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1)
2023(11126)
2022(10010)
2021(9321)
2020(8003)
2019(18723)
2018(18399)
2017(36484)
2016(19725)
2015(22204)
2014(22130)
2013(22087)
2012(19912)
2011(17674)
2010(17436)
2009(16055)
2008(15719)
2007(13603)
2006(11736)
2005(10026)
作者
(55965)
(46172)
(46074)
(43649)
(29560)
(22309)
(20908)
(18375)
(17582)
(16534)
(16045)
(15465)
(14476)
(14421)
(14242)
(14052)
(14027)
(13767)
(13265)
(13106)
(11483)
(11232)
(11198)
(10422)
(10258)
(10240)
(10219)
(10141)
(9251)
(9210)
学科
(80705)
经济(80616)
管理(63923)
(62336)
(54715)
企业(54715)
方法(43667)
数学(38532)
数学方法(38161)
(24989)
(18921)
(18335)
财务(18273)
财务管理(18241)
中国(17944)
企业财务(17465)
业经(17337)
(15637)
地方(15397)
(13826)
技术(13363)
(13245)
贸易(13239)
农业(12918)
(12836)
(12791)
理论(12702)
环境(12316)
(11761)
(10278)
机构
大学(280080)
学院(277562)
管理(118558)
(109291)
经济(106978)
理学(104230)
理学院(103200)
管理学(101626)
管理学院(101143)
研究(84750)
中国(62658)
(58723)
科学(53001)
(50900)
财经(41850)
业大(41560)
(41355)
(40504)
中心(38761)
(38162)
(37986)
研究所(37660)
北京(36732)
(34633)
师范(34339)
经济学(31970)
农业(31745)
商学(31599)
(31491)
财经大学(31426)
基金
项目(196183)
科学(154868)
基金(143605)
研究(142569)
(124026)
国家(123025)
科学基金(107424)
社会(90005)
社会科(85429)
社会科学(85407)
基金项目(77368)
(76377)
自然(71348)
自然科(69701)
自然科学(69686)
自然科学基金(68439)
教育(65686)
(64037)
资助(60041)
编号(57812)
成果(45639)
(43881)
重点(42957)
(40828)
(40011)
课题(38751)
教育部(38044)
科研(37934)
创新(37932)
人文(37571)
期刊
(110692)
经济(110692)
研究(77643)
中国(45363)
学报(42287)
管理(41557)
(40653)
科学(38670)
(34716)
大学(32225)
学学(30399)
教育(27182)
农业(24607)
技术(23484)
(21100)
金融(21100)
财经(19924)
业经(18021)
经济研究(17502)
(16684)
问题(14201)
理论(14190)
图书(14172)
技术经济(14081)
科技(13714)
财会(13166)
实践(13104)
(13104)
(13007)
统计(12496)
共检索到384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收  张莎  
本文采用超额收益法与财务指标法对中国证券市场中的特别处理公司(以下简称ST公司)重组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ST公司重组后三年内平均累积超额收益(CAAR)显著为正。运用财务指标法的研究结果表明ST公司重组当年绩效并无明显改善,重组后第一年绩效明显上升,而随后两年则呈现下降态势。总之,在ST板块中频繁发生的重组能在短期内改善公司业绩和股东收益,但这种绩效的改善不具有持续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宁向东  张海文  
“特别处理”是我国证券市场上对出现异常状况的上市公司的特别标示制度 ,其设计初衷是要通过警示作用抑制二级市场对绩差股的过度投机。从理论上推断 ,特别处理制度应该对上市公司有一定的治理含义。本文即通过逐一分析第一批被特别处理的 2 6家上市公司的个案 ,研究在实际企业运行中特别处理制度是否发挥了这样的作用。研究发现 ,只有三到四家企业在被ST期间通过资产置换和管理改造活动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其它的企业几乎都没有业绩改善 ,有些甚至更差。因此 ,ST制度有较弱的治理含义。本文进一步推断了出现这种情况的三个原因 ,希望引起更多研究者的注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郭建新  陈德棉  武小军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1121家上市公司4年财务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处理,通过重组与非重组公司之间、不同重组方式之间,以及各类股权变动方式之间绩效得分的对比,分析及评价2003年进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的重组绩效,并得出实证分析的综合结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滔  
使用Maynes等(1993)的交易日—对—交易日收益率等方法,集中研究了ST公司控制权转移问题。结果表明:ST公司控制权转移获得显著正的累积超常收益(CAR),并显著增加了公司回归正常的概率;接管控制权的新的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CAR越高,公司成功"摘帽"的可能性越大;管理层变更对控制权转移的CAR和公司回归正常的概率无显著影响;是否国有仅在控制权未转移的ST公司中作用显著。实证结果表明,特别处理制度的设立与实施,强化了对ST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涵江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作为证券市场上的热点问题 ,一直受到管理层的重视和投资者的关注。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是否取得成功 ,需要采用一套科学的方法。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共性和特性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了一套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评价方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震  刘力  陈超  
本文选取 1 998年到 2 0 0 0年被实施特别处理的公司作为样本 ,详细分析了被特别处理公司公告的信息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ST公告的 (- 40 ,+40 )事件窗口内的累计超额收益为负值 ,表明市场对ST公告作出了负面反应。同时 ,通过对样本细分进一步考察了市场对ST公告的各种反应。多元回归分析发现 :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 ,市场对被特别处理公告的反应程度越大 ;市场对ST公告的不同年份及对实施特别处理的两种情况的负面反应程度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但对资产规模及公司上市时间长短的反应并不显著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赵国忠  
选择在2004年—2006年,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简称ST公司),同时选取同行业、规模相近的正常公司(简称nst公司)作为配对样本。通过比较两类公司财务报表项目均值,以及对t值的分析,总结出了财务困境公司的会计报表项目特征。力图在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各财务报表项目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困境的预警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蔡旺春  李光明  
本文采用断点回归设计(RDD)的研究方法,选取证券市场亏损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我国证监会特别处理制度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特别处理制度会导致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下降,并损害上市公司下一期的盈利水平;公司治理水平的变化不是ST公司业绩下降的影响因素;ST公司融资受限导致其业绩下降。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处理制度,从而提高ST公司业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玲  曾志坚  
本文以2000年重组公司为例,采用ROI、EPS、ROE指标,结合资本结构对非ST公司与ST公司的重组绩效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用一个财务困境预警模型对ST公司的重组绩效进行了验证,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不管是非ST公司还是ST公司重组的绩效并不理想,资本结构需要调整。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王世权  
本文在对现有监事会评价理论与实践回顾基础上,结合中国自身环境条件及改革进程,设计了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利用调研数据,对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水平进行了评价与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监事会治理总体水平较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性质之间的治理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别,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亦对监事会治理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建新  陈德棉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1 121家上市公司4年的财务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处理,看出不同资产重组方式以及不同股权变动方式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不同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比较上市公司绩效得分的差值及其平均变化趋势更具有现实意义。收购公司、收购股权类的扩张型重组方式对上市公司的总体绩效会带来较好的影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健  
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可使决策者提前警觉风险的存在。文章以2010年为研究时点,选择IT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财务数据为目标变量。在小样本的情况下,首先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指标分类,然后以"噪声比"为依据,构建支持向量机的特征集。实证分析发现,对于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有形资产负债率,营业利润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前,有着显著性的差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姚禄仕  李胜南  
本文以522家2003年完成重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类型资产的重组绩效、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的重组绩效进行了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