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08)
2023(4205)
2022(3557)
2021(3012)
2020(2456)
2019(5327)
2018(5219)
2017(10357)
2016(5151)
2015(5877)
2014(5892)
2013(5974)
2012(5868)
2011(5592)
2010(5797)
2009(5593)
2008(5206)
2007(4957)
2006(4818)
2005(4305)
作者
(15392)
(13167)
(12968)
(12578)
(8438)
(6108)
(5968)
(5030)
(4936)
(4783)
(4615)
(4351)
(4200)
(4172)
(4023)
(3956)
(3808)
(3763)
(3751)
(3446)
(3313)
(3122)
(3091)
(3085)
(3082)
(2961)
(2717)
(2596)
(2594)
(2503)
学科
(51411)
经济(51275)
地方(14435)
方法(14216)
管理(14206)
地方经济(11499)
数学(10783)
数学方法(10751)
(10346)
业经(9855)
中国(9754)
(9348)
企业(9348)
(7970)
(7322)
(7276)
经济学(6231)
理论(6029)
环境(5487)
(5191)
(5180)
(5090)
社会(4880)
农业(4824)
产业(4705)
(4675)
(4654)
金融(4653)
资源(4237)
(4167)
机构
大学(87130)
学院(86616)
(50101)
经济(49344)
研究(33712)
管理(31192)
理学(26395)
理学院(26086)
管理学(25769)
管理学院(25597)
中国(24441)
(20580)
(17450)
经济学(17298)
科学(16897)
(16590)
财经(16430)
经济学院(15175)
(14778)
研究所(14681)
中心(14043)
(13052)
社会(12039)
财经大学(11946)
(11354)
北京(11290)
(11279)
师范(11243)
科学院(10288)
(9934)
基金
项目(50919)
科学(41028)
研究(39247)
基金(38249)
(31915)
国家(31615)
社会(30467)
社会科(27659)
社会科学(27646)
科学基金(27444)
基金项目(19523)
(18837)
教育(17014)
资助(15537)
(15069)
编号(14648)
自然(14527)
自然科(14178)
自然科学(14176)
自然科学基金(13947)
国家社会(12786)
成果(12453)
(12399)
(12334)
经济(12289)
(11822)
重点(11378)
发展(10906)
教育部(10827)
人文(10777)
期刊
(65407)
经济(65407)
研究(32400)
中国(16512)
(15535)
管理(13195)
经济研究(11742)
科学(10578)
学报(9977)
财经(9875)
(9521)
(8717)
大学(8413)
问题(8155)
学学(8052)
业经(7844)
(7842)
金融(7842)
技术(7823)
技术经济(6400)
农业(6158)
世界(6062)
教育(5873)
统计(5765)
(5506)
经济问题(5296)
经济管理(5023)
经济学(4990)
改革(4873)
(4873)
共检索到142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康传坤  文强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 2014年数据,本文实证检验独生子女身份对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的影响。研究发现,父辈社会经济地位对子代社会经济地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独生子女身份会显著强化这一正向影响。上述结论在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城乡群体中均成立,揭示独生子女会降低社会的代际流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独生子女身份并未强化父辈社会经济地位对子代努力程度的作用,但是显著提高了父辈社会经济地位对子代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正向影响。由此可见,父辈可能帮助独生子女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最终抑制代际流动。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思考代际流动性的生成机制,还有助于认识全面二孩政策可能带来的社会收益。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于潇  梁嘉宁  
中国低生育水平现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育水平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和家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聚焦于中国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探讨中国家庭低生育模式的代际传递效应及作用机制,为目前低生育水平成因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研究发现,独生子女中有22.73%生育意愿为1个及以下。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倾向于保持低生育模式。独生子女身份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性别、户籍和出生世代的不同存在差异,女性、农村户籍的独生子女受到的影响更大,并且随着出生世代的推移其影响呈现递增的趋势。文章进一步验证了家庭社会化、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传递是独生子女低生育意愿的重要形成机制。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浩然  徐慧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三十多年来,独生子女群体一直备受中国社会关注,并形成了负面的刻板印象。近年来,随着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逐渐进入劳动力市场,社会对独生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进一步转化为劳动力市场上所出现的对独生子女的偏见甚至歧视态度。但到底独生子女群体经济行为有何不同?迄今为止,经济学界对此研究甚少。Cameron等(2013)在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是目前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经济偏好和行为的唯一经济学研究。本研究首先对Cameron等(2013)的研究方法及其对所发现结果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近几十年来 ,中国的“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户”成为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的一代特殊人口与一类特别家庭。对二者界定的不同标准造成了对其规模估计的分歧和深入研究的困难。根据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估算出我国现有独生子女数量约为 90 0 0万 ,其中城市独生子女的数量远远高于农村。独生子女之间彼此婚配 ,有可能会形成广受关注的“四二一”家庭。研究显示 ,大城市中独生子女间的婚配概率似乎更高一些 ,但对于全国并不具有普遍意义。由于严格意义的“四二一”家庭的出现取决于多种因素 ,其大规模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对“独生子女”以及“独生子女户”的关注 ,主要来源于对“独生子女”养老能力的质疑和对“独生子女户”养老需求获取满足的前景的担忧。国家目前正在通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措施帮助“独生子女户”逐步消除后顾之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盼盼  冯喜良  尹振宇  
