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7)
- 2023(14667)
- 2022(12737)
- 2021(11823)
- 2020(10099)
- 2019(23018)
- 2018(22660)
- 2017(44283)
- 2016(23915)
- 2015(26427)
- 2014(25773)
- 2013(25494)
- 2012(23069)
- 2011(20786)
- 2010(20405)
- 2009(18493)
- 2008(18085)
- 2007(15673)
- 2006(13627)
- 2005(11737)
- 学科
- 济(92964)
- 经济(92852)
- 管理(69415)
- 业(68535)
- 企(57372)
- 企业(57372)
- 方法(46347)
- 数学(40586)
- 数学方法(40225)
- 农(24995)
- 财(24396)
- 中国(23146)
- 业经(21413)
- 学(20480)
- 贸(19690)
- 贸易(19683)
- 易(19086)
- 地方(17339)
- 农业(16712)
- 务(16216)
- 财务(16154)
- 财务管理(16125)
- 制(16122)
- 企业财务(15302)
- 技术(14853)
- 理论(14423)
- 环境(14344)
- 银(14163)
- 和(14125)
- 银行(14093)
- 机构
- 大学(335886)
- 学院(333345)
- 管理(134685)
- 济(130839)
- 经济(128216)
- 理学(118074)
- 理学院(116787)
- 管理学(114812)
- 管理学院(114233)
- 研究(109193)
- 中国(80109)
- 京(70505)
- 科学(70169)
- 农(60410)
- 财(58703)
- 业大(55226)
- 所(54948)
- 研究所(50656)
- 中心(49744)
- 财经(48490)
- 农业(47943)
- 江(46593)
- 经(44376)
- 北京(43998)
- 范(41661)
- 师范(41108)
- 院(39369)
- 经济学(39265)
- 州(37980)
- 财经大学(36447)
- 基金
- 项目(237908)
- 科学(185698)
- 基金(173856)
- 研究(167103)
- 家(154580)
- 国家(153081)
- 科学基金(130575)
- 社会(105502)
- 社会科(100112)
- 社会科学(100082)
- 基金项目(93331)
- 省(92282)
- 自然(87939)
- 自然科(85894)
- 自然科学(85868)
- 自然科学基金(84382)
- 划(78202)
- 教育(75963)
- 资助(71366)
- 编号(66552)
- 重点(53056)
- 成果(52079)
- 部(51932)
- 创(49840)
- 发(49461)
- 科研(46530)
- 创新(46463)
- 课题(44886)
- 计划(44466)
- 教育部(44220)
- 期刊
- 济(135780)
- 经济(135780)
- 研究(92474)
- 学报(60706)
- 中国(56960)
- 农(53843)
- 科学(52453)
- 管理(48437)
- 大学(44962)
- 财(43447)
- 学学(42821)
- 农业(36837)
- 教育(31203)
- 融(27311)
- 金融(27311)
- 技术(26341)
- 业经(23588)
- 财经(23462)
- 经济研究(22276)
- 经(19888)
- 业(19765)
- 问题(17875)
- 科技(17487)
- 版(16685)
- 图书(16377)
- 业大(16090)
- 商业(16068)
- 理论(15739)
- 技术经济(15503)
- 实践(14454)
共检索到467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依仿 骆品亮
互联网平台独家交易行为越来越受到反垄断部门的重视,而其经济效应较为复杂,在业界尤其是学界尚存争议。本文首先基于Hotelling模型分析独家交易前后用户的归属变化,并考虑平台赋能和品牌异质性对独家后商家销量的影响,分解其作用机制。再基于2019年互联网外卖平台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外卖平台G独家交易对平台内经营者销量影响的净效应。结果表明,独家交易通过渠道效应降低了商家的总销量,而没有出现显著的能提高商家销量的用户转移效应。因此,平台并未在销量提升上有效赋能独家交易的商家。异质性分析发现,品牌商家独家后销量受到的负面影响高于非品牌商家。研究结果可以为反垄断相关执法提供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
品牌商 销量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世杰
互联网市场的“赢家通吃”特征,依赖于平台定价策略优先推动平台用户规模增长。本文梳理了互联网平台定价策略的研究文献,考察互联网平台定价水平的分布特征,探讨阶梯式定价策略及其产业实践对平台用户规模的影响机理;结合外卖平台的产业实践数据,采用条件推断树模型等分析策略予以验证,解析阶梯式定价策略本质特征。研究发现:互联网平台企业阶梯式定价策略将消费者划分在零价格、象征性价格及盈利性价格的不同分组中,以期形成蓄水池式的用户规模梯队结构,进而实现扩大用户规模、培育消费者支付意愿、掠夺消费者剩余等策略性目标联动,既能维持庞大用户规模,又能获取稳定的平台利润。该定价机制与价格歧视理论的本质差异在于:阶梯式定价策略通过平台定价析出平台用户分组;价格歧视理论通过平台用户分组设置分组定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东升 陈钊
本文首次利用575家P2P网贷平台的运营数据,检验投资者对网贷产品是否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我们发现,无论是对于特定平台的个体风险,还是对于行业的整体市场风险,投资者的行为都表现出一定的风险意识:一方面,提高利率、缩短期限的确能吸纳更多的投资,但是对于潜在的问题平台,吸纳投资的效果明显更差,平台过高的利率甚至会使投资者减少投资;另一方面,当市场上有更多的网贷平台成为问题平台时,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会表现得更为谨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安维东 刘伟
规范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完善证券网络平台建设,对营造"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关系及渠道机制。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质押率与股票定价效率显著负相关;控股股东质押使得企业与投资者在"互动易"和"e互动"平台的交流频率与文本信息溢出减少,造成股价延迟反馈,降低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网络沟通中管理层迟到的回复会进一步减缓质押股票价格被市场发现的进程。本文旨在为解决我国股权质押"痛点"、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提供新的理论借鉴。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左 张芝秀 王昊哲
