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19)
- 2023(12655)
- 2022(11092)
- 2021(10713)
- 2020(8926)
- 2019(20964)
- 2018(21159)
- 2017(40304)
- 2016(22051)
- 2015(24846)
- 2014(24827)
- 2013(24234)
- 2012(21917)
- 2011(19438)
- 2010(19714)
- 2009(17754)
- 2008(17190)
- 2007(14897)
- 2006(12893)
- 2005(11188)
- 学科
- 济(82724)
- 经济(82627)
- 管理(64588)
- 业(59669)
- 企(51427)
- 企业(51427)
- 方法(42020)
- 数学(36479)
- 数学方法(35768)
- 农(21301)
- 财(20943)
- 中国(20521)
- 业经(19417)
- 学(18847)
- 理论(17402)
- 地方(16107)
- 务(14401)
- 农业(14324)
- 财务(14321)
- 财务管理(14298)
- 和(14215)
- 制(13688)
- 技术(13677)
- 贸(13568)
- 贸易(13558)
- 企业财务(13549)
- 易(13166)
- 环境(12646)
- 教育(12033)
- 划(12001)
- 机构
- 大学(302824)
- 学院(302224)
- 管理(123500)
- 济(110214)
- 经济(107552)
- 理学(107272)
- 理学院(106118)
- 管理学(103860)
- 管理学院(103324)
- 研究(95365)
- 中国(69830)
- 京(64683)
- 科学(62268)
- 财(50329)
- 农(47851)
- 所(47489)
- 业大(46942)
- 中心(44255)
- 江(43738)
- 研究所(43550)
- 北京(40914)
- 财经(40793)
- 范(40469)
- 师范(40085)
- 农业(37536)
- 经(37045)
- 州(36547)
- 院(34911)
- 技术(34803)
- 师范大学(32182)
- 基金
- 项目(212394)
- 科学(165824)
- 研究(154887)
- 基金(151903)
- 家(132764)
- 国家(131655)
- 科学基金(113275)
- 社会(93576)
- 社会科(88533)
- 社会科学(88505)
- 省(84215)
- 基金项目(80717)
- 自然(75935)
- 自然科(74207)
- 自然科学(74189)
- 教育(73103)
- 自然科学基金(72822)
- 划(70998)
- 编号(65105)
- 资助(63441)
- 成果(52667)
- 重点(47425)
- 部(45790)
- 课题(44612)
- 创(44245)
- 发(43944)
- 创新(41093)
- 科研(40650)
- 项目编号(40641)
- 大学(39827)
- 期刊
- 济(116225)
- 经济(116225)
- 研究(83307)
- 中国(57305)
- 学报(49687)
- 管理(45034)
- 科学(44081)
- 农(42955)
- 教育(40193)
- 财(38353)
- 大学(36969)
- 学学(34398)
- 农业(30456)
- 技术(29539)
- 融(21462)
- 金融(21462)
- 图书(21135)
- 业经(19573)
- 财经(18631)
- 经济研究(18121)
- 业(16459)
- 经(15738)
- 理论(15622)
- 科技(15262)
- 情报(14996)
- 实践(14686)
- 践(14686)
- 问题(14682)
- 技术经济(14566)
- 版(14147)
共检索到431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尧升 陈文夫 林恩德 林鹏 周天刚 周孟夏 刘春风 裴磊 梁程 尚超 杨鹏博 姚孟迪 李向前 李俊平
信息模型是一种应用于现代工程设计、建造与项目管理的新型协同管理工具。基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信息模型表达不全面、信息数据流通不畅等问题,在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迭代更新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将先进信息技术与特高拱坝建造过程深度融合,提出一种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项目协作管理方法。该文通过借鉴BIM技术和信息模型理念,构建了特高拱坝施工期多维信息模协作管理体系,研究多维信息模型构建方法与实现过程;采用Visual C#网络编程技术,研发了涵盖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合同等内容的特高拱坝施工期多维信息模型管理平台。以白鹤滩300 m级特高拱坝为例,在应用实践中实现了大坝设计与施工全过程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该平台改善了传统水电工程信息散乱、流动效率低的问题,利于控制施工进度和工程建设质量、辅助精准施工和技术优化,推动项目管理水平和行业技术发展。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程立 郑双凌 刘耀儒 杨强
以大岗山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为例,探索将CAD的2D图生成3D图的一般方法,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工程三维信息。利用CAD软件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以Excel作为数据库及处理工具,使用VBA语言设计和编写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数字化操作系统,满足了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前后处理、实时分析反馈的需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根海
