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5)
- 2023(8490)
- 2022(6801)
- 2021(6594)
- 2020(5339)
- 2019(12653)
- 2018(12762)
- 2017(24677)
- 2016(13211)
- 2015(15195)
- 2014(15035)
- 2013(14390)
- 2012(12885)
- 2011(11450)
- 2010(11563)
- 2009(10410)
- 2008(9864)
- 2007(8900)
- 2006(7794)
- 2005(6515)
- 学科
- 济(54076)
- 经济(54036)
- 管理(31202)
- 业(28289)
- 方法(22837)
- 数学(20806)
- 企(20744)
- 企业(20744)
- 数学方法(20284)
- 农(19160)
- 地方(18098)
- 中国(15700)
- 农业(12922)
- 业经(12506)
- 理论(8998)
- 财(8966)
- 学(8625)
- 环境(8399)
- 发(8324)
- 制(8292)
- 和(7427)
- 地方经济(7369)
- 贸(7332)
- 贸易(7324)
- 技术(7134)
- 教学(7037)
- 易(6964)
- 教育(6710)
- 划(6347)
- 发展(6246)
- 机构
- 学院(171436)
- 大学(166297)
- 管理(65645)
- 济(63153)
- 经济(61405)
- 理学(56131)
- 理学院(55466)
- 研究(54306)
- 管理学(54068)
- 管理学院(53762)
- 中国(41300)
- 京(36096)
- 科学(34603)
- 江(28237)
- 农(28013)
- 财(27794)
- 中心(27250)
- 业大(26211)
- 所(25741)
- 范(25505)
- 师范(25314)
- 研究所(23264)
- 州(23035)
- 北京(22462)
- 财经(21443)
- 农业(21379)
- 技术(20907)
- 院(20561)
- 省(20461)
- 师范大学(19985)
- 基金
- 项目(118332)
- 科学(92367)
- 研究(90873)
- 基金(81079)
- 家(69084)
- 国家(68427)
- 科学基金(59517)
- 社会(54963)
- 社会科(51749)
- 社会科学(51730)
- 省(51556)
- 基金项目(43407)
- 教育(42916)
- 划(40912)
- 编号(40062)
- 自然(37862)
- 自然科(36939)
- 自然科学(36932)
- 自然科学基金(36184)
- 资助(32915)
- 成果(31562)
- 课题(28765)
- 发(27071)
- 重点(26605)
- 创(24699)
- 部(24419)
- 年(24233)
- 创新(23016)
- 项目编号(22854)
- 规划(22650)
共检索到260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吉福
特色小镇作为特色产业、地域文化、环境优美和配套完善的综合体,是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对优化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空间资源配置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推进作用。文章从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背景出发,梳理了全国及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指出大同市在产业结构、开发建设、政策支撑、思想意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六大原则、做到六个结合、培育八种特色模式,以期能为推动大同市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等方面给予有益启发和探索。
关键词:
特色小镇 路径 模式 大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吉福
特色小镇作为特色产业、地域文化、环境优美和配套完善的综合体,是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对优化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空间资源配置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推进作用。文章从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背景出发,梳理了全国及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指出大同市在产业结构、开发建设、政策支撑、思想意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六大原则、做到六个结合、培育八种特色模式,以期能为推动大同市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等方面给予有益启发和探索。
关键词:
特色小镇 路径 模式 大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丽霞,任志远
传统GDP未将资源、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能准确地表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用传统GDP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存在明显不足。绿色GDP是指国家或地区在扣除自然资源及环境污染损耗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它能较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水平的状况。文章依据狭义绿色GDP涵义,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结合当地生态资源环境现状,构建资源环境账户虚数指标体系,探讨了绿色GDP的核算方法,并估算了该市2002年的绿色GDP。结果表明:2002年大同市的自然资源损耗为63.86亿元,占GDP的29.29%;环境污染损耗22.18亿元,占GDP的10.18%;绿色GDP为131.33亿元,仅占当年GDP的60.24%,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亟待解决。建议科学、适度、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类资源,树立市场经济的资源价值观;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保护治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青 黄永胜
山西大同黄花久负盛名,黄花产业已成为大同市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项目。文章基于GEM模型,从基础、企业、市场三个方面实证分析大同黄花产业集群竞争力,得出其竞争力水平中等偏上,且三个要素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政府和市场、基础、企业,最后提出促进大同黄花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洋
本文通过典型抽样选取江苏苏州建设中的特色小镇进行实地调研,对苏州特色小镇建设现状的优劣势进行实证分析,针对苏州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性问题,综合评价当前苏州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指出苏州特色小镇建设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
苏州 特色小镇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瑞娟
