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9)
- 2023(6908)
- 2022(5743)
- 2021(4887)
- 2020(4092)
- 2019(9027)
- 2018(8731)
- 2017(16650)
- 2016(8776)
- 2015(9821)
- 2014(9605)
- 2013(9788)
- 2012(9517)
- 2011(9038)
- 2010(9408)
- 2009(8547)
- 2008(8389)
- 2007(7623)
- 2006(7052)
- 2005(6481)
- 学科
- 济(64124)
- 经济(64077)
- 管理(23595)
- 方法(20062)
- 业(19840)
- 数学(17849)
- 数学方法(17685)
- 地方(16444)
- 企(15448)
- 企业(15448)
- 学(13632)
- 地方经济(12208)
- 中国(12175)
- 业经(10546)
- 农(10433)
- 财(9313)
- 环境(8403)
- 制(7886)
- 经济学(7735)
- 融(7683)
- 金融(7682)
- 农业(7312)
- 贸(6945)
- 贸易(6940)
- 和(6714)
- 银(6630)
- 体(6613)
- 银行(6611)
- 易(6579)
- 发(6563)
- 机构
- 大学(144983)
- 学院(143332)
- 济(71371)
- 经济(70166)
- 研究(56848)
- 管理(50105)
- 理学(43093)
- 理学院(42489)
- 管理学(41691)
- 中国(41516)
- 管理学院(41425)
- 科学(34223)
- 财(30703)
- 所(29794)
- 京(29745)
- 研究所(27297)
- 财经(24835)
- 经济学(24398)
- 中心(24307)
- 农(24015)
- 经(22541)
- 江(21932)
- 经济学院(21776)
- 院(19991)
- 业大(19740)
- 范(19336)
- 师范(19152)
- 农业(18775)
- 北京(18637)
- 财经大学(18406)
- 基金
- 项目(94261)
- 科学(75264)
- 基金(71179)
- 研究(65407)
- 家(63557)
- 国家(63117)
- 科学基金(53190)
- 社会(45217)
- 社会科(42994)
- 社会科学(42983)
- 基金项目(37265)
- 省(35116)
- 自然(33580)
- 自然科(32809)
- 自然科学(32799)
- 自然科学基金(32211)
- 划(30247)
- 资助(28804)
- 教育(28757)
- 编号(23400)
- 重点(22233)
- 发(21851)
- 部(21193)
- 国家社会(20163)
- 成果(19283)
- 创(18822)
- 教育部(18106)
- 科研(17891)
- 创新(17856)
- 发展(17468)
共检索到220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葛光前 桑百川
1980年以后,我国相继开辟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并实行特殊政策,促进特区经济的发展。这不仅使特区经济运行方式日益呈现出鲜明的特征,而且也推动了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其林
重化工业化是一国尤其是大国工业化进程的必经阶段,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构成。重化工业发展与资源约束作用强化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目前我国经济的双约束型特征较为明显。由于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固有的内在机制的作用,在平稳发展、缓解资源约束和需求约束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实际上的相互影响、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弥补制度缺损是理顺这一矛盾关系的途径之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周莺 虞洋 梁龙武 王振波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出口导向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导致一些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区域发展视角解读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采用2005—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系统剖析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2005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总体可分为平稳转变、转变停滞、加速转变3个阶段;②2005—2016年,东部各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西部多数省份发展方式转变的效果并不明显,省际差异呈扩大态势;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单位GDP能耗、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废水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显著,经济发展方式指数每上升1%,其各类要素分别下降2.710%,5.348%、8.403%、7.407%和14.925%;而经济发展方式指数对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量、电力消费量的影响甚微。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海波
与2007年相比,2008年我国经济形势将要发生两方面重要变化:一方面经济偏热状况将趋于缓解;另方面通货膨胀将由低度通胀的上限区间向中度通胀的下限区间转移。但那种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滞胀的观点和需要防止大滑的观点,值得商榷。当前还要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并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改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仲深,杨群生,安宏生,方地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展,人口也急剧增长并正发生深刻变化。本文拟就深圳特区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深圳特区人口发展概况 深圳原为广东省宝安县的一个镇。由于深圳与香港接壤,水陆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它历来是我国进出口的主要口岸之一。1979年,党中央和广东省委根据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出了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的重大决策。在原宝安县建制基础上成立深圳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姬超
