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4)
2023(13193)
2022(11277)
2021(10416)
2020(9206)
2019(21150)
2018(21166)
2017(40726)
2016(22129)
2015(25539)
2014(25291)
2013(24711)
2012(22902)
2011(20568)
2010(20282)
2009(18815)
2008(18528)
2007(16586)
2006(13919)
2005(12154)
作者
(65233)
(54700)
(54485)
(51738)
(34682)
(26360)
(25008)
(21545)
(20881)
(19468)
(18586)
(18453)
(17323)
(17160)
(17129)
(17075)
(16856)
(16242)
(15931)
(15728)
(13639)
(13512)
(13369)
(12683)
(12387)
(12170)
(12143)
(12091)
(11213)
(11037)
学科
(91488)
经济(91376)
管理(63646)
(59561)
(49063)
企业(49063)
方法(48487)
数学(43515)
数学方法(43021)
(25166)
(23420)
中国(22276)
(19497)
业经(18146)
(17267)
地方(16405)
(16299)
贸易(16297)
(16130)
财务(16075)
财务管理(16030)
(15820)
农业(15329)
企业财务(15237)
理论(14332)
(13757)
(13735)
金融(13727)
银行(13707)
(13405)
机构
大学(316866)
学院(314781)
(126758)
经济(124129)
管理(122195)
理学(106180)
理学院(105050)
研究(103843)
管理学(102984)
管理学院(102436)
中国(78266)
(66435)
科学(65872)
(58396)
(58234)
(52734)
业大(50976)
中心(49914)
研究所(48197)
(47125)
财经(47046)
农业(46474)
(42824)
北京(40994)
(39485)
经济学(39270)
师范(38926)
(37628)
(36895)
经济学院(35688)
基金
项目(217942)
科学(170961)
基金(159170)
研究(153680)
(140513)
国家(139398)
科学基金(119111)
社会(96658)
社会科(91618)
社会科学(91591)
(85532)
基金项目(83755)
自然(79591)
自然科(77806)
自然科学(77779)
自然科学基金(76378)
(72694)
教育(72429)
资助(66764)
编号(61814)
成果(49894)
重点(49524)
(48559)
(45670)
(44987)
科研(43045)
课题(42733)
创新(42160)
教育部(41406)
计划(41368)
期刊
(129262)
经济(129262)
研究(84911)
中国(58578)
学报(55313)
(50698)
科学(48208)
(46969)
管理(42934)
大学(41323)
学学(39108)
农业(34139)
教育(31793)
技术(28440)
(26492)
金融(26492)
财经(23440)
经济研究(21504)
业经(21259)
(20048)
(18567)
统计(17550)
问题(17423)
(16211)
图书(15440)
(15406)
技术经济(15314)
理论(14837)
决策(14180)
科技(14015)
共检索到451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源源  
近年来,家庭的自我选择机制变化导致独生个体总数在不断上升,因而独生与非独生个体的心理特征差异也成为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焦点。本文使用2015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借助传统的多项logit和异质性分析两种方法,研究独生与非独生个体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别。结论显示,集群成长环境具有显著的幸福效应,即独生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普遍低于非独生个体。异质性检验则发现,45岁以下独生个体的幸福感整体上是低于非独生个体的。其次独生男性的幸福感相比于非独生男性来讲,其幸福感水平也是显著低的。总的来讲,独生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是显著低于非独生个体的,且这种减小趋势随着年龄的递增更加显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福芝  陈建伟  
本文以18~44岁的青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CGSS2015)的数据,分析了青年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构造了包含个人特征、经济状况等7个模块,性别、年龄等27个因素的青年幸福感影响因素体系。为保证变量选择的客观性,尽可能地减小误差,运用弹性网络方法进行变量选择,从初步构建的影响因素体系中筛选变量,然后构建Orderlogit回归模型进行系数估计和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7个模块中均有变量被筛选出来,除政府工作满意度外,其余模块均有变量会对青年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在根据性别、户口类型、年龄和婚姻状态为分组依据进行的分组研究中,发现不同个体特征下的青年幸福感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林  郭宇畅  
幸福是每个人的追求,也是整个人类社会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和2015年的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医疗卫生服务与农村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Ordered Logit回归方法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政府医疗卫生服务对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具有一定影响,其中充足性、公共性和便利性这三个维度对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便利性对改进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影响较为显著。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数据的描述统计,得出医疗卫生服务在当前最需要加强的公共服务中排在第二位,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的研究结果。针对实证分析结果以及两次调查的对比,提出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性以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便利性等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汪连杰  
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系统分析社会治理、环境治理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治理、环境治理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对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既呈现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性别、健康状况和收入水平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同样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洪曙  鲁元平  
本文利用中国一般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论发现:(1)增加公共支出有利于促进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公共支出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增加农民的消费来实现,在控制了消费之后,公共支出的作用显著下降;(2)对公共支出进行分解发现,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等社会性支出是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支出,其他支出对农民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3)公共支出对不同收入等级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它对低收入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最大,穷人的消费水平较低,他们更加依赖于政府的公共支出,这进一步证实了公共支出确实是通过促进消费来影响农民幸福感的。鉴于此,...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慧  
本文建立民生因素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民生因素的主要因子,构建民生因素与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CGSS(2010)数据对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个人工作因子、健康因子、教育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家庭条件因子以及社会保障因子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其中,健康和家庭条件等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大,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因素次之,个人工作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此外,男性通常比女性的平均幸福感高,具有城镇户籍的居民比具有农村户籍的居民平均幸福感高,居民的幸福感与年龄呈现"U"型的变化态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原新  穆滢潭  
