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2)
2023(10731)
2022(9003)
2021(7977)
2020(6440)
2019(14445)
2018(13988)
2017(27271)
2016(14389)
2015(16106)
2014(16154)
2013(16225)
2012(15932)
2011(14806)
2010(15111)
2009(13963)
2008(13615)
2007(12228)
2006(11169)
2005(10423)
作者
(42576)
(35461)
(35444)
(33616)
(23022)
(16927)
(16005)
(13725)
(13691)
(12654)
(12361)
(12007)
(11590)
(11487)
(11117)
(11060)
(10487)
(10281)
(10242)
(9830)
(9214)
(8773)
(8642)
(8301)
(8089)
(8081)
(7832)
(7630)
(7243)
(6885)
学科
(93792)
经济(93724)
管理(38294)
(36400)
方法(32581)
数学(29530)
数学方法(29418)
地方(26945)
(26546)
企业(26546)
中国(24316)
(19893)
业经(17339)
地方经济(16691)
(14778)
农业(14337)
(14237)
(13824)
金融(13823)
(13070)
贸易(13059)
环境(12845)
(12744)
(12643)
(12466)
(12440)
银行(12431)
(12138)
(10079)
产业(10034)
机构
学院(218107)
大学(217568)
(107375)
经济(105469)
研究(82292)
管理(80890)
理学(68238)
理学院(67431)
管理学(66653)
管理学院(66227)
中国(63259)
(46879)
(46407)
科学(45177)
(41141)
财经(36814)
研究所(36673)
中心(36361)
经济学(35375)
(33731)
(33423)
经济学院(31646)
(31590)
北京(30116)
(29756)
(29538)
师范(29292)
财经大学(27210)
(26971)
业大(26591)
基金
项目(137366)
科学(109908)
研究(104111)
基金(100437)
(85740)
国家(85032)
科学基金(73493)
社会(70074)
社会科(66698)
社会科学(66687)
(53225)
基金项目(52221)
教育(47075)
(44264)
自然(43339)
自然科(42299)
自然科学(42291)
自然科学基金(41564)
资助(41540)
编号(40414)
(36564)
成果(33242)
重点(31497)
(31460)
发展(30611)
(30139)
国家社会(29940)
课题(29478)
(28292)
教育部(27576)
期刊
(131535)
经济(131535)
研究(73912)
中国(46325)
(34004)
管理(31832)
(29640)
学报(27862)
科学(27833)
(25920)
金融(25920)
教育(22365)
大学(22182)
经济研究(22129)
学学(20838)
农业(20383)
技术(20118)
财经(19988)
业经(19421)
(17384)
问题(16700)
(13368)
技术经济(13151)
世界(12841)
国际(12338)
统计(11355)
商业(11250)
(10649)
经济问题(10625)
经济管理(10281)
共检索到351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长林  马青山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高压工程有效解决了中国电力资源供需逆向分布的难题,为新时期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本文基于2005~2020年县区级面板数据和其他多种类型数据,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法探讨了特高压工程对县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特高压工程显著促进了县区经济发展。机制研究发现,特高压工程通过“资源优势转化效应”带动了电力输出区经济发展、通过“资源劣势弥补效应”带动了输入区经济发展、通过“扩大市场可及性”带动了落点地区经济发展、通过“促投资效应”和“纠错配效应”促进了整体县区经济发展。异质性研究发现,特高压工程对线路起点、终点以及落点地区经济发展均能产生积极作用,但对落点和终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强。清洁能源输送型和混合输送型特高压能够显著促进县区经济发展,但以输送火电为主的特高压并未促进县区经济发展。并且,交流和直流特高压均能促进县区经济发展。拓展性研究发现,特高压工程有利于打破市场分割,实现污染防治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其辐射范围大约为周边200公里。本研究为“新基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魏守华   钱非非  
基于2003—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市数据,以特高压输电工程为切入点,研究能源技术进步对区域专业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以特高压输电技术为代表的能源技术进步显著提升了区域专业化水平,具体而言,较没有特高压输电项目城市,配备特高压输电工程城市的专业化水平提升约1.09%,且该效应在中小城市、资源丰富城市和内陆地区更强;在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基期分工水平、调整指标测度、剔除极端值并进行安慰剂检验和倾向得分匹配后,该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特高压建设所表征的能源技术进步通过激发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生产的集聚效应来促进地区专业化。继续扩大特高压输电规模,合理实施区域专业化,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任胜钢   潘也   汪阳洁   张鹏  
本文以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全国税收调查微观数据,考察新基建对企业节能降耗的影响。研究发现特高压建设使当地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平均分别降低约5.8%和9.0%。本文检验了两个可能的影响渠道,即规模经济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这两种效应在工程输出地和输入地企业中的渠道机制明显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特高压输电工程能够有效校正能源产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错配”与“短板”问题,促进全国能源统一大市场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强  李泽锦  
