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00)
- 2023(21113)
- 2022(17955)
- 2021(16652)
- 2020(13974)
- 2019(31961)
- 2018(31254)
- 2017(59520)
- 2016(32125)
- 2015(35867)
- 2014(35335)
- 2013(34992)
- 2012(32384)
- 2011(29278)
- 2010(29312)
- 2009(26993)
- 2008(25736)
- 2007(22290)
- 2006(19551)
- 2005(17389)
- 学科
- 济(132038)
- 经济(131899)
- 管理(88124)
- 业(86435)
- 企(69408)
- 企业(69408)
- 方法(58186)
- 数学(51259)
- 数学方法(50679)
- 中国(41867)
- 农(36272)
- 财(33015)
- 地方(30748)
- 融(30187)
- 金融(30185)
- 业经(29231)
- 银(29133)
- 银行(29063)
- 行(28013)
- 学(26981)
- 贸(26344)
- 贸易(26323)
- 制(25882)
- 易(25563)
- 农业(24758)
- 务(20774)
- 财务(20692)
- 财务管理(20652)
- 环境(20636)
- 技术(20218)
- 机构
- 大学(450250)
- 学院(448518)
- 济(185604)
- 经济(181886)
- 管理(173479)
- 研究(157363)
- 理学(150237)
- 理学院(148550)
- 管理学(145892)
- 管理学院(145112)
- 中国(123167)
- 科学(96969)
- 京(96548)
- 财(83622)
- 所(79269)
- 农(79019)
- 研究所(72563)
- 中心(72316)
- 业大(69336)
- 财经(67261)
- 江(64347)
- 农业(62155)
- 经(61458)
- 北京(61356)
- 范(58348)
- 师范(57664)
- 院(57015)
- 经济学(56914)
- 州(52550)
- 经济学院(51445)
- 基金
- 项目(309623)
- 科学(242823)
- 基金(225330)
- 研究(221994)
- 家(198712)
- 国家(197085)
- 科学基金(168147)
- 社会(141219)
- 社会科(133999)
- 社会科学(133964)
- 省(119487)
- 基金项目(118712)
- 自然(109999)
- 自然科(107489)
- 自然科学(107459)
- 自然科学基金(105527)
- 划(101676)
- 教育(101671)
- 资助(93477)
- 编号(88645)
- 成果(71060)
- 重点(69951)
- 发(68618)
- 部(68266)
- 创(64298)
- 课题(61601)
- 创新(60115)
- 科研(59604)
- 国家社会(58909)
- 教育部(58329)
- 期刊
- 济(197636)
- 经济(197636)
- 研究(132411)
- 中国(87962)
- 学报(75343)
- 农(71719)
- 科学(67869)
- 管理(63037)
- 财(61919)
- 大学(56940)
- 学学(53904)
- 融(51077)
- 金融(51077)
- 农业(49134)
- 教育(47089)
- 技术(37659)
- 经济研究(33011)
- 财经(32680)
- 业经(32385)
- 经(28087)
- 业(25982)
- 问题(25730)
- 贸(21736)
- 科技(21668)
- 版(21162)
- 图书(21157)
- 技术经济(20902)
- 理论(20659)
- 统计(20070)
- 世界(19927)
共检索到665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刚 冯萌萌 周春
在理论上,犯罪活动可能通过弱化财产安全和交易契约的有效性、阻碍社会资本的形成和成长以及恶化投资环境等渠道阻碍金融的深化。本文基于中国1997—2009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分析结果证实,在控制住经济变量、法律环境等变量之后,犯罪率显著地阻碍了中国的金融发展。总体而言,每万人的犯罪人数每增加一例,当地金融中介的私人贷款占GDP的比例将下降1.6个百分点左右;同时,分地区考察的结果还发现,在金融深化水平更高的东部地区,犯罪率对金融发展的阻碍作用也更大,意味着犯罪率对金融发展的阻碍程度与金融发展水平有关。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犯罪 社会资本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屹立 张卫国
通过构建破案率、逮捕率、起诉率和重刑率四个指标来衡量惩罚的确定性和严厉性,借此研究惩罚对犯罪的威慑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无论是惩罚的确定性还是严厉性均对总犯罪率、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产生了显著的威慑作用。其中破案率的威慑力最强。而无论惩罚的确定性还是严厉性对暴力犯罪的威慑作用均小于财产犯罪。这些结论对治理犯罪及刑事政策的完善都颇具启示意义。
关键词:
惩罚 犯罪 威慑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晋康 刘卫军
金融犯罪是犯罪人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前者是内因 ,后者是外因。金融犯罪是一种较典型的“理性犯罪” ,犯罪人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当实施犯罪行为的净收益增加 ,会带来犯罪人总效用的增加时 ,一个人犯罪的可能性相当大。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成本与收益或净收益 ,受犯罪人个人因素与外部条件影响。本文运用经济学方法 ,分析了金融犯罪行为的净收益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提出金融犯罪防范的建议
关键词:
犯罪原因 犯罪成本 犯罪收益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游士兵 吴圣涛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普遍性已得到大家的认同,然而通过样本分析的结果是: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在证券违法犯罪中的比重分别只有5.5%和2.6%,排名分列第6位和第8位,显然与现实存在差异。这也证明现阶段监管部门还没有找到有效治理市场操纵、内幕交易行为的方法,对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摸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湖北科技学院课题组
旅游犯罪问题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前沿问题,旅游犯罪突发事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起推动作用。本文以旅游者为研究中心,运用内容分析法,从个体直觉偏差和外部因素两个角度分析旅游者面对旅游犯罪突发事件的行为,构建了旅游犯罪突发事件的形成机理模型、影响力模型和影响路径。为进一步预防和应对旅游犯罪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斌 熊秉元
民间借贷时常引发犯罪行为,这是民间借贷利率管制和高利贷入罪的重要理由。本文采用中国裁判文书网刑事一审判决书的犯罪数据,基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整和高利贷入罪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民间借贷法律规制对犯罪的影响。结果显示,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提高会增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和赌博罪,而高利贷入罪不但没有遏制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反而增加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强迫交易罪和敲诈勒索罪。基于两项结果的解释,进一步分析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对主要的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和高利贷入罪所引发的犯罪都产生了负向影响,即小额贷款公司对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和高利贷入罪所引发的犯罪具有抑制作用。基于溯因推理,对于这三方面事实的最佳解释是,民间借贷引发犯罪的重要机制在于民间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防治民间借贷相关犯罪问题的主要政策措施应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一方面,通过支持受到监管的民间贷款主体,增加融资借款渠道充分供给借款人;另一方面,也要打击存在暴力催收行为的职业放贷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春良 易君健
