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4)
- 2023(408)
- 2022(327)
- 2021(327)
- 2020(298)
- 2019(552)
- 2018(563)
- 2017(759)
- 2016(675)
- 2015(672)
- 2014(681)
- 2013(682)
- 2012(697)
- 2011(616)
- 2010(626)
- 2009(592)
- 2008(599)
- 2007(526)
- 2006(433)
- 2005(374)
- 学科
- 学(2040)
- 害(1273)
- 虫(1087)
- 防(969)
- 及其(953)
- 虫害(945)
- 治(940)
- 防治(940)
- 病虫(867)
- 病虫害(867)
- 水产(595)
- 生物(591)
- 业(561)
- 管理(535)
- 动物(533)
- 鱼(515)
- 病害(509)
- 物(496)
- 各种(483)
- 毒(478)
- 济(471)
- 经济(471)
- 家(450)
- 动物学(438)
- 畜(418)
- 家畜(407)
- 病毒(382)
- 农(375)
- 环境(368)
- 生物学(362)
- 机构
- 学院(9629)
- 大学(9578)
- 农(7119)
- 科学(5944)
- 农业(5929)
- 研究(5885)
- 所(4399)
- 业大(4388)
- 研究所(4208)
- 室(4003)
- 实验(3896)
- 农业大学(3820)
- 实验室(3799)
- 重点(3588)
- 业(3316)
- 中国(3285)
- 省(3266)
- 科学院(2524)
- 技术(2479)
- 京(2313)
- 生物(2308)
- 中心(2276)
- 江(2040)
- 部(2035)
- 院(2025)
- 动物(1898)
- 研究院(1845)
- 家(1826)
- 科学研究(1771)
- 科技(1765)
共检索到13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冉旭华 邵昱昊 韩宗玺 陈露菲 孔宪刚 刘胜旺
【目的】从野生蝙蝠体内分离病毒,为开展蝙蝠的病原监测奠定基础。【方法】从广东省韶关采集了30份野生犬蝠样品,研磨后接种Vero E6细胞,从中分离到2株病毒,对其中一株病毒进行研究,使用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其分类学地位。【结果】该毒株在Vero E6细胞上盲传至第4代开始出现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内颗粒增多,细胞收缩、变圆,最后细胞从瓶壁脱落。反复冻融3次后,收集细胞及培养液,电镜观察发现,病毒粒子无囊膜,有双层衣壳,呈正二十面体对称,将病毒命名为Bat/China/2003(B/03)。红细胞凝集试验表明该病毒能凝集健康人O型血红细胞,不能凝集SPF鸡、实验用普通级牛、大鼠和豚鼠的红细胞...
关键词:
犬蝠 呼肠病毒 分离 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秉乾 刁有祥 于相龙 张欣 窦砚国
【目的】从疑似感染鹅呼肠孤病毒的病料中分离鉴定一株鹅源呼肠孤病毒JS-01,并对病毒分离株的致病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开展该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病死鹅的肝、脾组织冻融3次后充分匀浆,8 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接种10日龄鹅胚的卵黄囊,收集24144h死亡的鹅胚尿囊液,并提取病毒RNA。根据鹅呼肠孤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该引物对所提取的病毒RNA进行RT-PCR,回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将重组载体转化到DH5α大肠杆菌并在AMP+/LB培养基中培养,对阳性
关键词:
鹅呼肠孤病毒 分离鉴定 致病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郝贵杰 沈锦玉 潘晓艺 徐洋 姚嘉赟 尹文林
2008年6月从湖州某患病草鱼池塘采集草鱼出血病疑似病样,将除菌过滤后的患病鱼肝、脾、肾组织滤液,注射健康的8~10 cm的草鱼鱼种。5d后草鱼开始发病,且症状与原发病症状一样,死亡率为57%,对照组未有死亡。将无菌处理的病样滤液接种草鱼肾细胞(CIK),连续接5代均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并与草鱼呼肠孤病毒参考株所产生的CPE一致。该株病毒的TCID50为10-8/0.1ml。内脏组织经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组织内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大小均一,近似球形,直径约70~75 nm。理化鉴定表明,氯仿、乙醚处理组病毒的感染力和对照组相比并没有多大变化,说明该株病毒对氯仿和乙醚有一定的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永奎 王庆 曾伟伟 石存斌 张超 陈道印 吴淑勤
收集江西南昌地区患典型草鱼出血病的病鱼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脾、肾样品中发现大量病毒颗粒,病毒无囊膜,近球形,直径约70 nm,形态与已报道的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相似。取病鱼肌肉、内脏研磨,组织液经离心、过滤除菌后进行鱼体人工感染试验和细胞感染实验,结果发现,人工感染试验鱼出现死亡,且具有典型出血症状;组织滤液感染草鱼肾细胞系(CIK)细胞后,盲传6代未观察到典型细胞病变效应,但感染细胞固定后经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细胞质内有大量病毒存在,与病鱼组织切片观察到的病毒形态一致。SDS-PAGE结果进一步揭示,新分离病毒株(暂命名JX-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超 王庆 石存斌 曾伟伟 刘永奎 江海明 吴淑勤
