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84)
2023(11076)
2022(9136)
2021(8311)
2020(6956)
2019(15293)
2018(14950)
2017(29141)
2016(15472)
2015(16717)
2014(16161)
2013(15696)
2012(13964)
2011(12170)
2010(12549)
2009(12172)
2008(12164)
2007(10940)
2006(9797)
2005(9067)
作者
(40753)
(33970)
(33851)
(31943)
(21795)
(16019)
(15215)
(12935)
(12624)
(12375)
(11298)
(11186)
(10973)
(10583)
(10537)
(10262)
(10145)
(10053)
(9935)
(9624)
(8435)
(8195)
(8190)
(7903)
(7774)
(7559)
(7482)
(7447)
(6691)
(6564)
学科
(80653)
(74822)
企业(74822)
管理(65279)
(63929)
经济(63850)
业经(27496)
(25556)
(25253)
方法(24723)
(19822)
财务(19800)
财务管理(19785)
企业财务(18717)
农业(18225)
(17385)
数学(16954)
数学方法(16737)
技术(16377)
中国(15389)
(14985)
(14167)
理论(13266)
(13262)
(12632)
贸易(12625)
(12295)
企业经济(12127)
经营(11742)
(11495)
机构
学院(217229)
大学(205760)
(94039)
经济(92295)
管理(91514)
理学(77825)
理学院(77212)
管理学(76331)
管理学院(75924)
研究(63963)
中国(53285)
(46694)
(41619)
财经(35830)
(34835)
科学(34826)
(32808)
(32406)
(30656)
中心(30265)
业大(27647)
(27295)
经济学(27082)
研究所(26861)
商学(26161)
财经大学(25970)
商学院(25891)
北京(25750)
农业(25502)
经济学院(24392)
基金
项目(135356)
科学(109760)
研究(106111)
基金(98709)
(82844)
国家(81968)
科学基金(73759)
社会(68993)
社会科(65490)
社会科学(65477)
(55202)
基金项目(51281)
教育(47835)
自然(45779)
自然科(44789)
自然科学(44778)
编号(44718)
自然科学基金(44041)
(43723)
资助(39489)
成果(35058)
(33113)
(32092)
(30271)
课题(29953)
重点(29543)
(29473)
创新(28953)
(28926)
项目编号(28010)
期刊
(113416)
经济(113416)
研究(64294)
中国(41404)
(40369)
管理(40247)
(32597)
科学(24983)
(22779)
金融(22779)
业经(22754)
农业(22610)
学报(22408)
技术(21470)
教育(20886)
大学(18485)
经济研究(17984)
财经(17821)
学学(17665)
(15467)
(14052)
问题(13676)
技术经济(13036)
财会(12472)
现代(12315)
(12114)
商业(11800)
世界(10874)
会计(10355)
国际(10258)
共检索到333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马泽方  
(一)加计抵减和加计扣除政策分析1.制造业。加计抵减政策适用范围为提供邮政服务、电信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取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企业。加计扣除中的制造业企业,是指以制造业业务为主营业务,享受优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例达到50%以上的企业。二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同时满足。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马泽方  
今年国家出台了小型微利企业优惠、加计抵减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优惠政策之间具有关联性,处于临界点的小微企业同时享受加计抵减优惠,易造成超过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标准,需补缴大量税款。本文拟探讨处于临界点的小微企业如何享受加计抵减政策,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国家减税红利。(一)加计抵减与企业所得税优惠分析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周梅锋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促进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如果运用不当,也存在一定的税收风险。本文结合现行政策和管理规定,指出企业在享受政策过程中存在研发活动判断、共同费用分摊、辅助记账等风险点,提出依靠专业人士解决研发活动判断难的问题,让研发部门参与到研发费用分摊,以及提前标记税会差异科目和统一由“研发支出”科目核算研发费用等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行  陈澈  
研发加计扣除是政府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手工搜集2500家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首次采用微观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数据大样本考察了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的实际运行效果。结果显示:(1)企业实际的研发加计扣除率为法定标准的67%,表明企业尚有33%的研发支出未被税务部门认定。(2)上述发现主要源于税法对研发支出的认定口径较窄。高素质税务人员对研发支出的严格审查也是原因之一。但税务部门“放管服”改革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研发被税务部门认定的比例。此外,相较而言,国有企业的研发加计扣除程度要低6.3%;有研发操纵嫌疑的企业研发加计扣除程度要低3.3%;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加计扣除程度要高18.9%。(3)虽然税务部门未认定企业的全部研发支出,但其认定部分对创新产出的激励效果是未认定部分的26倍,表明税务部门具备筛选高质量研发的能力。进一步,税务人员素质越高,这一能力越强,且“放管服”改革在增加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力度的同时并未损害这一能力。不过,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使得税务部门认定的研发支出质量下降,进而弱化了税务部门的这一能力。在中国着力推动以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与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瑞平  李喆赟  刘文蓉  
以2018年加计扣除政策改革为例,选取2015—2019年间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DID检验;选取2018和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与非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OLS检验。结果发现,2018年加计扣除强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增长放缓;加计扣除普惠使高新技术企业相比于非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率较慢。进一步研究企业盈利水平的调节作用,发现企业的盈利水平越低,上述结果越显著。通过安慰剂检验、PSM检验、反向因果检验及变更被解释变量的衡量方法回归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表明,最初作为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倾斜政策的加计扣除,随着扣除力度的提高和政策的普惠,其政策效用反而有所减弱,这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只有提高盈利水平,才能充分享受这种政策效果,这应引起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视。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菲菲  靳卫东  刘敬富  
