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7)
2023(11719)
2022(10096)
2021(9147)
2020(7867)
2019(18426)
2018(18356)
2017(35353)
2016(19786)
2015(22739)
2014(22929)
2013(22594)
2012(21172)
2011(19289)
2010(19560)
2009(18028)
2008(18109)
2007(16405)
2006(14229)
2005(12771)
作者
(57641)
(48359)
(48056)
(45995)
(30562)
(23182)
(22084)
(18863)
(18204)
(17277)
(16291)
(16259)
(15493)
(15131)
(15120)
(15040)
(15033)
(14284)
(13937)
(13837)
(12110)
(12050)
(11837)
(10992)
(10905)
(10890)
(10781)
(10655)
(9788)
(9640)
学科
(82689)
经济(82585)
管理(56210)
(52221)
(41930)
企业(41930)
方法(33658)
数学(29383)
数学方法(29120)
(23525)
中国(23189)
(21576)
地方(20588)
(19290)
业经(18697)
(15997)
农业(15192)
(13843)
(13612)
贸易(13608)
理论(13473)
(13088)
环境(13078)
(12720)
财务(12689)
财务管理(12651)
技术(12401)
产业(12161)
(12047)
银行(12009)
机构
学院(284019)
大学(283082)
(115579)
经济(112805)
管理(104732)
研究(97121)
理学(89467)
理学院(88348)
管理学(86911)
管理学院(86359)
中国(71657)
(62622)
科学(59750)
(54368)
(49576)
(49505)
(44960)
中心(44892)
研究所(44634)
业大(43265)
财经(42437)
北京(39579)
农业(39071)
(38402)
(38173)
师范(38034)
经济学(35831)
(35304)
(35215)
经济学院(32459)
基金
项目(187225)
科学(145888)
研究(138579)
基金(132446)
(114647)
国家(113660)
科学基金(96866)
社会(86661)
社会科(82057)
社会科学(82033)
(75461)
基金项目(71371)
教育(64206)
(63156)
自然(61447)
自然科(59918)
自然科学(59899)
自然科学基金(58796)
编号(57212)
资助(53251)
成果(46737)
重点(42574)
(41857)
(41169)
课题(40825)
(39204)
(37528)
创新(36717)
科研(35253)
国家社会(35101)
期刊
(131508)
经济(131508)
研究(85032)
中国(60061)
(45039)
(44295)
学报(44060)
科学(40322)
管理(36990)
教育(34100)
大学(33273)
学学(31113)
农业(30012)
技术(25672)
(23875)
金融(23875)
业经(21682)
财经(21246)
经济研究(19882)
问题(19508)
(18398)
(16205)
(13950)
技术经济(13855)
现代(13287)
(13202)
资源(12922)
理论(12824)
(12817)
科技(12815)
共检索到426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向杰  
城市化进程中的虹吸效应引发高端要素由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中集聚,为特大城市产业高端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产业地标是一个城市的产业名片与标杆,是产业高端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对区域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从产业高质量发展实际来看,培育产业地标是特大城市促进城市功能升级、打造全球创新网络节点,接轨全球价值链高端平台和构建自主可控产业体系的现实需要,应着重从统筹产业布局、强化产业分工、提升产业协作和协调产业利益等方面推动产业地标建设。南京作为我国东部地区特大城市,在建设产业地标的实践中先行先试,聚焦若干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的南京亟待强化联动协同机制、优化科技创新政策、健全产业生态,早日建成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地标,为同类城市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锐欣  毛亮  
过实地观察数据,我们认识到出租车需求及道路交通状况在一天内的不同时段是变化的,因而出租车占路面交通量和空车率分时段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基于此本文修改并扩展了Cairns和Liston-Heyes(1996)的模型,考虑了分时段交通需求及拥堵程度的变化。我们用修改后的模型来分析高峰期出租车需求、等待时间和空车率的特点,以及管制水平对以上变量的影响。基于修改后的模型和北京市实地观察数据,得出的结论为:出租车对北京市交通拥堵所造成的影响并不大,单靠控制出租车数量的方法不能有效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现有的管制政策使出租车缺乏应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需要进一步改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红霞  
文章通过构造人口多样性指数,利用"五普"和"六普"数据,定量分析了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中人口多元化的进程及其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随着人口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特大城市的人口构成逐渐改变了以本地人口为主的单一模式,人口多样性日益增强,而且近郊区是人口多样性最强和人口多元化发展最快的区域。从人口多元化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来看,由近郊区带动向周边扩散发展的空间特征明显。由于人口多元化对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双重影响,因此,随着城市社会结构的日趋复杂,政府政策在积极促进人口多元化有机发展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以便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承良  王涛  郭庆宾  
以武汉市为例,对其2003~2013年交通碳排放的异速生长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武汉市综合交通碳排放总体呈线性递增趋势但结构差异显著,结构效率呈"公共交通高私人交通低"的特征,前者呈螺旋式演进而后者增长迅猛;城市交通碳排放与经济社会等影响因素呈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与交通碳排放呈负异速生长关系,机动车数量和公路里程成为交通碳排放"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穆献中  徐鹏  胡广文  余漱石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针对我国特大城市产业结构实际,以北京市为例,从耗散结构角度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结构系统的困境,以及造成北京市产业结构失衡的熵增因素,提出产业结构生态化是特大城市未来产业结构演化方向。基于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相关理论,结合耗散结构理论,提出通过引入含有负熵流的生态化政策与技术,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等,引起城市产业结构涨落,形成新的稳定结构,是我国特大城市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的重要解决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鑫  傅凡  
