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0)
- 2023(6938)
- 2022(5778)
- 2021(5276)
- 2020(4182)
- 2019(9750)
- 2018(9409)
- 2017(18121)
- 2016(9823)
- 2015(10626)
- 2014(11044)
- 2013(10741)
- 2012(10077)
- 2011(9112)
- 2010(9366)
- 2009(8399)
- 2008(8466)
- 2007(7748)
- 2006(6827)
- 2005(6220)
- 学科
- 济(47854)
- 经济(47815)
- 管理(25784)
- 业(24127)
- 企(20193)
- 企业(20193)
- 方法(16360)
- 中国(15045)
- 地方(13525)
- 数学(12921)
- 数学方法(12792)
- 业经(11753)
- 农(11005)
- 产业(10029)
- 学(9783)
- 理论(9470)
- 财(9451)
- 制(8388)
- 农业(7373)
- 结构(7209)
- 地方经济(7067)
- 环境(6937)
- 城市(6920)
- 技术(6613)
- 和(6581)
- 体(6485)
- 发(6479)
- 贸(6291)
- 贸易(6286)
- 银(5995)
- 机构
- 学院(144508)
- 大学(142012)
- 济(60520)
- 经济(58993)
- 管理(52499)
- 研究(48536)
- 理学(44843)
- 理学院(44198)
- 管理学(43451)
- 管理学院(43184)
- 中国(35402)
- 京(31001)
- 科学(29586)
- 财(27138)
- 所(23441)
- 江(23035)
- 中心(21649)
- 财经(21619)
- 范(21500)
- 师范(21323)
- 研究所(20987)
- 经济学(19737)
- 经(19394)
- 北京(19279)
- 州(18862)
- 院(18376)
- 农(18130)
- 业大(17974)
- 经济学院(17783)
- 师范大学(17229)
- 基金
- 项目(92904)
- 科学(74308)
- 研究(69919)
- 基金(66711)
- 家(57084)
- 国家(56619)
- 科学基金(49608)
- 社会(45709)
- 社会科(43512)
- 社会科学(43505)
- 省(37376)
- 基金项目(36153)
- 教育(31651)
- 划(30735)
- 自然(30486)
- 自然科(29757)
- 自然科学(29752)
- 自然科学基金(29220)
- 编号(28327)
- 资助(25740)
- 成果(22452)
- 发(22019)
- 重点(21310)
- 课题(20639)
- 部(19703)
- 创(19568)
- 国家社会(18995)
- 发展(18321)
- 创新(18228)
- 展(18057)
共检索到215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叶堂林 林琳
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人类进入崭新的"城市时代"。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将发生很大变化,城市将由原来的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最终向城市功能区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从原来的一二三向二三一,最终向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本文力图弄清城市空间布局演变与城市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探寻规律并指导实践。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空间布局 特大城市 产业升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昌东 周春山
研究了全国52个特大城市1990~2008年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出现了多中心、多轴线的演变,多中心结构、带状结构和放射结构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演变特征在1990~2000年表现更加明显,多轴线的演变特征在2000~2008年表现更加明显;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受城市空间规模扩大,城市产业结构类型和城市空间增长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1990~2008年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归纳为单中心结构分化、轴线结构强化、单中心结构回归三种基本模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钊
特大城市的户籍改革是当前的政策焦点,特大城市严格的户籍控制使城市现在与将来都会付巨大的代价。未来改革的思路是在顺应大城市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加快放松户籍管制,并实现基于常住人口的人大代表选举。
关键词:
户籍制度 放松管制 城市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钊
特大城市的户籍改革是当前的政策焦点,特大城市严格的户籍控制使城市现在与将来都会付巨大的代价。未来改革的思路是在顺应大城市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加快放松户籍管制,并实现基于常住人口的人大代表选举。
关键词:
户籍制度 放松管制 城市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温锋华 许学强
本文借助分形理论和集中指数测算,从街道和均一分析单元两种空间尺度对广州办公业空间集中与分散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街道还是在均一分析单元层面,广州商务办公空间的空间分维值呈逐渐上升趋势,广州商务办公空间的集中程度逐年降低,办公空间的空间垄断性已不明显,空间分散化趋势得到了确立。但集中指数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表明广州商务办公空间虽然出现了分散的态势,但总体上仍然处于集中阶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雷玉桃 朱鹤政 彭文祥
空间结构布局是城市综合发展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对于规模巨大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更是如此。目前,中国部分超特大城市实施多中心策略,其是否满足生态城市的建设需求值得探讨。基于2005—2019年中国超特大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社会网络法测度城市多中心程度,实证考察大型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其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超特大城市的多中心程度对城市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呈现先增加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对拐点进行分析发现,多数超特大城市处于提升多中心程度将促进碳减排的阶段。机制分析说明,城市多中心程度通过城市创新影响碳排放,城市公路设施水平则负向调节城市多中心程度对碳排放的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特大城市的形象问题引起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的设计、工具以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方面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在密集型大城市与现代城市规划的均匀空间的比较之中提出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轩 罗震东 何鹤鸣