从浙江省湖州地区采集发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样本中,取症状明显病料的肝、脾、肾组织,经过滤除菌处理后接种草鱼肾脏细胞(CIK)。盲传8代,CIK细胞未出现明显细胞病变,但感染细胞固定后经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质内有大量病毒聚集,病毒无囊膜,近球形,直径约70nm,形态与已报道的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相似。将病毒提纯后分别经DNA酶、RNA酶和绿豆核酸酶消化,证实为双链RNA(dsRNA)病毒。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显示,病毒基因组由11个dsRNA组成,呈现水生呼肠孤病毒基因组典型特...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病毒分离 病毒鉴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鸿 康亚男 唐荣宏 陈冰 郁宏伟 鲍恩东
[目的]本文旨在对临床表现为肝、脾坏死的病死鸭进行鸭呼肠孤病毒(NDRV)分离与鉴定。[方法]通过接种10日龄鸭胚进行病毒的初步分离培养,结合PCR检测及σC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NDRV分离毒株接种鸡肝癌细胞(LMH)、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鸡胚肝细胞(CEL),经绒毛尿囊膜接种11日龄樱桃谷肉鸭胚,经腿部肌肉接种4日龄雏樱桃谷肉鸭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通过测定NDRV分离毒株对氯仿和胰蛋白酶的敏感性进行理化特性鉴定。[结果]分离到5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分别为RPVA1311、RPVA1312、RPVA1313、RPVA1314和RPVA1315。NDRV分离毒株σC基因序列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98%,与禽呼肠孤病毒(ARV)和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相似性较低,分别为38%~41%和40%~50%; NDRV分离毒株能在LMH、CEF和CEL中增殖并产生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的细胞病变,2株番鸭源分离病毒的LMH细胞毒滴度(lg[TCID_(50)]:6.32、6.63)明显高于3株樱桃谷肉鸭源病毒的滴度(lg[TCID_(50)]:5.83、5.68、5.63); NDRV分离毒株能100%致死11日龄樱桃谷肉鸭胚,且2株番鸭源分离病毒的鸭胚组织毒滴度(lg[ELD_(50)]:5.50、5.63)稍高于3株樱桃谷肉鸭源病毒的滴度(lg[ELD_(50)]:5.32、5.17、5.00),主要病变表现为全身性出血; 4日龄雏樱桃谷肉鸭接种NDRV分离毒株后,出现与自然发病鸭相似的病症,发病率为100%,同时能从病死鸭的肝、脾中再次分离到原病毒;病死鸭主要病变为脾脏肿大、坏死,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组织细胞坏死,肝细胞变性、炎性细胞在汇管区周围浸润;理化性质测定结果显示,NDRV分离毒株对氯仿不敏感,对胰蛋白酶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结论]分离的5株病毒是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的一种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彩霞 曾伟伟 汤亚方 王英英 王庆 周文礼 吴杰兴 刘世旭 尹纪元 李莹莹
为研究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不同分离株毒力强弱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该研究从患病和健康草鱼体内分离到Ⅱ型GCRV各一株,分别命名为ZH180804和CQ180701,并从细胞培养特性、致病性、基因组带型、基因序列差异、遗传进化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ZH180804对草鱼和稀有鲫的致死率分别为80%和100%, CQ180701对草鱼和稀有鲫的致死率分别为0和10%,初步表明ZH180804为强毒株,CQ180701为弱毒株,且弱毒株感染过的草鱼对强毒株的攻击感染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2株分离株在草鱼鳔细胞(GSB)、稀有鲫卵细胞(GRE)及稀有鲫尾鳍细胞(GRF)中均能增殖但不产生致细胞病变效应(CPE),且ZH180804株的增殖量是CQ180701株的1 000倍以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基因组带型相似,但S7、S8、S9、S10与S11节段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2株病毒的S7与S11节段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和99%。基于S7与S11节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2株分离株聚在同一个分支上,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从患病和健康的草鱼中分离的2株Ⅱ型GCRV有较多共性,但其复制能力、致病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玉杰 刘东 刘红祥 宫晓 李陆梅 赵子曈 邹敏 范根成 杜元钊