本文引入高质量发展指标,构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厘清了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从省域与城市群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样本期内,省域与城市群两个层面的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均呈现攀升态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作用机制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可显著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且在内陆省份“、生产型”省份以及人力资本优势省份该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上,对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上。此外,产业结构升级也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生产要素积累以及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三种方式间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晶  刘玉洁  付珂语  张勇  李欣  
国有企业能否挑得起重担、打得好头阵、当得好“链长”是我国现代产业链能否成功的关键。大型国有企业发挥链长职能的机制和具体路径是什么?特高压输电工程链长主导实现创新突破的成功案例,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通过案例研究,本文发现:(1)“链长主导”、“科研—工程耦合”和“产学研用协同”3个机制精准解决了“谁来负责”、“如何推进”、“与谁合作”3个核心问题,是发挥产业链链长职能的关键。(2)链长主导机制内部,链长占据创新网络结构洞,通过项目牵头、构建创新联合体、制定标准体系、开展风险管控、为链上各方提供稳定的市场预期,是发挥链长职能的核心基石。(3)在科研—工程耦合机制内部,链长发挥网络中心作用,通过系统分解目标与要求、建立链长集约管控的工程组织体系、以工程带动科研、以科研支持工程,是链长发挥职能的组织保障。(4)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内部,链长培育核心企业强化产业自主可控、开展共性技术协同攻关、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全过程互动印证,形成了链长发挥职能的重要支撑。(5)3种机制互为循环、相互依存,链长主导在科研—工程耦合机制中发挥网络结构洞作用,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中明确各主体对于链长身份的合法性认知;科研—工程耦合为链长主导增强网络中心作用,优化了产学研用协同中过程逻辑;产学研用协同为链长主导创造了开放系统,强化了科研—工程耦合中各主体网络关系强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斌   谢学旗  
本文选取2003-2021年间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相关数据,选取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准确认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来证实。研究结果如下:与未设自贸试验区的省份相比,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比没有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省份高0.43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产业结构和创新水平的提高都是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此效果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次之,但是不能有效地推动西部经济的发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立宇  莫龙炯  张方  
基于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的中国城市创新区域指数和281个地级市2011—2017年的经济发展数据,考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城市的区域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政府公共科技投入、市场金融信贷投资和社会人力资本提升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区域创新的主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的积极效应在教育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城市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特征。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的机制效应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硕毅  张营营  
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且具有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促进效应,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提高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创新协同程度,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从而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此外,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促进效应还受到企业特征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中,数字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晓红   付益鹏   黄骋东   汪阳洁  
