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3)
- 2023(11665)
- 2022(10325)
- 2021(9664)
- 2020(8154)
- 2019(18858)
- 2018(18824)
- 2017(36333)
- 2016(19884)
- 2015(22362)
- 2014(22434)
- 2013(22117)
- 2012(20095)
- 2011(17808)
- 2010(18165)
- 2009(16965)
- 2008(16186)
- 2007(14009)
- 2006(12266)
- 2005(10989)
- 学科
- 济(74244)
- 经济(74127)
- 管理(62570)
- 业(56997)
- 企(49497)
- 企业(49497)
- 方法(34937)
- 数学(29351)
- 数学方法(29027)
- 财(23074)
- 中国(19538)
- 农(19163)
- 制(18707)
- 业经(17657)
- 学(16297)
- 务(14823)
- 财务(14753)
- 财务管理(14681)
- 地方(14352)
- 企业财务(13968)
- 理论(13018)
- 技术(12919)
- 体(12818)
- 环境(12653)
- 和(12630)
- 贸(12608)
- 贸易(12597)
- 农业(12467)
- 易(12243)
- 审计(12222)
- 机构
- 大学(279894)
- 学院(277189)
- 管理(113055)
- 济(107274)
- 经济(104772)
- 理学(98299)
- 理学院(97245)
- 管理学(95729)
- 管理学院(95219)
- 研究(88641)
- 中国(66189)
- 京(60135)
- 科学(54357)
- 财(53404)
- 所(43802)
- 财经(42444)
- 农(40464)
- 江(40407)
- 业大(40165)
- 中心(40130)
- 研究所(39291)
- 经(38453)
- 北京(37514)
- 范(35559)
- 师范(35262)
- 州(32645)
- 院(32431)
- 财经大学(31646)
- 经济学(31499)
- 农业(31475)
- 基金
- 项目(191094)
- 科学(150432)
- 研究(142072)
- 基金(138909)
- 家(119780)
- 国家(118785)
- 科学基金(102838)
- 社会(88878)
- 社会科(84204)
- 社会科学(84181)
- 基金项目(74507)
- 省(74340)
- 自然(66925)
- 自然科(65270)
- 自然科学(65258)
- 教育(65008)
- 自然科学基金(64069)
- 划(62150)
- 编号(58628)
- 资助(56724)
- 成果(48199)
- 部(42515)
- 重点(42188)
- 课题(39963)
- 创(39877)
- 发(39289)
- 制(38475)
- 创新(37186)
- 项目编号(36902)
- 教育部(36885)
- 期刊
- 济(117635)
- 经济(117635)
- 研究(84194)
- 中国(56064)
- 财(42622)
- 学报(41938)
- 管理(41348)
- 科学(38640)
- 农(36702)
- 大学(32254)
- 教育(30913)
- 学学(30238)
- 农业(25432)
- 技术(23088)
- 融(22488)
- 金融(22488)
- 财经(20509)
- 业经(18801)
- 经济研究(18299)
- 经(17263)
- 问题(15108)
- 理论(14582)
- 图书(14520)
- 科技(13577)
- 实践(13492)
- 践(13492)
- 财会(13023)
- 技术经济(12661)
- 现代(12619)
- 版(12501)
共检索到404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查道林 费娟英
独立审计声誉并不完全等同于审计的独立性与信任度 ,它是由卓异的审计服务品质、足够的综合能力、适度的事务所规模、较高的品牌专用性和悠久的历史沉淀等因素互动而成的 ;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的功能集中表现在信号传递、质量担保和节约社会成本等方面。我国事务所创建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的主要困难在于 ,创建环境与创建主体自身所存在的障碍。解决审计声誉机制创建中的困难 ,应主要从培养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自愿需求、建立审计服务质量的识别和控制系统、适当运用惩戒机制与放开审计收费管制 ,以及完善促进审计市场合理竞争的相关制度安排等方面着手。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方军雄
审计服务具有异质性和信任品的特征使得职业声誉成为审计市场一种经济有效的保障机制,长期投资的特征又使得职业声誉的产生和维持是审计市场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借鉴信息经济学理论,采用供给需求模式分析了独立审计职业声誉产生的内在机制,并具体分析了职业声誉对审计服务的激励和约束功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金蕊
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信誉遭受到了极大质疑,而我国市场化程度较低,暂时未建立完善的独立审计声誉机制。本文以我国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的现状为研究切入点,深入分析了该机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完善我国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的策略建议,研究结论具有很好的现实应用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义贝 刘长青
声誉机制作为维持审计市场运行的重要制度,一直是学术界的关注点。早期学者提出了标准声誉理论、声誉交易理论和声誉信息理论等,为审计声誉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后来学者结合审计产品和市场特征,具体分析了审计声誉机制的内涵、特殊性、运行机理等问题。在上述理论指导下,学者们对审计声誉与IPO抑价关系、审计声誉与收费溢价关系、审计声誉受损的市场反应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审计市场 声誉机制 实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吴仲兵 姚兵 刘伊生
政府投资审计声誉机制是当前政府投资审计任务量大、审计力量不足状况下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声誉机制能够有效地约束和防范被审计单位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政府投资审计的监督效率。本文利用KMRW声誉模型研究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多阶段动态博弈关系,提出维护审计机关声誉的重要条件是保持适当的审计奖罚。针对不同审计奖罚力度对审计机关声誉的不同影响,本文还提出建立和强化政府投资审计声誉机制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投资 审计 声誉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艳
