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05)
2023(12369)
2022(10193)
2021(9560)
2020(7822)
2019(18092)
2018(18313)
2017(35132)
2016(19232)
2015(21804)
2014(22056)
2013(21573)
2012(19464)
2011(17382)
2010(17195)
2009(15491)
2008(15005)
2007(13313)
2006(11693)
2005(9933)
作者
(54840)
(45272)
(45049)
(42916)
(28831)
(21602)
(20466)
(17850)
(17361)
(16165)
(15606)
(15143)
(14307)
(14252)
(14016)
(13776)
(13465)
(13412)
(12993)
(12786)
(11225)
(11128)
(10949)
(10290)
(10149)
(10115)
(10071)
(10045)
(9112)
(8898)
学科
(75418)
经济(75332)
管理(53851)
(50262)
(41361)
企业(41361)
方法(32685)
数学(27788)
数学方法(27489)
中国(22988)
(22939)
业经(18739)
地方(17894)
(17348)
(16440)
农业(15046)
理论(13482)
(13321)
(12825)
(11925)
贸易(11917)
环境(11915)
技术(11906)
教育(11636)
(11517)
(10893)
(10672)
财务(10595)
(10591)
财务管理(10578)
机构
大学(266890)
学院(265313)
管理(106888)
(100438)
经济(97987)
理学(92507)
理学院(91487)
管理学(89853)
管理学院(89381)
研究(87824)
中国(63831)
(57879)
科学(55639)
(44864)
(43138)
(42536)
业大(40481)
中心(39780)
研究所(39429)
(39124)
(36816)
北京(36501)
师范(36492)
财经(36094)
农业(32930)
(32838)
(32429)
(32010)
师范大学(29464)
技术(29164)
基金
项目(185676)
科学(145319)
研究(138693)
基金(132535)
(114746)
国家(113744)
科学基金(97868)
社会(85434)
社会科(80659)
社会科学(80637)
(73317)
基金项目(71098)
教育(63566)
自然(63265)
自然科(61752)
自然科学(61739)
(61319)
自然科学基金(60596)
编号(58297)
资助(53556)
成果(47415)
重点(41212)
(40209)
课题(40164)
(39733)
(38494)
创新(35809)
项目编号(35634)
科研(35096)
大学(34572)
期刊
(112506)
经济(112506)
研究(78372)
中国(52969)
学报(41942)
(40085)
管理(38766)
科学(38564)
教育(35951)
(32299)
大学(31913)
学学(29450)
农业(28006)
技术(24391)
(20543)
金融(20543)
业经(19505)
图书(18086)
经济研究(16959)
财经(16660)
问题(15039)
(14089)
(13737)
理论(13436)
科技(13432)
实践(12542)
(12542)
现代(12532)
技术经济(12391)
(12227)
共检索到386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国斌  朱先声  
小城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载体与新模式,是新时期我国重点发展的领域。特色小镇作为小城镇发展的有效模式,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意义重大,是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路径。然而,我国小城镇发展以及"半城镇化"所遗留的问题严重限制了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为此,在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上,应培育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促进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塑造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建设新型城镇化的人文城市;注重特色小镇的旅游与社区功能,体现新型城镇化的以人为中心。而在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上,应培育县域经济"亚核心",提高小城镇发展活力;完善顶层设计;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弥补资金缺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曾江  慈锋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发展模式,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多维发展理念,具有要素调节、结构调节、文化传承等诸多功能,能较好地解决当前城镇化面临的诸多发展不协调问题。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建构文化、产业、区位等特色资源优势,注重因地制宜,形成集聚经济、共享经济、智慧经济,实现系统管控,并不断发展完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黎明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四化"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科学推进城市群的规模和格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但在城镇化进程中,也要注意保障粮食安全,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辜胜阻  易善策  李华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必然面临并需要科学引导与管理的重大问题。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具有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双重转型"背景;表现为人口城市化(异地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就地转移)"双重城镇化方向";是在"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双重动力驱动下的城镇化;是在制度变迁方面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城镇化的"双重发展模式"。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在产业转型与体制转型的背景下,将人口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城镇化机制结合起来,并积极多渠道地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刚  
本文从就业、消费等角度考察小镇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经济效应,探讨"特色小镇"模式的理论机制。借助基于小国开放经济情形构建的理论模型推演可以发现,通过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可贸易品产业,能够使小镇地区避免缺乏绝对优势产业而导致的经济衰退和劳动力外流,并使得当地居民的消费品供给比无特色产业的情况更加丰富;通过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等非贸易品产业,并吸引外地顾客来小镇当地进行消费,可以在丰富周边地区居民消费选择的同时实现劳动力的本地化就业。本文以2011-2016年地级市数据为基础构建的计量模型证实了上述机制。相关结论对于认识特色小镇模式的适用性及其在实现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苏斯彬  张旭亮  
