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34)
- 2023(6359)
- 2022(5073)
- 2021(4824)
- 2020(3636)
- 2019(8436)
- 2018(8457)
- 2017(14951)
- 2016(8782)
- 2015(10020)
- 2014(10249)
- 2013(9772)
- 2012(9207)
- 2011(8252)
- 2010(8466)
- 2009(7463)
- 2008(7394)
- 2007(6903)
- 2006(6136)
- 2005(5729)
- 学科
- 济(30989)
- 经济(30941)
- 业(19290)
- 管理(18907)
- 农(15580)
- 企(13731)
- 企业(13731)
- 中国(12463)
- 农业(10821)
- 方法(10692)
- 业经(9749)
- 数学(8728)
- 财(8654)
- 数学方法(8578)
- 地方(8017)
- 理论(7545)
- 制(7078)
- 教育(6948)
- 教学(6635)
- 学(6048)
- 贸(5989)
- 贸易(5981)
- 易(5822)
- 发(5486)
- 农业经济(5439)
- 银(5406)
- 银行(5393)
- 融(5312)
- 金融(5310)
- 行(5154)
- 机构
- 学院(118232)
- 大学(116138)
- 济(42996)
- 经济(41729)
- 管理(39702)
- 研究(38676)
- 理学(32840)
- 理学院(32393)
- 管理学(31644)
- 管理学院(31400)
- 中国(30587)
- 京(25077)
- 科学(22869)
- 财(21832)
- 江(21193)
- 中心(19558)
- 农(19457)
- 所(19317)
- 范(19193)
- 师范(19006)
- 州(17197)
- 研究所(16978)
- 财经(16589)
- 北京(16140)
- 业大(15869)
- 技术(15240)
- 师范大学(14989)
- 经(14894)
- 农业(14574)
- 省(14196)
- 基金
- 项目(72796)
- 研究(59905)
- 科学(55558)
- 基金(48544)
- 家(41030)
- 国家(40513)
- 社会(35331)
- 科学基金(33983)
- 社会科(33009)
- 社会科学(33004)
- 教育(29919)
- 省(29736)
- 编号(27878)
- 基金项目(24796)
- 成果(24401)
- 划(24393)
- 资助(20227)
- 课题(20122)
- 自然(19351)
- 自然科(18868)
- 自然科学(18866)
- 自然科学基金(18511)
- 年(17402)
- 重点(16465)
- 部(16002)
- 发(15982)
- 性(15962)
- 项目编号(15893)
- 大学(15244)
- 创(15049)
共检索到194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哈晓斯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成都就业研究课题组 田小宝 李小新 张一名
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2005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到2008年实现全市城乡统筹比较充分就业的目标。实现城乡统筹比较充分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什么是比较充分就业和城乡统筹比较充分就业,衡量实现城乡统筹比较充分就业的标准是什么等等。本报告对成都市城乡统筹比较充分就业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城乡统筹比较充分就业理论、就业失业涵义和城乡统筹比较充分就业指标进行系统研究和测算,在对相关副省级城市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成都市未来五年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和成都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半年的调查研究,形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夏鲁青
以充分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人社部门的重点工作,山东省人社厅立足地方区情,坚持"一个目标",推动"二元互动",实施"三项变革",秉持"四个持续",在促进就业方面形成了"一、二、三、四"工作体系,不仅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今后进一步推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创新思路的"山东方案"。
关键词:
就业 高质量发展 山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绍充 孙丽青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应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此,全国各地积极开始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不少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方面的新经验。然而,由于既缺乏科学、完整的理论作为指导,也没有关于社会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社会建设和管理总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在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理论进行初步论述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实践背景下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经验,对成都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模式、路径与治理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统筹城乡 社会建设 社会管理 成都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万明
如何破解二元结构难题,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是当今研究的重点。而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是政府履行职能的两项重要目标。成都市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采取积极、切合实际的措施,较好的实现了经济发展与城乡比较充分就业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充分就业 统筹城乡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锦惠 潘妮
介绍了成都市现代物流专业职教集团的组成和成立背景以及其实施机制,之后介绍了集团创立以来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效果,最后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可能的改善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景熙 李晓梅
文章认为确定严格的、便于与国际接轨的劳动就业标准,不仅是构建我国统一的、规范的劳动就业市场的必要条件,也是统筹城乡劳动就业须重视的基础性问题。文章在对国内外就业和失业定义和计量标准进行比较、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提出了以法定劳动力年工时为核心内容的、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失业和不充分就业定义与计量标准。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就业 不充分就业 计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肖月强 黄萍 刘东升
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是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在剖析政府在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三大假设基础上,提出政府应转换三个角色,构建依托非政府组织就业培训的新机制、贷企还企促进就业开发的新模式和加强就业保障与服务的新策略建设体系,有效地建立起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城乡充分就业 长效机制 政府作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盛聪 李宜芯 刘晨曦 卢人绮 卢红
质量是一切教育的发展之本,追求之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现代进程的加快,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社区教育需求已成为最迫切的价值追求。社区教育质量提升是指通过社区教育治理,整合、协调社区教育外部与内部的关系使社区教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在管理、教学、学习服务、学习效果上提档升级,为市民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公平性、特色性、人本性和效率性是社区教育质量提升的基本原则。社区教育的现实状态是社区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居民的需求是社区教育质量提升的动力,双流社区教育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多元主体机制建设和社区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实现教育质量提升。
关键词:
社区教育 质量 教学 多元主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晓冰
通过对成都与昆明两市的比较来探索统筹城乡的区域发展模式,对云南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统筹城乡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成都与昆明在统筹城乡发展及一体化建设中既存在有利条件又面临着挑战,两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成都与昆明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设想各具特色,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同成都相比昆明存在着一些差距,借鉴成都经验做法促进昆明统筹城乡发展及一体化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志英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实践中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四川省成都市统筹城乡的实际,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问题入手,对统筹城乡实践中的公共产品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创新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公共服务 均等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静 王萌萌
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目标之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宜采取不同的模式促进充分就业。增加社会总供求,发展基础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创新产品和服务,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新兴产业和缩短法定劳动时间,适当降低劳动效率,腾出部分劳动空间等都是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就业 社会供求总量 新兴产业 劳动时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涛
当前,制约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新业态和就业新形态发生深刻变革冲击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适应性变化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以及人职供求的不平衡导致大学生就业不充分。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本逻辑包括提升人力资本、获得社会资本、促进人职匹配。据此,文章提出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可从国家助推、高校助力、学生自为三个方面齐发力。具体来说:国家层面优化就业环境,鼓励支持经济新业态和就业新形态,开拓新职业空间;高校层面调整就业模式,统筹"人·环境·资源·职业"产生多维聚合效应促就业;学生个体则通过完善就业素养,理性决策达成高质量就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托马斯·G·罗斯基
过去的20年,中国是世界主要国家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这一持续性的增长势头使各种物质财富激增。工作机会的迅速扩大与高水平的就业率曾是中国长期繁荣的两大突出成就。而现在,这两方面均出现险情。有资料报导,现已出现大量解雇,大规模城镇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