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
2023(1060)
2022(809)
2021(779)
2020(633)
2019(1506)
2018(1519)
2017(2809)
2016(1531)
2015(1720)
2014(1664)
2013(1681)
2012(1587)
2011(1567)
2010(1630)
2009(1581)
2008(1560)
2007(1222)
2006(1178)
2005(1065)
作者
(4449)
(3711)
(3530)
(3490)
(2376)
(1744)
(1704)
(1452)
(1424)
(1375)
(1233)
(1163)
(1155)
(1140)
(1118)
(1106)
(1075)
(1063)
(1059)
(1026)
(901)
(901)
(842)
(842)
(831)
(797)
(795)
(778)
(776)
(743)
学科
(4984)
经济(4971)
(2260)
金融(2260)
中国(2179)
世界(2001)
(1935)
管理(1804)
(1706)
银行(1704)
(1688)
(1598)
方法(1403)
(1299)
业经(1298)
贸易(1298)
(1283)
(1205)
企业(1205)
(1203)
数学(1191)
数学方法(1142)
中国金融(1119)
教育(979)
世界经济(949)
产业(940)
问题(939)
农业(929)
信息(911)
关系(865)
机构
大学(23129)
学院(20261)
研究(10507)
(8088)
经济(7918)
中国(7193)
科学(6033)
(5875)
管理(5742)
(5646)
研究所(5324)
(4866)
师范(4842)
理学(4709)
理学院(4618)
教育(4614)
管理学(4467)
管理学院(4414)
师范大学(4256)
中心(4192)
(4065)
北京(4020)
(3731)
(3518)
农业(3284)
(2994)
研究院(2961)
科学院(2775)
业大(2767)
(2685)
基金
项目(12625)
科学(9651)
研究(9632)
基金(8961)
(7869)
国家(7791)
科学基金(6037)
社会(5665)
社会科(5345)
社会科学(5342)
教育(5010)
(4402)
(4322)
成果(4268)
基金项目(4239)
资助(3853)
编号(3848)
自然(3607)
自然科(3497)
自然科学(3495)
自然科学基金(3443)
(3045)
重点(3016)
课题(3014)
(2754)
(2675)
教育部(2638)
大学(2571)
(2515)
项目编号(2467)
期刊
(9223)
经济(9223)
研究(9194)
教育(6019)
中国(4949)
(4007)
学报(3588)
世界(3322)
科学(2994)
农业(2920)
(2852)
金融(2852)
大学(2843)
国际(2744)
管理(2352)
(2226)
(2216)
学学(2161)
图书(1872)
(1822)
比较(1768)
世界经济(1658)
经济研究(1572)
(1515)
论坛(1515)
书馆(1476)
图书馆(1476)
技术(1182)
财经(1101)
问题(1054)
共检索到37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阿米塔·阿查亚  周扬  彭宁楠  
一、多元复合世界秩序在当今时代,所有国家,无论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还是像中国这样处在崛起中的国家,都身处于同一世界秩序之中,且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正在重新定义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含义。2014年我出版了《美国世界秩序的终结》一书英文版,这本书的中文版今年刚刚面世。该书是在特朗普当选之前出版的,因此我根本不知道也不敢想象他会当选美国总统。当时,我提到的"秩序"概念是指奥巴马时期美国主导的自由世界秩序,这一秩序在乔治·W·布什入侵伊拉克之后遭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孔元  
身份政治是个新事物,它的新不仅限于在哲学和社会学意义上解释,还需要放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来理解。身份政治的历史针对性,在于它同构于世界秩序演变的过程之中。它产生于第三世界人民反抗白人殖民者的解放运动中,在冷战之后,又以文化多元主义的姿态,跻身于资本主义体制内,从革命政治蜕变为表演政治。普世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消解了白人文化,并最终引发他们的反抗,激发了白人身份政治的产生,并成为反全球化的新力量。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燕  
冷战后兴起的多边主义研究在经历了一个研究活跃期后就形成了制度主义和原则导向的二元分野,其中制度主义理论的繁荣迅速掩盖了其他分支的声音,并使多边主义研究本身都趋于沉寂。多边主义并非新事物,20世纪以来始终是与世界政治经济危机和秩序重建相伴相生的,危机破坏了旧的共识和世界秩序,秩序重建要基于新的共识,而多边主义的本质就是协商一致、达成共识。共识可能表现为具体的制度,也可能仅仅是模糊的原则。特朗普执政的四年间,美国背弃多边主义维持合作的前提,严重破坏了二战后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共识。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的世界政治分裂危机后,国际社会寻求合作正在缓慢复苏。从拜登政府的相关主张来看,"伙伴关系"和气候议题是新特征,但是追求协商一致和达成共识的本质未变,因此多边主义仍将是重建世界秩序的基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孔庆茵  
伴随冷战的结束,旧秩序解体,什么样的新秩序才是最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 目前,国际社会主要存在着 3种世界秩序模式:单极霸权秩序、两极对抗秩序和多极均衡秩序。单极霸权秩序早已成为历史,这种模式与当今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相悖。在国家利益仍在国际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时代,两极对抗秩序也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因此,人类最终和最佳的选择只能是多极均衡秩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简军波  
国际社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术界对这场变局的根源探讨众说纷纭,对其前景的预测也各异其趣。本文在概括当今时代主要深刻变化的表征后,分析了大变局的根源在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权力结构的变迁,使处于该体系的核心力量通过作为其“上层建筑”的现代国际关系体系,部分抛弃自由主义而试图阻止体系内的权力变迁的持续,尤其表现为基于主权原则的开放交流日益被保护主义和大国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和对抗意识所取代,从而导致时代巨变。未来世界秩序的前景取决于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为结束国际社会大变局带来的混乱并重构一个更为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全球南方将承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通过非激进主义的方式改造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所依赖的新殖民主义,并促进开放性主权原则的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周方银  
