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85)
- 2023(2589)
- 2022(2378)
- 2021(2211)
- 2020(1874)
- 2019(4135)
- 2018(4371)
- 2017(7222)
- 2016(4540)
- 2015(5324)
- 2014(5686)
- 2013(5455)
- 2012(5027)
- 2011(4547)
- 2010(4801)
- 2009(4259)
- 2008(4432)
- 2007(4236)
- 2006(3684)
- 2005(3434)
- 学科
- 济(12557)
- 经济(12539)
- 管理(11288)
- 业(9480)
- 企(8282)
- 企业(8282)
- 方法(5730)
- 学(5149)
- 理论(4457)
- 数学(4244)
- 财(4147)
- 数学方法(4025)
- 农(3854)
- 教学(3659)
- 中国(3607)
- 教育(3476)
- 制(3384)
- 业经(3057)
- 务(3000)
- 财务(2983)
- 财务管理(2962)
- 和(2825)
- 企业财务(2738)
- 银(2466)
- 学法(2465)
- 教学法(2465)
- 银行(2438)
- 农业(2435)
- 地方(2369)
- 行(2256)
- 机构
- 学院(65539)
- 大学(62890)
- 研究(23062)
- 管理(18632)
- 科学(18024)
- 农(17940)
- 中国(17093)
- 济(17082)
- 经济(16283)
- 理学(14957)
- 京(14825)
- 理学院(14697)
- 农业(14459)
- 所(14240)
- 管理学(14043)
- 管理学院(13943)
- 业大(13364)
- 研究所(12760)
- 江(12439)
- 省(11476)
- 技术(11440)
- 中心(10771)
- 州(10210)
- 财(9737)
- 北京(9340)
- 农业大学(9089)
- 范(8793)
- 师范(8615)
- 业(8164)
- 室(8152)
- 基金
- 项目(39012)
- 科学(27364)
- 研究(25939)
- 基金(24400)
- 家(23026)
- 国家(22797)
- 省(17669)
- 科学基金(17644)
- 划(14401)
- 自然(13149)
- 教育(12978)
- 自然科(12832)
- 自然科学(12822)
- 自然科学基金(12555)
- 社会(12179)
- 基金项目(11969)
- 编号(11930)
- 资助(11374)
- 社会科(11303)
- 社会科学(11296)
- 成果(10614)
- 课题(9347)
- 重点(9261)
- 科技(9061)
- 计划(9011)
- 发(8123)
- 创(7807)
- 科研(7725)
- 年(7671)
- 创新(7285)
共检索到106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云茜 周安定 薛至祥
通过对574份试材的综合分析研究及抗病低酚棉花新品种普棉14号的成功培育,认为:①低酚与抗(耐)枯萎病不存在遗传负相关,选育抗病低酚棉花的较佳技术路线应该是,有性杂交渗人抗源基因—早代干病圃进行一次自然淘汰和人工定向选择—无病圃和病圃对中选个体进行交替种植选择。②感病的低酚棉品种或无抗源的低酚棉组合后代,若置病圃连续种植和筛选,亦可获得抗病材料,但需时较长,选效亦差。
关键词:
特早热,抗病,低酚棉,感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显 万艳霞
杂66是利用海岛棉、陆地棉、野生棉三种间杂交后代与抗虫棉杂交而育成的,其突出表现抗棉铃虫、抗病、高产、优质。1996~1997年在河北省抗虫棉区域试验中,霜前皮棉较冀棉20号、33B分别增产73.0%和13.3%。
关键词:
棉花 杂交种 多抗 高产 选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相琼 张东铭 周宏俊 王均明
从1978年开始,选用含棉花核雄性不育基因msc1的两用系473A、抗枯萎病品种陕棉9号及抗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2号,通过杂交转育、病圃与非病圃、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双重双向选择,成功地培育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和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核不育两用系抗A1和抗A2,并对其抗性遗传、抗性与产量的配合力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用抗A1和抗A2作母本已选配成3个杂交种应用于生产。
关键词:
棉花,两用系,抗病选育,遗传,应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征彬 孟艳艳
棉花抗病鉴定是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抗病鉴定对象为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抗病鉴定方法为人工病圃鉴定 ,要求病圃中的棉花适宜发病程度是感病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达到 5 0 %左右。以相对抗病指数为抗病鉴定指标 ,根据鉴定材料的相对病指将其抗性分为免疫 (I)、高抗(HR)、抗病 (R)、耐病 (T)和感病 (S)共 5级。
关键词:
棉花 枯萎病 黄萎病 抗性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文萍 赵文革 刘建平 任小俊 南怀林 张超美
