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8)
2023(8772)
2022(7525)
2021(6471)
2020(5569)
2019(12924)
2018(12437)
2017(23786)
2016(13109)
2015(15009)
2014(15447)
2013(15512)
2012(14922)
2011(13523)
2010(14281)
2009(13611)
2008(13069)
2007(12065)
2006(10593)
2005(9757)
作者
(40393)
(33878)
(33834)
(32552)
(21732)
(16135)
(15558)
(13229)
(12558)
(12090)
(11730)
(11174)
(10742)
(10688)
(10606)
(10575)
(10322)
(10015)
(9824)
(9722)
(8583)
(8490)
(8244)
(7793)
(7742)
(7703)
(7381)
(7359)
(6873)
(6679)
学科
(79256)
经济(79206)
管理(36729)
(33040)
方法(30700)
数学(26972)
数学方法(26800)
(26050)
企业(26050)
地方(19217)
中国(17518)
(15798)
(15609)
(14723)
业经(13451)
地方经济(13077)
审计(12194)
(11502)
(11052)
贸易(11038)
农业(10772)
(10615)
环境(9886)
(9685)
(9478)
金融(9476)
(9379)
财务(9360)
财务管理(9284)
企业财务(8816)
机构
大学(203117)
学院(202455)
(95188)
经济(93323)
管理(74763)
研究(71310)
理学(63888)
理学院(63164)
管理学(62208)
管理学院(61821)
中国(54109)
(43129)
(42472)
科学(41747)
(37251)
财经(33963)
(33632)
研究所(33195)
中心(32514)
(31723)
经济学(30841)
(30540)
业大(28525)
经济学院(27669)
北京(26837)
农业(26447)
(25370)
师范(25158)
(24827)
财经大学(24825)
基金
项目(126218)
科学(98402)
研究(92352)
基金(90832)
(78547)
国家(77935)
科学基金(65939)
社会(59791)
社会科(56787)
社会科学(56765)
(49445)
基金项目(47828)
教育(42305)
自然(40851)
(40832)
自然科(39798)
自然科学(39784)
自然科学基金(39066)
资助(37855)
编号(37397)
成果(30985)
重点(28841)
(28560)
(28557)
课题(26064)
(25247)
国家社会(24882)
教育部(24548)
科研(24254)
人文(23812)
期刊
(110428)
经济(110428)
研究(64414)
中国(42090)
(35084)
学报(29795)
(29768)
科学(26804)
管理(25953)
大学(22300)
学学(21184)
农业(19743)
经济研究(19380)
技术(17885)
财经(17727)
(17623)
金融(17623)
教育(17137)
业经(15471)
(15340)
问题(14508)
技术经济(12409)
统计(11600)
(11137)
(10696)
世界(10052)
商业(9909)
(9905)
审计(9737)
财会(9505)
共检索到312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岚  
本文通过对审计质量的经济学分析,提出高质量的审计是增进契约效率的内生需要,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的“隐性契约”是推动审计质量提高的重要力量。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背景,决定了审计质量的提高存在着制度性障碍,审计质量是各方利益相互均衡的结果。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涛  
独立审计制度包括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造假大案的相继曝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违规事件也浮出水面,学术界从各方面对此现象进行了探讨。本文就我国现行独立审计制度中实施机制存在的主要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有效实施机制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张婉婷  
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民间审计独立性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揭示独立性缺失的根源,采用了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博弈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一是传统审计委托—代理模式的扭曲;二是管理当局与审计人员双方之间的“合谋成本”不高“,合谋收益”却很高,博弈的结果是双方最终选择了违约、不独立的均衡点。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李远慧  宗刚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本质属性,也是注册会计师职业富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现代产权经济学认为,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必须明确界定人们之间的财产权利,并进行恰当的制度安排,才能使市场经济高效率地运行。本文拟运用现代产权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形成根源及其产权基础进行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立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信息在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社会公众决策失误和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甚至导致巨大经济危机。而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可以有效地遏制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奇峰  雷光勇  
由于我国公司治理不完善而引发的独立审计的代理需求不足,以及特定融资制度下对低质量审计的需求强劲,使得我国独立审计的自愿性需求严重匮乏,从而审计师缺乏提高审计质量的内在经济动机;另一方面,现有法规对审计师的激励不足、约束不够,因此目前审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难以达到社会公众的期望。所以,为了改善独立审计质量,政府有必要加大对违法审计师的惩处,更有必要推动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世全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管理审计的产生,提出了管理审计内涵,进而利用博弈论分析了管理审计的三方关系,并对管理审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辉婕  
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薪酬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集中体现在两个问题上:一是上市公司是否需要对独立董事支付薪酬;二是薪酬支付的水平应如何确定。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是否需要对独立董事进行薪酬激励进行博弈分析,认为上市公司需要对独立董事支付薪酬;其次分析薪酬水平对上市公司效用的影响,以初步确定薪酬支付水平。然后得出结论: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科学的独立董事薪酬制度,并确立恰当的薪酬支付水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金成晓  
本文从提高公司创造社会财富能力的角度来探究与独立董事制度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第一,从社会财富最大化的角度,研究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原因。第二,从创造社会财富增量的角度,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第三,从责任保险市场角度,研究如何建立切实有效的独立董事约束机制。第四,研究在我国公司双重治理结构下,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之间应如何分工,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在哪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实际,提出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具体操作思路。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奇峰  雷光勇  
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析了独立审计市场中的审计质量均衡状况及其成因,研究发现:一方面,由我国公司治理不完善而引发的对独立审计的代理需求不足,以及特定融资制度下对低质量审计的融资需求强劲,使得我国独立审计的自愿性需求严重匮乏,从而审计师缺乏提高审计质量的内在经济动机;另一方面,现有法规对审计师的激励不足、约束不够,因此目前审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难于达到社会公众的期望—《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最后,笔者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沁悦  
交易是市场活动的本质。经济的运行态势可由经济的活跃程度即经济交易的发生量来反应,此外整个社会对经济资源的需求总量也是衡量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SARS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主要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施冬健  张黎  
本文讨论了水价的内涵和构成因素,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水价的概念、构成、制定等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水价的思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莫易娴  李举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家宁  冯淑玲  
(火用)是商品(火用)使用价值和稀缺性的统一。商品(火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使用价值,在市场中实现价值。通过分析商品(火用)的价值形成与实现过程可以解决热经济学中商品(火用)的计价、排弃(火用)损计价、过程(火用)损计价、(火用)经济评价参数等热经济学核心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询  
改革以来,审批逐渐减少,评审却在持续增加,并已成为某些领域中重要的资源配置机制。评审优于审批,但评审组织者仍可在评审中体现自己的意志。评审组织者对评审的操纵程度越高,评审机制越接近计划经济中的审批。这种操纵在评审规则制定和评审过程中均有体现。评审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对评审对象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并有可能引起评审对象的行为偏差。评审组织者偏离社会利益目标的操纵和评审对象为通过评审所做努力中的偏差,会使资源配置偏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因而,应控制通过评审分配资源的比例,尽可能地使评审规则科学化,并保持规则的相对稳定性,规范评审过程,增加评审的公开性,加强评审后资源使用情况的公开监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