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9)
- 2023(1149)
- 2022(933)
- 2021(975)
- 2020(934)
- 2019(2286)
- 2018(2176)
- 2017(4395)
- 2016(2424)
- 2015(2765)
- 2014(2905)
- 2013(2876)
- 2012(2510)
- 2011(1979)
- 2010(2256)
- 2009(2339)
- 2008(2730)
- 2007(2209)
- 2006(1885)
- 2005(1867)
- 学科
- 管理(7827)
- 业(7799)
- 企(7248)
- 企业(7248)
- 财(6263)
- 务(5567)
- 财务(5566)
- 财务管理(5555)
- 企业财务(5111)
- 济(4724)
- 经济(4720)
- 会计(3685)
- 方法(2480)
- 学(2256)
- 数学(2088)
- 数学方法(2058)
- 银(1974)
- 银行(1972)
- 融(1614)
- 金融(1613)
- 制(1523)
- 行(1423)
- 会计学(1404)
- 贸(1295)
- 贸易(1293)
- 审计(1292)
- 易(1284)
- 家(1267)
- 国家(1242)
- 理论(1177)
- 机构
- 学院(30204)
- 大学(28885)
- 管理(11215)
- 财(11144)
- 济(10402)
- 中国(10252)
- 经济(10074)
- 理学(9250)
- 理学院(9182)
- 管理学(9071)
- 管理学院(9029)
- 会计(8442)
- 财经(7401)
- 研究(6790)
- 银(6688)
- 经(6489)
- 银行(6462)
- 行(6052)
- 京(6022)
- 江(5788)
- 财经大学(5245)
- 中心(4842)
- 人民(4651)
- 农(4644)
- 州(4577)
- 会计学(4429)
- 会计学院(4082)
- 学会(4071)
- 国人(4041)
- 中国人(4027)
共检索到54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俞刚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因不允许编制“多借多贷”会计分录,反而使科目对应关系不清楚,人为地将一项完整的会计业务分割开来的问题。编制分录应作适当的变通,即允许编制“多借多贷”分录,但这种变通是相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利刚 陈少强
地方政府举债有助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缓解年度间支出与需求相差过于悬殊的矛盾,也有助于实现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稳定和加快民主化进程。但地方政府举债能否最终实施,要充分考虑举债的风险以及举债所必备的基础和条件。作者认为,中国地方政府举债是一种发展趋势,但不宜马上推行。当前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各项制度建设,并在“激励加约束”政策的指导下逐步发展地方债券市场。“激励”政策是指从法律上明确授予地方政府举债的权力,“约束”政策则要求省一级政府遵循严格的预算平衡规则,并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程序、使用方向进行严格限制。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财政体制 举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林芳立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在1990年第8期上刊登上了李国华同志的《这种情况该不该用“多借多贷”》一文。对其观点,笔者读后甚是赞同。虽然传统的财会教材和新的《医院会计制度》都规定不能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加新
读了《卫生经济研究》1989年第3期高玉麟同志的《编制"多借多贷"会计分录的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一文之后,对文中一些观点不敢苟同,在此与高玉麟同志商榷.在医院实际发生的记帐业务中,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就会把某一会计事项,人为地分割成两张或两张以上的记帐凭单.如《探讨》中所举的3个例子,是否只有采用"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才能反映实际情况呢?依笔者之见,未必尽然.下面依次对《探讨》中的3个例子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国华
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按照医院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借贷记帐法允许填制“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但不允许填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这也是目前许多会计教材及各种会计制度中“正统”的统一提法。医院新会计制度中借贷记帐法不允许多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木清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元祥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发表了几篇探讨“多借多贷”的文章,有的提出复杂业务可用“多借多贷”,有的提出可用其它借贷方法替代,以避免对应关系混乱。笔者认为属于多类经济组合往来的业务(简称多类往来),必须用“多借多贷”。理由是: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任宪华
案情简介2014年10月28日,秦先生申请其母魏女士(61岁)2014年3月1日上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死亡为工伤,并提交魏女士未领取养老待遇证明和冒王女士(48岁)之名签订的劳务协议。2014年11月10日受理后,上级业务机构根据新施行规范性文件指出本案不存在劳动关系,①2015年1月6日撤销受理决定、次日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秦先生不服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沈同仙
劳动合同中能否就劳动者履行合同期限约定违约金一直是我国劳动法学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劳动法》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为地方立法和司法实践留下较大的空间。无论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其身份均为劳动者,但由于他们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他们辞职或提前解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不同。毫无疑问,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辞职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普通劳动者。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曾瑞孝
医院每天都有住院收入,都得填报收入日报表,都要编制会计分录。其经济业务,纯系对住院病人医疗费(预交款)的收、退、欠。常用的会计帐户即有:医疗预收款、医疗应收款、医疗收入、药品收入、现金和银行存款等等。基本上每天均会发生多借多贷的经济业务。如按照一借多贷、一贷多借的原则,必须将一个事项分成几笔帐。兹将在4个试点医院随意抽查1天的住院收入日报表及其会计分录进行比较如下(抽查材料较长从略——编者)。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邵甫林 茅培功
关于不允许编制“多借多贷”会计分录这个问题,在过去几乎已是“定论”。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以后,我们陆续收到了几位同志来稿,提出对医院的某些业务,应该允许“多借多贷”。我们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进行讨论,反响相当热烈。这里我们摘发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希望通过必要的争论明晰不够清楚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季诚钧
2008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要求所有独立学院按照文件精神完成规范设置与资产过户工作。独立颁发学士学位证书,五年内通过考查验收后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古华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在计提各项资产减值损失时要做纳税调增,转回时做纳税调减。很多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常常会发生错误。本文以建设银行贷款为例说明允许在税前扣除的资产准备金的纳税调整过程。
关键词:
资产准备金 汇算清缴 清算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