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0)
2023(13459)
2022(11020)
2021(10246)
2020(7982)
2019(18266)
2018(17625)
2017(32709)
2016(17705)
2015(19937)
2014(20119)
2013(19775)
2012(18577)
2011(16847)
2010(17357)
2009(16137)
2008(15020)
2007(13494)
2006(12317)
2005(11541)
作者
(50739)
(41860)
(41568)
(39648)
(26973)
(20233)
(19016)
(16535)
(16090)
(15353)
(14510)
(14378)
(13655)
(13240)
(13086)
(12993)
(12328)
(12261)
(12257)
(12040)
(10606)
(10244)
(10104)
(9900)
(9569)
(9536)
(9430)
(9327)
(8550)
(8346)
学科
(74255)
经济(74182)
管理(44372)
(43027)
中国(33368)
(31756)
企业(31756)
地方(29777)
(26787)
金融(26782)
(25172)
银行(25160)
(24477)
(23863)
方法(19366)
业经(18907)
(17212)
(17004)
农业(16938)
数学(16154)
数学方法(15961)
(14310)
地方经济(14005)
(13255)
环境(12975)
(12499)
贸易(12480)
理论(12419)
(11903)
中国金融(11167)
机构
学院(243176)
大学(236280)
(94595)
经济(91984)
研究(88705)
管理(83808)
中国(73779)
理学(68955)
理学院(67901)
管理学(66706)
管理学院(66215)
科学(54134)
(53561)
(46380)
(44874)
(44534)
中心(42905)
(40358)
研究所(40001)
(37024)
师范(36655)
财经(34854)
(34664)
北京(34341)
业大(33262)
(32924)
(31192)
农业(30715)
(30678)
师范大学(29276)
基金
项目(154264)
科学(119588)
研究(118981)
基金(105376)
(90699)
国家(89761)
科学基金(76224)
社会(73092)
社会科(69067)
社会科学(69050)
(63958)
基金项目(56199)
教育(53403)
(52525)
编号(51030)
自然(46361)
自然科(45074)
自然科学(45064)
自然科学基金(44163)
成果(41926)
资助(41609)
(40226)
课题(37583)
重点(35476)
发展(32624)
(32273)
(32070)
(31716)
(31292)
(30331)
期刊
(121407)
经济(121407)
研究(80100)
中国(62230)
(39899)
金融(39899)
(38639)
(36155)
教育(35156)
学报(33783)
科学(32673)
管理(31630)
大学(25704)
农业(25432)
学学(23726)
技术(22633)
业经(21739)
经济研究(17526)
问题(16792)
财经(16476)
(14253)
资源(14170)
(14039)
图书(13693)
(13348)
现代(12452)
(11983)
论坛(11983)
职业(11340)
(11198)
共检索到406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维思  兰梦婷  胡祎秋  
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人"的作用越发凸显,成为关联城市和产业的媒介、直接制约"产城融合"质量的关键因素。中心城区作为我国城镇化率最高、创新资源要素最集中、管理服务体系最健全、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区域,也是面临高质量发展要求最急迫的区域。本文基于"产城人"融合的内涵,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总结了中心城区"产城人"融合特征与问题,提出融合路径和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冉耀霖  张峥维  杜向  
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为例,从经济循环的多个环节辨析城市消费中心发展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空间供给与产业治理的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金  洪旗  陈华飞  
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促进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对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的调查、评价,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为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是土地利用评价的主要目的。然而,当前我国城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承良  王涛  郭庆宾  
以武汉市为例,对其2003~2013年交通碳排放的异速生长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武汉市综合交通碳排放总体呈线性递增趋势但结构差异显著,结构效率呈"公共交通高私人交通低"的特征,前者呈螺旋式演进而后者增长迅猛;城市交通碳排放与经济社会等影响因素呈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与交通碳排放呈负异速生长关系,机动车数量和公路里程成为交通碳排放"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大维  郑永君  
近年来缘起于西方企业改革的流程再造理论,不仅被运用于政府再造领域,还被引入到社区体制改革的范畴。社区业务流程再造,是社区业务的运作从零碎式流程向集成式流程转变的过程;改革实践中,它是在合理分类社区业务的基础上构建任务集成、人员整合、流程简化、协作共事的综合管理和服务流程的过程。透过武汉市江汉区社区业务流程再造推动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成功案例,发现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核心是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其途径是改变传统的部门垄断制,代之以新型的社区事务分类管理制,其较为科学的方式是推进社区事务流程再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浩  朱常丽  戚晓璇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存量城区的绿地规划建设面临的挑战,总结了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通过网络联绿、见缝补绿、因地适绿、共享添绿等多元手段进行绿地建设的实践做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思考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佘冰  朱欣焰  呙维  徐晓  
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经过多年运行积累了大量历史事件数据,这类事件数据在空间上呈现明显集聚分布。确定事件发生的空间分布以及衡量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能够为城市管理资源的合理调配、划分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本文应用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对2011年1-8月间武汉市江汉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中的两类主体事件(占道经营和垃圾处理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占道经营事件的"热点"区域1-8月总体呈减少趋势,而垃圾处理事件的"热点"区域整体呈递增趋势;两类事件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其特征空间尺度都为1000 m左右。研究表明,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能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一种针对城市事件空间集聚模式的直观的可视化分析手段,以及对空间集聚程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可为进一步统计建模分析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斌  卢中辉  曾菊新  余瑞林  刘瑞佳  