1998年在山西特早熟棉区进行棉花双膜覆盖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双膜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早熟增产效应。双膜覆盖能提高温度 ,提早生育 ,显著地促进了群体叶面积的发展进程 ,提高了群体光合生产率 ,增加了光合产物的合成和积累 ,并使之得到合理分配 ,最终获得早熟、优质、丰产
关键词:
棉花 双膜覆盖 生物学特性 生理学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明秋 牟金贵 王玉海 刘学岷 刘晓东
早心白是河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原蔬菜花卉研究所)培育的抗病、优质、早熟的大白菜杂交一代新品种。生长期58 d,株高45 cm,叶长40 cm,宽25 cm。外叶绿,成熟时似莲花状,叶球合抱,心叶白绿,鲜嫩,纤维少,适口性好。叶球重2 kg,净菜率75%,一般产量5 000~6 000kg/hm2。高抗病毒病、软腐病,耐热,是我国北方秋早熟大白菜种植的理想品种。
关键词:
大白菜 早心白 F1代杂种 早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卫松 郭庆港 李社增 王培培 鹿秀云 苏振贺 张晓云 马平
【目的】研究花铃期棉花黄萎病抗/感品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了解抗/感品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为棉花黄萎病的监测与绿色生态防控打下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感病品种(鄂荆1号,EJ)和抗病品种(冀863,J863)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高通量测序(Illumina MiSeq)技术分别测定花铃期不同阶段(盛花期、开花后期和结铃期)土壤中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数量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结合冗余分析(RDA)明确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土壤中大丽轮枝菌ITS基因拷贝数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感病品种EJ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呈正相关,而抗病品种J863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病原菌数量相关性不大。除盛花期外,棉花开花后期和结铃期抗病品种J863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低于感病品种EJ。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除开花后期,抗病品种J863在盛花期和结铃期的细菌丰富度Chao1和ACE指数均高于感病品种EJ。主成分分析表明,抗/感品种之间及其在花铃期不同阶段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群落组成方面,在门水平上,感病品种EJ的部分优势菌群平均相对丰度低于抗病品种J863,如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硝化螺菌门(Nitrospirae)、Patescibacteria和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降低幅度分别为16.38%、4.05%、2.25%、6.58%、7.10%、20.60%和35.78%;在属水平上,感病品种EJ的部分优势菌群平均相对丰度低于抗病品种J863,包括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 Bryobacter、 Iamia、 Pseudarthrobacter、芽球菌属(Blastococcus)、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Ponti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Gemmatirosa、微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和Solirubrobacter,下降幅度分别为5.09%、19.41%、13.79%、2.36%、10.78%、34.47%、46.76%、61.84%、52.75%、48.61%、74.79%、9.13%和26.42%。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受硝态氮(NO_3~--N)、速效磷(AP)、铵态氮(NH_4~+-N)、无机磷(IP)、pH和有机质(OM)指标影响。【结论】土壤中大丽轮枝菌的数量与棉花抗/感品种黄萎病发生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感病品种黄萎病的发生程度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呈正相关。抗病品种在盛花期、开花后期和结铃期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优于感病品种,并且不同生育时期的优势菌群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土壤中细菌多样性、相对丰度和组成受有机质、pH、氮素类型、速效磷等指标影响。同时,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继凤 赵政文 窦铁生 胡正明 李小红 王悦
