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3)
- 2023(11382)
- 2022(9543)
- 2021(9181)
- 2020(7678)
- 2019(17964)
- 2018(17389)
- 2017(33800)
- 2016(17509)
- 2015(19815)
- 2014(19341)
- 2013(19107)
- 2012(17384)
- 2011(15486)
- 2010(15002)
- 2009(13667)
- 2008(13038)
- 2007(10840)
- 2006(9003)
- 2005(7831)
- 学科
- 济(80314)
- 经济(80233)
- 管理(51235)
- 业(49591)
- 方法(43415)
- 数学(40319)
- 企(40312)
- 企业(40312)
- 数学方法(39979)
- 中国(21967)
- 财(20413)
- 农(18631)
- 贸(17214)
- 贸易(17202)
- 易(16828)
- 制(16008)
- 业经(14653)
- 融(14590)
- 金融(14589)
- 银(14218)
- 银行(14214)
- 行(13692)
- 务(13018)
- 财务(12985)
- 财务管理(12956)
- 企业财务(12430)
- 农业(12014)
- 体(11413)
- 地方(11175)
- 环境(10744)
- 机构
- 大学(246193)
- 学院(242600)
- 济(116686)
- 经济(115053)
- 管理(101566)
- 理学(88769)
- 理学院(87991)
- 管理学(86884)
- 管理学院(86417)
- 研究(78826)
- 中国(65474)
- 财(52572)
- 京(49642)
- 财经(43423)
- 科学(40981)
- 经(40196)
- 经济学(38535)
- 中心(37568)
- 所(35879)
- 经济学院(34994)
- 财经大学(33161)
- 研究所(32515)
- 江(31552)
- 农(31118)
- 北京(31103)
- 业大(30589)
- 院(28734)
- 商学(28356)
- 商学院(28115)
- 范(27574)
- 基金
- 项目(168611)
- 科学(137116)
- 基金(130381)
- 研究(124490)
- 家(112033)
- 国家(111231)
- 科学基金(98305)
- 社会(85262)
- 社会科(81286)
- 社会科学(81269)
- 基金项目(68107)
- 自然(62092)
- 自然科(60798)
- 自然科学(60785)
- 省(60066)
- 自然科学基金(59782)
- 教育(57377)
- 资助(54079)
- 划(51885)
- 编号(47179)
- 部(40662)
- 国家社会(37608)
- 重点(37206)
- 成果(36886)
- 教育部(36397)
- 创(35814)
- 发(35058)
- 人文(34785)
- 创新(33648)
- 大学(33230)
- 期刊
- 济(112515)
- 经济(112515)
- 研究(71887)
- 中国(40762)
- 财(40403)
- 管理(37314)
- 科学(31406)
- 学报(30065)
- 融(27511)
- 金融(27511)
- 农(26092)
- 大学(24999)
- 学学(23786)
- 财经(22342)
- 技术(20711)
- 经济研究(20238)
- 经(19122)
- 农业(18137)
- 教育(17147)
- 业经(15951)
- 贸(15412)
- 问题(15374)
- 世界(13592)
- 国际(13471)
- 统计(13302)
- 技术经济(12409)
- 理论(12170)
- 策(11765)
- 业(11249)
- 商业(10720)
共检索到346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蕾 卢锐
在公司治理制度安排中独立董事制度被普遍认为是改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治理机制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国内制度环境和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以深沪两市2002-200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提高了高管的薪酬水平,但降低了高管薪酬与业绩的敏感性。相对于民营控股样本,国有控股样本的上述效应更加显著。由此推断,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成为了高管提高薪酬的工具,尚未起到改善薪酬治理的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浩 向显湖
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权力、内部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薪酬差距会显著提高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随着内部薪酬差距的加大,业绩预告信息将更加准确、更加及时,其决策有用性增强,体现为高管协同动机;内部薪酬差距会显著降低业绩预告的精确性和倾向性,随着内部薪酬差距的加大,业绩预告信息将更加不精确、更加保守,其决策有用性降低,体现为高管自利动机;高管权力的存在并不影响内部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表明产权属性会影响内部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效应。本文结论丰富了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为高管激励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
关键词:
高管权力 内部薪酬差距 业绩预告行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骏
已有研究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债务水平与管理层权力会影响高管薪酬激励。本文在此基础上将高管薪酬激励的扭曲分为激励过度与激励不足,并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研究了大股东、债权人和管理层对激励扭曲影响的程度。研究发现,股权越集中,激励过度程度越弱,激励不足程度越强;相对长期借款而言,短期借款会限制高管薪酬激励过度的现象,这一关系在激励不足组中并不明显;管理层权力越大,则会加大激励过度与不足的程度。在考虑了产权性质的差异后,这三个方面对激励过度与不足的影响也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励过度与激励不足会受到大股东、债权人、管理层和产权性质的不同影响,这为进一步理解高管薪酬激励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韩威
本文从独立董事占比和运营风险角度考察了公司治理效率对审计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倾向于购买高质量外部审计服务,而运营风险未成为审计师服务定价的关键影响因素,可能原因在于对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考虑。但独立董事依然不独立,加之两职兼任因素的存在,未能为公司带来积极的审计评价意见。建议强化董事会独立性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结构效率已成为监管当局深入关切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
独立董事 运营风险 审计意见 公司治理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钱润红 崔云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建立"四委",因为这关系到董事会的有效运作和审计质量,但长期以来很多上市公司并没有建立董事会"四委"。那么,建立董事会"四委"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呢?笔者研究发现,无论董事会"四委"设立与否,还是其个数的多少,对审计质量的作用并不显著。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四委"中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且通过敏感性测试。总体来说,董事会"四委"的实质性作用并未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
董事会 四委 审计质量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蕊 廖佳 王洋洋
本文基于锦标赛理论,考察关键下属高管与CEO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及其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下属高管与CEO薪酬差距越大,公司业绩越好但业绩波动性也越大;进一步研究显示,上述关系在董事长与CEO非两职合一或非CEO高管人数较少时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反映薪酬差距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产生积极作用,也会造成消极影响,这一经验证据不仅对上市公司制定更合理的高管核心团队薪酬结构有重要意义,亦对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具参考价值。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毛丽娟
本文利用2002—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及其主审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研究样本,检验董事会特征对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类型的影响。在控制了上市公司的规模、行业、经营业绩和财务杠杆等因素的影响后,研究发现,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更加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同时证明了董事会受大股东控制对于选择“国际四大”所的概率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董事会特征 事务所类型 委托代理理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俊秋 张奇峰