特色小镇是伴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生事物。依托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探索推进"小城镇大发展、小区域大平台、小空间大集聚、小载体大创新"的城市新空间发展思路,建设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开放型小镇,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相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城镇化是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重要标志,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王牌"力量,它能够为创造巨大的内需投资提供动力和空间并更好地改善民生。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我们需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主要表现为新核心、新理念、新动力、新方式、新格局、新重点等六个"新"。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正确认识城镇化发展规律,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特殊性,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降低城镇化门槛,建设包容性城镇,积极完善城镇化战略格局,多渠道筹措城镇化资金,积极深化制度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俊梁  徐敏  陈瑜  
生态文明是新形势下中国实现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中国走生态文明型城镇化道路应当借鉴国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中国沿海地区城镇化发育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依靠科学规划的引领,凸现以人为本的特色,要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重要抓手,要注重发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的作用,实现绿色低碳的城镇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江媚  唐健雄  
对比传统旅游发展形式与"景镇一体化"发展的差异,梳理"景镇一体化"发展机制,认为热水镇"景镇一体化"建设路径主要为围绕三大人文特色与一核多极资源体系打造旅游吸引核、立足优势温泉资源培育经济增长极、通过"景镇合一"创新管理模式。考虑到不同特色小镇发展基础的差异性,"景镇一体化"模式还可以从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多规合一、保障农民三权四个方面进行优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东平  
"十八大"报告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这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主题和挑战,对这样一个深刻改变教育的社会进程,需要回答的是:我们准备好了吗?过去十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已经从宏观上改变了教育资源配置、教育人口分布的空间和利益格局,它对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我们需要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实践中,围绕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这一目标,深化城市教育改革,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家华  
中国的城镇化道路,规模大、速度快、进程长,面临土地、能源、水资源和环境等诸多挑战,而这些挑战最终受制于碳预算的刚性约束。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进程,碳的预算约束不仅带来巨大的原材料需求、劳动力需求和消费品市场需求的机遇,构成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源,更重要的是它还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对全球生态安全的贡献。一、保护全球气候的碳预算从《哥本哈根协议》到启动"德班平台"谈判需要达成的"2015气候协议"①,就是要将全球温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海云  丁磊  
本文选取中国20012015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FDI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分地区还是分维度,FDI都显著推动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但是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和维度差异。基于我国城镇化现状,本文认为应当因地制宜地制定引资政策,强化地区吸收能力,兼顾各维度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丘小维  
人的片面发展、群体的畸形发展、代际的差异发展是当下人发展的境遇。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人本取向,即坚持以人为本、制度公正、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指向,重点关注失地农民、农民工、城市贫民三类人群的发展,通过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来突破人发展的内在限度。文章认为,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完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市镇体系和教育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同步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柏文  杨懿  李慧新  
从城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几乎一直在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从古代的行政型城镇化道路和市镇化道路,到近代的商业城镇化道路,再到当代的乡镇工业小城镇化道路。在1000多年城镇化历史中,中国只有约138年的时间在学习西方的传统工业城镇化道路。从城镇化动力产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推动城镇化依赖众多的产业,古代主要依赖手工业和商业,近代主要依赖商业和近代工业,现代主要依赖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国对城镇化动力产业的选择一向比较绿色环保。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产业的视角,以第三产业作为中国城镇化的动力产业将是未来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主要道路之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金石  黄城  刘方健  
文章从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模式、城镇化速度、城镇化与扩大内需、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等五个方面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文章认为,已有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启发,但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还需要理论界更为系统的研究和决策层完善顶层设计,重点解决好城镇化过程中的农地产权、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市民化就业、金融支持和提高城镇化率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