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03)
2023(5743)
2022(4083)
2021(3639)
2020(2907)
2019(6219)
2018(6461)
2017(12215)
2016(6783)
2015(7749)
2014(8078)
2013(7773)
2012(7006)
2011(6231)
2010(6289)
2009(5907)
2008(5798)
2007(5294)
2006(4916)
2005(4608)
作者
(20794)
(17289)
(17251)
(16269)
(11016)
(8188)
(7892)
(6762)
(6699)
(6200)
(6014)
(5964)
(5686)
(5557)
(5446)
(5268)
(5124)
(5091)
(4973)
(4964)
(4440)
(4235)
(4214)
(3885)
(3883)
(3859)
(3849)
(3829)
(3565)
(3459)
学科
(27773)
经济(27742)
管理(18878)
(15676)
(12402)
企业(12402)
中国(11416)
(10758)
业经(8841)
方法(8082)
地方(7735)
(7302)
农业(7152)
(6630)
资源(6357)
(6337)
产业(5876)
(5707)
理论(5613)
数学(5541)
数学方法(5481)
环境(5286)
发展(5073)
(5065)
(4622)
教育(4277)
土地(4234)
信息(4093)
(4063)
技术(3930)
机构
学院(99312)
大学(98910)
研究(36300)
(36268)
经济(35246)
管理(34691)
理学(28956)
理学院(28561)
管理学(27932)
管理学院(27752)
中国(27211)
科学(23781)
(22698)
(19279)
(18961)
研究所(17265)
(16829)
(16271)
中心(16217)
(15726)
师范(15598)
业大(15419)
农业(14944)
北京(14274)
(13316)
(13126)
财经(12832)
师范大学(12456)
(12288)
科学院(11648)
基金
项目(66530)
科学(51582)
研究(49135)
基金(46518)
(41299)
国家(40944)
科学基金(34142)
社会(31246)
社会科(29405)
社会科学(29394)
(26502)
基金项目(24230)
(22048)
教育(21527)
编号(21339)
自然(21140)
自然科(20405)
自然科学(20395)
自然科学基金(20015)
资助(17895)
成果(17687)
(15702)
重点(15232)
课题(14589)
(14030)
国家社会(13069)
(13051)
发展(12400)
项目编号(12256)
(12209)
期刊
(46395)
经济(46395)
研究(27987)
中国(25811)
(19228)
学报(18052)
科学(16496)
教育(13377)
农业(13055)
管理(12836)
大学(12797)
(11682)
学学(11620)
图书(9502)
资源(8653)
业经(8523)
(7618)
金融(7618)
技术(7604)
书馆(7354)
图书馆(7354)
(7186)
问题(6883)
经济研究(6384)
财经(6334)
(5591)
(5446)
(5339)
现代(5066)
(4875)
共检索到156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纪芬叶  
正确处理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有:新型城镇化对于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保障作用;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对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作用;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度;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新型城镇化人员素质与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城市发展战略之间的协调关系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谦  袁顶国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其核心是农民市民化。职业教育作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引擎和加速器,为更好地接受新形势的挑战,职业教育本身也需要升级,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必然要开发课程资源以满足职业教育升级所需,更要满足新型城镇化所需。同时,职业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彰显新型城镇化的特色,突出区域产业特色,适合新型教育对象和开发主体的多元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振华  李建军  毕于建  
当前,中国正在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这在促进中国城乡融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给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新型城镇化本质是人口的城镇化。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并成为城市的常驻市民会大大增加城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难度。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采用何种历史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制度值得研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范辉  
新型城镇化发展给农地资源保护带来的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新型城镇化可能会引起新一轮占用农用地,农地转用空间格局将发生变化,农地生态系统功能存在下降的风险,农地质量下降的概率增加等。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也有利于农地资源保护,主要包括通过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建设能够减少占用农地规模,集约紧凑型城市开发模式有利于农地保护,城镇体系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空间耦合有助于农地生态功能的稳定,农用地的外部性内在化。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需要借助伦理学的视角进行农地资源保护。人类与农地资源是平等的关系,要以敬重的态度爱护农地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运用空间纠正Sys-GMM法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水平、速度和质量、水资源利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水资源利用量和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水平、速度提高导致水资源利用量增加,不利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而城镇化质量提高降低了水资源利用量,有利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但降低作用和提升作用均较小;分城市类型看,三类城市城镇化水平、速度提高均提高了水资源利用量,其中地级市的正面影响最大,三类城市城镇化水平、速度提高均不利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其中地级以上城市的负面影响最小;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降低了水资源利用量,有利于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地级市和县级市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降低了水资源利用量;未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分地区城市类型看,三大地区三类城市的城镇化水平、速度、质量对水资源利用量与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国斌  朱先声  