以双边平台的竞争模型为基本框架,考虑双边平台具有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和双边用户归属,构建了双寡头平台的商家和消费者决策模型,通过对比独家交易发生前后的消费者规模、平台利润、商家和消费者效用,发现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通过实施独家交易可使其市场支配地位增强、利润增加,但消费者和商家效用随之降低。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和法院应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独家交易等垄断行为的反垄断执法力度;对受到竞争损害的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存在的举证困难问题,法院可考虑实施举证责任倒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兴全 程慧慧
以数字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为背景,针对企业的资金配置问题,利用2010-2020年深交所“互动易”和上交所“上证e互动”中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问答数据,从融资效应与治理效应的双重视角考察网络平台互动式沟通的数量特征和质量内涵对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高数量和高质量的网络平台互动能够提升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其次,网络平台互动对公司现金持有的促进作用主要是治理效应而非融资效应,具体表现为抑制管理层在职消费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对企业所持现金的无效损耗而产生的现金回流。再者,网络平台互动提高公司现金持有的治理效应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信息环境差的公司以及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最后,网络平台互动可促使企业将增持现金用于创新、分红及慈善活动,改善资金再配置效率进而提升现金持有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洪胜 张小龙
作为新兴贸易业态,跨境电商凭借其多边化、网络化、短链路等优势,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文使用国内外卖家比较方法和eBay在线平台数据研究了跨境电商平台评价系统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评价系统对来自跨境电商平台上卖家的销量具有促进作用;第二,相比于美国卖家,评价系统对来自中国的卖家影响更大,这意味着评价系统有利于缓解中国卖家和美国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第三,利用反事实分析进一步发现,移除评价系统后中国卖家销量减少接近美国卖家销量减少的三倍,这从侧面进一步反映出在线评价系统的作用。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现有评价系统相关的研究,可为政府和企业如何促进出口贸易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评价系统 信息不对称 跨境电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於勇成 吕玉霞 侯麟科 李亮
以京东众筹的交易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众筹分布的盈余光滑度,探寻到众筹操纵的痕迹,构建了界定操纵行为的三类标准;随后通过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众筹项目特征对众筹操纵的影响情况,发现公司法人发起的项目存在众筹操纵行为的概率更高,募集金额大的项目存在众筹操纵行为的概率更高;最后,通过检验众筹操纵与关注度和好评度的关系,发现操纵行为与项目关注度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从不同角度识别的操纵行为与项目好评度有不同的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跃洲 顾雨辰
梳理平台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影响机制,区分为“福利提升效应”和“福利分配效应”,并对应于互联网外卖平台不同阶段的福利变化。借助对入驻MT外卖平台200多万商户开展在线问卷调查所回收的9132份有效问卷,综合其他渠道宏微观数据,构造希克斯补偿支出函数,并拟合出含佣金的外卖平台供求曲线作为分析各主体福利变化的框架,从实证层面测算垂直领域代表性平台中各主体可货币度量的福利变化,并以此印证平台发展的社会福利效应及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1)互联网外卖平台通过提供数字化服务促进了商户营业流水和利润率的提升;(2)与传统线下餐饮相比,在交易额相同的情况下,互联网外卖中的消费者福利提升约27.79%,商户净利率和毛利率分别提高约1.5%和6.5%,平台及入驻骑手也获得可观收益;(3)从2020年互联网外卖的社会福利分配情况来看,消费者占据最大份额的社会福利,骑手和商户次之,平台收益最小;(4)当前,互联网外卖领域的福利分配状况更接近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情景,这与外卖平台尚处在补贴发展的阶段以及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有关,也间接印证了平台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福利变化机制。社会各界应客观看待平台经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基于科学测算做出判断;监管部门应秉持规范与发展并重理念,顺应互联网平台发展规律分类实施监管。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曹振华 褚荣伟 陆雄文
因特网强大的通讯与实时能力使之成为绝佳的交易平台,随着因特网使用者的日益增加,网络购物在台湾也形成一股热潮,然而在因特网的环境中,网络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相当薄弱。为了找出网络消费者对网络商店的信任关键因素,提高网络商店的收益,本研究希望通过实证的数据分析,了解B2C购物环境下消费者信任程度的决定因素,并给出一个整合的理论模型,从而希望对网站经营者提供管理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
B2C 在线信任 隐私 安全 网络社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修华 孟路 欧阳辉