本文以2003-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信息透明度对经理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试图从经理薪酬契约角度重新诠释信息透明度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能够显著提高经理薪酬契约的有效性。具体而言,信息透明度越高的公司,经理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经理薪酬与盈利业绩和亏损业绩之间的非对称性越小。研究还发现,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对经理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更加显著。本研究论证了信息透明度在减少股东与经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降低公司代理成本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信息透明度 经理薪酬 公司业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睿 段从清 王治
本文利用2005~2012年中国A股市场公开披露的独立董事独立意见数据,以声誉为维度,分别考察了不同声誉水平和不同薪酬与声誉匹配状况下,薪酬对独立董事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声誉水平中等或较低以及薪酬明显高于声誉的独立董事群体,其薪酬对有效性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在高声誉水平以及薪酬符合或明显低于声誉的独立董事群体中,薪酬对独立董事有效性不具有显著影响,而且还有证据显示,薪酬对独立董事有效性具有较弱的正面激励作用。这说明薪酬对独立董事有效性的影响具有两面性,除现有文献揭示的、由独立董事制度设计缺陷导致的"天生"负面作用之外,薪酬对独立董事有效性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可能是薪酬对独立董事勤...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声誉 薪酬 独立意见 公司治理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泽将 杜兴强
高层管理人员薪酬与盈余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以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2958个年度样本实证研究盈余的不同组成部分与高层管理人员薪酬之间的关系。当将盈余划分为经营现金流项目和应计项目时,实证结果显示主要是应计项目影响了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Jones模型将应计项目区分为可操纵应计项目和不可操纵应计项目,研究二者在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中的不同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主要是不可操纵应计项目影响了高层管理人员薪酬。
关键词:
高层管理人员 薪酬 盈余成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九九 刘俊勇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相对绩效评价可以从高管的绩效中剥离出共同冲击事项,有利于提高薪酬契约的有效性。本文使用2004—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多元统计分析,具体考察董事会连通性是否有助于促进相对绩效评价的使用。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对高管薪酬的制定并未广泛使用相对绩效评价方法;董事会连通性抑制了相对业绩评价的使用,这一关系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此外,董事会连通性主要通过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以及增加高管获得的"运气薪酬"影响相对业绩评价的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相对业绩评价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也将董事网络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延伸到了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增基 杨天赋 王戈阳
本文通过收集2006~2009年11家上市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银行董事会独立性与CEO薪酬的关系,并在考虑银行CEO薪酬内生性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银行董事会独立性、CEO薪酬和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银行董事会规模越大、内部董事越多、CEO任期越长以及CEO兼任董事长的董事会的独立性越差,独立性较差的董事会的监督效率也较低,此时,银行CEO的薪酬更容易偏离股东利益,加大银行的代理成本。此外,研究还发现,银行CEO薪酬与银行绩效之间的敏感性不强,即银行CEO薪酬越高并不意味着银行业绩越显著。
关键词:
上市银行 董事会独立性 CEO薪酬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宗文龙 王玉涛 魏紫
股权激励被称为留住核心人才的"金手拷"。本文以我国2006至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股权激励对高管更换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经营业绩等因素的情况下,实施股权激励的确减少了公司高管更换的概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股权激励方式采用股票期权或是限制性股票,对高管更换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发现为股权激励与高管更换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股权激励 高管更换 股票期权 限制性股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弢 薛祖云
我们发现:当上市公司董事长同时在股东单位任职时,其内部董事的比例越高就越容易解聘为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相对于解聘事务所的公司而言,未发生解聘的上市公司则更多地在董事会中设置了审计委员会,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降低了上市公司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概率。我们的研究结论对监管层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具有政策性含义。
关键词:
董事会结构 审计独立性 事务所解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晓
本文以我国2009~2012年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作为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独立董事占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职兼任与绩效呈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占比与经营现金流占比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两职兼任与独立董事未能有效提升个股的市场回报率。分析结论为完善董事会制度提供了经验支持,据此,本文建议推行两职分离,并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关键词:
两职兼任 独立董事 公司绩效 个股回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管理层薪酬契约——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独立董事的高管背景与“独立性”——基于董事会投票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资本、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R&D投入——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高管权力与并购绩效——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独立审计师选择与公司治理特征研究——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的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基于审计视角的国有企业监事会效率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治理、高管薪酬结构与成本粘性研究——来自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董事联结与薪酬契约参照——中国情境下的分析框架和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