【目的】特高压工程作为中国“十四五”时期“新基建”七大重点领域之一,是中国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干,对清洁能源的输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构建一套适用于中国特高压工程建设碳排放测算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以明确工程建设碳成本,助力工程碳管理和中国“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法】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突破了基于费用清单的测算体系,从碳足迹视角首次构建了特高压工程建设碳源排放清单体系,以此提出了工程建设碳排放量的分组计算方法,增强了方法的适用性和精准性,并以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工程实例进行了测算和减碳潜力评价。【结果】研究表明:(1)本文构建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简化了计算工作,保证了对超大型输电工程建设碳排放相对科学和有效的测算;(2)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阶段整体碳排放量为336.7万tCO_2e,主要碳排放来源于碳不可溯源组项目,占总量的67.140%;(3)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单位投资碳排放量为1.667 tCO_2e/万元,大跨度的电力领域超级工程没有提升单位碳排放水平。【结论】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构建的特高压工程建设碳排放测算方法体系的适用性,方法体系为建立中国特高压工程碳成本预算、提升工程建设阶段碳排放管理能力、助力工程碳排放削减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揭示了采用充分利用现有电网基础规划工程选址建设、创新施工建设技术和引入绿色材料、充分运用数智技术做好工程建设阶段的过程管理是特高压工程建设阶段最具潜力的减排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志亮  王琳慧  
特高压输电线路太湖廊道是我国西电东送、皖电东送的主要走廊,也是华东电网东西联接的主要汇集点,该通道的运维管理显得格外重要。湖州地区处于杭嘉湖平原北部,路经湖州地区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较多,湖州公司共运维6回的特高压线路,总长度为497.958km。目前特高压线路运维管理各环节的衔接度较松散,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世坤  李伟  
特高压输电具有容量大、距离远、能耗低、占地少、经济性好等优势。特高压输电建设,对保障国家电力生产安全和可靠供应、优化能源结构、改变能源调配格局、拉动能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银行业既要抓住特高压输电建设巨大投资带来的业务发展机遇,更要关注特高压输电建设将引起相关经济格局改变给业务发展带来的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段巍  王明  吴福象  
本文构建包含能源部门与环境账户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引入特高压输电与清洁能源发电等新兴技术,从理论层面分析能源体系变革对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与居民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化石能源市场一体化程度提升或特高压输电规模扩大,均能强化空间集聚力,使得大市场地区产业集聚度提升;当清洁能源发电成本相对低于化石能源时,清洁能源供给规模越大,空间分散力越强,更多的产业会向能源供应区转移。清洁能源发电、特高压输电带来的边际福利改进与化石能源发电成本呈正比,且在清洁能源发电效率突破阈值后,清洁能源与特高压建设将进入相互促进的“快车道”。特高压与新能源技术的引入,提升了全局福利水平,但可能造成能源供应区居民的福利下降。在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标准下,需要对“化石能源+特高压”地区实行长期补偿,而针对“清洁能源+特高压”地区的福利补偿制度应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进步而逐渐退出。在清洁能源发电技术进步的同时,只有同步降低制造业部门与居民部门的排放强度,才能实现生态优化。本文研究的启示在于,为促进技术红利惠及各个区域,需要动态调整产业布局以匹配变迁中的能源体系,探索针对能源供应区居民的福利补偿机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崔文亮  郭凯  
特高压输电业务员工培训实践背景随着内蒙古特高压电网发展迅速,运检人员储备不足,新毕业大学生占比大的问题凸显。由于特高压迅速发展,人才培养需更长周期,导致目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同时国网蒙东检修公司作为首次运维特高压交直流工程以及首例异地跨区运维的特高压变电站和线路运维单位,有经验的人员少,运检技术经验远远不满足工作需要。亟需创新培训管理模式,加快人才培养与储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泽宇  静峥  杨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华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旨在从根本上缓解华北地区城市缺水问题。本文通过构建适用于中国发展实际的水资源约束理论模型,阐述南水北调工程促进受水区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2009~202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省份(京津冀豫)县级层面的夜间灯光亮度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地下水位监测井数据、企业注册数据和土地出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受水省内受水县经济增长和城市扩张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实现机制。结果发现: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促使受水县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了6.1%,并使受水县建成区面积占比显著提升了0.671个百分点;上述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该项工程建成通水缓解了受水县的水资源约束,使受水县地下水位增长率显著提高了1.329个百分点,且异质性分析发现受水县地下水位上升越多,其建成区扩张越快。③机制分析表明,该项工程建成通水显著提升了受水县的招商引资能力和人口吸引力,所产生的人口集聚效应将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长期人力资本保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明贵  赖一鸣  吴萍  
以中国2006—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了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曲线调节效应回归模型探究了工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金融支持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工业集聚和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U”型关系,随着工业集聚程度增加,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先减少后增加。金融支持显著调节了工业集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使“U”型曲线更陡峭、拐点左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更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