产业转型是伴随经济增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清产业结构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真实的经济发展场景中考察比较五个经济特区的增长与结构演变差异,从单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产业转型的增长效应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产业转型的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递减趋势,长期的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产业内的技术进步;不同地区产业转型的结构效应在长期的演化方向大体一致,但演化路径却存在极大差异,可持续增长要求兼顾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业转型根植于经济增长系统,两者互为因果而动态累积,可持续增长要求总量与结构的相互适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希章 李富有 南士敬
本文基于1995—2012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民间投资的发展状况、动态变化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从总体情况看,东部民间投资总量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但中、西部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于东部;东、中、西部民间投资的动能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势能均有所波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是正效应,西部地区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弹性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
关键词:
民间投资 动态特征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季凯文 周吉 钟静婧
本文基于2003—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但集聚特征呈现逐步弱化趋势;沿江地区空间依赖性较强的区域从长三角地区拓展到长三角城市群,但开放型经济的整体性、综合性发展水平没有显著提升;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开放型经济受相邻省份的影响较为显著,水路货运量、货物出口额、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铁路货运量、公路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季凯文 周吉 钟静婧
本文基于2003—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但集聚特征呈现逐步弱化趋势;沿江地区空间依赖性较强的区域从长三角地区拓展到长三角城市群,但开放型经济的整体性、综合性发展水平没有显著提升;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开放型经济受相邻省份的影响较为显著,水路货运量、货物出口额、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货物、进口额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对此,本文从增强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巩固提升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拓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强化长江上中下游地区整体联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海峰 魏宏杰
文章考虑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效率、FDI及溢出效应因素,选取2000—2017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空间相依性检验,采用空间面板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探讨了金融发展、实际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中长期信贷与短期信贷分别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FDI对经济增长没有稳健的正溢出效应。
关键词:
金融发展 FDI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锐
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经济运行为代表的“新经济”运行表现出 的突出特征是:高增长与低通胀并行的良性循环;网络交易产生的低交易成本;低失 业率与低工资并行,打破了传统的失业率高低与劳动力价格高低成反比的定论;实体 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切换;货币市场成为经济活动的主战场;信息成为货币市场的一般 等价物;泡沫成为一种财富。
关键词:
新经济 特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建荣
上海经济运行的环境、特征与趋势杨建荣一、上海经济运行的环境演变1.长江经济带“龙头”地位的确立。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上海在改革、开放和全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中央政府要求上海逐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龙头”,更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费兆奇 刘康
全球经济形势2015年,全球经济依然处于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球经济潜在增长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金融危机对生产资本投资、潜在就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行业资源再分配等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些因素仍在影响着全球的潜在产出;全球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快,严重制约了潜在增长率的上升。同时,危机后全球的资本—投资比例不断下降,全球的资本积累受到制约。为此,多数国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泽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特征2019年上半年,在及时、精准的宏观调控和系列改革举措的作用下,中国GDP增速6.3%,处在合理区间,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上半年,净出口起到了超预期的稳定增长作用,但国内市场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呈"弱企稳"态势,还较多依靠政策支撑。中性货币政策推动金融业效益提升,对冲了服务业下行态势;宽松的财政政策稳定了基建投资,对冲了制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元春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波动的模式有可能会改变以往几年的"前低后高"的局面,将出现"前低、中稳、后缓"的局面从2014年5月份的宏观数据来看,各类数据出现同步小幅反弹,笔者认为,这只是"微刺激"持续作用下的底部波动,它虽止住了第一季度经济快速回落的势头,但并没有出现全局性、内生性的反弹。不一样的新特征第一,与前几年的第一季度经济低迷相比,本轮房地产的周期调整是经济下滑的一个核心因素,并将主导未来几个季度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