新兴城区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由城郊区向主城区转型的一种城市空间类型,主导产业选择对新兴城区空间转型具有决定性意义。借鉴生态学思想和生态位方法,以空间环境因素解析产业环境资源,以专家综合判断评估产业发展能力,以二者相互作用界定产业竞争优势,通过不同产业生态位计算,能够为新兴城区主导产业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案例研究表明:武汉市张家湾街道未来产业发展不具备区位竞争优势,但部分传统服务业具有一定部门竞争优势,结合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和区域空间发展态势,构建以生活性服务业为核心、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支点的街道主导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斌  卢中辉  曾菊新  余瑞林  刘瑞佳  
新兴城区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由城郊区向主城区转型的一种城市空间类型,主导产业选择对新兴城区空间转型具有决定性意义。借鉴生态学思想和生态位方法,以空间环境因素解析产业环境资源,以专家综合判断评估产业发展能力,以二者相互作用界定产业竞争优势,通过不同产业生态位计算,能够为新兴城区主导产业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案例研究表明:武汉市张家湾街道未来产业发展不具备区位竞争优势,但部分传统服务业具有一定部门竞争优势,结合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和区域空间发展态势,构建以生活性服务业为核心、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支点的街道主导产业体系,是案例城区产业空间重构的战略选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子琳  李志刚  程晗蓓  
城市公园绿地(UPGS)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UPGS可达性可促进城市宜居、提高居民福祉。进入新时代,在建设“生态文明”和“人民城市”的背景下,关注中国大城市UPGS可达性的公平性问题意义重大。论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从供给、需求2个方面综合测度可达性,从局部、整体角度评估了UPGS可达性的空间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了可达性与居民社会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以此探讨社会公平性。研究发现:(1)区域型、全市型和综合型UPGS可达性空间分布优于社区型UPGS可达性空间分布;(2) UPGS的总体可达性在中心城区呈现“核心—边缘”逐渐递减的空间形态,UPGS数量多、密度大的区域的社区具有更高的可达性水平;(3) UPGS可达性与居民社会经济条件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房价较高的社区,居民的UPGS可达性也较高,UPGS可达性反映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明显。建议未来应重视更加精细化的UPGS布局优化和调控,不同区域和社会群体需求采取选择性策略,落实精准施策。论文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应用大数据和新技术优化指标数据源,采用UPGS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游憩设施和安全条件等指标精细化测度公园品质,并考虑了多种交通模式、实时路况以及不同年龄群体的选择偏好等因素,综合测度可达性,创新了研究方法;从城市经济结构视角出发,从房价入手探讨UPGS的公平性问题,拓展了已有分析框架,为中国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布局和空间资源配置提供了支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岩鸿  
作为大城市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中心城区既是城市的"聚集汇",又是城市的"辐射源",其对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影响巨大。大城市中心城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以具备特色的城区规划为载体,以建立区域性的中心城区品牌为重点,以淡出经济的信息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主线,努力将中心城区打造成最宜居的现代化工作生活区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伟   丁兰   郑金  
<正>核心提示本文通过关注不同社会群体的多元需求,研究了基于“人群画像”的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核心商圈的规划模式,探讨了由物向人视角转化下的百年商业区规划升级新思路、新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是规划界一直秉持的核心价值观。商圈作为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是人群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常疆  
在对长沙市中心城区5个公共停车场进行现场、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的基础上,得出长沙市中心区停车设施利用现状的主要指标,认为"饥"、"饱"不均、规划和建设不规范、空间资源利用不充分是主要问题。随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停车设施优化利用的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莹  陈洁  罗静  蒋亮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逐渐成为诸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有必要深入探索城市就业多中心之间的功能关联和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理。为此,该研究以超大城市武汉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app移动定位数据、百度POI数据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等地理空间大数据,运用残差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模型识别和分析武汉市就业多中心及其关联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探索武汉市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武汉市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显著,就业多中心之间的关联表现为城市主中心与最近次中心间的功能互补。2)武汉市就业次中心形成的关键性驱动因素有多样化指数、三产企业数量、交通路网密度和《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等,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就业次中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引导就业多中心布局。3)劳动力集聚和《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分别对武汉市就业次中心的形成具有显著和较为显著的阻碍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丽琴  渠丽萍  吕春艳  韦宇婵  李玲  
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26个湖泊为对象,基于Landsat表面反演数据,采用湖泊景观面积萎缩度、斑块周长面积比、形状分维数等指标,比较1990—2016年湖泊景观面积萎缩及斑块破碎化程度等。进而从房地产开发、滩涂湿地、植被覆盖等角度解析不同阶段湖泊萎缩的原因。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面积持续萎缩,斑块数不断增加,湖岸线周长不断缩小。湖泊萎缩的焦点从汉口发展为汉阳进而发展为武昌,并从城市中心区向城市边缘区移转。在1990与2000年,房地产开发是湖泊萎缩的关键原因;2010年以来,湖泊景观生态修复重建转而成为重点。结论认为,湖泊保护与城市发展可以协调兼顾,可通过保护湖泊面积、改良水体质量与重建混合湿地三重并重得以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