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8)
2023(6890)
2022(5713)
2021(5380)
2020(4344)
2019(9832)
2018(9951)
2017(17746)
2016(10006)
2015(11018)
2014(11314)
2013(10586)
2012(10005)
2011(9207)
2010(9695)
2009(8845)
2008(8616)
2007(7953)
2006(7241)
2005(6606)
作者
(28519)
(23768)
(23360)
(22531)
(15331)
(11130)
(10835)
(9200)
(9190)
(8880)
(7986)
(7848)
(7832)
(7664)
(7627)
(7264)
(7044)
(7021)
(7012)
(6820)
(6146)
(5856)
(5825)
(5484)
(5413)
(5394)
(5296)
(5229)
(4930)
(4904)
学科
(31201)
经济(31148)
管理(27734)
(24334)
(19478)
企业(19478)
中国(12031)
(11836)
(10200)
(9718)
方法(9067)
(8798)
(8324)
银行(8305)
(8175)
业经(8102)
(8088)
(7788)
金融(7781)
(7494)
贸易(7491)
数学(7456)
(7319)
(7312)
数学方法(7273)
农业(7252)
地方(7150)
理论(6818)
及其(6667)
教育(6563)
机构
学院(136400)
大学(135497)
(52856)
研究(52003)
经济(51411)
管理(48337)
理学(39957)
理学院(39486)
中国(39467)
管理学(38757)
管理学院(38475)
科学(30490)
(29775)
(27990)
(26924)
(24387)
研究所(24130)
中心(23484)
(23192)
(20712)
师范(20498)
财经(20300)
(19370)
北京(19340)
农业(19067)
业大(19064)
(18278)
(18221)
技术(17099)
(16453)
基金
项目(84951)
研究(66786)
科学(65608)
基金(58213)
(50560)
国家(50054)
科学基金(41342)
社会(39341)
社会科(37075)
社会科学(37066)
(33934)
教育(31586)
编号(29385)
(29104)
基金项目(28905)
成果(26759)
自然(25194)
自然科(24590)
自然科学(24577)
资助(24401)
自然科学基金(24139)
课题(21865)
重点(19290)
(19045)
(18550)
(18335)
(17887)
项目编号(17850)
(17348)
创新(16173)
期刊
(66021)
经济(66021)
研究(46360)
中国(32913)
教育(24831)
(23431)
(20850)
学报(20797)
管理(19127)
科学(18377)
(17357)
金融(17357)
大学(15868)
农业(15814)
学学(14423)
技术(12420)
业经(11350)
经济研究(10523)
财经(9600)
(8311)
图书(8137)
(8017)
问题(7987)
(7964)
国际(7890)
(7627)
论坛(7627)
职业(7445)
世界(7119)
(6470)
共检索到225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葛汉文  
作为二战结束以来实现"自由霸权秩序"设想的关键性政治/军事安排,在过去70年时间里,美国组建和主导的全球同盟体系以确保其在战后国际体系中"首要地位"的实现与巩固为目标,直接服务于不同阶段美国的大战略缔造。冷战结束以来,该体系在进一步扩张同时,其战略价值受到美国战略学界的不断质疑。特朗普执政后,在美国大战略总体调整背景下,美国同盟政策出现较大变动,试图在继续维持对该体系绝对主导、继续享有其战略益处同时,削减自身的投入成本,并极力向其盟国转嫁战略负担。美国同盟政策调整,进一步加剧了同盟体系内部的不和与能力的弱化,未来趋向将直接影响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甚至全球权势结构变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云飞  
在霸权实力衰退的背景下,美国推动亚太盟国体系网络化的重要动力来自于减轻本国担负的安全责任和减少相应的成本支出,以便继续维持霸权地位。特朗普上台之后,一方面要求亚太盟友加强防务分担,另一方面则是火速退出TPP,联盟内部源于对美国实力下滑担忧的信任危机加剧。由此形成了如下困境:实力下滑的美国希望通过责任转移,减少本国战略支出;而责任转移后,又催生了盟国中对美国安全保证的信任问题,从而影响霸权地位的维系。与此同时,受到中国崛起因素的冲击和联盟内部利益契合度下降的影响,亚太同盟体系网络化之路面临重重考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云飞  
在霸权实力衰退的背景下,美国推动亚太盟国体系网络化的重要动力来自于减轻本国担负的安全责任和减少相应的成本支出,以便继续维持霸权地位。特朗普上台之后,一方面要求亚太盟友加强防务分担,另一方面则是火速退出TPP,联盟内部源于对美国实力下滑担忧的信任危机加剧。由此形成了如下困境:实力下滑的美国希望通过责任转移,减少本国战略支出;而责任转移后,又催生了盟国中对美国安全保证的信任问题,从而影响霸权地位的维系。与此同时,受到中国崛起因素的冲击和联盟内部利益契合度下降的影响,亚太同盟体系网络化之路面临重重考验。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归泳涛  
在对华“脱钩”政策难以奏效的情况下,美国开始推进“集体韧性”战略,即纠集所谓的志同道合国家构筑排除中国的技术联盟和供应链联盟。日本在这一新的联盟网络中处于关键地位。美日两国在出口管制、外资审查、半导体制造、移动通信网络和数字贸易规则等一系列经济安全政策领域启动了双边及多边合作,迈出了走向经济安全同盟的步伐。但美国的政策服务于本国优先的国内政治和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与日本等盟友的立场存在分歧。日本则试图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在安全与经济之间保持平衡。面对经济安全政策、经济民族主义和经济全球化这三股相互竞争的潮流,美日两国都提升了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有可能形成“联手制华”的格局。对此,中国应坚持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战略方向,在加强自身竞争力和韧性的同时,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田旭  