【目的】从临床发病的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的白羽肉鸡病料中分离鉴定获得1株鸡源呼肠孤病毒SD18,对SD18株进行致病性及传播特性研究,为该病毒的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无菌采集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发病鸡跗关节处的肌腱和渗出物,分离病原物,在LMH细胞上培养,并连续盲传3代,经无菌生理盐水倍比稀释,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病毒鸡胚半数致死量(ELD_(50))和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_(50));对分离毒株进行理化特性和血凝特性测定;利用设计的鸡呼肠孤病毒L1和S1基因特异性引物,对提取的病毒总RNA进行RT-PCR扩增,经PCR鉴定为阳性的菌落进行基因测序以及核苷酸同源性比对和系统遗传进化分析;用该分离株病毒对SPF鸡和白羽肉鸡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攻毒后的SPF鸡血清中呼肠孤病毒抗体滴度。【结果】从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发病鸡跗关节处的肌腱和渗出物中分离获得1株鸡源呼肠孤病毒SD18,其ELD_(50)为10~(-6.5)/0.1 mL,TCID_(50)为10~(-7.36)/0.1 mL。RT-PCR结果显示,目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 100,750,265 bp,依次为鸡呼肠孤病毒的S1、σC和L1基因片段。核苷酸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该分离株SD18与Ⅴ群鸡源呼肠孤病毒TW-918(台湾株)的S1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2.7%,与Ⅰ群鸡病毒性关节炎疫苗S1133株的同源性仅为59.0%。核酸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SD18与Ⅴ群鸡源呼肠孤病毒TW-918(台湾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与Ⅰ群鸡源呼肠孤病毒S1133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上,说明新分离的肉鸡呼肠孤病毒SD18株属于基因Ⅴ群,可能是Ⅰ群经典鸡源呼肠孤病毒S1133株的变异毒株。SPF鸡和白羽肉鸡回归试验表明,SD18株病毒能够引起鸡病毒性关节炎,与临床发病一致,并能水平传播。接种试验表明,病毒SD18能致死鸡胚,打开死亡鸡胚可见其绒毛尿囊膜增厚、尿酸盐沉积、胚体出血等症状,符合呼肠孤病毒的致病特点。【结论】该分离株SD18为新型肉鸡呼肠孤病毒,能够引起鸡发生病毒性关节炎。
关键词:
鸡呼肠孤病毒 病毒分离鉴定 病毒致病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洋 郝贵杰 沈锦玉 郑善坚 潘晓艺 姚嘉赟 尹文林
对从江西省南昌县莲塘镇的患病草鱼鱼种池塘采集到草鱼出血病疑似病样材料分离出的两株病毒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用除菌过滤后的患病鱼肝脏、脾脏、肾脏组织浆滤液腹腔注射感染8~10 cm健康草鱼鱼种,5 d后试验鱼发病,可复制出自然发病症状,死亡率达50%以上,对照组未有死亡。用病样滤液接种草鱼肾细胞系(CIK),可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的TCID50分别为10-8.3/0.1 mL和10-8.0/0.1 mL。理化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氯仿、乙醚处理组病毒的感染力和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显著。病毒基因组RT-PCR反应可扩增出目的片段,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其与GenBank中GCRV(登录号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仕龙 陈少莺 程晓霞 林锋强 江斌 王劭 朱小丽 张世忠 李兆龙
【目的】研究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致病性。【方法】以NDRV分离株NP01、NP03、NPM为供试病毒,分析其对禽胚(番鸭胚、鸡胚)、部分禽类(雏番鸭、雏半番鸭、雏鸡、雏鹅)及细胞的致病性。【结果】NDRV分离株经尿囊腔接种能100%致死12日龄番鸭胚和9日龄鸡胚。2日龄雏番鸭、雏半番鸭经腿肌、口鼻、爪垫等途径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出现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病症,NDRV分离株对雏番鸭和雏半番鸭的致死率分别为20%~53%和13%~33%,同时能从病死鸭肝脾中回收到该病毒,耐过鸭大多成为僵鸭;15日龄雏鸡和2日龄雏鹅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观察20 d,均未表现出NDRV致病的临床症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郜婷 吴斯宇 高彩霞 夏苏东 尹纪元 王英英 李莹莹 石存斌 王庆
