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97)
2023(12325)
2022(10125)
2021(9146)
2020(7484)
2019(16743)
2018(16534)
2017(32215)
2016(17154)
2015(18822)
2014(18783)
2013(19011)
2012(17897)
2011(16015)
2010(16574)
2009(15727)
2008(15700)
2007(14559)
2006(13420)
2005(12381)
作者
(49201)
(41644)
(41536)
(38830)
(26326)
(19976)
(18495)
(16256)
(15823)
(14952)
(14311)
(13712)
(13546)
(13302)
(13070)
(12548)
(12152)
(11970)
(11916)
(11885)
(10466)
(10442)
(10170)
(9742)
(9497)
(9358)
(9354)
(9187)
(8512)
(8232)
学科
(87260)
经济(87159)
(84818)
(66889)
企业(66889)
管理(59096)
(46484)
农业(31271)
业经(30730)
方法(29613)
(24766)
中国(24749)
地方(23148)
数学(21797)
数学方法(21707)
技术(17925)
(17470)
(17098)
财务(17082)
财务管理(17064)
企业财务(16135)
(15667)
(14638)
(14622)
贸易(14608)
(14334)
(14155)
(13656)
(13269)
理论(12735)
机构
学院(255654)
大学(244993)
(116186)
经济(114179)
管理(102522)
理学(87304)
理学院(86456)
研究(85524)
管理学(85501)
管理学院(85027)
中国(69653)
(55808)
(53395)
(51217)
科学(48380)
(42979)
农业(42173)
(41917)
财经(41032)
中心(39585)
业大(39538)
研究所(38016)
(37054)
经济学(34264)
(32870)
北京(32087)
经济学院(30973)
经济管理(30686)
(30560)
师范(30317)
基金
项目(159118)
科学(127671)
研究(121835)
基金(115532)
(98471)
国家(97392)
科学基金(85424)
社会(81655)
社会科(77065)
社会科学(77046)
(65506)
基金项目(61347)
教育(52885)
(51671)
自然(51518)
自然科(50359)
自然科学(50350)
编号(50347)
自然科学基金(49512)
资助(45242)
(41196)
成果(39252)
(37760)
(36389)
(35236)
重点(34914)
发展(34356)
课题(33863)
(33806)
国家社会(33729)
期刊
(146683)
经济(146683)
研究(79235)
(59749)
中国(56626)
(42159)
管理(41299)
农业(40179)
科学(35083)
学报(33681)
业经(30929)
(28662)
金融(28662)
大学(27191)
学学(26161)
技术(24166)
教育(22645)
经济研究(21344)
(20701)
财经(20351)
问题(19607)
(17652)
技术经济(15977)
世界(15206)
农村(14902)
(14902)
农业经济(14712)
商业(13725)
经济问题(13582)
现代(13230)
共检索到407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殿有  张素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是农村,农村的重点是农民增收。在科技、资源等条件相对稳定时期,农业结构的调整成为必要和必然采取的手段,调整的目的是既要使农产品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又能使农业显著增效。欲达此目的,应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新阶段的增长点,把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定位,以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实现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葛深渭  
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放慢的具体原因很多,诸如市场约束加大;农产品价格下跌:农产品优良品种少,造成增产不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税费负担过重;乡镇企业不景气;城乡就业压力大,劳务输出减少;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等等。但归根到底在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因而不能为农民提供稳定和持续的收入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广艳  
辽宁省建昌县2012年3月31日在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贫困县名单中消失,原因有多方面,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建昌县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突出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摘掉了贪困县的帽子。本文以建昌县雷家店乡镇开发种植核桃为着眼点,来寻找建昌县从贫困县进入中等绿发达县的发展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建英  赵海泓  
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从1997年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已连续7年没有一年超过5%,最高的年份增长4.8%,最低的只增长2.1%,年均增长4%,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的一半。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熊尚鹏  
党的十七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带领农民致富,开拓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是我们当今首要解决的问题。生态有机农业是农民增收的好路子,这已为事实证明。然而,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农民走生态农业之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蒋珊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建立,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税费改革统筹了城乡发展,调整了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取消了农业税,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利益。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周  
探讨长效机制,首先要给出长效机制的定义。所谓长效机制有两个含义,一是能较长时间地发挥作用, 二是它合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会成为今后深化改革的对象。第一个含义中的较长时间究竟有多长或许具有不确定性,第二个含义则非常明确,所以长效机制的后一个含义要比第一个含义更为重要。从逻辑上讲,在既有‘好牌”(国家综合国力提高引起的转移支付能力增强)又有“坏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束缚生产力的制度安排)的情形下,难点不是出“好牌”,如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直接为农民增收作贡献, 而是通过深化改革处理“坏牌”,不断地改善“三农”的宏观政策环境。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颖  许为  
都市农业发展有赖于都市农业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农民增收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采用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将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视为复合系统,从静态机制和动态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了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论证了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在追求经济持续性上协同,农民短期收益最大化与都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竞争,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关键在于可持续的都市农业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农业资源配置机制可以使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协同达到良性互动,都市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良性互动的基本策略。文章最后总结了实现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互动的实践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颖  许为  
文章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武汉市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长期趋势来看,武汉市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雯  张广胜  
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包括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建立市场化机制、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巩固基础设施建设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英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三农"被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农民增收作为其核心,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把"钥匙",将对地方政府能否顺利完成"十二五"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陕西关中各地区农业发展模式入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析关中五区农业发展模式和农民收入状况,从比较优势角度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模式差异及其对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区域内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宜庆  熊子怡  张科  王雯  
文章利用城市面板数据、互联网招聘大数据以及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运用工具变量法和选用“宽带中国”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缓解内生性后依然稳健。具体地,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增加低技能劳动力招聘需求,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此外,还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异质性作用,发现该增收效果在年轻化的农村劳动群体和宗族网络水平较低的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昌华  
营林业既是生态公益性事业,又是基础性产业,靠政府持续的投入和市场巨大需求带动其快速发展,为农民带来了务工机会和经营机会的增加。务工机会转化为农民的收入受营林业的劳动吸收系数、农民的务工比例、农民的工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经营机会转化为农民收入由营林的产品量、营林产品价格、农民参与营林经营的比重、经营营林收入利润贡献率等因素决定。这些要素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通过改进这些要素,可以促进农民的增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