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9)
- 2023(9687)
- 2022(8100)
- 2021(7392)
- 2020(6329)
- 2019(14238)
- 2018(13747)
- 2017(27289)
- 2016(14639)
- 2015(16516)
- 2014(16381)
- 2013(15940)
- 2012(14648)
- 2011(13198)
- 2010(13279)
- 2009(13032)
- 2008(13454)
- 2007(12392)
- 2006(11000)
- 2005(10513)
- 学科
- 管理(54537)
- 业(52883)
- 济(52158)
- 经济(52046)
- 企(47126)
- 企业(47126)
- 制(25446)
- 财(25106)
- 方法(23926)
- 银(20988)
- 银行(20842)
- 数学(20286)
- 数学方法(20119)
- 行(19329)
- 务(18616)
- 财务(18598)
- 财务管理(18559)
- 企业财务(17852)
- 中国(15559)
- 体(14315)
- 融(14255)
- 金融(14253)
- 业经(13405)
- 度(13195)
- 制度(13189)
- 体制(12608)
- 农(12200)
- 险(11265)
- 保险(11174)
- 业务(10769)
- 机构
- 大学(210403)
- 学院(207243)
- 济(85404)
- 经济(83498)
- 管理(80614)
- 研究(67795)
- 理学(67697)
- 理学院(67051)
- 管理学(66154)
- 管理学院(65776)
- 中国(63220)
- 财(50149)
- 京(44357)
- 财经(38197)
- 科学(37699)
- 经(34681)
- 所(33896)
- 农(33268)
- 江(33017)
- 中心(32429)
- 研究所(29855)
- 财经大学(28860)
- 北京(28144)
- 业大(27529)
- 经济学(26931)
- 州(26138)
- 农业(26050)
- 银(25792)
- 院(24639)
- 银行(24604)
- 基金
- 项目(130322)
- 科学(103249)
- 基金(97776)
- 研究(94157)
- 家(84911)
- 国家(84224)
- 科学基金(72956)
- 社会(62368)
- 社会科(59002)
- 社会科学(58985)
- 基金项目(50728)
- 省(48683)
- 自然(47473)
- 自然科(46322)
- 自然科学(46304)
- 自然科学基金(45567)
- 教育(43245)
- 划(41940)
- 资助(40796)
- 编号(36439)
- 成果(31080)
- 制(30416)
- 部(30362)
- 重点(29575)
- 创(27214)
- 教育部(26631)
- 国家社会(26175)
- 性(25960)
- 创新(25567)
- 人文(25538)
共检索到333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廷求 王营
本文运用中国34家商业银行2006~2009年的数据,对特许权价值和公司治理机制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特许权价值能够显著降低风险承担;在未上市城市商业银行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风险承担越高,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却与风险承担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风险承担负相关,而对未上市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未产生显著影响;尽管高管持股现象并不普遍,但高管持股能够显著增加银行风险承担;第一大股东性质、独立董事比例以及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的平均薪酬并没有对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表明独立董事尚未充分发挥职能。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江山 佟孟华
金融科技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效也关系着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败。本文从银行特许权价值的视角,为备受各界关注的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问题提供了一个解答。本文将特许权价值的约束设定纳入DLM理论模型,从效率和多元化的角度探讨金融科技通过特许权价值进而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20年230家中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通过提高银行特许权价值的方式来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增加来自效率渠道和多元化渠道的特许权价值,进而实现银行风险承担的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的冲击加剧了银行业的存款竞争与利率竞争,造成了市场相关特许权价值的丧失;对于地方性、小规模和低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风险化解效应”更为突出;金融监管对于金融科技风险化解效应的调节作用呈现出先弱化后强化的U型影响趋势。本文的研究不仅表明金融科技发展能够以金融体制市场化和机构转型升级这种“合意”的方式促进金融稳定,也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金融科技监管政策,高质量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等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廷求 张光利
银行业的风险程度关系到整个经济体的稳定与发展,控制风险是银行经营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研究主要从特许权价值和市场竞争的角度分别展开分析。本文以156家中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同时分析了银行特许权价值、市场竞争程度对银行风险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因素主要来自银行因素而非市场因素;在没有控制内生性的前提下,发现银行特许权价值有效地约束了银行风险,而市场竞争的加剧增加了银行风险行为;在控制银行风险和特许权价值内生性后,发现特许权价值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约束效应基本不存在。因此,要维持银行业的稳定,需要规范银行的竞争行为,提高特许权价值的风险约束效...
