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8)
- 2023(3968)
- 2022(3353)
- 2021(3127)
- 2020(2574)
- 2019(5865)
- 2018(5502)
- 2017(10469)
- 2016(5802)
- 2015(6172)
- 2014(5975)
- 2013(5634)
- 2012(5328)
- 2011(4845)
- 2010(5064)
- 2009(4566)
- 2008(4517)
- 2007(4611)
- 2006(4055)
- 2005(3713)
- 学科
- 济(19919)
- 经济(19890)
- 管理(18632)
- 业(17604)
- 企(14501)
- 企业(14501)
- 农(7492)
- 财(7444)
- 中国(7203)
- 家(6030)
- 业经(5920)
- 国家(5861)
- 农业(5429)
- 地方(5312)
- 方法(5196)
- 贸(4843)
- 贸易(4841)
- 制(4808)
- 易(4770)
- 策(4320)
- 财政(4236)
- 划(4231)
- 银(4203)
- 银行(4192)
- 融(4130)
- 金融(4130)
- 行(4069)
- 数学(3970)
- 数学方法(3896)
- 技术(3825)
- 机构
- 学院(77443)
- 大学(76709)
- 济(30901)
- 经济(30127)
- 管理(29165)
- 研究(28351)
- 理学(24508)
- 理学院(24234)
- 管理学(23930)
- 管理学院(23766)
- 中国(20678)
- 财(16313)
- 京(16006)
- 科学(15768)
- 所(14303)
- 研究所(12758)
- 中心(12475)
- 江(12298)
- 财经(12158)
- 农(12064)
- 范(11026)
- 经(11015)
- 师范(10949)
- 院(10457)
- 北京(10281)
- 州(10194)
- 业大(9503)
- 农业(9345)
- 经济学(9072)
- 财经大学(8855)
- 基金
- 项目(48731)
- 研究(38040)
- 科学(37926)
- 基金(34443)
- 家(29982)
- 国家(29710)
- 科学基金(24617)
- 社会(23695)
- 社会科(22475)
- 社会科学(22465)
- 省(18686)
- 教育(17472)
- 基金项目(17440)
- 划(16290)
- 编号(16153)
- 自然(14595)
- 自然科(14250)
- 自然科学(14243)
- 成果(14217)
- 自然科学基金(14003)
- 资助(13788)
- 课题(11748)
- 发(11270)
- 重点(11266)
- 部(10879)
- 性(10485)
- 创(10109)
- 项目编号(9997)
- 年(9759)
- 制(9752)
共检索到125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舒君
特朗普上任后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全面展示了其政府的方针政策。其中,中南亚地区安全战略以全面巩固美国在阿富汗势力为抓手,依赖印度,敲打巴基斯坦,提防中国。特朗普政府的中南亚战略与往届政府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印度的倚重。随着国力的增强,在美国的帮助下,印度国际地位进一步上升,在处理自身与中南亚地区国家关系上发挥了更大的主观能动性。但特朗普政府的中南亚安全战略仍面临现实困境,印度、巴基斯坦、中亚国家以及阿富汗都存在不确定因素。特朗普政府的中南亚安全战略与其印太战略相呼应,借重印度的同时也得到了印度的积极回应。
关键词:
《国家安全战略》 特朗普政府 中南亚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豫新 倪超军
自古以来,新疆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还是从地缘经济角度考虑,新疆与中南亚区域经济整合趋势是不可避免的。环新疆经济圈概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明确了中国新疆参与中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可以预见,21世纪的新疆将成为沟通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中介纽带,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循环与协作的"催化剂"和"推进器",成为欧亚大陆的又一国际经贸中心,从而为"大中华经济圈"在世界东方的崛起做出历史性的贡献。本文在环新疆经济圈概念背景下,深入分析了新疆在中国与中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逄锐之
离岸制衡战略是美国基于其相对孤立的地缘政治优势、雄厚的国家实力和全球同盟体系所制定的,旨在维持和延长其全球霸权优势、削弱潜在地区霸权国家影响,同时避免与其发生直接冲突的国家安全大战略。从小布什政府开始,美国在亚太地区开始奉行以对华制衡为中心的战略,其要义是在防止与中国产生直接对抗的同时,在该地区扶植与中国邻近的国家,以达到削弱中国在该地区影响、防止中国成为该地区主导国家、维持美国在该地区主导地位的目的。奥巴马政府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印太"政策战略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小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亦体现了离岸制衡战略的思路。美国的亚太战略今后将长期遵循这一战略的基本逻辑。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钊龙