本文在扩展的犯罪经济学模型中推导了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行为的作用机制,并利用1988~200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收入差距与刑事犯罪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计量分析。在控制了时间固定效应、省份固定效应及其他相关社会经济变量之后,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收入差距每上升1%将导致刑事犯罪率显著上升0.37%,绝对收入差距每上升1%,刑事犯罪率将显著上升0.38%,该结论在一系列敏感性分析中保持稳健。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刑事犯罪 固定效应模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柏建成 张芮 高增安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导致的资本外逃、恐怖融资等行为,会增加非法交易者对具备交易匿名和便捷属性的数字货币需求,使其成为放大金融犯罪的新型工具。本文通过采用ARDL和NARDL模型,实证分析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对5种数字货币收益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对数字货币收益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升高时数字货币收益率会随匿名性的提升而增大;短期内,地缘政治风险对数字货币产生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效应。进一步指出,只有严控数字货币与法币的跨国兑换渠道,加大数字货币跨境交易打击力度,才能有效防范数字货币金融犯罪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石庆玲 郭峰
高房价和高犯罪率是困扰中国城市的两大顽疾。本文在标准的犯罪经济学模型中探讨了城市房价对城市犯罪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9—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房价上涨和犯罪率上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计量经济学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在有效解决有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之后,城市房价上涨1%,,将导致城市刑事逮捕率上升0.3%,,刑事起诉率上升0.252%,。本文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关键词:
房价 犯罪率 工具变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丽 吕康银 王文静
在以往的理论及经验研究中,教育扩展对犯罪参与的实际作用是需要审慎判断的。文章以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投入作为衡量教育扩展的指标,以中国1996~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考察教育扩展对不同类型犯罪的影响。结果发现:教育扩展对青少年犯罪有显著的"隔离"抑制效果,与暴力犯罪呈"倒U"关系;高等教育投入在抑制侵财犯罪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教育扩展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后,才更有利于犯罪参与的抑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樊鹏 易君健
国家强制能力是现代国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以警察为代表的国家强制能力变化可以反映到政府财政方面。改革时期,中国公安警察实施了以财政分权为主要特征的制度安排。以地方公安财政经费支出作为一项衡量指标,可以发现在分权制度安排下,无论是历时比较还是地区间比较,国家强制能力均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为了解释这一变化,本研究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分析方法对1988—2004年中国各省公安财政经费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地方犯罪率变化可以解释分权机制下国家强制力量的发展,在犯罪率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以及外来人口比例越高的地区强制能力增长的幅度越大。分权机制下国家强制能力的发展,反映出中国...
关键词:
分权 公安 财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冲 孙炜红
采用中国1 986-201 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城镇失业率对财产犯罪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财产犯罪与城镇失业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和人均受教育年限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城镇失业率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均对财产犯罪率呈现正向的显著影响,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变化对财产犯罪率有负向的显著影响。对此,提出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提升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严打力度等对策,降低财产犯罪案件的发生。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城镇失业率 财产犯罪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武博华
互联网时代,逃税犯罪与网络金融犯罪呈交叉混合态势且普遍高发。逃税犯罪中形成的违法收入,经过网络金融形成的新型金融业态可以达到隐瞒来源、逃避监管与规避税收的目的,并引发包括洗钱犯罪在内的网络金融犯罪。本文通过对数据、制度和系统等主要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并整合技术要素,构建了逃税犯罪与网络金融犯罪分类场景治理应用模式,最终建立了涵盖识别与预防、监测与预警以及响应与决策在内的犯罪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许玲丽 周亚虹
文章利用江苏省"十五"期间的面板数据对警力与犯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与以往文献不同,我们把一线民警从整体警力中剥离出来,认为一线民警的数量与犯罪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通过对联立方程组进行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3SLS),我们发现,刑事案件以及治安案件案发数对一线民警比重没有显著的影响;增加一线民警比重能够显著减少刑事案件相对数,而对治安案件却没有显著影响;此外,警察总量对刑事案件以及治安案件的发生都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经济社会环境不同的地区(例如苏南、苏北),尽管案发绝对数存在显著差异,但是警力与犯罪的相互关系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一线民警 刑事案件 治安案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