利用CGSS2008调查数据,对18~32岁且父母至少一方健在的青年人的居住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是,人口特征、子代的需求状况、独生子女属性对年轻人居住方式的选择有着直接的显著影响,亲代的需求状况则通过独生子女属性对居住方式的选择发挥作用。通过反事实法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居住差异进一步分解,结论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居住差异的相当大比例来源于二者选择居住方式的差异,特征差异的贡献值较小,说明独生子女家庭人口结构劣势是影响其居住安排的主要因素。独生子女群体在与父母共同居住的选择上并没有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形成一种"需求导向"的居住模式:表现为在居住方式的选择上对于需求的变化更加敏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胜利  谢超  
采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0),实证分析就业质量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周工作小时、工作自由度、职业收入和保险合同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劳动合同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不显著。不过,除周工作小时普遍影响居民幸福感以外,其他因素对居民幸福感影响的区域性差异较大。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从工作时间确定、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改革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改善和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秀丽  谢文娜  
本文采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应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和城乡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医疗保险能提升居民幸福感,但对农村居民效果不明显。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居民幸福感会提升9.1%,对城镇居民幸福感影响不显著。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幸福感会降低14.2%,但能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公共服务资源充足性每提高一个等级分别提升城镇和农村居民幸福感6.3%和8.9%。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公共服务资源越是充足和普惠,就越容易感到幸福。便利的公共服务资源可以使居民幸福感提高3.5%。因此,本文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大公共资源投入等建议,以期提高居民幸福感。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松   孙楚仁   何雅兴  
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并利用2011~2018年CGSS数据和省份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实证检验了这一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中国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居民个人年收入和降低环境污染来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异质性分析还表明,相比于农村居民,数字经济发展更加能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相比于中西部地区居民,数字经济发展更加能提升东部地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数字经济发展增进人民幸福感的直接证据,但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导致其“幸福效应”未能普遍展现。因此,加强乡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发展,将能增加这些地区的居民收入,从而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体委  
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和江西六省份数据,对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水平和地区富裕程度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收入水平越高居民主观幸福感越强,收入水平较高的江浙沪地区居民幸福感水平高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鄂皖赣地区;收入差距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是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所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秀女  郭圣莉  
基于中国社会科学综合调查(CGSS)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三期截面数据,运用OLS及PSM方法研究医疗保险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首次运用LSA估值法测算了隐性福利的货币价值。研究发现,医疗保险显著地促进了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总体上隐性福利价值约为年收入的24.58%,农村隐性福利提高的幅度高于城镇;但进一步按收入从低到高分组,则发现农村低收入人群的隐性福利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原因可能在于农村低收入人群就医时仍具有较高家庭负担。据此提出,提高农村低收入人群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或者降低其就医时的门槛,灵活设置低收入人群的医疗保险降低其就医负担,才能达到精准健康扶贫和提高其隐性福利的目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思博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人特征""社会资本特征""生态环境特征""公共服务保障"四个层面构建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框架,进而实现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剖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四个层面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潜在传导路径均显著,其中"个人特征""社会资本特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7和0.29,影响程度较深;"公共服务保障""生态环境特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09和0.08,影响程度相对较弱。中国政府在制定意在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政策过程中,应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同时关注人居环境的改善,进而增强"生态环境特征""公共服务保障"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能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婉婷  张秀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备受关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调查数据,了解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并通过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结论: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整体上比较高;性别、年龄、信仰、婚姻、居住地、社会地位自评、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家庭经济地位自评、收入合理度、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感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居民的健康状况、社会评价、家庭变量和态度变量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阳翼  
本文尝试从消费者行为学的新视角探讨独生子女的特异性问题。先通过深度访谈、专家意见、问卷初测、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并检验价值观量表,然后对青年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样本作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两者在"成就感"和"开心和享受生活"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接着分析了差异的来源,并用演绎法讨论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消费行为差异及其营销启示,最后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