基于222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数据,本文在假设命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问题平台不同于正常平台的显著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投资者对于平台特征的识别。结果表明:平台背景、注册资本等特征变量并不能显著反映出正常平台与问题平台之间的区别,而管理层信息无披露、年化收益率高及没有第三方资金存管则是问题平台的显著特征。研究还发现,我国网贷市场中的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较低,他们偏好注册资本高、收益率低的平台,而忽视了管理层信息披露、资金存管等信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柱
企业融资方式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内源融资受企业盈利能力及积累的影响,融资规模受到较大制约,外源融资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很难获得资金供给,特别是经营规模小、盈利能力弱的广大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长期困扰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选择互联网平台融资可有效发挥金融科技作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本文对国内50家小微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小微企业选择互联网平台融资行为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销售额和互联网融资成功率对小微企业使用互联网平台融资具有正向影响效应,企业资产越少越倾向于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融资;企业内部资金、互联网因素和企业规模因素对选择互联网融资具有显著影响,且得出各因素正负评价概率,而融资平台类型、贷款年利率、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融资行为、互联网借贷是否成功、企业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弥补资金缺口情况和企业资产总额没有显著影响。对此,提出以精准化需求为定位导向,扩大融资吸引力;从顶层设计出发,优化融资模式;从简化审批流程入手,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此吸引小微企业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融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庄雷 赵成国
互联网金融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显著提升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网络经济的特性,本文利用双边市场理论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资源配置机制,比较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两种中介模式的融资效率;通过收集2013年10月到2016年2月两百多家网络借贷平台的数据,从成交规模、成交用时和成交风险质量来实证检验网络借贷平台的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方的挤出效应明显,借款者方的示范效应明显。因此,应统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息披露标准,有序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合理竞争并加强平台的综合监管。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网络效应 平台效率 风险监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庄雷 赵成国
互联网金融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显著提升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网络经济的特性,本文利用双边市场理论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资源配置机制,比较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两种中介模式的融资效率;通过收集2013年10月到2016年2月两百多家网络借贷平台的数据,从成交规模、成交用时和成交风险质量来实证检验网络借贷平台的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方的挤出效应明显,借款者方的示范效应明显。因此,应统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息披露标准,有序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合理竞争并加强平台的综合监管。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网络效应 平台效率 风险监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吕波 刘永胜
"互联网+"下对科技孵化平台投入要素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有助于解释如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以更有效地孵化中小企业。本文构建了"响炮"效应模型,以网络机构等14个变量作投入变量,以知识产权等4个变量作产出变量,以北京市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揭示出不同产出变量对应不同的"响炮"效应变量,并以北京市为例,提出了增强微观个体活力、促进在孵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线上消费者评论如何影响产品销量?——基于在线图书评论的实证研究
互联网普及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来自全球152个国家的经验证据
互联网使用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证据
互联网使用对我国居民捐赠行为的影响——来自中国12786户家庭的经验证据
互联网使用能提高家庭消费吗?——来自CFPS数据的证据
互联网使用与家庭商业保险购买——来自CFPS数据的证据
税收优惠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互联网创业企业的证据
互联网异质性财经新闻对股市的影响——来自中国互联网数据与上市公司的证据
价格、质量对超市农产品经营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消费者角度的证据
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来自CSS2013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