创新收益是企业开展有效创新的动力来源。基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历次改革,设计了多个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DDD、多期准自然实验和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等多种方法,从企业创新链视角论证了加计扣除政策的创新收益效应。结果表明:(1)加计扣除政策能够激励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但其创新收益效应较不明显;(2)相对于扩大政策适用范围,调整创新风险分担机制既可以激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又能通过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方式提升企业创新成果质量和创新收益,理应受到更多重视;(3)进一步机制检验显示,创新成果质量而非市场转化效率是制约企业创新收益的主要因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闻一  吴海波  崔果  李栗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国家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的重要利器。文章以2013—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2015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扩大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扩大的政策总体上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民营企业、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的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敏感度更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更明显。该结论对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高企业政策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蒋枫  刘景荣  孔祥军  
研究开发(以下简称"研发")税收优惠对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有效作用已经取得共识。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更加紧迫,更加需要一个对企业研发能够真正有效激励的税收优惠政策。本文结合中国现行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体系及广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政策建议。一、现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朱文莉  陈夏  
本文对我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二十年的演进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划分出政策演进的三大阶段,分析挖掘各阶段的变化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政策调整优化的具体方向。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朱文莉  陈夏  
本文对我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二十年的演进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划分出政策演进的三大阶段,分析挖掘各阶段的变化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政策调整优化的具体方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聪   朱大浩   胡海生   刘雅  
2019年增值税改革主要包括税率降低和实行加计抵减政策。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模型(DID)研究发现,此次增值税改革总体上降低了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增值税税负。异质性检验发现:2019年增值税改革后,投资规模越大的企业,增值税税负下降越明显;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减税效果好于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中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除研发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外,其他细分行业企业的增值税税负都有下降。为有效发挥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对于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的促进作用,建议充分发挥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减税效应,调高研发和技术服务业企业的增值税加计抵减比例,促进生产、生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卜华  韩晓旭  
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2019年第39号公告指出,允许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文章在汇总、整理增值税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加计抵减政策的适用主体、适用时间、适用条件、申请流程进行了解读,提出将加计抵减额通过"其他收益"科目核算的会计处理方法,明确加计抵减相关业务在纳税申报表中的填写办法,并结合案例阐述了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在增值税的核算和申报过程中的操作流程。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孙丽  宋哲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于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具有重要的作用。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与科技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以下简称"研发新政"),从研发费用归集口径、适用领域、会计核算及税收征管等方面,全面修订完善了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制度1,对于国家驱动创新发展,拉动有效投资,推动"双创"战略,促进产业升级意义重大。一、研发新政适用对象的特殊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梁璐   刘晔   苏才立  
本文以2016年开始实施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拓宽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19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取双重差分方法实证研究加计扣除政策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降低了企业有息债务水平,特别是显著降低了企业长期债务水平。该结论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支出和研发强度、降低企业购建资产和有形资产比率,来降低企业的总债务水平和长期债务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税收耗损企业和现金流紧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税收耗损严重企业的长期债务水平的降低作用更显著,对现金流充裕企业的总债务水平和长期债务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更显著。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魏志梅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一项长期国策。我国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该政策从适用的范围、认定的标准到优惠方式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全面总结了现行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政策的积极效应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国际相关政策和管理经验,提出了优化我国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政策的具体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