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3)
- 2023(1126)
- 2022(1046)
- 2021(974)
- 2020(854)
- 2019(1866)
- 2018(1994)
- 2017(2733)
- 2016(2235)
- 2015(2681)
- 2014(2698)
- 2013(2379)
- 2012(2190)
- 2011(2034)
- 2010(2184)
- 2009(1765)
- 2008(1743)
- 2007(1580)
- 2006(1251)
- 2005(1056)
- 学科
- 教学(4096)
- 教育(3540)
- 理论(3419)
- 学法(2992)
- 教学法(2992)
- 学理(2745)
- 学理论(2745)
- 研究(2433)
- 济(2131)
- 经济(2129)
- 学(2032)
- 管理(1949)
- 业(1948)
- 米(1914)
- 玉(1899)
- 玉米(1882)
- 农(1820)
- 黍(1731)
- 玉蜀黍(1723)
- 蜀(1723)
- 蜀黍(1723)
- 中国(1641)
- 生(1415)
- 研究生(1316)
- 企(1170)
- 企业(1170)
- 农业(1007)
- 技术(903)
- 水产(878)
- 地方(871)
- 机构
- 学院(26814)
- 大学(24956)
- 研究(12302)
- 农(11697)
- 科学(10252)
- 农业(9634)
- 所(8020)
- 业大(7703)
- 研究所(7542)
- 技术(7093)
- 中国(6612)
- 农业大学(5984)
- 京(5799)
- 省(5631)
- 业(5624)
- 江(5129)
- 室(5057)
- 职业(4993)
- 教育(4883)
- 范(4834)
- 师范(4732)
- 实验(4591)
- 中心(4583)
- 科学院(4475)
- 管理(4429)
- 院(4365)
- 实验室(4347)
- 技术学院(4235)
- 重点(4168)
- 州(4041)
共检索到42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凤海,1966年3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所长,辽宁省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分中心主任,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玉米岗位专家,国家爆裂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主持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和辽宁省高等学
关键词:
辽宁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主持人李凤海(1966- ) ,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所长。辽宁省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分中心、沈阳市特种玉米遗传育种尘理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泽辉 吴迅 王安贵 祝云芳 郭向阳 刘鹏飞
【目的】超亲优势作为杂种优势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广泛用于生产实践,但对其认识仍处于不断加深中,对超亲优势数量遗传学理论进行推导,为玉米育种的理论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在综述前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实践,基于加性-显性模型推导超亲优势数学表达式,探讨超亲优势可能的遗传基础及其在指导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方面的应用。【结果】基因型尺度模型下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的数学表达式分别为MPH_(F_1)≈Σdy~2及HPH_(F_1)≈Σy(d-a)和LPH_(F_1)≈Σ(d+a);单个位点下双亲基因频率差异和超显性效应是超亲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在多个位点下显性效应和上位性均会影响超亲优势表现。【结论】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的数学表达式MPH_(F_1)≈Σdy~2和HPH_(F_1)≈Σy(d-a)能很好地用于指导玉米育种实践。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张瑞富 高聚林 刘志雄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农户(NH)、高产高效(GCGX)、再高产(ZGC)和再高产高效(ZGCGX)4种栽培模式下春玉米根系的时空分布及生理特性。研究表明,不同土层春玉米根重生育期内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各生育时期均为ZGCGX>ZGC>GCGX>NH;不同土层春玉米根重占总根重的比例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0~20 cm表现为NH>GCGX>ZGC>ZGCGC,20~40 cm和40~60 cm表现为ZGCGX>ZGC>GCGX>NH;不同栽培模式吐丝期根系活力最大,乳熟期最小,均为ZGCGX>NH>GCGX>ZGC;SOD和POD活性在吐丝...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久然 李春辉 宋伟 王元东 张如养 王继东 王凤格 田红丽 王蕊
【目的】选择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解析,为玉米育种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选用344份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时效性的玉米自交系,其中包括美国主要杂种优势群、由国内地方种质发展来的杂种优势群、由美国商业化杂交种选系发展来的杂种优势群以及近年来在中国玉米育种中应用的新种质。利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包含3 072个SNP位点的Maize SNP3072芯片对供试自交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揭示其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在344份自交系中,3 072个SNP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X群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秋明
<正>罗军,男,生于1965年10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国际山羊学会中国区主任、亚澳奶山羊协作网主席、中国奶业协会奶山羊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羊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第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四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羊遗传资源委员会顾问,曾任第一、二、三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羊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德国,男,1967年8月出生,山东省莱芜市人,沈阳农业大学二级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园艺作物栽培生理与生态学术方向学术带头人。曾任园艺学院副院长。兼任沈阳农业大学果树栽培与生理生态学术创新团队和沈阳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北冷凉气候区苹果研发中心负责人,国家果树种质沈阳山楂圃主任,沈阳山楂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辽宁省果
