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6)
- 2023(7200)
- 2022(6178)
- 2021(5792)
- 2020(4806)
- 2019(10737)
- 2018(10926)
- 2017(19832)
- 2016(11406)
- 2015(12911)
- 2014(13305)
- 2013(12597)
- 2012(11926)
- 2011(10834)
- 2010(11276)
- 2009(10483)
- 2008(10814)
- 2007(10060)
- 2006(8985)
- 2005(8376)
- 学科
- 管理(38746)
- 济(37754)
- 经济(37666)
- 业(32950)
- 企(28884)
- 企业(28884)
- 财(14806)
- 制(14419)
- 方法(13339)
- 农(11355)
- 中国(11061)
- 学(10745)
- 业经(10573)
- 数学(10346)
- 数学方法(10146)
- 体(9890)
- 务(9186)
- 财务(9159)
- 财务管理(9122)
- 理论(8629)
- 企业财务(8619)
- 银(8426)
- 银行(8394)
- 体制(8203)
- 行(7977)
- 融(7700)
- 金融(7695)
- 环境(7123)
- 农业(7118)
- 划(7028)
- 机构
- 学院(167578)
- 大学(167507)
- 济(60987)
- 经济(59388)
- 研究(57716)
- 管理(57378)
- 理学(48279)
- 理学院(47613)
- 管理学(46565)
- 管理学院(46258)
- 中国(43868)
- 科学(37050)
- 京(35862)
- 财(34276)
- 农(31534)
- 所(30913)
- 江(28772)
- 研究所(27561)
- 中心(25840)
- 业大(25737)
- 财经(25660)
- 农业(24707)
- 经(22955)
- 范(22773)
- 师范(22470)
- 州(22441)
- 北京(22380)
- 省(20921)
- 院(20652)
- 技术(19764)
- 基金
- 项目(105284)
- 科学(81578)
- 研究(76640)
- 基金(74824)
- 家(66165)
- 国家(65567)
- 科学基金(54962)
- 社会(46836)
- 社会科(44044)
- 社会科学(44031)
- 省(42490)
- 基金项目(39268)
- 教育(36782)
- 自然(35981)
- 划(35627)
- 自然科(35124)
- 自然科学(35109)
- 自然科学基金(34517)
- 编号(31353)
- 资助(30273)
- 成果(27811)
- 重点(24590)
- 制(24182)
- 课题(23431)
- 部(23125)
- 创(22385)
- 发(22030)
- 创新(20992)
- 性(20651)
- 科研(20089)
共检索到264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娟 赵磊 师光禄 王有年 仝宝生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具有个体小、繁殖快、代数多、适应性强、为害重等特点,是世界公认的最难防治的有害生物群落(Hazan et al.,1974;何林等,2004),可危害百余种农作物和果树,并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Ho et al.,1997)。长期以来,大量重复使用非专一性化学杀螨剂,使许多螨类已产生抗药性(唐除痴等,1998),并且对杀螨剂出现了交互抗性(王旭等,1997),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燕 吴振宇 杜艳丽 师光禄 陈梅 王海香 王有年
【目的】研究牵牛子石油醚提取物中流分8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测定了流分8对朱砂叶螨成螨和卵的室内毒力,并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Ca2+-ATP酶活性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流分8对螨体内亚显微结构的破坏。【结果】流分8对朱砂叶螨成螨和卵均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对成螨和卵的LC50分别是0.4686mg·ml-1和1.2212mg·ml-1,LC90分别是2.5935mg·ml-1和3.1234mg·ml-1。牵牛子流分8处理朱砂叶螨后,螨体内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被激活,这说明流分8中存在对朱砂叶螨有毒的物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燕 师光禄 吴振宇 王有年
报道牵牛子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牵牛子石油醚提取物质量浓度为2mg·mL-1时,对朱砂叶螨的雌成螨和卵24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3.7%和77.3%,LC50分别为0.6979和1.3037mg·mL-1;对雌成螨24h后的产卵抑制率和驱避率分别达到82.51%和94.54%。萃取物中石油醚相的活性明显高于甲醇相,质量浓度为2mg·mL-1时,石油醚萃取物对朱砂叶螨的雌成螨和卵24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6.2%和82.1%,LC50分别为0.5042和1.1016mg·mL-1;对石油醚萃取物的柱层析分离最终得到流分12个,其中以第8流分杀螨效果最好,质量浓度为2mg·mL-1时...
