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2)
2023(9281)
2022(7647)
2021(7176)
2020(5760)
2019(12890)
2018(12737)
2017(24385)
2016(13092)
2015(14339)
2014(14483)
2013(14552)
2012(13860)
2011(12915)
2010(13282)
2009(12459)
2008(12358)
2007(11281)
2006(10371)
2005(9711)
作者
(37831)
(32066)
(31550)
(29677)
(19894)
(15466)
(14251)
(12397)
(12261)
(11358)
(10901)
(10534)
(10114)
(10081)
(9928)
(9630)
(9268)
(9229)
(9161)
(8971)
(8057)
(7954)
(7839)
(7549)
(7318)
(7314)
(7227)
(6938)
(6541)
(6320)
学科
(62515)
经济(62450)
(46286)
(45049)
农业(30957)
管理(28458)
中国(23407)
(20176)
企业(20176)
地方(20171)
业经(17768)
方法(16950)
数学(14946)
数学方法(14815)
(14584)
(14495)
银行(14486)
(14058)
(13415)
(13015)
金融(13015)
(12119)
贸易(12107)
(11737)
(11047)
保险(10956)
农业经济(10859)
发展(10756)
(10735)
(10683)
机构
学院(189784)
大学(183021)
(84764)
经济(83045)
管理(71650)
研究(69083)
理学(59930)
理学院(59287)
中国(59044)
管理学(58450)
管理学院(58098)
(50947)
科学(39808)
(39418)
农业(38466)
(38001)
(35208)
中心(33092)
业大(32494)
研究所(31283)
(31125)
财经(28654)
(25957)
(25528)
师范(25323)
北京(25260)
(24933)
经济学(24586)
(24105)
(23780)
基金
项目(117643)
科学(92882)
研究(91296)
基金(83642)
(71591)
国家(70804)
科学基金(60395)
社会(59260)
社会科(55642)
社会科学(55631)
(48116)
基金项目(43721)
教育(39299)
编号(39194)
(38612)
自然(35707)
自然科(34820)
自然科学(34815)
自然科学基金(34168)
资助(33583)
(32325)
成果(31355)
(29603)
课题(26843)
发展(26832)
(26390)
(26141)
重点(25970)
(24239)
国家社会(24192)
期刊
(108239)
经济(108239)
研究(62184)
(56720)
中国(48148)
农业(38168)
(30190)
金融(30190)
科学(26672)
学报(26541)
(25937)
业经(24310)
管理(23426)
大学(21586)
学学(20560)
教育(20481)
(17930)
技术(16373)
问题(15267)
农村(14641)
(14641)
经济研究(14556)
农业经济(14497)
财经(13432)
世界(12069)
(11405)
经济问题(11334)
(10477)
技术经济(9954)
农村经济(9421)
共检索到313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士华  李季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特色农产品保险经历了局部探索起步、广泛推广实施和中央财政奖补等三个阶段,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在具备农业保险一般特征的同时,还呈现出强区域性,弱公共品性,高风险、高赔付和高成本性,以及地方政府主导性等特殊属性。目前,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中存在着风险相对集聚、潜在需求巨大但有效需求不足、保险机构供给意愿不强和能力不足、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但财力有限等问题和挑战。未来一个时期,宜进一步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范围,健全完善保费奖励补贴政策体系,调动生产经营者参保积极性,提升保险机构供给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特色农产品保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海元  
文章立足于当前国内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从市场经济环境和流通模式变迁的视角,挖掘新时期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的驱动机制,分析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优化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城乡鲜活农产品流通配套设施;优化物流配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海元  
文章立足于当前国内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从市场经济环境和流通模式变迁的视角,挖掘新时期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的驱动机制,分析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优化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城乡鲜活农产品流通配套设施;优化物流配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海元  
文章立足于当前国内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从市场经济环境和流通模式变迁的视角,挖掘新时期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变迁的驱动机制,分析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优化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城乡鲜活农产品流通配套设施;优化物流配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辛焕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新锋  
我国的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模式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根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特征,我国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模式将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为适应我国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模式的变动趋势,我们必须引入先进理念,以农产品营销为中心,细化模块,多层次发展,培训农民,推动信息共享,使我国的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模式实现现代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经勇  
论土地商品的特殊属性许经勇与普通产品的商品化相比较,我国土地的商品化程度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即一般商品买卖表现为所有权的让渡,而土地作为商品买卖,一般情况下,仪表现为土地使用权的让渡,而不表现为所有权让渡。虽然在特定场合,也发生所有权转移,但这种转移是...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剑  李崇光  
本文从界定农产品营销渠道入手,把农产品营销渠道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分析其历史变迁的原因和特点,探讨了农产品营销渠道发展的新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秋娟  霍红  
农产品物流作为连接农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同质化严重,这导致了物流企业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其缺乏模式创新能力。冷链运输能力不足也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发展。对此,文章从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基于VEC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产品物流总额和农产品货物周转与农村经济发展成正向关系;农产品物流运输里程和农产品货运量与农村经济发展成反向关系。对此,要从政策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等环节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进而打造健全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田辉  
农产品价格保险是一种对农产品价格低于既定价格或价格指数造成的损失给予经济赔偿的新型险种。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保险尚处于初期试验阶段,不仅保费规模小,试点区域有限,而且产品内涵尚没有定论,实践中存在多种变通形式。农产品价格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包括财政补贴不足、巨灾分摊机制未能有效建立、信息获取困难等。我国农产品价格保险在其试点过程中,除应遵循一般性原则外,还应遵循循序渐进、政府和市场合作、鼓励创新和适度竞争原则。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希柏  胡清秀  
本文分析了开发贵州特色农产品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并在对发展潜力较大的辣椒、小水果、中药材等十一种特色农产品进行重点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促进贵州特色农产品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饶华  
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是江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江西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概况与存在的相应问题。在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西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冰川  
一、收入增长带来农产品消费总量扩张与消费结构提升。以2012年为例,考察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消费支出中,全国10%的城镇最高收入户的食物消费支出为10 323元,是10%最低收入户3310元的3.1倍。如果将收入差距理解成经济发展的一种合理路径,那么截面上的收入分组可以作为时间序列上经济增长的一个参照,这意味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收入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安康  曲木铁西  
随着凉山彝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可以把凉山彝族社会分为三个不同地理空间对应下的三种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教育发展如何适应这些变化,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现在实施的凉山彝族地区教育发展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凉山彝族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实施不同的教育发展方向是凉山彝族地区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