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从水力学角度对高拱坝平底水垫塘及反拱水垫塘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无论是水体特性还是水动力特性,平底水垫塘都优于反拱水垫塘;在消能效果方面,平底水垫塘消能率与反拱水垫塘基本一致,二者的消能率均接近95%。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鹏程 林鹏 汪志林 王克祥 黄纪村
开展坝基灌浆时机与抬动控制研究,对防止大坝开裂,保证高坝长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反馈分析,针对复杂地质条件,提出了分区等效灌浆压力向量及模型,通过控制拱坝的抬动及拉应力,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控制灌浆压力并选择合适的灌浆时机。结合施工现场监测数据,建立了灌浆压力的反演分析优化函数,通过调整分区等效灌浆压力模型参数,得到最优分区等效灌浆压力向量。白鹤滩工程坝基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灌浆抬动情况并预测灌浆时机。研究结果对同类工程灌浆时机的选择与抬动变形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伟 魏鹏程
为解决特高拱坝坝基加固与混凝土浇筑间相互影响、无盖重固结灌浆质量难以达标等难题,该文结合乌东德坝基固结灌浆工程,通过现场生产性试验研究,提出"表封闭、浅加密、深提压、严监控、少引管"的无盖重固结灌浆成套技术。该技术不仅消除了坝基固结灌浆与混凝土浇筑的干扰,还有效保障了无盖重固结灌浆质量。乌东德工程实践表明:声波测试一次合格率100%,灌后检查透水率全部达标,研究成果对混凝土拱坝和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加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华 张荣青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屋建筑业迅速发展,伴随其发生的环境损害问题亟待解决,核算建筑工程施工期的环境损害金额,对于及时有效地解决环境损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期可能产生的环境损害成本,确定针对不同损害对象的损害成本核算指标,结合环境污染物的归宿分析,利用疾病成本法、防护费用法以及治理成本法建立各类环境损害成本的核算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评估建筑工程环境损害成本,且核算结果能够反映造成环境损害成本的关键原因,可以为建筑业企业控制环境成本提供指导。
关键词:
建筑施工 环境损害成本 核算模型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恒 周秋景 娄诗建 张国新 刘毅 雷峥琦
依托贵州省仁怀市石坝河水库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基于大坝设计资料与温度监测数据,对大坝自密实混凝土、堆石混凝土以及常态混凝土的关键热学参数进行反演.在此基础上,模拟大坝浇筑过程、混凝土硬化过程以及气象变化过程,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进行大坝施工期全过程工作性态仿真计算,对大坝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和演化规律进行分析,评估大坝整体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反演得到的坝体温度过程能够真实反映施工期坝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坝体内部一般3~5d达到最高温度,水化热温升在4~7℃之间,夏季浇筑时最高温度约为35.0~39.5℃,冬季浇筑时最高温度约为25~28℃;除了大坝溢流坝段表面在低温季节局部拉应力较大外,其余部位应力均未超出混凝土的强度,大坝整体安全可以得到保障,说明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大仓面浇筑方式是可行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瑞骏 王党在 陈尧隆
结合在建的公伯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考虑影响面板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的各项因素,实时模拟面板的施工过程,对施工期面板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进行了全过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面板混凝土浇筑初期,面板各个层面(表面、中心)的最高温升与面板厚度有关,且面板中心的最高温升大于面板表面的最高温升。此后,面板各个层面的结点温度均迅速下降,表面降温比中心快。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最高温升时的面板底部中心层面上,最大拉应力发生在最高温升后出现最大温降时的面板中部表面上。
关键词:
混凝土面板 堆石坝 施工期 面板温度应力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庄文宇 张如九 徐建军 殷亮 魏海宁 刘耀儒