关键词:
牵牛子 朱砂叶螨 生物活性 分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建军 师光禄 王建文 谷继成 王有年
为测定薄荷中杀螨活性物质的毒力,分离鉴定该物质的分子结构,利用甲醇、氯仿和石油醚3种溶剂在常温下进行提取后,用液-液萃取法萃取,并用硅胶层析和薄层层析(TLC)结合碘显色法进行分离纯化,同时用玻片浸渍法对活性物质跟踪;最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液相色谱法(HPLC)、红外色谱(RI)和质谱(MS)等技术对该物质进行鉴定。研究发现薄荷地上部分的石油醚粗提物对朱砂叶螨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当浓度为1mg.mL-1时,24h内对成螨的致死率为87.05%,卵为93.16%。经Duncans检验,3种不同溶剂的粗提物对成螨及卵的致死率差异显著(P<0.05)。同时发现薄荷地上部的甲醇、氯仿提取物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妍 沈向群 关柏丽 郭春 李青
【目的】初步探索矮牵牛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规律,选育雄性不育两用系。【方法】从矮牵牛328自然群体后代中发现并选择不育株,以不育株(08A328)为母本,以7份不同来源的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F1)自交获得F2,选择F2分离出的不育株与F1回交,同时对F2不育株进行人工自交结实率试验和花粉生活力测定。在F2中优选不育株与经济性状优良的父本进行回交转育,转育后代自交,子代兄妹交,筛选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1∶1分离的株系。【结果】F1后代全可育,F2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15∶1分离,回交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3∶1分离。不育株花药干瘪微黄,花粉无活力,自交不结实。回交转育后代均可育,自...
关键词:
矮牵牛 雄性不育 遗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有年
综述近年来菊科、楝科、豆科、瑞香科、藜科、木樨科、唇形花科、伞形花科、蒺藜科以及木本植物的核桃、银杏等70多种植物杀螨作用的研究进展,总结国内外植物源杀螨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情况,分析当前植物源杀螨活性物质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在当前杀螨植物的研究上,分离植物中的杀螨活性成分并解析杀螨活性成分的分子结构和阐明植物杀螨活性成分的杀螨机制应该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研究策略和解决方法,展望植物源杀螨活性物质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植物 杀螨活性物质 开发利用 前景展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滇庆
一、民间借贷以熟人为界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浙江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了12项任务,其中之一是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也就是成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希望能够把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按照发起者的本意,与其让民间资金在地下活动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倪婧 谢道燕 杨振国 柴建萍 江秀均
【目的】明确天然辣椒碱类物质对敏感朱砂叶螨各发育阶段的杀螨活性、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GSTs)及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叶碟喷雾法处理样品,用酶标仪及荧光定量PCR仪测定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结果】辣椒碱类物质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随药剂浓度升高而增强,杀螨效率从高至低为幼螨>若螨>成螨>卵,故选用低浓度的辣椒碱类物质防控幼、若螨。经过LC_(30)浓度辣椒碱类物质处理,朱砂叶螨体内GSTs活性由高到低排列为成螨>若螨>幼螨>卵。在卵期,处理组与对照组GSTs活性变化趋势相反,处理组GSTs活性被显著抑制;幼螨期,处理组与对照组GSTs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8~20 h GSTs比活力高于对照组;若螨期在观测时间段内处理组GSTs比活力未出现明显波动;成螨期药剂胁迫后8 h内,对照组GSTs活性是处理组的4倍以上。雌成螨GSTs中detal3、detal5、detal6、detal8、detal14基因在辣椒碱类物质胁迫后除12 h时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其余时间点都被激活而表现为表达量增加。【结论】可推断GSTs在受到辣椒碱类物质胁迫后能发挥一定的解毒作用,而detal3、detal5、detal6、detal8、detal14基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机体解毒代谢的抗逆性应激生理响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贤进 陈永明 孙以文 王荫长