以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数据为样本,考察我国独立董事声誉市场的作用,发现独立董事所任职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会使独立董事未来获得新职位的可能性增加,上市公司发生违规丑闻会使独立董事将来获得新职位的可能性减少,对于董事会审议事项公开发表异议也会使独立董事未来获得新职位的可能性减少。尽管目前声誉机制能够对独立董事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独立董事的选任实际上为大股东所控制,并不能激励独立董事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关键是要改革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具体操作方法,既可以是累积投票制,也可以以政策手段单独赋予中小股东选聘独立董事的权力。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声誉 激励 监督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冬林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依赖于其声誉,而其声誉的高低,则依赖于其个人财产的多寡以及独立董事津贴在其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本文建立了一个独立董事声誉机制模型,依据独立董事对薪酬的依赖程度的观察,构建了选聘独立董事的声誉机制;并且认为由委员会提名,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较直接由董事会提名时要强。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声誉 薪酬依赖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义贝 钟希余
本文基于声誉交易理论分析审计声誉机制的运行机理和影响因素。在分析审计市场和审计产品特征基础上,将审计声誉视为审计主体特殊资产。审计声誉资产的多阶段成本和收益比较是审计主体决定是否进行声誉投资的基本原则。从审计声誉机制运行情况来看,审计主体规模、审计需求方特征、声誉信息传递效率和失信处罚程度是影响其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兵 陈武明
自从2002年安达信倒塌以来,审计质量的声誉机制成为西方学者较为关注的话题。本文分析了审计师声誉机制的作用原理,评述了审计师声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声誉机制和诉讼机制在决定审计质量方面的差异,最后提出了研究启示和未来研究之方向。
关键词:
审计师声誉 审计质量 法律诉讼 研究述评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彭巨水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审计结果公告作为传递审计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与声誉机制有效结合,可以提升信息透明度进而提升问责概率,促使公权力部门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实现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的协同治理,更好发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
关键词:
审计结果公告 声誉机制 国家治理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彭巨水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审计结果公告作为传递审计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与声誉机制有效结合,可以提升信息透明度进而提升问责概率,促使公权力部门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实现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的协同治理,更好发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
关键词:
审计结果公告 声誉机制 国家治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如静 唐雪松
独立董事声誉机制有效性是独立董事制度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现有理论成果表明,在人力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环境中声誉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励、约束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声誉将为任职企业带来经济后果。在实证研究成果中,绝大多数提供了独立董事声誉机制有效的经验证据,但也有少量反对的证据。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未来相关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声誉机制 有效性 花瓶董事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晓冉
声誉机制对自然人的管理范畴包含且广于信誉机制。笼统地将公民违反公德的行为认定为失信并执行失信惩罚,不仅偏离了信誉机制主要规范经济活动的特性,也忽略了声誉机制维护公共秩序的功能。通过研究声誉和信誉的区别,明晰我国多部委对个人违反社会秩序行为实施的"联合惩戒"系对自然人的"声誉惩罚",而非失信惩罚。研究如何构建完善我国的个人声誉机制,将自然人实施的影响医疗秩序、扰乱公共秩序等,并不影响个人信誉却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纳入声誉惩罚体系,既能实现对公共秩序的有效管理,又能缓解我国当前的部分社会问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小金
前几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犹在,信用评级机构面临严重的"声誉危机"。本文通过借鉴声誉溢价模型,分析不同收费模式下声誉如何影响评级机构行为,认为现有的收费模式并不是导致"声誉失效"的原因,而是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应建立起声誉机制并实施有效的监督。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声誉机制 收费模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兵 尤广辉 宋戈
基于中国弱法律风险环境,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提升审计师声誉的视角检验审计师的声誉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普通投资者已经关注审计师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在公司股价上得到了正面反应。在具体合并形式上,总部设在非北京地区的会计师事务所间合并以及合并一方为非国内"十大"所的,更能得到市场认同。但没有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能显著提高审计收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