关键词:
银行风险 特许权价值 市场竞争 内生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德兰 董金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促进银行体系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如何通过公司治理机制来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选取2000-2007年国内五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从公司治理机制的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司治理机制中的考察因素对各种风险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大股东控制力、独立董事比例和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董事会和监事会规模与银行风险显著负相关,而特许权价值、资产规模和财务杠杆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蒋小敏
我国银行卡支付产业的业务许可制度通过准入限制给产业带来了特许权价值,但与此同时产业却呈现风险高发的态势。这与特许权价值假说是相悖的,该假说认为特许权价值具有内生的风险约束效应。本文以银行卡支付产业的网络效应为切入点,通过理论构建和案例分析,论证了当支付机构以序贯方式进入银行卡支付市场时,后进入支付机构不仅自身提供的服务风险水平比先进入支付机构的高,而且还推高了先进入支付机构和行业整体的风险水平。银行卡支付产业特许权价值不具有内生的风险约束效应,反而激励了支付机构采取风险更高的经营行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秋实 李兆君
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有必要深入探讨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竞争对银行业整体稳定性的影响,以便为制定金融监管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在相关研究中,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探讨银行特许权价值与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许可证价值假说是其中心命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金融中介理论的发展,研究重点逐渐转向以特许权价值为纽带,直接采用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探讨竞争与银行业稳定性的关系,其中心命题是市场势力假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曲洪建 张相贤 王宇明
本文构建了特许权价值、公司治理机制和银行稳健性的计量经济模型,并采用16家上市银行2000年~2012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特许权价值的自律效应是存在的;第一大股东性质和持股比例对银行的稳健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影响,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银行稳健性有显著影响;董事会的监督管理会提高银行稳健性,而独立董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高管持股能够增强银行的稳健性,而高管薪酬却没有激励作用;银行规模和稳健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也支持了"大而不倒"的观点;上市银行的杠杆的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不良贷款数量不能客观反映银行的稳健性。
关键词:
特许权价值 公司治理机制 银行稳健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彩 朱博文
本文运用我国2006—2009年34家商业银行的127个面板数据,对资本约束、治理机制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银行的风险主要与银行的治理机制有关、与银行的资本约束无关,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董事会的规模与银行的风险负相关,高管的薪酬与银行风险正相关。银行资本的变动受到两者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资本约束 治理机制 风险承担 商业银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燕平 韩立岩
本文以特许权价值与风险承担为主要研究视角,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我国特许权价值经济效应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隐性保险降低了特许权价值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敏感性,特许权价值的自律机制不仅对国有银行几乎失效,而且对非国有银行的风险约束效应也不显著。如此说明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受到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全面保护,从而弱化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特许权价值 隐性保险 风险承担 面板数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谭聪杰 佟仕富
从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定义入手,利用样本银行1998~2007年的年度数据,阐述和分析了银行特许权价值的风险约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特许权价值对银行的风险行为有很强的约束效应,即拥有较高特许权价值的银行不会倾向于采取过度冒险的经营行为,而那些特许权价值较低的银行会增加冒险经营的动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邓南文
2014年11月22日,央行宣布非对称降息,意图以更间接的方式,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按市场规则应对的情况下达到政策目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利率和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及公司治理因素对这种关系的影响。基于2007年到2013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结果显示:(1)利率降低会提升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2)第一股东持股比例上升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3)第一股东持股比例上升会提高银行风险承担对利率的敏感度。
关键词:
银行风险承担 利率 公司治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四美
本文基于2007~2014年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从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激励三个角度,考察了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股权集中有助于解决经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能够约束银行的冒险行为。董事会规模对银行风险影响并不显著;但董事会独立性有利于防范银行承担过度风险。高管的薪酬水平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而高管持股状况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给出了简要的结论与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尹莉娅
选择中国76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以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股权集中度指标,以外资持股作为战略引资指标,以信用风险和资产风险作为风险承担指标,基于2007—2016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了股权集中度、战略引资对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前五大股东持股同商业银行风险之间为U型关系,"道德风险"和"委托—代理"冲突两种风险存在于中国商业银行,外资持股能够降低商业银行风险;第二,股权制衡对大股东持股和外资持股的调节作用能够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第三,向好的经济环境、高资产收益率、更大的资产规模、更高的非利息收入能够显著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股权集中度 战略引资 商业银行 风险承担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郝臣 崔光耀 秦晓天
金融危机后期,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关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问题,选取2009-2014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并利用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公司治理指数(CCGINK)建立面板模型,从公司治理总指数、各维度分指数和具体治理机制三个层次分析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数与风险承担负相关,分指数中董事会治理指数和经理层治理指数与风险承担负相关,具体治理机制中独立董事占比和高管持股与风险承担负相关。本文最后为提升上市商业银行治理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代军勋 陶春喜
随着银行业进入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阶段,两者之间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可能导致银行行为机理发生变异。本文基于2006-2014年我国36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承担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变动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变动之间总体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流动性变动与银行风险承担变动之间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银行会根据上一期的资本、流动性与风险承担反向调整本期水平,三者均存在内生的稳定性。有鉴于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变异,资本约束与流动性约束的合成效应应该纳入银行监管框架调整的考虑范围。
关键词:
资本约束 流动性约束 银行风险承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