采用滤纸药膜残留法测定了甲胺磷和溴氰菊酯联合应用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触杀活性。LC50和LC90剂量水平的活性联合作用分析均显示,该组合具显著联合增效作用。蜚蠊中枢神经自发性复合突触后电位(sEPSPs)记录结果表明,这两种药物联合处理后突触电位排放显著增强,说明这两种药物神经毒理的协同效应可能是生物活性增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关键词:
甲胺磷 溴氰菊酯 生物活性 作用机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凡飞 张生武 李联泰 李燕 苏晓烽 安贤惠
凡隆气单胞菌是泥鳅养殖中容易发生而且致死率较高的病原菌之一。为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菌、研发防治此病害的生物制剂,采集泥鳅养殖池底泥样品,通过滤纸抑菌圈法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细菌,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硫酸铵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抑菌物质,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分离到17株细菌,其中筛选出的拮抗菌4-1-3,能够高效抑制凡隆气单胞菌,抑菌圈直径达到15.2 mm。经菌株鉴定后命名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 4-1-3。该菌产生的抑菌物质为胞外蛋白,分子量约为100 k Da,推测该物质是荧光假单胞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凡飞 张生武 李联泰 李燕 苏晓烽 安贤惠
凡隆气单胞菌是泥鳅养殖中容易发生而且致死率较高的病原菌之一。为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菌、研发防治此病害的生物制剂,采集泥鳅养殖池底泥样品,通过滤纸抑菌圈法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细菌,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硫酸铵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抑菌物质,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分离到17株细菌,其中筛选出的拮抗菌4-1-3,能够高效抑制凡隆气单胞菌,抑菌圈直径达到15.2 mm。经菌株鉴定后命名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 4-1-3。该菌产生的抑菌物质为胞外蛋白,分子量约为100 k dA,推测该物质是荧光假单胞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艳玲 胡军华 王帆 陈若霓 陈仕江 卿玉玲 秦绍蓉
室内测定了粉棒束孢(Paecilomyces farinosus)菌株nq1–1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毒力,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nq1–1菌株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LC_(50)和LT_(50)分别为1.59×107/mL和7.9 d;菌株最适生长和产孢培养基分别为萨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蔗糖和有机氮源(赖氨酸)有利于该菌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均为20℃,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528℃;菌丝生长、产孢以及孢子萌发的最适pH均为6.0;nq1–1菌株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晓刚 丁言 郭太君 马赛
【目的】研究凤丹种子胚乳中内源抑制物质活性及其成分组成,为了解其休眠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分离萃取凤丹胚乳中的内源抑制物质,对4种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醚、甲醇)萃取液和水相进行白菜种子发芽试验,确定发挥抑制作用的优势组分,并对其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凤丹种子胚乳各有机溶剂萃取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苗高生长、根长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物质活性存在一定差异。4种有机溶剂萃取液中抑制作用最强的是乙醚组分,其次是甲醇组分,再次是乙酸乙酯组分。利用GCMS方法从乙醚组分中共检出6种物质,主要为乙酸(66.661%)、甲酸(25.996%)、乙酐(2....
关键词:
凤丹 胚乳 内源抑制物质 GC-M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嘉玥 邹志荣 文颖强 陈修斌
以当年现蕾盆栽大花类矮牵牛(Petuniahybrida)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质中IBA与NAA对矮牵牛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中添加激素可提高矮牵牛扦插成活率,促进生根,提高根冠比、叶绿素、根系活力、还原糖和可溶性糖。500mg/LIBA或200mg/LNAA+300mg/LIBA处理可明显促进矮牵牛扦插生根,扦插成活率高,生长良好。泥炭∶沙=1∶3和泥炭∶蛭石∶沙=1∶1∶1两种基质对矮牵牛扦插生根均有作用,但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矮牵牛 扦插 激素 植株再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