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1)
- 2023(11191)
- 2022(9176)
- 2021(8246)
- 2020(6577)
- 2019(14536)
- 2018(14262)
- 2017(25901)
- 2016(14172)
- 2015(15770)
- 2014(15983)
- 2013(15371)
- 2012(14520)
- 2011(13346)
- 2010(13927)
- 2009(13162)
- 2008(11963)
- 2007(10952)
- 2006(10119)
- 2005(9617)
- 学科
- 济(60342)
- 经济(60267)
- 业(35170)
- 管理(34270)
- 中国(29257)
- 融(26401)
- 金融(26393)
- 企(25633)
- 企业(25633)
- 银(24434)
- 银行(24413)
- 行(23840)
- 地方(23811)
- 农(22352)
- 业经(17029)
- 制(15875)
- 农业(15713)
- 财(15647)
- 方法(14191)
- 发(13636)
- 学(12406)
- 数学(11636)
- 数学方法(11534)
- 地方经济(11168)
- 中国金融(11166)
- 体(11019)
- 发展(10836)
- 展(10803)
- 理论(10212)
- 贸(9500)
- 机构
- 学院(196566)
- 大学(191531)
- 济(79481)
- 经济(77439)
- 研究(75970)
- 管理(65913)
- 中国(63731)
- 理学(53981)
- 理学院(53247)
- 管理学(52287)
- 管理学院(51919)
- 科学(45374)
- 京(42855)
- 财(39538)
- 所(39262)
- 农(37777)
- 中心(35940)
- 研究所(35158)
- 江(33147)
- 财经(29362)
- 农业(28988)
- 范(28840)
- 师范(28479)
- 业大(28124)
- 北京(27755)
- 院(27540)
- 州(27270)
- 经(26376)
- 省(25283)
- 经济学(24570)
- 基金
- 项目(122895)
- 科学(95234)
- 研究(94454)
- 基金(84499)
- 家(73474)
- 国家(72724)
- 科学基金(60727)
- 社会(58758)
- 社会科(55479)
- 社会科学(55470)
- 省(51491)
- 基金项目(43727)
- 划(42236)
- 教育(42220)
- 编号(39823)
- 自然(35716)
- 自然科(34816)
- 自然科学(34808)
- 自然科学基金(34118)
- 发(33841)
- 资助(33695)
- 成果(33681)
- 课题(29937)
- 重点(28563)
- 发展(27553)
- 展(27095)
- 创(25943)
- 部(25442)
- 年(24635)
- 性(24294)
共检索到334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博雅 张车伟 蔡翼飞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落实这一战略部署必须借助有效的载体着力破解阻碍发展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发端于浙江的特色小镇克服了"产业园"等发展载体功能单一的弊端,把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融为一体,不仅关注产业集聚,同时还关注人口的集聚以及人口和产业集聚的匹配;其本质上是一个特色鲜明、环境优良、具备完整城市功能、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方向的"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的空间载体",是"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平台。理论上,特色小镇可以定义为"具有明确且独特产业和文化定位,拥有良好生活和生态环境,具备完整城市功能的最基本的空间单元"。因此,它既是承载人才、资本等高端发展要素的有效载体,也是我国城乡空间布局中一项重要的"节点"创新;不仅可以布局于城市和郊区,更可以灵活地布局于农村地区,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成为打通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空间支撑节点,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政策工具。
关键词:
特色小镇 城乡融合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坤 贺清云 朱翔
特色小镇作为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关键节点,对推动城乡融合、助力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浙江省为例,以县级单位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279个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的空间关系机理和现实特征。结果显示:(1)新时代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存在要素转换融合、设施沟通融合、产业重组融合、政策衔接融合、文化交互融合5个方面的空间关系机理,且两者之间存在“由点及面”的空间联通路径。(2)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属于集聚型,且集聚密度具有层级性;同时,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还呈现出北部县级单元多南部县级单元少的格局。(3)浙江省城乡融合较高水平区主要集中于杭州市市辖区及其周边,低水平区主要在南部县域呈条带状分布。(4)浙江省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存在高度的空间相互联系,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型、历史文化型和农旅融合型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在空间分布上有较高吻合度。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换 章牧
现实背景下,特色小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旅融合为基调的特色小镇发展方兴未艾。本文以甘坑客家小镇为例,结合消费者感知从文化符号、开发模式和路径依赖三个层次进行理论梳理,尝试提出特色小镇以文促旅的路径与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文旅融合重在以地方文化为中心;第二,文化视觉化增强文化认同感;第三,塑造IP文化形象改善旅游体验。
关键词:
特色小镇 文旅融合 甘坑客家小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钟娟芳
全域旅游正在成为我国旅游业趋势,全域旅游和特色小城镇融合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需要深入研究。应根据旅游资源禀赋,理性推进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注重顶层设计,把全域旅游理念融入特色小镇规划建设;适当调整阶段性发展策略,以人为本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全域旅游 特色小镇 融合发展 策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钟娟芳
全域旅游正在成为我国旅游业趋势,全域旅游和特色小城镇融合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需要深入研究。应根据旅游资源禀赋,理性推进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注重顶层设计,把全域旅游理念融入特色小镇规划建设;适当调整阶段性发展策略,以人为本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全域旅游 特色小镇 融合发展 策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增安 何兴隆
习近平深刻把握我国城乡关系的时代特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借鉴吸收西方社会有益成果,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原则、目标、路径、保障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引领性论述,形成了全面系统、深邃科学的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丰富和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为新时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处理城乡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