目前,对城市多中心的认知主要是将其理解为功能集聚的"点",而特大城市的空间尺度较大,功能集聚点无法描述出其结构性特征。本文假设特大城市的多中心具备"独立成市"的特征,即多个中心可分别为相应的城市次区域提供完备的中心职能,中心内部由复合功能片区集聚成为"中心区域"。基于上述假设,设立了判别多中心的3个条件,并运用出租车客流对苏州市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苏州城区范围内存在4个中心区域的结论。这4个中心区域具有紧密联系,并承担着其腹地的中心职能。未来,苏州应基于该4个中心区域合理安排城市的布局和功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开明 耿慧志 岳丽莹
以上海市大裕村为例,运用参与式乡村评估、景观格局分析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基于"用地—社会—经济"视角,分析政策主导下乡村空间的演变特征和机理。研究发现,该村相继经历缓慢发展、迁村并点和平移归并三个阶段,其用地布局从单一匀质转向区块布局,乡村居民点实现减量集聚、形态趋于规整;村宅内部空间分割加密。主导产业从农业转向多功能复合,村民生计实现多元分化。游客和外来人口的涌入使人口结构外来化,居住模式的分化推动社会关系陌生化。研究指出,政策通过调节空间资源和村民行为,促进土地、人口和产业要素的流动,从而推动空间演变。政策管控范围从"点域"拓展到乡村"全域",优化了外部动力;村民差异化的行为响应是空间多样分化的内部动力。最后认为,政策内容与村民需求的有效匹配是推动乡村空间优化的关键。
关键词:
政策 乡村空间 演变特征 作用机理 上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村田喜代治 ,穆英华
伦敦、纽约等世界特大城市已经达到了过熟时期,衰退的苗头也开始显露出来。产业革命以来,由于煤炭的使用,城市迅速的发展起来,同时也造成了煤炭污染的城市。从十九世纪末到廿世纪初对城市盲目扩大所发生的矛盾采取了措施。开始认识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开展了对贫民区的改造计划,标准型住宅的建设,城市建筑的美化,公园、广场的建设等等,并提出了花园城市的方案。但是,工业城市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只不过是进行了表面的改善而已。人口密度越来越高,空间越来越不足,因此,建筑物向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穆献中 徐鹏 胡广文 余漱石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针对我国特大城市产业结构实际,以北京市为例,从耗散结构角度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结构系统的困境,以及造成北京市产业结构失衡的熵增因素,提出产业结构生态化是特大城市未来产业结构演化方向。基于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相关理论,结合耗散结构理论,提出通过引入含有负熵流的生态化政策与技术,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等,引起城市产业结构涨落,形成新的稳定结构,是我国特大城市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的重要解决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仙
本文提出了分三阶段有效治理特大城市面临的严重的"城市病"的基本思路:近期主要靠强化城市运行的日常管理,挖掘现有基础设施的潜能;中期靠城市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努力增加城市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远期则靠城市功能的调整和疏散,最终实现城市人口与城市基础设施容量的动态平衡。最后,针对我国一些特定特大城市,如北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城市治理 基本思路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彩梅
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已经成为城市治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特大城市人口的国际比较,发现中国特大城市无论是数量、规模、集聚程度,还是人口密度并不明显偏高。中国较短的海岸线、紧张的人地关系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殊发展阶段,也决定城市化更应该趋向集约化、紧凑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特大城市 人口规模 国际比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已经在实践中走过多年,然而学术界对于人口调控基础理论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很多基本问题上也缺乏共识。文章在对当前国内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的一些思考。从大城市人口自发调节的市场机制会出现失灵,特大城市病与人口因素的关系,短板资源对城市规模增长的硬约束等多个方面,论证了政府对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的必要性。在具体调控措施上,提出了政府在特大城市人口调控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避免陷入人口决定论,注意人口调控的目标多元性,防止人口调控中的政府失灵,注意产业疏解与人口疏解的协调一致,以及在调控手段中注意避免直接行政干预,要在城市治理中采用经济法律手段进行调控等。
关键词:
特大城市 人口调控 人口疏解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韩兆洲 陈文慧
目前我国特大城市发展遇到了人口密度过高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城市病"。本文对我国六座特大城市规划进行了梳理,认为多中心发展模式已成为共识,但规划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基于城市发展模式的机理,结合我国特大城市发展多中心模式探索中的典型案列剖析,文章提出了新城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完善产业链条、人的作用、政府引导及规划的实施持续性。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分工理论 多中心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