维持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性,美国将其视为维持经济安全、军事安全,进而以实力维护美国霸权的关键。近年来,中国在量子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先进网络通信等第四次科技革命前沿技术领域实力的快速增长,日益引起美国的“科技战略焦虑”。为“迟滞”中国科技实力快速上升的势头并继续确保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特朗普政府依据“自强”与“弱它”的双重逻辑,围绕科研资助、创新激励、专利保护、科技转化、人才培引、外部竞争六大政策重点对美国科技战略进行了力度空前的革新。拜登政府上台后,基本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科技战略的整体思路,围绕“自强”与“弱它”并重的战略逻辑,拜登政府还对特朗普政府的科技战略举措进行了强化与完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建辉 郑易平
奥巴马担任总统后期,美国就开始对其对外战略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标志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特朗普和奥巴马调整手段不同,但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重振美国雄风。特朗普政府的主要调整有:提出"印太战略"、缓和美俄关系、制裁伊朗、采用"以压促谈"解决朝鲜问题以及遏制中国。美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受着杰斐逊主义、威尔逊主义、汉密尔顿主义以及杰克逊主义等四个学派的影响。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战略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受杰克逊主义主导,而杰克逊主义之所以能成为主流外交意识形态与美国在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五大问题有直接关联。特朗普政府对外战略调整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遇到的阻碍都不小,尤其是国内问题是决定其对外战略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美国最严重的国内问题是贫富分化和中产阶级萎缩问题,对美国的社会稳定构成了严峻挑战,但其缓和的可能仍然是存在的,特朗普政府对外战略调整取得一定成效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吕虹 孙西辉
自2017年10月以来,特朗普政府频频提及"印太"概念和"印太"地区,美国的"印太战略"越来越清晰。2018年4月之后,特朗普政府官员解释了"印太战略"的含义并表示美国正在制定"印太战略"的细则,这表明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在理念和政策层面已经初步成形。特朗普出台"印太战略"具有双重动因,其中"结构性矛盾"是主导变量,"特朗普主义"是中介变量。"印太战略"主要围绕中国展开,具有战略持久性、战术易变性和内在矛盾性等特点。该战略将在一定时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战略压力,中国需要在正确认识其内在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应对,基本思路是勇于面对挑战、善于化解压力和重在内部建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勇
中南亚地区与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接壤。历史上,中南亚安全环境与中国的西部稳定密切相关,而中国西部安全环境又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影响中南亚地区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地区安全热点问题,二是美国和俄罗斯等大国因素对中南亚安全环境的影响。21世纪初,中国的西部安全战略的首要目标就是维护和促进中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为基础,与中南亚国家建立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与该地区的主要大国寻求共同利益,力争在热点问题上达成共识。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玉国
特朗普政权将如何改变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已成为检验美国大战略的试金石。从"特朗普现象"来看,美国孤立主义倾向表明美国对霸权思维方式的变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的"战略收缩";从"特朗普冲击"来看,美国对亚太政策的思维范式、战略优先度的考量以及秩序塑造方式等,都有新认识和新变化。这些客观上决定了特朗普政权将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予以转变与重塑。总体上看,特朗普政权的亚太战略的调整,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亚太治理方式、方法的变革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美国霸权逻辑和战略理念转变或转向的问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玉国
特朗普政权将如何改变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已成为检验美国大战略的试金石。从"特朗普现象"来看,美国孤立主义倾向表明美国对霸权思维方式的变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的"战略收缩";从"特朗普冲击"来看,美国对亚太政策的思维范式、战略优先度的考量以及秩序塑造方式等,都有新认识和新变化。这些客观上决定了特朗普政权将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予以转变与重塑。总体上看,特朗普政权的亚太战略的调整,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亚太治理方式、方法的变革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美国霸权逻辑和战略理念转变或转向的问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宏 杨珍增