工业旅游是随着工业和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新型旅游项目,工业旅游使旅游者、旅游业、工业企业等相关部门直接受益,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在工业旅游的理论基础、影响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文章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在产业融合理论和工业旅游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通过分析其发展工业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找出发展工业旅游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为大同市工业旅游的理论研究与旅游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工业旅游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瑞娟 郝晋珉 王静
本文应用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估算了山西大同市1996-2003年土地利用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阐述了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同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目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铭 崔性赫 汪作朋
建设体育特色小镇是符合"健康中国2030"、"全民健身"等战略政策,是增进人民健康,满足人民群众休闲运动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SOWT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在黑龙江地区建设体育特色小镇进行SWOT分析。得出其优势为地理资源优势、传统文化优势、大众健身活动等优势;其劣势为基础设施不完善,体育人才的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和人民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是其重要的机遇;"冬热夏冷"是其最大的威胁。根据以上内容对黑龙江省建设体育特色小镇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性,合理地结合当地特有的地理资源、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使体育与旅游、文化、休闲运动等多种产业有机融合等对策,从而为黑龙江省体育小镇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楚鑫 姜健伟 陈朋伟
浙江特色小镇取得成功之后,全国掀起了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本文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融合"与"创新"为核心,从思想、主体、产业、基设与生态、保障、评估与监管等层面着手,以构建河北省特色小镇建设路径。
关键词:
国外经验 河北省 特色小镇 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茜 李冬梅
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本文总结了"非镇非区"的发展空间平台和建制镇为基础的两种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异同点。研究发现,坚持科学规划、保证强有力领导、强化一二三产融合是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共有特征,而要素禀赋、领导主体、特色产业等差异是导致发展模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推动农业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潘文军
针对大同市侏罗纪煤田逐步枯竭,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不断滋生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寻求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的相关措施,以便充分发挥大同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战略意义,为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煤炭 可持续发展 经济 资源型城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东雷 王琳琳
农村特色小镇是城市和农村双向渗透的基本"社会细胞",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路径选择,同时特色小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单元镇,而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地域综合体,建设特色小镇可以促进乡村的产业升级、功能承接和人口转移。因此,应积极完善农村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以促进特色小镇建设不断向纵深延伸。
关键词:
农村特色小镇 内涵 形成机理 建设路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利娟 张建忠
特色小镇建设是国家提出的一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形式。2016年山西省三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阳城县润城镇便是其中之一。润城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具备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结合驱力理论、可接受的改变极限理论和昂普分析理论,从开发目的、资源分析、市场形象定位和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梳理润城镇古堡型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开发思路,并提出打造仿古式文化旅游度假景区,开发新型旅游产品;活化古堡空间功能,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博物馆;借助节庆、赛事和民俗演艺活动,搭建复合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平台;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利益共享等润城镇古堡型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策略。以期为山西省及其他类似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文化遗产保护和特色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丰桂萍 张澄溪
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特别是对一些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资源渐进枯竭、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研究旅游业对经济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通过对旅游业的调查研究和现状分析,进一步明确其支柱产业地位及发展方向.以促进大同经济快速转型、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武哲伟 张小开
建设美丽乡村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阳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代表元素、特色优势、文化基础进行深入思考,从乡村规划、传统文化挖掘、艺术墙绘系统设计、田园风光价值利用、老旧房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转型、示范村打造培育七个方面明确了相应的提升策略,提出“产业—生态—宜居—文化—保障”乡村建设“五大路径”,为打造美丽生活、美丽经济、美丽生态“三美”融合的阳泉美丽乡村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