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3)
2023(7286)
2022(6516)
2021(5987)
2020(5402)
2019(12538)
2018(12656)
2017(24439)
2016(13846)
2015(15917)
2014(16545)
2013(16281)
2012(15323)
2011(13884)
2010(14124)
2009(13252)
2008(13323)
2007(12313)
2006(10462)
2005(9268)
作者
(42253)
(35528)
(35487)
(33764)
(22270)
(17023)
(16429)
(14196)
(13229)
(12689)
(11923)
(11900)
(11277)
(11245)
(11201)
(11199)
(10913)
(10424)
(10357)
(10022)
(8978)
(8907)
(8758)
(8147)
(8102)
(8052)
(7874)
(7852)
(7366)
(7296)
学科
(58150)
经济(58082)
管理(38228)
(35787)
方法(29153)
(28614)
企业(28614)
数学(25867)
数学方法(25661)
(16142)
(15397)
中国(14771)
(13625)
(12259)
地方(11949)
(10681)
贸易(10681)
业经(10644)
(10302)
农业(10287)
理论(9539)
(9345)
(9249)
银行(9215)
(9118)
(9084)
财务(9055)
财务管理(9026)
(8899)
金融(8891)
机构
大学(204222)
学院(203134)
(80851)
经济(78940)
管理(75472)
研究(69695)
理学(64922)
理学院(64139)
管理学(62845)
管理学院(62489)
中国(52032)
科学(44867)
(43646)
(40269)
(37680)
(36986)
研究所(33755)
业大(33455)
中心(32389)
农业(32101)
(31732)
财经(29868)
(27310)
北京(27277)
师范(26985)
(26944)
(24838)
经济学(24691)
(24533)
技术(22713)
基金
项目(133325)
科学(103146)
研究(95527)
基金(94855)
(83365)
国家(82669)
科学基金(69171)
社会(58686)
社会科(55428)
社会科学(55407)
(53157)
基金项目(50587)
教育(45193)
自然(45118)
(44863)
自然科(44074)
自然科学(44057)
自然科学基金(43260)
编号(39864)
资助(39434)
成果(33194)
重点(30375)
(29802)
(28497)
课题(27988)
(27009)
科研(25973)
创新(25278)
计划(25113)
教育部(25017)
期刊
(88346)
经济(88346)
研究(56605)
中国(40483)
学报(36584)
(36084)
科学(31506)
(30452)
大学(26495)
管理(25165)
学学(25000)
农业(23912)
教育(23100)
技术(17850)
(16838)
金融(16838)
业经(14906)
财经(14861)
经济研究(14203)
(12874)
(12750)
问题(12134)
(11268)
统计(10618)
技术经济(10277)
商业(9917)
图书(9823)
理论(9822)
(9590)
(9444)
共检索到298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焱  
新闻特稿借鉴了小说的故事形式 ,两者同属广义的叙事作品范畴。特稿作为新闻的真实性与小说作为文学的虚构性 ,造成了两种体裁的叙事主体在叙事活动中权利大小程度的差异 ,其结果表现为 :新闻特稿中叙事主体与叙事文本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统一 ;小说中叙事主体与叙事文本并非总是统一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燕  
作家阿城在《棋王》中以叙述者“我”逐步发展的视角来观察和叙述主人公王一生的棋道与处世之道 ,通过表层结构“我”从寻道到悟道的过程逐步揭示出深层结构中叙事主体的价值取向 ,使文本中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在相互较量和征服中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 ,这种叙述方式使文本体现出深层的内涵并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薇薇  
在儿童视角小说中,复调叙事是一个重要特征,它不仅揭示了儿童与成人视角之间难以分割的联系,还指出了其中隐藏的对成人世界的反思,并最终指向对人性的关怀。儿童与成人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二者的观察视角呈现融合与背离的特点。视角的差异使得叙事话语呈现“复调性”特征,成人的内心世界以儿童的话语予以展现,使得成人的真我以一种近乎反叛的方式呈现。在这种复调叙事中,对个体伤痛的揭露,也引导着人们反思与关怀人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吕佳琪  
女性成长是张翎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她笔下的女性书写展现出了女性心灵成长的内在发展路径,写出了年少懵懂的女性在他者境遇中的困惑与挣扎,将女性置于逃离的空间位移之中,展现女性在挫折中的反抗与成长。但是张翎笔下的女性成长并没有囿于两性视域之中,而是在普遍人性的立场上书写女性的觉“心”与回归,探求女性成长的日常生活空间与生存价值。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晋海学  
清末小说中乌托邦叙事的大量出现与小说家们的现实关怀有关,更是他们基于忧患意识而关于国家未来想象的种种回应,因乌托邦想象内容的不同形成了多样的叙事形态。在治疗国人"疾病"的乌托邦叙事中,小说家构想出各种离奇古怪且又让人眼花缭乱的治疗之术,表现出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改造国民的坚定之心;在想象未来中国的乌托邦叙事中,小说家虚构出理想的政治形态,表现出了既要借助于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却又不能仅仅地停留在体系化知识的层面上使用的两难境地;在想象文明国家的乌托邦叙事中,小说家虚拟出一个天马行空的艺术世界,展现了既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宁  
