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7)
- 2023(12438)
- 2022(9712)
- 2021(9215)
- 2020(7083)
- 2019(16432)
- 2018(16496)
- 2017(30735)
- 2016(16797)
- 2015(18729)
- 2014(19036)
- 2013(18303)
- 2012(16395)
- 2011(14817)
- 2010(15118)
- 2009(13981)
- 2008(14034)
- 2007(12790)
- 2006(11692)
- 2005(10798)
- 学科
- 济(69200)
- 经济(69114)
- 农(50209)
- 业(48489)
- 管理(40180)
- 农业(33163)
- 企(28015)
- 企业(28015)
- 业经(23477)
- 中国(23324)
- 方法(18636)
- 制(18372)
- 地方(16481)
- 财(15989)
- 数学(15377)
- 数学方法(15238)
- 发(14658)
- 体(13689)
- 农业经济(12608)
- 学(12406)
- 银(12213)
- 银行(12204)
- 发展(12081)
- 展(12063)
- 土地(11971)
- 行(11750)
- 融(11708)
- 金融(11706)
- 贸(10850)
- 贸易(10839)
- 机构
- 学院(230925)
- 大学(224308)
- 济(95002)
- 经济(92834)
- 管理(84815)
- 研究(79586)
- 理学(70819)
- 理学院(70074)
- 管理学(68955)
- 管理学院(68521)
- 中国(65754)
- 农(54231)
- 京(48579)
- 财(46299)
- 科学(45157)
- 农业(40753)
- 所(39357)
- 江(39336)
- 中心(38888)
- 业大(36741)
- 财经(34554)
- 研究所(34521)
- 范(32851)
- 师范(32597)
- 经(31376)
- 州(30634)
- 北京(30489)
- 经济学(28405)
- 院(28106)
- 省(28022)
- 基金
- 项目(143262)
- 研究(115112)
- 科学(112655)
- 基金(100580)
- 家(86006)
- 国家(85063)
- 科学基金(72992)
- 社会(72654)
- 社会科(68121)
- 社会科学(68100)
- 省(57884)
- 基金项目(53052)
- 教育(52389)
- 编号(51123)
- 划(46609)
- 自然(42714)
- 成果(42064)
- 自然科(41620)
- 自然科学(41612)
- 自然科学基金(40854)
- 资助(38320)
- 课题(35178)
- 发(33128)
- 重点(32074)
- 部(31905)
- 农(31146)
- 性(30298)
- 制(29930)
- 创(29923)
- 国家社会(29836)
- 期刊
- 济(124478)
- 经济(124478)
- 研究(74700)
- 中国(62676)
- 农(59750)
- 农业(39946)
- 财(35803)
- 教育(35273)
- 学报(32437)
- 科学(31419)
- 融(29491)
- 金融(29491)
- 管理(29176)
- 业经(27080)
- 大学(26593)
- 学学(24308)
- 技术(21246)
- 业(18664)
- 问题(17330)
- 财经(17281)
- 经济研究(16558)
- 农村(15897)
- 村(15897)
- 农业经济(15404)
- 经(15063)
- 版(13296)
- 图书(13203)
- 世界(12898)
- 经济问题(12242)
- 现代(11334)
共检索到379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军
土地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解决好特色小镇建设的土地困境有利于我国城乡协同发展和乡村振兴,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是缓解特色小镇用地困难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特色小镇建设的土地利用问题入手,讨论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存在的困境与问题,通过分析特色小镇建设与农村土地市场化之间的关系,探讨解决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用地问题的土地改革路径,为发挥特色小镇对城乡协同和农村产业发展效应贡献些许思路。
关键词:
特色小镇 土地供给 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征兵
政府作为转型期制度创新最具优势的社会组织,对于社会进化和"均衡状态"的打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质是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改革初期,"政府主导型"模式对开启和推动市场化进程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在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初步形成的今天,这种模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探究政府在农地市场化进程中正确定位与制度、机制供给的重要性,研究政府调控的得失,构建推进农地市场化进程的宏、中观政府规制框架,提出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健全农地流转机制、规范农地市场运作、强化农地市场化法律支持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 土地 职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亚晨 张合林
文章采用1999—2017年全国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AR-VECM模型和BCC模型探究城乡互动背景下农村土地市场化与脱贫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土地市场化与脱贫存在正相关关系,2012年以前农村土地市场化对脱贫拉动作用较强,2012—2016年脱贫对农村土地市场化的拉动作用较强,2016年以后两者均呈现出强推动力;两者的弹性系数、脉冲系数和VECM系数均显著为正;部分指标未达到最佳的效率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利 夏显力
要素优化组合的不充分使得我国农村土地要素市场仍面临土地利用不集约、资本下乡不畅通、“地—业”供需不匹配等问题,综合河南孟楼镇、江西余江区以及浙江德清县在农地流转、宅基地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强权、纾困、增值”是新时代农村土地要素市场改革的主基调。通过“产权+治权”联动“强权”可以激活主体与要素市场,通过制度“松绑+创新”进行“纾困”可以加速要素整合,通过“地—业”匹配“增值”可以形成土地溢价和产业振兴的双赢局面。因此,深化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应重视“人—地—钱—业”要素的有效组合,强化乡村治理,提升各类主体参与乡村土地管理的主动性;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下乡资本驱动土地溢价效果;推进制度联动改革,促进“地—业”相融。
关键词:
农村土地要素 市场化改革 联动式改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利 夏显力