关键词:
栽培生理 园艺作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晨 边少锋 赵洪祥 张丽华 闫伟平 历艳璐 王俊鹏 张治安
为系统研究半干旱区玉米应对不同栽培模式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种植提供有效的栽培模式。采用大田试验的方式,设置对照模式(CK)、农户习惯模式(T1)和优化栽培模式(T2)3种栽培模式,研究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生长发育、叶片生理特性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和T1处理相比,T2处理玉米在成熟期(R6)期的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P<0.05),叶面积指数(LAI)在R3与R6期显著增加(P0.05),但T2处理的株高均高于T1处理。与CK和T1处理相比,T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表观叶肉导度(AMC)在R1与R3期均显著增加(P<0.05),气孔限制值(Ls)在R3期显著下降(P<0.05)。T2处理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在R3期均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P<0.05),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显著低于CK和T1处理(P<0.05)。T2处理玉米的产量、穗粒数、百粒质量、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均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P<0.05)。采用优化栽培模式(T2处理),半干旱区玉米在产量、生长发育、资源利用效率、叶片生理特性和氮代谢酶活性方面均表现较佳,这种栽培模式相比传统的农户模式,更适合作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栽培的一种优化栽培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毕文波 张瑞富 范秀艳 肖丽 高聚林 刘志雄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农户(NH)、高产高效(GCGX)、再高产(ZGC)和再高产高效(ZGCGX)4种栽培模式下春玉米冠层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和层位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为ZGCGX>ZGC>GCGX>NH,棒三叶差异最大。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为吐丝期高于乳熟期。吐丝期和乳熟期春玉米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ZGCGX>NH>GCGX>ZGC。吐丝期各栽培模式间差异不显著;乳熟期ZGCGX模式与NH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GCGX、ZGC模式。吐丝期和乳熟期春玉米冠层光合能力表现为:ZGCGX>ZGC>GCGX...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甫绨,男,1 66年4月生,博士,沈阳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重点博士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作物学"学术带头人,沈阳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所长。曾任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先后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农业部、科技部、辽宁省科技厅项目函审专家,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旭光 冯勇
以内单4 号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1/2) 实施方案,通过建立群体光合性能指标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主要栽培因素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叶面积系数(LAI) 和总光合势(LAD) 与产量的关系呈单峰曲线变化,当最大LAI< 5-8 或总LA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淑华 冯志茹 孙丽楠 赵淑芬
通过对4个青贮玉米进行高产栽培示范结果表明,科多八号和科多四号初期生长较缓慢,日生长量分别为3.51cm/d和3.18cm/d,7月30日后生长加快,日生长量达到4.66cm/d和5.36cm/d,科青一号和英红玉米则正好相反;在4个品种和两个施肥处理中以科多四号和科多八号产量较高,施肥为N37.5P225K225的处理中,科多四产量最高,达到143578.5 kg/hm2,经济效益最好,达到11486元/hm2,4个品种的产量(114767.6~143578.5kg/hm2)均高于处理N37.5P225K150的产量(98814.0~120244.5kg/hm2);科多四号和科多八号叶量丰富...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栽培技术 研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华 梁熠 赵明 王敬亚 吴亚男 刘明
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春玉米群体结构调控效益的影响,旨在通过栽培方式的调控,构建合理的玉米冠层微环境,提高群体生产力,为玉米高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宽窄行搭配(Tr3:76 cm×38 cm)与等行距种植相比较,株型下部平展,上部叶片紧凑,使玉米植株形态得到优化,有利于光的截获和光能的利用。增强了群体内的通风透光能力,在宽行和窄行测定中Tr3穗位下层的透光率分别比等行种植高76.1%和25.7%,穗位层的透光率与等行相比也有显著差异,辐射分布得到改善,尤其是增加了植株中下部的透光率,提高光能利用率;冠层内CO2浓度表现为穗位上部>穗位下部>穗位中部,宽窄行与等行距种植在穗位及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少援 朱应远 曹林 董发文 朱文亮 邱长吉 张满昌
玉米“四两”高产栽培技术,旨在鄂西北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进行熟制改革,改旱地两熟制为三熟制。创建两苗(春、夏玉米营养钵育苗)、两膜(春玉米钵苗塑膜覆盖、中高山玉米地膜栽培)、两定(定产定肥)、两保(保土保水)(即“四两”)的农业系统工程措施,实现年产粮食18134kg/hm2,利润5495元/hm2。与两熟制比,粮食增产10409kg/hm2,净增154%。
关键词:
丹江口市 玉米 “四两”栽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峻岭 魏由庆 崔光泉
本试验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肥、磷肥、密度三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函数模型,获得了夏玉米亩产高于600公斤同时亩净产值超过250元的优化栽培方案。在本试验条件下三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磷肥、氮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