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59)
- 2023(20553)
- 2022(17285)
- 2021(16195)
- 2020(13600)
- 2019(30791)
- 2018(30531)
- 2017(58882)
- 2016(31593)
- 2015(35572)
- 2014(34769)
- 2013(34057)
- 2012(30902)
- 2011(27701)
- 2010(27933)
- 2009(25782)
- 2008(25355)
- 2007(22694)
- 2006(19888)
- 2005(17337)
- 学科
- 济(128255)
- 经济(128111)
- 业(112689)
- 管理(100755)
- 企(93590)
- 企业(93590)
- 方法(58444)
- 农(50648)
- 数学(48277)
- 数学方法(47480)
- 业经(37302)
- 财(36599)
- 中国(34263)
- 农业(33735)
- 制(25650)
- 地方(25365)
- 务(25214)
- 财务(25131)
- 财务管理(25085)
- 技术(24908)
- 理论(24024)
- 学(23789)
- 企业财务(23748)
- 贸(22205)
- 贸易(22188)
- 和(21711)
- 易(21549)
- 划(19998)
- 策(19978)
- 体(18928)
- 机构
- 学院(442968)
- 大学(438058)
- 管理(180958)
- 济(178212)
- 经济(174468)
- 理学(156656)
- 理学院(155064)
- 管理学(152209)
- 管理学院(151389)
- 研究(140607)
- 中国(109063)
- 京(92415)
- 科学(86098)
- 财(81292)
- 农(78288)
- 所(68355)
- 业大(67338)
- 江(66091)
- 中心(65811)
- 财经(64744)
- 研究所(61944)
- 农业(59900)
- 经(59038)
- 北京(57734)
- 范(56390)
- 师范(55931)
- 州(53144)
- 经济学(52644)
- 院(51413)
- 经济管理(47927)
- 基金
- 项目(301750)
- 科学(239231)
- 研究(223624)
- 基金(219236)
- 家(189797)
- 国家(188089)
- 科学基金(163894)
- 社会(142181)
- 社会科(134513)
- 社会科学(134476)
- 省(118841)
- 基金项目(115644)
- 自然(105732)
- 自然科(103326)
- 自然科学(103300)
- 教育(102455)
- 自然科学基金(101457)
- 划(98397)
- 编号(92212)
- 资助(89444)
- 成果(73439)
- 重点(66735)
- 部(66123)
- 创(65284)
- 发(64575)
- 课题(62344)
- 创新(60452)
- 国家社会(58510)
- 教育部(57064)
- 科研(56933)
- 期刊
- 济(199052)
- 经济(199052)
- 研究(126597)
- 中国(87219)
- 农(76177)
- 管理(69386)
- 学报(65392)
- 财(64391)
- 科学(62947)
- 农业(51752)
- 大学(51649)
- 教育(49545)
- 学学(48799)
- 技术(42162)
- 融(39204)
- 金融(39204)
- 业经(37995)
- 财经(31140)
- 经济研究(30132)
- 业(27430)
- 经(26725)
- 问题(26068)
- 技术经济(23550)
- 科技(22836)
- 版(21778)
- 图书(20764)
- 现代(20762)
- 统计(20238)
- 商业(20110)
- 理论(19885)
共检索到650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卢杨 宁兆硕 张利庠
本文探索了山东省“寿光模式”1989年至今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治理实现特色农业区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和机制。本文研究发现有三点。第一,农业科技创新治理是特色农业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本质活动。第二,特色农业区农业科技进步经历突破、成长、领军三阶段,每个阶段由不同的农业科技创新困境驱动,通过资源编排实现有效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进而推进特色农业区农业科技进步的持续提升。第三,具体而言,三阶段分别是:适用性技术突破困境驱动资源结构化治理实现农业科技二次创新,特色农业区成长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持有者;同质化科技竞争困境驱动资源能力化治理实现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特色农业区成长为农业产业科技输出者;全球化科技博弈困境驱动资源杠杆化治理实现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特色农业区成长为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领军者。本文研究深化了资源编排和农业科技创新治理的理论研究,也为特色农业区更快更好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所林,张琳,龙江舫,刘静,尹建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蒋永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潘旭昌
农业科技进步的基本内涵不仅是指农业科技自身的发展或提高,而且还包括农业科技意识、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业科技效益等主要方面的发展或提高
关键词:
农业,科技技术,进步,内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玉
政策性金融支持下的科技创新,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带动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这一主题,就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敦虎 赖廷谦 杨力
农业科技进步是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缺少对农业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间时滞效应的系统分析。研究基于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两个维度对农业科技进步进行评价,构建综合的农业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基于PCA(主成分分析法)与滞后阶数回归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计算出各类科技进步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的滞后阶数。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科技投入指标,科技资金投入类和外向型经济类指标对科技产出水平有更加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持续时间较长。据此,研究提出可从优化农业创新资源配置、加强农业科技投入以及完善评价与激励政策等多方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贾果
通过分析农业科技进步的运行过程,指出农业科技进步运行机制是存在问题的根源;结合陕西渭南区农业科技进步的实际,筛选划分了六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进步运行机制模式。提出了完善和发展农业科技技进步运行机制模式需要采取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林杰 王红涛
本文采用Cobb-Douglas函数建立因素分析模型,测得"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50%,表明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逐步增强,但仍存在土地分散经营制度和农业科技教育、农业科研成果及国家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等障碍;提出了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高等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强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科技贡献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定夫 王爱芳 惠永祥
农业产业化和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转变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科技进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茉莉 岳铭鉴
科技创新是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五"以来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但是,在农业创新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农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处于前沿阵地,科技工作者站在第一线,应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爱国的情怀、科技创新的魅力和勇往直前的活力。深化改革,强化农业科技管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
农业 科技创新 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振宗
一农业制度创新与农业科技进步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忽视并割裂这种联系,不仅使制度创新因缺乏科技进步的内涵而丧失生命力,而且使科技进步因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而成效甚微。首先,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制度创新富有生命力的重要源泉。其一缺乏科技进步内涵的农业制度安排...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亚丽 傅新红
本文在分析以往区域农业科技进步测度方法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必须考虑农业科技进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贡献 ,设计了区域农业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 ,并构造了一个由索洛余值法和综合指标体系法进行线性组合的测度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永德 胡继连
本文以产业组织、制度经济学等有关理论为指导 ,把农业科技作为产业展开研究 ,在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科技体制等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 科技进步 组织制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得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突破原有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农技推广界限,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吸纳企业、地方经济组织和农户参与,与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模式,可称之为"农林科大模式"。它是国家现行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补充,对于探索和建立高效、快捷而又能够持续运行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较强的推广价值和重要的借鉴作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陆海波 李国杰 肖珂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辽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农业科技推广的"辐射源基地"、农业科技人才的"输出基地"、农业科技信息的"服务基地"。为加大高等农业院校服务辽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力度,对其实施的路径与模式进行选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筑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学校+企业+农户"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实施"一心双翼"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实施以项目为纽带的科技特派行动和创建"一院三区"的新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同时提出保障措施。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辽宁 农业科技 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