要素优化组合的不充分使得我国农村土地要素市场仍面临土地利用不集约、资本下乡不畅通、“地—业”供需不匹配等问题,综合河南孟楼镇、江西余江区以及浙江德清县在农地流转、宅基地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强权、纾困、增值”是新时代农村土地要素市场改革的主基调。通过“产权+治权”联动“强权”可以激活主体与要素市场,通过制度“松绑+创新”进行“纾困”可以加速要素整合,通过“地—业”匹配“增值”可以形成土地溢价和产业振兴的双赢局面。因此,深化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应重视“人—地—钱—业”要素的有效组合,强化乡村治理,提升各类主体参与乡村土地管理的主动性;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下乡资本驱动土地溢价效果;推进制度联动改革,促进“地—业”相融。
关键词:
农村土地要素 市场化改革 联动式改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松林
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和所有权市场的考察,分析了影响土地市场发育成长的几个因素和土地市场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提出了培育、引导、完善农村土地市场的主要措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安岭
本文论述了中国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提出在中国建立永佃制土地制度,土地法律所有权归国家,经济所有权归农民。法律所有和具体经济所有相分离,在经营制度上形成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经济所有权相结合的格局。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市场化 改革创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窦清红
2004年1月26日,中国税务杂志社、中国改革杂志社和中国体改研究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004年经济社会形势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原中顾委委员、中国体改研究会名誉会长安志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刘守英等。与会人士就当前经济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将其中有关土地问题的发言内容进行了整理和编辑,在此刊出,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文怡
农村土地市场建设若干问题研究林文怡关于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的运作与管理,“国家土地管理局拟起草制定《集体非农用地市场管理办法》,并已列入1994—1995年度立法计划”。[1]为使这一行政法规的制定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普遍的指导意义,很有必要就农村土地市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建强 曲福田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作用,为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面板数据GLS模型。研究结果:土地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了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论:(1)土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在纳入其他影响因素后,依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2)土地一级市场目前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明显大于土地二级市场;(3)土地市场化改革提高了土地市场化总体水平,也提高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民权 徐忠 俞建拖 周盛武 赵英涛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农村信用社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改革。然而这些改革措施片面地注重农信社的产权及其内部治理结构等因素,却忽略了市场约束和竞争对塑造有活力的市场主体的必要性,因此难以很好地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本文从农信社机构设立和业务经营的地理限制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个打破农信社业务经营的地理限制、促进农信社之间的竞争和兼并,从而强化市场约束的市场化改革设想,并对该设想的优势和潜在的问题以及可行性作了详细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微 张慧欣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既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坚持市场化的价值取向,又要体现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和谐共进,因此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土地制度设计要坚持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原则、适应社会发展水平原则、民主参与土地征收原则等。现阶段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还应解决农民成为土地微观运行载体、市场结构要完整统一、价格机制要健全等方面问题。鉴于此,农村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从实现使用权物权化、土地用途管制法治化、土地征地程序化,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市场化改革 主导原则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许经勇
一 我国农村改革的根本性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性的变革带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大幅度提高,促成了农村生产力的突发性释放,以及与此相联系的1984年以前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超常规增长。但是,这种突发性的释放和超常规的增长,毕竟是有限度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指望这种超常规增长能够长期维持下去。1985年以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进入常规增长的阶段,乃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从1989年开始,为了改变连续多年(1985年到1988年)粮食产量停滞徘徊的局面,政府用行政强制手段,严格控制农业劳动力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玉华 张文方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农村各种经济关系的载体。土地市场是农村市场体系的基础市场,又是目前发育最迟缓的环节。客观地估计土地市场的现有发展,制定明确的土地市场发展政策、落实措施,是尽快改变土地市场发育迟缓状况的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