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4)
- 2023(10489)
- 2022(9132)
- 2021(8775)
- 2020(7362)
- 2019(17508)
- 2018(17661)
- 2017(34710)
- 2016(18754)
- 2015(21317)
- 2014(21475)
- 2013(21000)
- 2012(18799)
- 2011(16816)
- 2010(16841)
- 2009(15175)
- 2008(14545)
- 2007(12441)
- 2006(10644)
- 2005(9126)
- 学科
- 济(73976)
- 经济(73886)
- 管理(53030)
- 业(50335)
- 企(42685)
- 企业(42685)
- 方法(39366)
- 数学(34777)
- 数学方法(34117)
- 农(18702)
- 中国(17698)
- 财(16464)
- 学(15947)
- 业经(15878)
- 理论(14011)
- 地方(13998)
- 贸(12301)
- 贸易(12295)
- 和(12232)
- 农业(12204)
- 易(11930)
- 技术(11757)
- 制(11277)
- 环境(11012)
- 务(10807)
- 财务(10734)
- 财务管理(10715)
- 划(10259)
- 教育(10110)
- 企业财务(10101)
- 机构
- 大学(262000)
- 学院(260956)
- 管理(109493)
- 济(98237)
- 理学(96313)
- 经济(95996)
- 理学院(95307)
- 管理学(93321)
- 管理学院(92874)
- 研究(81038)
- 中国(58686)
- 京(55475)
- 科学(52458)
- 财(43085)
- 业大(39968)
- 所(39774)
- 农(38811)
- 中心(36816)
- 研究所(36673)
- 江(35692)
- 财经(35588)
- 北京(34984)
- 范(34316)
- 师范(34027)
- 经(32368)
- 农业(30423)
- 州(29766)
- 院(29691)
- 经济学(28250)
- 技术(28193)
- 基金
- 项目(185833)
- 科学(145938)
- 研究(135425)
- 基金(134375)
- 家(116425)
- 国家(115457)
- 科学基金(100131)
- 社会(83245)
- 社会科(78770)
- 社会科学(78746)
- 省(73075)
- 基金项目(71627)
- 自然(66971)
- 自然科(65452)
- 自然科学(65440)
- 自然科学基金(64216)
- 教育(63145)
- 划(61410)
- 资助(56789)
- 编号(56306)
- 成果(44675)
- 重点(40953)
- 部(40446)
- 创(38564)
- 发(38354)
- 课题(38138)
- 创新(35837)
- 科研(35699)
- 项目编号(34881)
- 大学(34852)
- 期刊
- 济(101617)
- 经济(101617)
- 研究(72721)
- 中国(44378)
- 学报(40270)
- 管理(39144)
- 科学(37792)
- 农(34690)
- 教育(30953)
- 财(30894)
- 大学(30663)
- 学学(28777)
- 农业(24851)
- 技术(24565)
- 融(17666)
- 金融(17666)
- 业经(17423)
- 经济研究(16284)
- 财经(16083)
- 图书(14957)
- 经(13512)
- 科技(13301)
- 理论(13279)
- 技术经济(13097)
- 问题(12891)
- 业(12535)
- 实践(12447)
- 践(12447)
- 统计(12291)
- 情报(11591)
共检索到359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文凯 王乙杰
本文分析独生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养老行为的区别,主要以是否与父母同住这一养老模式为分析对象,分析同住的家庭分布、驱动因素以及福利影响,并讨论这个发现可能的宏观意义。我们发现:相比多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更多地选择同住养老模式;自利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中国的同住养老现象;社会习俗特别是对男性养老责任的要求显著促进同住。同住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福利并没有显著影响,是一种至少不差的养老选择。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同住养老 自利生命周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伍海霞
文章利用2015年五省市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状况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第一代老年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养老和入住养老院养老意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目前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养老支持水平较低,多数老年独生子女父母处于"自立"养老状态,尚未面临严重的精神生活与日常照料风险;受教育水平越高、收入越多的独生子女给予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多;约40%的独生子女父母未来有入住养老院的打算,亲子同住在提高老年父母家务支持的同时,也降低了有入住养老院意愿的风险;家庭养老支持对入住机构养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社区养老服务对机构养老的替代性尚不明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近几十年来 ,中国的“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户”成为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的一代特殊人口与一类特别家庭。对二者界定的不同标准造成了对其规模估计的分歧和深入研究的困难。根据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估算出我国现有独生子女数量约为 90 0 0万 ,其中城市独生子女的数量远远高于农村。独生子女之间彼此婚配 ,有可能会形成广受关注的“四二一”家庭。研究显示 ,大城市中独生子女间的婚配概率似乎更高一些 ,但对于全国并不具有普遍意义。由于严格意义的“四二一”家庭的出现取决于多种因素 ,其大规模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对“独生子女”以及“独生子女户”的关注 ,主要来源于对“独生子女”养老能力的质疑和对“独生子女户”养老需求获取满足的前景的担忧。国家目前正在通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措施帮助“独生子女户”逐步消除后顾之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志宏 夏咏荷 张莉
文章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低龄老年父母家庭的代际支持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发现如下特点:(1)在代际经济支持上,子女给父母钱的比例和数量均超过老年父母给他们钱的比例和数量,独生子女与老年父母之间的代际经济支持比多子女更加均衡;(2)在家务代际支持上,独生子女及老年父母对对方的支持都比多子女多,但独生子女及老年父母间的交换更加均衡;(3)在精神慰藉方面,独生子女老年父母感到子女亲近的比例高于多子女老年父母;(4)独生子女内部,在经济和精神支持上,独生子和独生女间都没有显著差异,但代际劳务支持上有显著差异;(5)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家庭代际支持受独生子女状况和代际关系的显著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志宏
我国农村中年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养老意愿"去家庭化"趋势明显,更多人依靠社会养老和个人养老,同时,还有不少农村中年独生子女父母对未来养老还没有打算。农村中年独生子女父母未来养老意愿是否明确,与他们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养老保障等因素有显著关系。夫妻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和是否拥有养老保障等因素影响农村中年独生子女父母对社会养老或者家庭养老的选择,家庭规模、夫妻收入、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农村中年独生子女父母对个人养老和家庭养老的选择。独生子女的性别、是否拥有土地以及区域对农村中年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村 中年独生子女父母 养老意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原新 穆滢潭