为了选育更适合于湖南省栽培条件下种植的春大豆高产优质品种,用丰产性较好、中熟偏早的春大豆品种湘春豆12号与早熟、优质春大豆品种湘春豆17号杂交,经多代选择、产量鉴定、品比试验及省内多点试验,于2006年育成了比普通早熟品种早熟6 d以上,且丰产稳产性好,适合湖南及南方类似地区种植,蛋白质、脂肪双高的春大豆新品种,2007年2月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湘春豆25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国忠 眭书祥 冯恒文 李爱国 李增书 赵丽芬 朱青竹
采用遗传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状上互为补充的多个亲本进行复合杂交,将杂种后代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交替选择,中选稳定株系再置于不同逆境条件下进行抗逆性鉴定,最后将优系混合繁殖。利用上述方法于1977年进行杂交组配,1986年选育棉花新品种石711。该品种于1992年被河北省审定,1993年被天津市审定,1994年被国家审定并被命名为GS冀棉17。GS冀棉17在1990~1994年累计种植面积35万hm
关键词:
棉花,品种,选育,冀棉17,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淑芳 李俊兰 金卫平 王广恩
棉花黄萎病是目前棉花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近年来我国棉花黄萎病不断蔓延,危害逐年加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生产上缺乏抗黄萎病品种。河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在枯黄萎病混生病圃连续多年的定向选择,培育出的冀616和冀171等,是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优良种质材料。
关键词:
棉花 抗黄萎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进 蔡立旺 宋锦花 施庆华 陈建平 王永慧
早熟棉品种遗传改良是实现麦棉两熟棉区粮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江苏省2013-2014年14个早熟棉花区试品种的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共1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早熟性状以霜前花率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性状以总铃数最大,纤维品质性状以马克隆值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8.998%,已反映所列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通过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对参试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将14个品种分为6大类,同时对聚类结果进行了判别分析,聚类正确率高达92.9%;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类品种的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并对各类品种的综合评价与性状改良方向进行...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早熟高产抗病杂交辣椒新品种─—洛椒4号洛椒4号是洛阳市郊区辣椒研究所采用早熟甜椒自交系和早熟大果型羊角椒自交系配制的一代杂种,1992年参加河南省辣椒品种区试,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超过对照品种湘研1号。该品种现已推广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平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冰艳 海燕 和现昌 刘文轩 申玉清
利用杂种F1花药培养,选育出了在北方冬麦区罕见的超早熟小麦新品系“花特早”。其突出特点是抽穗早,前期灌浆强度大,比一般小麦早熟7d左右,高抗赤霉病;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粒重稳定,丰产性好,为良好的早熟源及赤霉病抗源。
关键词:
小麦,花药培养,早熟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纪好勤 郭小平 潘家驹
将抗病和感病不同的棉花品种接种黄萎病菌后,对其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在接种后5天,其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抗性鉴定的生化指标。病原菌毒素对感病品种原生质体的破坏程度较抗性品种为大,差异明显,可以作为抗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生理生化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莹 郭安慧 华金平
为明确快捷简便、经济有效和稳定可靠的棉花耐盐鉴定方法,收集整理1990—2021年国内外关于棉花耐盐性鉴定的相关文献报道,比较了棉花发育不同时期耐盐性鉴定方法,通过比较、综合已有研究结果提出,室内条件下棉花种子萌发期,采用滤纸发芽法以150mmol/L NaCl溶液胁迫,调查种子发芽率指标,可作为棉花耐盐性快速鉴定的首选方法;室外条件下棉花苗期耐盐性鉴定推荐土壤含盐量0.40%的盐池处理棉花三叶期苗期,以成活苗率作为筛选标准。
关键词:
棉花 耐盐性 萌发期 幼苗期 鉴定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