文章利用中美产品贸易、公司内贸易和美国投入产出数据,在行业层面分析了特朗普政府301征税措施对美国国内产业的影响。在行业贸易方面,美国至少有63个ISIC四分位行业的进口将会受到影响,占到了中美有贸易行业总数的34. 3%,而且这些行业受影响的贸易额及其占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来看,在受影响行业中,公司内进口比重超过25%的行业达到了30个,说明附加关税对美国跨国公司具有显著的影响;在价格影响方面,征税措施对各行业价格水平的影响较小,受影响最大行业的价格上升幅度仅为1. 75%,大部分行业价格所受影响不超过1%。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文恩
精准扶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治理贫困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贫困问题最突出的国家,逐步实现了从普通贫困、区域贫困到基本解决贫困的转变,成为世界上减贫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的贫困治理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梳理我国贫困治理政策演变过程及基本经验;阐述了精准扶贫政策的科学涵义及目标要求,分析了精准扶贫面临的现实困境及挑战,从四个方面提出精准扶贫的破解路径。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贫困识别 贫困治理 扶贫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文恩
精准扶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治理贫困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贫困问题最突出的国家,逐步实现了从普通贫困、区域贫困到基本解决贫困的转变,成为世界上减贫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的贫困治理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梳理我国贫困治理政策演变过程及基本经验;阐述了精准扶贫政策的科学涵义及目标要求,分析了精准扶贫面临的现实困境及挑战,从四个方面提出精准扶贫的破解路径。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贫困识别 贫困治理 扶贫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文恩
精准扶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治理贫困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贫困问题最突出的国家,逐步实现了从普通贫困、区域贫困到基本解决贫困的转变,成为世界上减贫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的贫困治理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梳理我国贫困治理政策演变过程及基本经验;阐述了精准扶贫政策的科学涵义及目标要求,分析了精准扶贫面临的现实困境及挑战,从四个方面提出精准扶贫的破解路径。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贫困识别 贫困治理 扶贫政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武友德 段洁云 张磊
以"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为指导思想,积极凝炼专业优势与特色。形成了"四个基础、三个特色、两个平台、一个目标"的有效模式。培养既具有专业背景和语言优势,又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云南是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和多民族聚居区,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2011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凤志 丁菱
"极限施压"政策是否是朝鲜在2018年回到无核化谈判轨道的决定性因素,是学界的一大研究热点。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随即对朝改行"极限施压"政策,利用美国的超强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对朝鲜实施全方位的高压威吓、惩罚和孤立,以迫使朝鲜弃核求和。2018年朝鲜半岛局势发生新变化,从金正恩的新年讲话、平昌冬奥会、朝韩板门店宣言到美朝签署联合声明,美朝关系发生新变化,朝鲜半岛显露和平曙光。特朗普政府对朝"极限施压"政策的战略意图是先"极限施压"迫使朝鲜屈服再与其接触,其与金正恩政府先确立可信拥核事实再逼美和谈的战略意图发生共振,使得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大为缓和。美朝第二次首脑会晤无果而终,表明半岛无核化进程不会一蹴而就。鉴于美朝之间根深蒂固的敌意与不信任,"极限施压"将长期作为美国対朝政策的基本面。探讨特朗普政府对朝"极限施压"政策及其特点、效能,对于认知朝鲜半岛局势变化及其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