
- 技术(13215)
- 农业(13201)
- 环境(13005)
- 银(12940)
- 机构
- 大学(298699)
- 学院(294233)
- 管理(119399)
- 济(115026)
- 经济(112430)
- 理学(103873)
- 理学院(102707)
- 管理学(100967)
- 管理学院(100415)
- 研究(97009)
- 中国(71758)
- 京(63541)
- 科学(59612)
- 财(55958)
- 所(48094)
- 财经(44358)
- 农(44153)
- 研究所(43598)
- 中心(43423)
- 业大(43400)
- 江(42164)
- 经(40272)
- 北京(40238)
- 范(38690)
- 师范(38345)
- 院(35504)
- 农业(34438)
- 州(34108)
- 经济学(34001)
- 财经大学(33126)
- 基金
- 项目(202871)
- 科学(159870)
- 研究(149190)
- 基金(148034)
- 家(128260)
- 国家(127209)
- 科学基金(109902)
- 社会(93500)
- 社会科(88545)
- 社会科学(88525)
- 基金项目(79107)
- 省(78324)
- 自然(72158)
- 自然科(70439)
- 自然科学(70427)
- 自然科学基金(69168)
- 教育(68516)
- 划(66152)
- 编号(60868)
- 资助(60680)
- 成果(50038)
- 部(45067)
- 重点(44912)
- 创(42347)
- 发(41790)
- 课题(41583)
- 制(40064)
- 创新(39442)
- 教育部(38985)
- 科研(38624)
- 期刊
- 济(126462)
- 经济(126462)
- 研究(88810)
- 中国(56245)
- 学报(46418)
- 管理(44917)
- 财(43145)
- 科学(42579)
- 农(39906)
- 大学(35501)
- 教育(33960)
- 学学(33166)
- 农业(27536)
- 技术(24753)
- 融(24394)
- 金融(24394)
- 财经(21472)
- 业经(20002)
- 经济研究(19423)
- 经(18119)
- 图书(16135)
- 问题(16015)
- 理论(15388)
- 科技(14492)
- 实践(14079)
- 践(14079)
- 业(13703)
- 技术经济(13564)
- 版(13564)
- 现代(13385)
共检索到429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彦霖
独立董事作为"舶来品"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尚处于发展阶段。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借鉴国外部分文献,从法律层次、声誉机制和薪酬激励三个方面,系统梳理独立董事制度激励机制的研究成果,提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以期为后续有关独立董事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独立董事 法律层次 声誉机制 薪酬激励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魏岚
我国独立董事职业市场未完全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还未完善,只能采取以物质激励为主、声誉激励为辅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薪酬应改变单一的津贴模式,引入多元化的薪酬组成形式。现行独立董事薪酬决定机制也应重新设计,以保障其独立性。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独立董事 激励机制 制度设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艳
以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数据为样本,考察我国独立董事声誉市场的作用,发现独立董事所任职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会使独立董事未来获得新职位的可能性增加,上市公司发生违规丑闻会使独立董事将来获得新职位的可能性减少,对于董事会审议事项公开发表异议也会使独立董事未来获得新职位的可能性减少。尽管目前声誉机制能够对独立董事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独立董事的选任实际上为大股东所控制,并不能激励独立董事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关键是要改革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具体操作方法,既可以是累积投票制,也可以以政策手段单独赋予中小股东选聘独立董事的权力。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声誉 激励 监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曼琴
从职能期望而言,独立董事应兼具监督职能、战略职能与政治职能三大职能。与公司高管层激励机制比较,我国独立董事激励机制有其特殊性,独立董事的激励陷入了薪酬激励与声誉激励的争论。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实践来看,我国独立董事激励机制表现出激励内容单一,独立董事的津贴水平与责任、风险不匹配等缺点。激励机制设计中必须要有足够的"动力",期望功能才能有效实现。
关键词:
独立董事 激励机制 监督职能 董事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梅洁
声誉激励可正向影响独立董事尽责履职的动机乃至行为。开展独立董事声誉激励研究,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的监管质量,特别在财务丑闻频发的背景下更是对组织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独立董事声誉激励的概念内涵、理论解释、结构与测量、影响因素、影响结果及其作用的发生机制等方面,介绍了独立董事声誉激励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艳
独立董事制度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结构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但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独立董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笔者从报酬、声誉和法律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向阳
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制度创新,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应当以其作用的有效性为核心。独立董事的有效性与独立董事人数比例、教育背景、年龄结构等有着密切关系,而且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
独立董事 行为有效性 激励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之泉 陈皓然
独立董事的工作动力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企业内部的薪酬激励机制和企业外部的声誉激励机制。但由于薪酬机制与独立董事之间存在"激励悖论",因此,声誉激励机制成为促使独立董事勤勉尽职的重要激励机制。本文通过分析声誉激励机制作用原理,对运用声誉激励机制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公司治理 声誉激励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建明
利用面板计量模型以及2005—2009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薪酬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薪酬激励水平与高管薪酬水平、监事薪酬水平显著正相关,与高管持股水平显著负相关;国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薪酬要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程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独立董事的薪酬水平;公司业绩及总经理变更对独立董事薪酬均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独立董事 高管薪酬 激励机制 公司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书林 霍春辉
私人收益的存在降低了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并且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结合中国控制权私人收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独立董事声誉激励的视角提出了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内部治理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惠萍 张世英
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实践中存在独立董事职能弱化及串谋问题,应建立中小股东-独立董事-经营者结构下的防范串谋激励机制模型,得出最优防范串谋契约;在此基础上,建议对独立董事采取区别其所披露信息给予不同的激励工资,而且对他们的约束机制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应加大对其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韩晓梅 秦谊
独立董事制度自引入我国以来就引起国内学者的纷纷关注,他们在理论层面上对独立董事制度作出阐述并在实践层面上进行检验。早期研究将独立董事视为同质性的个体,从数量角度探究其对公司的影响,而高层梯队理论的提出为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不同独立董事质量特征及独立董事团队异质性的作用,并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本文首先对高层梯队理论进行介绍,并对其在独立董事制度中的运作机理进行分析,然后回顾相关研究成果,最后总结和探讨其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韩晓梅 秦谊
独立董事制度自引入我国以来就引起国内学者的纷纷关注,他们在理论层面上对独立董事制度作出阐述并在实践层面上进行检验。早期研究将独立董事视为同质性的个体,从数量角度探究其对公司的影响,而高层梯队理论的提出为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不同独立董事质量特征及独立董事团队异质性的作用,并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本文首先对高层梯队理论进行介绍,并对其在独立董事制度中的运作机理进行分析,然后回顾相关研究成果,最后总结和探讨其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邱风 张青
独立董事制度自20世纪末引入我国以来,并未带来公司绩效的显著改善,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失效的深层次原因,并相应提出了若干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构建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有所裨益。
关键词:
独立董事 激励约束机制 博弈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