本文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传递现象,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且父辈的社会经济地位主要通过作用于子辈的健康、教育等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影响子辈的社会经济地位。同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传递效应存在异质性。研究结论对精准扶贫的长期有效性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健康和教育的投资来减弱贫穷的代际传递,进一步有助于打破阶层固化、促进阶层流动,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黄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进入了青年时期,他们的父母也渐入老境。利用2009年全国城市抽样调查数据,通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本文从子女视角出发,以独生子女属性和生命历程状态为研究重点,探讨开始逐渐步入自己人生轨迹的青年子女与其父母之间的代际互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可能与父母同住,并得到父母较多的经济帮助;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给予父母经济支持和情感联络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就业、结婚和生育等生命事件,对代际互动有重要影响。在业、在婚、已育子女更可能与父母分开居住,更少接受父母的帮助,更少与父母情感联络,但会给予父母更多的经济支持。论文据此对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前景进行了讨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小寒  
中年独生子女问题谈黄小寒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口决定论"是错误的,但人口因素却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遗憾的是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并没有引起充分重视。特别是在人口繁衍问题上,把人口不断迅速增长等同于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穆光宗  
自70年代初中国大力推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数以千万计的独生子女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最早的一代独生子女甚至已进入成熟的青春期并开始走向社会,而且独生子女人口群体正日趋庞大。伴随“独生子女新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柳玉芝,蔡文媚  
中国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实践已积累了十七年的经验教训,把独生子女问题放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已具备一定条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问题的视野会比较开阔,从时间序列、空间序列、价值序列等多角度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给出我们的见解和观点。独生子女群体对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产生明显影响,对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城市家庭规模、结构变化,核心家庭堆积现象促使家庭生活方式改变;家庭轴心向子代转移,传统的“反哺模式”受到挑战,社会化养老有待于逐步开展以弥补家庭养老的困难,多渠道、多形式的劳务保障将会在需求的催促下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军  
中国独生子女社会群体的消费研究(提纲)周军一.引言我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我有着一段特殊的经历,他人难有这种深人的切身的感受──失去爱子.80年出生的15岁的独子(见新华社1996.1.15通稿)。我研究中国独生子女社会群体的消费是从个体的经验入手,上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风笑天  
依据对全国12个城市1 786名在职青年的抽样调查资料,从工作、恋爱婚姻、人际关系、独立生活、自我认知等方面考察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状况,结果表明:除了未婚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独立生活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外,两类青年在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都不存在明显差别。认为独生子女不适应社会的看法没有获得证实, 总的研究结论不支持独生子女社会适应不好的负面偏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诗婧  
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个体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因此研究教育人力资本的影响因素及其代际传递机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15年间的数据,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于教育人力资本代际传递的影响。在将父母与其子女信息进行匹配后,本文主要采用Sobel单侧检验和Bootstrap这两种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两种检验方法均得出相似结论,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教育人力资本代际传递中发挥中介作用,约占总效应的33%左右。同时,与其他衡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相比,家庭收入对子女教育人力资本提高的贡献较大。本文进一步发现虽然父母教育人力资本对子女教育人力资本的直接影响较大,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也值得关注。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劳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除了通过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外,促进收入平等也是值得考虑的方面。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士贤  
在本世纪末的20年里,我国为控制人口增长而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将在城市产生出一代以亿万计的独生子女。近40年内,他们都是城市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而其教育影响将波及下一世纪的前50年。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已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曾对独生子女发展过程作过长期的个案观察研究,并引出独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董佳  谭顶良  张岩  
目的:考察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希望和城市适应之间关系,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在其中的调节效应。方法:选取464名流动儿童,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儿童希望量表和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城市适应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得分和城市适应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流动儿童的得分;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希望与城市适应均呈两两正相关(P<0.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流动儿童希望在社会支持和城市适应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是否独生子女在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希望和城市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效应,独生子女家庭中,社会支持和希望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预测作用更大。结论:流动儿童的希望在社会支持和城市适应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是否独生子女在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希望和城市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秀银,胡丽君,于增强  
2000年7月,我们对荣成市15岁及以上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进行问卷调查。 本文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就对意外伤亡的大龄独生子女父母进行经济 补偿和精神关爱的必要性阐述了基本观点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