交通系统是城市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中小城市相比,特大城市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交通问题。伴随着城市的蔓延与过渡开发,特大城市的交通网络使得城市景观格局的问题日趋严峻,如景观破碎度增加,连通度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利用混乱,农田与绿地被侵占等,从而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增大,社区分离,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并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以北京为例,分析城市交通系统对我国特大城市景观格局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杰  徐艳阳  张玉春  
世界大都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制造业发展和疏解程度,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对于中国特大城市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进行制造业发展国际比较研究,并择取北京作为数据分析和观察对象。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的核心任务即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其中北京工业的疏解和提升发展对于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文献综述和世界大都市制造业转型提升经验借鉴的基础上,针对首都功能疏解,分类测算了2013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制造业行业中类发展情况,进行了中类行业分类指标相关性分析和权重系数测算,并最终提出了北京市制造业疏解思路与提升路径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智国  张晓丽  
当前,北京人口规模超过2000万,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特大型城市,发展面临"城市病"的困扰,究其原因在于城市功能过度集中,在于经济功能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不协调,在于经济发展引致的就业人口过快增长。本文以国际特大型城市演进规律为立足点,探讨经济发展与就业人口增长作用机制,深入分析北京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就业人口变动的影响,进而提出推动北京经济与人口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史大联  
乡镇总体规划存在编制主体模糊、规划方法和目标定位较随意、空间布局依附性及利益协调复杂性等特征。具体到南宁市近郊乡镇总规,主要面临发展竞争性、规划被动性与反复性、条块分割、主从关系、利益分歧等基本矛盾。论文还从优化编审组织形式、规划内容方法务实创新、新形势下条块利益协调及多层面推动城乡统筹等方面进行了借鉴与探索。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德豪  陈平  
基于对广州市越秀区的调查研究,发现老城住宅小区居民受单位制等观念影响较深,存在自我管理意识薄弱、物业消费观转变慢、违规行为缺乏约束、业委会成立难、物业服务纠纷频发等问题。研究显示居民议事厅是在业主自治基础上激发社区自治活力的有益尝试,其组成、运作机制、实施效果和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此基础上,从健全利益表达和民主协商机制、培育业主组织、完善业委会运作机制等多方面,提出完善业主自治机制的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特大城市的形象问题引起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的设计、工具以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方面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在密集型大城市与现代城市规划的均匀空间的比较之中提出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已经在实践中走过多年,然而学术界对于人口调控基础理论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很多基本问题上也缺乏共识。文章在对当前国内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的一些思考。从大城市人口自发调节的市场机制会出现失灵,特大城市病与人口因素的关系,短板资源对城市规模增长的硬约束等多个方面,论证了政府对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的必要性。在具体调控措施上,提出了政府在特大城市人口调控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避免陷入人口决定论,注意人口调控的目标多元性,防止人口调控中的政府失灵,注意产业疏解与人口疏解的协调一致,以及在调控手段中注意避免直接行政干预,要在城市治理中采用经济法律手段进行调控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纪韶  王珊娜  
北京市每年都在吸纳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2005~2012年,北京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平均每年达到40.5万人,而对于北京市服务业带动就业能力的实证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1979~2012年北京市服务业就业弹性分析发现,北京市服务业的增长以及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波动中下降的趋势;从服务业内部就业效应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是未来北京市拉动就业能力最强、潜力最大的行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合君  杜博  
打车难、黑车泛滥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一些特大城市。政府认为目前出租车数量处于合理区间,而乘客却反映打车难;许多学者也认为城市出租车存在供给缺口,这导致黑车泛滥。为了解决出租车行业困境、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需要对出租车数量进行合理估计。本文利用布鲁斯·夏勒(Bruce Schaller)需求估计模型,基于北京市数据对出租车合理数量进行估计,揭示了北京市出租车行业供给缺口并评估了出租车数量增加对现有行业体制的冲击,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选  
布局指向性不很明确的机械工业怎样合理布局,特别是怎样在特大城市之间做到合理布局,在经济地理学中是个应该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在笔者对京、津、唐地区机械工业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京、津之间的机械产品重复过多,这是一个布局问题。京、津两市机械产品生产的重复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京、津两市机械产品门类都相当齐全,从归口一机系统的15个行业看,二市各有14个;电子工业方面的重复生产问题也极为严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