小城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载体与新模式,是新时期我国重点发展的领域。特色小镇作为小城镇发展的有效模式,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意义重大,是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路径。然而,我国小城镇发展以及"半城镇化"所遗留的问题严重限制了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为此,在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上,应培育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促进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塑造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建设新型城镇化的人文城市;注重特色小镇的旅游与社区功能,体现新型城镇化的以人为中心。而在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上,应培育县域经济"亚核心",提高小城镇发展活力;完善顶层设计;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弥补资金缺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曾江  慈锋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发展模式,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多维发展理念,具有要素调节、结构调节、文化传承等诸多功能,能较好地解决当前城镇化面临的诸多发展不协调问题。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建构文化、产业、区位等特色资源优势,注重因地制宜,形成集聚经济、共享经济、智慧经济,实现系统管控,并不断发展完善。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杜嫣  
文章梳理了苏南古镇形成及演变的经过与特点,分析了苏南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和要求,将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放在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框架中,提出了苏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模式,即"旅游先导、核心保护、产业升级、生态平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岩  董慰  王乃迪  丁拓  董禹  
特色文化城市是结合地域自身文化特质打造的,具有文化个性精神的城市。首先,构建特色文化城市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以确定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然后,对中国的广州、苏州、成都、郑州和哈尔滨5个案例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两大系统的联动发展情况。结果表明5个城市两大系统发展均为上升态势,属于协调耦合型,具有高度相关的良性耦合关系,且尚未达到高度协调的促进发展状态。最后,提出引导两大系统向高度协调有序方向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山东省枣庄市各级财政大力支持以中心城区为主体,组团城市和小城镇科学布局,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打造"幸福新枣庄"。一、深化改革,扩大县以下财权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从2012年1月1日起,枣庄市先后两次下划市属以上企事业单位税费收入,目前市级仅保留邮电通信、保险等行业个别税收和附加收入,其余税费附加收入全部下划到区(市),实行属地管理,除银行营业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媛  吴长勇  徐筑燕  
为持续健康推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综述了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促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开展对实现城镇化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促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及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天成  施祖麟  
关于城镇化的相关概念、目标与速度,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深入实施,我国城镇化进程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需要清晰"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等概念。我国城镇化率目标,要与基本国情相适宜,避免陷入盲目追求城镇化率的误区;城镇化速度要"量"、"质"并重,通过设置城镇化率合理增长区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领我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城镇化是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重要标志,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王牌"力量,它能够为创造巨大的内需投资提供动力和空间并更好地改善民生。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我们需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主要表现为新核心、新理念、新动力、新方式、新格局、新重点等六个"新"。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正确认识城镇化发展规律,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特殊性,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降低城镇化门槛,建设包容性城镇,积极完善城镇化战略格局,多渠道筹措城镇化资金,积极深化制度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俊梁  徐敏  陈瑜  
生态文明是新形势下中国实现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中国走生态文明型城镇化道路应当借鉴国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中国沿海地区城镇化发育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依靠科学规划的引领,凸现以人为本的特色,要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重要抓手,要注重发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的作用,实现绿色低碳的城镇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丁开杰  
一是扩大公众参与,变"政府主导"的行政法治模式为"多中心治理"模式,实现善治和良法的互动。正如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的,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善治内在地包含了法治的要求,只有在法治社会中才能实现善治。传统的城镇化模式以政府为主导,追求利益至上,粗放短视,容易出现"被进城"、"被上楼"等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而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改变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政府作为单一主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