利用CGSS2008调查数据,对18~32岁且父母至少一方健在的青年人的居住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是,人口特征、子代的需求状况、独生子女属性对年轻人居住方式的选择有着直接的显著影响,亲代的需求状况则通过独生子女属性对居住方式的选择发挥作用。通过反事实法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居住差异进一步分解,结论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居住差异的相当大比例来源于二者选择居住方式的差异,特征差异的贡献值较小,说明独生子女家庭人口结构劣势是影响其居住安排的主要因素。独生子女群体在与父母共同居住的选择上并没有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形成一种"需求导向"的居住模式:表现为在居住方式的选择上对于需求的变化更加敏感。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居住方式 差异分解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小寒
中年独生子女问题谈黄小寒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口决定论"是错误的,但人口因素却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遗憾的是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并没有引起充分重视。特别是在人口繁衍问题上,把人口不断迅速增长等同于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穆光宗
自70年代初中国大力推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数以千万计的独生子女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最早的一代独生子女甚至已进入成熟的青春期并开始走向社会,而且独生子女人口群体正日趋庞大。伴随“独生子女新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柳玉芝,蔡文媚
中国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实践已积累了十七年的经验教训,把独生子女问题放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已具备一定条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问题的视野会比较开阔,从时间序列、空间序列、价值序列等多角度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给出我们的见解和观点。独生子女群体对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产生明显影响,对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城市家庭规模、结构变化,核心家庭堆积现象促使家庭生活方式改变;家庭轴心向子代转移,传统的“反哺模式”受到挑战,社会化养老有待于逐步开展以弥补家庭养老的困难,多渠道、多形式的劳务保障将会在需求的催促下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东霞 李赖志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产生了为数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父母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个突出矛盾。如何应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老问题无疑需要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采用SWOT方法对当前我国养老产业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利于推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应对"未富先老"状况下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从而提升我国老人的生命质量和晚年生活幸福指数。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养老产业发展 SWOT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黄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进入了青年时期,他们的父母也渐入老境。利用2009年全国城市抽样调查数据,通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本文从子女视角出发,以独生子女属性和生命历程状态为研究重点,探讨开始逐渐步入自己人生轨迹的青年子女与其父母之间的代际互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可能与父母同住,并得到父母较多的经济帮助;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给予父母经济支持和情感联络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就业、结婚和生育等生命事件,对代际互动有重要影响。在业、在婚、已育子女更可能与父母分开居住,更少接受父母的帮助,更少与父母情感联络,但会给予父母更多的经济支持。论文据此对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前景进行了讨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阳翼
本文尝试从消费者行为学的新视角探讨独生子女的特异性问题。先通过深度访谈、专家意见、问卷初测、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并检验价值观量表,然后对青年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样本作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两者在"成就感"和"开心和享受生活"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接着分析了差异的来源,并用演绎法讨论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消费行为差异及其营销启示,最后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独生子女 价值观 消费者行为 量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克明 汪明
独生子女群体日益增大,正在成为我国教育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现象。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拥有学习条件等方面的优势,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与非独生子女存在某些差异,但这些差异并非与生俱来,主要源自后天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对独生子女群体的认识和评价应当本着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要针对独生子女群体的特点,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家庭和全社会协作等方面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为独生子女群体和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独生子女 教育改革 社会环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军
中国独生子女社会群体的消费研究(提纲)周军一.引言我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我有着一段特殊的经历,他人难有这种深人的切身的感受──失去爱子.80年出生的15岁的独子(见新华社1996.1.15通稿)。我研究中国独生子女社会群体的消费是从个体的经验入手,上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文章以1990、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全国育龄妇女二孩生育行为、生育水平和生育进度进行分析,通过200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数据和计算机仿真模型估计2010年全国独生子女总量在1.45亿左右,累计死亡独生子女超过100万。在现行生育政策下,预计2050年全国独生子女总量在3亿左右,累计死亡独生子女将超过1 184万,每年新增死亡独生子女的总量将由目前的9.5万上升到2050年的56万左右。由于"失独"家庭规模不断扩大,政府和全社会应重视和解决这一群体面临实际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