中国文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于稳定与秩序的追求,中国人有较强的"风险回避"的倾向。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处于实力优势地位时建立的朝贡体制中有明确的体现。中国世界理念的第一个特征,是把建立秩序或确立有序状态置于效用函数中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之后,中国历史上追求实现的是一种等级间和谐的秩序。在操作层面上,实际存在的是一种对于体系内的行为体来说自由度很高、弹性很强的秩序安排。中国关于世界秩序的看法,也影响到中国对于国际责任的态度,并使其具有较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这样的国际责任观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清才,尚伟  
冷战结束后,世界秩序发生重大变化。新的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是,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持续不断,国际恐怖主义成为新的安全威胁,美国的新干涉主义政策成为新的战争形式。两大意识形态对抗支配国际关系的时代已经结束,国家利益重新置于外交政策的首要地位。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际相互依存关系,扩大了寻求共同利益和国际合作的基础,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和冲突。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多极均衡基础上构建世界新秩序是现实的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跃生  
近年随着特朗普执政以来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原有世界经济结构与多边贸易体系不断趋于瓦解,全球经济与贸易秩序进入混乱无序状态。本文认为,基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基础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孤立主义与保护主义再度兴起、双边主义与区域主义渐成主流、新型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这三种趋势并存将成为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领域的长期状态。而特朗普所主张所谓"公平、对等"的"三零贸易秩序"及以此为依规的新的单一美国秩序并不具有现实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邦平  
本文首先介绍了世界秩序模式规划理论,然后探讨了露丝·海霍教授根据这一理论对中国高等教育所作的预测,最后就海霍教授所提出的中国高等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蓉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也是中国深度参与的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面临重大调整的时代。国家的属性决定着内政外交中"我是谁"的身份问题。中国是一个不同于西方制度模式的发展中大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为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日益从世界政治经济体系舞台的外围走向中心。这种地位的变化与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嬗变同步发生,国际环境的干扰和破坏给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秩序中如何"趋利避害",完善制度优势、夯实发展基础、打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并积极推动和引领建立更为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环境,是实现新时代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查尔斯·P·亨利  岳经纶  胡鹰  
美国黑人对非洲发展和美国对非洲政策有着历史关系。事实上,1912年非洲人国民大会党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在此两年前成立的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的鼓舞。与有色人种协进会在美国的遭遇一样,非国大在争取多数人统治的长期斗争中,屡次被攻击为受共产党控制或影响的组织。但是,在最后2年内,这种共产主义颠覆的指控失去了当年的锋芒。苏联的解体和"世界新秩序"的崛起对美国黑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显然,苏联威胁的消失使美国丧失了对外政策中最受宠的工具。无论是寻求支持外国独裁者还是直接派兵干涉,美国通常都是打着抵制"共产主义威胁"的幌子。如今,这种威胁再也没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东宁,张玉国  
苏东剧变结束了二战以来的雅尔塔体制,也结束了冷战秩序。震荡之后,世界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带动之下,开启了真正意义的全球化大门,不再有两个阵营之间的固定壁垒,取而代之的是世界上的任何国际行为主体间都有了交流与合作的自由。国际社会体系的这种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对世界新秩序的形成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各种力量重新调整彼此之间的关系,探索自身发挥影响所能达到的限度,寄希望于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占据有利地位。正是在这样一个格局转变的时刻,国家对于利益的追求方式也在做出新的选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弗雷德·伯格斯坦  埃德温·杜鲁门  杰罗明·策特尔迈尔  王宇  
七国集团合作行动的主要目标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及促进全球金融稳定。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策取向与七国集团目标存在抵触。对此,一方面美国政府要对国际合作持开放态度;另一方面七国集团应当最大限度地影响美国的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协调需要在化解特朗普政府关于经常项目失衡和税收竞争的不利影响上发挥作用;应当在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化解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负面冲击;同时说服美国与他们一道推动金融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