联盟既是美国遏制竞争对手的主要依托,也是其维持自身在联盟内部主导权的重要工具。在"美国优先"理念的指引下,特朗普执政后美国的对外战略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联盟在美国外交事务中的重要性下降。但美国仍然尝试通过转嫁成本的方式来维护其在联盟体系中的优势地位。联盟成本分担问题成为特朗普向其盟友"开火"的抓手。在特朗普的高压态度下,部分盟友已增加了军费支出。同时,特朗普执政后美国的联盟政策更为务实,不再刻意追求美国与盟友之间在意识形态和制度上的契合。然而,由于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美国传统盟友开始质疑其治下美国的战略信誉。其盟友或被迫选择"自力更生"的内向型策略,亦或选择"对冲风险"的外向型策略来应对特朗普政策所造成的不确定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康强  
●欧共体已进入统一大市场阶段,境内实现货物、人员、资本、服务四大自由流通。这对欧共体支柱之一的海关同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海关同盟在海关立法、监管、手段、执行和培训等一系列海关政策方面逐步达成协议及统一,以实现具有现实意义的海关同盟。面对这些实际问题,《欧共体海关同盟战略性政策调整》一文,作了认真的阐述,并对由关税同盟走向海关同盟,海关同盟与大市场的相互关联性及其将面临的挑战,海关同盟的政策调整对我国的影响等具体问题,也都作了说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建波  张景全  
朝鲜半岛危机与美国东北亚同盟体系的构建与演化关系密切。2010年至2011年初,朝鲜半岛危机呈现出新的特点,美日、美韩同盟的演变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呈现出新的变化。此轮朝鲜半岛新危机的特点是,海上危机与核危机并发。美国东北亚同盟体系的新变化是,同盟反应以军事压制为主,双边同盟强化并赋予新的内容,三边同盟趋势化且日韩互动提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罗伯特·罗兹  梅伟惠  
本文探讨了特朗普政府关于科学和知识追求、种族多样化、性别相关问题、师生国际化、营利性高等教育部门以及大学成本控制等六个方面的基本观点和立场。这些论断和分析主要基于特朗普及其核心团队成员所支持的政策立场和意识形态,也基于政治和政策分析家发表的相关文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扬  
责任分担是国际政治同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它对同盟的存在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美日同盟自成立以来,就面临着深刻而突出的责任分担问题,这一问题伴随着美日同盟的转型与发展。美日同盟责任分担的调整将直接推动日本走向国家"正常化",美日双边关系将从依附型逐渐走向"平等伙伴"。同时,日本在同盟体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将对美日双边、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景全  
同盟视野是指缔结同盟的国家通过同盟所要追求的以安全、军事为主的关切范围,它主要通过同盟条约中的同盟覆盖区域的形式体现。关切主要是一种基于利益之上的主观判断,覆盖区域主要是基于利益之上对地理空间范围的主观判断,因此,同盟视野既具有客观的地理性,又具有主观的判断性。同盟视野不同于同盟目标和同盟针对对象。同盟视野概念的提出有利于理解同盟这一概念,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和丰富同盟理论。同盟视野是同盟得以存在的实质性内涵和逻辑支撑之一。同盟视野重合程度高,则同盟持续的时间长,运行更有效;反之,则同盟持续的时间短,运行效率低。同盟视野的类型分为地区性与全球性、静态性与动态性,同盟类型的不同及其转化对同盟存续意义重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扬  
责任分担是国际政治同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它对同盟的存在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美日同盟自成立以来,就面临着深刻而突出的责任分担问题,这一问题伴随着美日同盟的转型与发展。美日同盟责任分担的调整将直接推动日本走向国家"正常化",美日双边关系将从依附型逐渐走向"平等伙伴"。同时,日本在同盟体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将对美日双边、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潘国政  
就20世纪90年代强化后美日同盟的未来发展,美国学者提出了“维持同盟现状”、“适应日本的崛起”、“渐进主义”、“成熟的伙伴”等观点,其中对美国新政府影响最大的是“阿米蒂奇-奈报告”,这一报告呼吁美国政府基于美英特殊关系的模式提升美日双边安全关系,并确定有6个领域需要作重大调整才能创造一种成熟的伙伴关系和持久的美日同盟。这些主流思想学派存在着一个共同观点和目标,即都支持美国政府维持或加强美日同盟关系。他们都认为美日同盟对于亚太地区的长期和平与稳定,特别是两国的安全利益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必须予以维持或强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家成  
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走向衰亡,相反却日益巩固。这一战略态势的形成,主要是美国基于同盟内外状况深思熟虑、运筹帷幄的结果。控制日本"异动"的战略需要,孕育了美日同盟日益巩固的内部动力;而遏制朝鲜"威胁"和制衡中国"崛起"的战略诉求,则构成了美日同盟不断强化的外部推力。在这三重同盟战略目标的导引下,美国对美日同盟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指向进行了深入调整,使它逐渐适应了冷战后的新现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