孙犁小说中的抗战书写与晋察冀妇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类叙事中,作者聚焦晋察冀妇女,不仅以文学的方式表现她们为抗战做出的贡献,而且注重揭示时代感召下妇女精神内涵的更新。孙犁对特定历史背景下妇女民族意识的觉醒、婚恋情感的自觉、家庭身份的新变及其命运沉浮的呈现,渗透着他将抗战小说视为"时代、个人的完美真实的结合"的创作理念。其文学书写具有从妇女解放的角度反观抗战的意蕴,在20世纪40年代的抗战文学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朱敏  李甦  
叙事与对话能力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叙事对儿童的认知及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儿童的叙事能力成为评估正常儿童及障碍儿童交流能力的方法。作为叙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叙事中的评价的使用反映了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本文梳理了儿童叙事评价能力的研究方法、年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特别是为未来形成评估儿童叙事能力的工具提供借鉴与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郭芳  
当代西方叙事主义教师教育思想以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为核心,包含两种取向:一是基于个体建构的理论取向,以加拿大学者康奈利和克兰迪宁为代表提出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研究;二是基于社会建构的理论取向,以英国学者古德森为代表提出教师群体文化和思想共识的知识研究。二者都以叙事为基本研究范式,前者逻辑起点是个体实践,后者则强调社会结构中的个体,彼此相互补充,构成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完整全面认识。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姜含笑  马莉  
2003年诺奖得主J. M.库切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饱受迫害与摧残的女性身体形象,借以审视南非殖民统治、父权体制对女性身体的压迫与规训。面对权力机制加诸女性身体的种种规训,库切小说中的女性以身体为僭越工具,通过沉默的身体、疯癫的身体、拒绝凝视的身体和张扬欲望的身体等身体反抗策略,冲破种族、性别的藩篱,开启寻求自我主体的建构之旅。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楚楚  
鲁迅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多重的感官叙事技巧,除了大量的视觉叙事之外,对听觉叙事的灵活运用也十分值得关注。这不仅拓展了作品的表意空间,更折射出作家本人的思维特性和写作态度。鲁迅小说文本中的听觉叙事在传达作品的象征意蕴、营构作品的典型情境、深化作品的心理特写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极其重要的意义。综合把握鲁迅笔下听觉叙事的特质,发掘其在音景色彩、词语选择、结构形态等诸多层面的艺术考量,有助于呈现鲁迅小说文本广阔的探讨研究空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彩霞  靳玉乐  
西方叙事探究作为方法论旨在通过故事的述说与再现揭示经验与人的意义关系,进而激发读者的共情与经验传递。时间性、社会性与地域空间性是叙事探究的三大共识性特征。六大实践性策略是西方叙事探究呈现的共同思路。认识西方叙事探究的研究旨趣与研究路径有助于加深我国学者对叙事探究及其运用的理解。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钱亚玲  
发表于1943年4月的短篇小说《两条鱼》是苏青于文学体例和小说题材双重探索的结果。小说有关战时都市"底层"市民生活的叙述,既演绎了苏青小说不易察觉的技巧,也折射出苏青小说的思想力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国民性和海派市民性格的反思。苏青"底层"叙事的探路,为现代女性写作如何叙述城市生活提供了两点启示:既要重视如何将有限的现实经验植入文学世界成为自身创作的"专属物",也要重视塑造富有地域色彩和人性深度的鲜活人物。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赢  
作为当代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作家,陈河专注于域外抗战历史的挖掘,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战争小说。陈河的域外战争小说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识,其笔下的华裔群体助其完成了对海外华人抗战史的重构。通过对多重身份的战争人物形象的塑造,陈河实现了在异域历史和成长氛围中的自我追寻。作品中的雨林、部落、原始民俗等标志物成为文本的主要内容,由此构成的空间书写成为承载多维命题的场所。文本涉及的身体叙事隐含着对爱情悲剧、死亡存在以及政治权力的探讨,由此拓宽了战争小说的表达领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诗越  
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品中有大量属于左翼文学范畴的作品。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是时局与使命的遇合下的书写,是在政治和时代潮流的共同影响下的必然性选择,是文学的时代性与作家使命感的重要表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与丰富的内涵,获得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温静  
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模式在动物小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动物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动物小说既继承了英雄叙事传统,也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展示了动物英雄的独特存在、情感互通和悲剧命运。动物英雄叙事具有价值尊重、文化反思和生态建构的重要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