新时代 城乡融合发展 重要论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盛开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土地要素交换机制,改革过去农村土地主要"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的困局。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稀缺宝贵。为支援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贡献了大量土地资源(包括一部分宝贵的耕地资源),然而农民并没有从这种单向土地流转中得到太多实惠,要么被征用的土地价格极低,要
关键词:
非农产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必定
中国的小城镇可分为"乡村型"与"城市型"两种类型,只有大量"乡村型"小城镇转型为新市镇,才能承担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空间载体功能。如何建设新市镇?本文又从产城一体化、基础设施城市化、社会文化现代化和县域城镇组团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市镇建设的一般路径。
关键词:
城乡发展一体化 空间载体 新市镇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根平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原理批判资本主义城乡关系异化以及对前人的城乡理念进行"扬弃"的结果。其主体内容包括城乡融合的逻辑必然、本质内涵和实现条件,最终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成功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从理论层面、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创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有助于从根本上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侯晓丽 徐文静 贾若祥 窦红涛
城市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的重大举措。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别,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等目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伟 王芬
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低碳绿色转型的必然之选。城乡融合发展将实现城市、农村行政区划的合二为一,优化要素配置、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村产业链升级优化,以此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可加速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助推农村能源结构的现代化转变,并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加速村镇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推广。未来应进一步以盘活农村“地、人、物”为前提,通过制度变革有效消除城乡资源充分、全面、平等流动的行政障碍、经济障碍与技术障碍,将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更彻底的贯彻于农村农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农村得以更全面的利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梦遥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重要支点。本文以辽宁为例论述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逻辑动因和基本现状,提出了辽宁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路径。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县域经济 新型城镇化 建设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颜培霞
产业融合不仅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力。产业融合从优化升级城乡产业结构、推动城乡空间互联互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强化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等不同层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探讨了产业融合的不同模式以及产业融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提出从推进城乡管理体制的联动发展、加强全域统筹建设与促进产业和高级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三个方面,分别强化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撑、外部环境支撑和要素支撑,加快推动以产业融合为内驱动力的城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融合发展。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城乡关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克俊 杜婵
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发展,是进一步重塑新型城乡关系的迫切需要、破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选择、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路径。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发展,政府和市场的互动耦合作用更加凸显、乡村和城市成为互动共生的有机整体、要素流动从单向转向双向流动、工农城乡关系实现根本转变、农业农村将置于优先发展地位、更加注重改革探索的系统集成推进,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底仍是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升华,应在七个方面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
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乡融合发展 逻辑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玉环 张冬雪 梁雨萩 丁娇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3—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7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体系并结合熵值法衡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流程,在此基础上,考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仍然稳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各系统层面融合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主要基于环境效应和就业效应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东部和中部板块城乡融合发展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西部板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