为研究II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病毒样颗粒(VLPs)疫苗,实验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BEVS)将具有免疫原性的GCRV-VP3/VP4/VP35蛋白进行GCRV-VLPs的组装。试验将编码VP35蛋白的GCRV-s11基因克隆入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HTA~(TM),然后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细胞,筛选得到重组穿梭质粒Bacmid-VP35。将穿梭质粒Bacmid-VP35以及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重组穿梭质粒Bacmid-VP3、Bacmid-VP4分别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pFHB-VP35、pFHB-VP3以及pFHB-VP4。利用Bac-PAK快速滴定试剂盒测定重组杆状病毒滴度,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实验获得了较高滴度的重组杆状病毒,并且重组蛋白在杆状病毒感染的Sf9昆虫细胞中正确表达。将成功表达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pFHB-VP35、pFHB-VP3以及pFHB-VP4共感染Sf9细胞组装GCRV-VLPs,通过透射电镜(EM)观察VLPs的组装情况。结果显示,GCRV-II的3个蛋白在Sf9昆虫细胞中可以完成自我组装,形成与天然病毒结构形似的VLPs,直径大小为65-72 nm。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制安全、高效的GCRV-VLPs疫苗奠定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笃宝 吕品 胡传伟 贾赟 谢之景 曹涤非 任月 刘海防
从具有疑似犬瘟热症状的病狐血液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在MDCK细胞上生长良好,并能形成稳定的CPE。经电镜观察、理化特性、滴度测定、动物回归试验、RT-PCR和荧光定量RT-PCR鉴定,证实分离到的病毒为1株犬瘟热病毒强毒株,命名为CDV-FOX-TA。
关键词:
狐狸 犬瘟热病毒 分离 鉴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士友 陈溥言 蔡宝祥
从患关节炎病鸡肠道组织内分离到一株禽呼肠孤病毒(ARV),定名为 NAU-8902.该病毒能在鸡胚卵黄囊内繁殖并致死鸡胚.鸡胚毒适应鸡胚肝细胞(CELi)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后,产生以合胞体为特征的细胞病变,分离毒 CEF-2代的 TCID_(50)为10~(-7.39)/0.1ml.电镜观察,病毒具有双层衣壳,20面体对称,直径50~65nm,无囊膜.血清学试验证明,病鸡体内含有禽呼肠孤病毒抗体,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病毒基因组由10个节段组成,带形与参考株(ARV FDO 株)相似,呈3-3-1-3分布.将适应细胞后的分离毒回归1日龄 SPF 雏鸡,复制出病毒性关节炎.结果表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盛 谢芝勋 黄莉 谢丽基 邓显文 谢志勤 刘加波 罗思思 曾婷婷
【目的】研究禽呼肠孤病毒S1基因编码的σ3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反应原性。【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禽呼肠孤毒株S1133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σ3基因,构建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σ3,热激法转化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pBI121-σ3的阳性工程菌株EHA105。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野生型烟草,卡那霉素筛选获得抗性植株。随后通过σ3基因的特异引物,PCR方法初步筛选获得转σ3基因的烟草植株。进一步对阳性植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σ3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拷贝数,以烟草自身单拷贝的内源基因核糖核酸还原酶-RNR2作为内参基因,...
关键词:
禽呼肠孤 σ3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烟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喻飞 王浩 宗乾坤 张娅楠 刘海云 陈百朋 吕利群
为研究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外纤维蛋白VP56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采用酵母双杂交Gal4系统鉴定与VP56相互作用的草鱼蛋白。首先利用RT-PCR技术从Ⅱ型GCRV感染的草鱼肾细胞中扩增目的基因VP56,构建P GBKT7-VP56诱饵表达载体;在酵母菌株中检测其自激活性后,以VP56为诱饵在草鱼酵母双杂交文库中筛选阳性菌株,并对阳性克隆的序列进行分析。实验也克隆了草鱼JaM-a(GC JaM-a)基因,并构建P GaDT7-GC JaM-a载体,在酵母中研究草鱼GC JaM-a与病毒蛋白VP56相互作用的可能性。研究表明构建的诱饵质粒P GBKT7-VP56无自激活作用,可以应用于酵母双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