基于监测资料对坝体和坝基的力学参数进行反演,对大坝的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IAGA-BP)的力学参数反演分析方法,采用考虑权重的绝对百分误差作为目标函数,可以针对多点监测资料和非线性数值仿真进行力学参数反演。基于正常蓄水位下拱坝坝体、坝基及拱肩槽边坡等25个测点的实测变形,对坝体混凝土、基础岩体及结构面的多个材料分区的11个关键力学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反演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将材料参数作为输入层、测点变形作为输出层有效避免了反演值的“失真”问题。针对高拱坝-坝基系统的力学参数反演,分析了神经网络拓扑结构、目标函数、训练样本数量等对反演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高拱坝 IAGA BP神经网络 参数反演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征 刘耀儒 程立 杨强
中国某300m级高拱坝在河段覆盖层之下存在一条基岩深槽,这使得该拱坝设计面临2种选择:对深槽进行基础回填混凝土处理;或者采用大开挖方式,将坝底高程设计在基岩深槽底部高程。该文建立了该高拱坝基础回填和基础大开挖2种设计方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基于变形加固理论,分析了2种方案在正常工况和超载下的位移、应力情况及塑性区扩展规律,并以不平衡力和塑性余能范数为评价标准,评价了2种方案的整体安全性。结果表明:2种方案在超载能力和整体稳定性上均达到要求,基础回填方案在坝体位移、应力及整体安全等方面优于大开挖方案。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兴旺 刘耀儒 吕帅 杨强
高拱坝蓄水过程中观测到了库岸变形和水库诱发地震现象,水库诱发地震可能是边坡大范围变形的前兆,这给高拱坝的长期、高效和安全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对溪洛渡拱坝蓄水期库岸变形监测资料的分析和对蓄水前后地震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蓄水后库岸变形的规律以及蓄水前后库区地震活动的变化规律,对水库蓄水后库岸变形和水库诱发地震的产生机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岸变形和水库诱发地震在规律和机理上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都存在快速响应和滞后响应的特征,经历了由快变慢再到平缓的过程。快速响应是由于水的力学作用导致有效应力降低,产生了不可逆塑性变形和断层滑动。滞后响应是由于库水的物理化学作用降低了岩体和断层的抗剪强度,导致岩体的缓慢变形和断层的滑动。两种现象在规律和机理上的相关性为高拱坝蓄水期的智能监测和安全预警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敬玉 王耀强 刘政 杨培岭
从建立施工控制网、设置计算放样点坐标和施工放城点测量方面建立了一个完整、有效的双曲拱坝体型施工控制技术体系,从而提高了施工精度,解决了双曲拱坝体型控制的难题。以万家沟水库混凝土双曲拱坝为例对该体系统作了介绍。
关键词:
双曲拱坝 体型控制 施工 控制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田明革 易伟建 李云
研究了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对框架柱累积竖向变形的影响.基于逐层叠加法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模拟施工过程中逐层施工的影响;基于梯形积分公式推导了混凝土收缩和徐变效应的数值迭代模型,建立了纤维杆模型的等效节点力,考虑混凝土时效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一座10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不同施工周期对其混凝土框架柱累积竖向变形的影响,不同支撑刚度对累积竖向变形的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磊
学科能力是一个多维多层的复杂系统。通过构建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导向的多维整合模型,并进行大样本学生能力表现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的课程和教学条件下,学生相应学科课程的学习理解能力表现较好,应用实践能力表现有待提高,迁移创新能力表现水平较低。学科能力表现及发展水平与学科领域、知识经验、学科能力活动及问题情境有关,知识经验的结构化和功能化程度是核心。学科能力的发展对课程和教学具有敏感性。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发展应着力于基于学科能力要素设计丰富多样且有梯度的学习任务活动,加强教师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培训和引导;同时,协同提升学科能力影响因素的水平,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重视学...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尧升 陈文夫 郭增光 林恩德 林鹏 周孟夏 李俊平
针对水电工程边坡施工期信息管理及可视化分析存在工程模型及信息动态属性描述片面、信息表达不全面等问题,该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以感知、分析、控制的智能建造理论为基础,借鉴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提出水电工程边坡施工全过程信息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实现过程,构建了在线分析、动态跟踪、反馈预警的施工综合管控体系。采用Visual C#网络编程技术,构建了集进度、质量、安全于一体的水电工程高边坡施工全过程的现代化信息模型管理平台。以白鹤滩水电站坝肩边坡为实例应用,实现该边坡设计、施工过程与成果的全面数字化管理,有效改善了传统的水电工程施工信息散乱、效率低、难流动的工作模式,有利于控制施工进度、降低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直接指导现场施工生产,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