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4)
- 2023(10268)
- 2022(8528)
- 2021(7919)
- 2020(6367)
- 2019(14710)
- 2018(14616)
- 2017(27356)
- 2016(14998)
- 2015(17095)
- 2014(17421)
- 2013(16940)
- 2012(15706)
- 2011(14536)
- 2010(15116)
- 2009(13731)
- 2008(13510)
- 2007(12290)
- 2006(11120)
- 2005(10343)
- 学科
- 济(67552)
- 经济(67489)
- 管理(39883)
- 业(37405)
- 企(29006)
- 企业(29006)
- 方法(24271)
- 中国(21296)
- 地方(21174)
- 数学(20966)
- 数学方法(20415)
- 农(19350)
- 业经(15976)
- 学(13314)
- 农业(13212)
- 财(12364)
- 贸(12023)
- 贸易(12008)
- 理论(11709)
- 易(11534)
- 银(11472)
- 制(11464)
- 银行(11460)
- 发(11406)
- 地方经济(11387)
- 环境(11382)
- 融(11338)
- 金融(11336)
- 行(11115)
- 技术(10441)
- 机构
- 学院(215201)
- 大学(208929)
- 济(82801)
- 经济(80714)
- 管理(77131)
- 研究(75610)
- 理学(64425)
- 理学院(63624)
- 管理学(62036)
- 管理学院(61657)
- 中国(59256)
- 科学(47993)
- 京(46785)
- 所(39437)
- 财(38621)
- 农(36961)
- 江(35462)
- 研究所(35228)
- 中心(34947)
- 业大(31340)
- 范(30777)
- 北京(30595)
- 师范(30464)
- 州(29422)
- 财经(29261)
- 农业(28289)
- 院(27790)
- 技术(26247)
- 经(26210)
- 省(25980)
- 基金
- 项目(135045)
- 科学(104445)
- 研究(100469)
- 基金(92693)
- 家(81215)
- 国家(80497)
- 科学基金(67959)
- 社会(60394)
- 社会科(57143)
- 社会科学(57126)
- 省(55806)
- 基金项目(47763)
- 教育(46683)
- 划(46215)
- 自然(43707)
- 编号(42947)
- 自然科(42465)
- 自然科学(42453)
- 自然科学基金(41598)
- 资助(39324)
- 成果(35010)
- 发(34644)
- 课题(31372)
- 重点(31101)
- 创(27984)
- 部(27715)
- 发展(27480)
- 展(27011)
- 创新(26155)
- 年(25613)
- 期刊
- 济(103870)
- 经济(103870)
- 研究(66073)
- 中国(52399)
- 农(35405)
- 学报(32407)
- 教育(31686)
- 管理(31090)
- 科学(30643)
- 财(29635)
- 大学(24657)
- 农业(24191)
- 学学(22936)
- 融(22461)
- 金融(22461)
- 技术(22416)
- 业经(19323)
- 经济研究(16096)
- 财经(13777)
- 业(13231)
- 问题(12990)
- 图书(12181)
- 经(11911)
- 统计(11278)
- 资源(11211)
- 技术经济(10737)
- 商业(10613)
- 科技(10422)
- 策(10332)
- 坛(10194)
共检索到345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昌志 倪味咏 李键 张丁来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保护对象,拥有华东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世界同一纬度地区保护最完整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了探索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介绍了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历史沿革、保护管理现状及方式。从迁地保护、宣教工程、社区共管、发展多种经营、开展生态旅游等方面分别论述了保护区三大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并从自然保护区立法、确定自然保护区地位、明晰自然保护效益、做好生态旅游规划4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迁地保护 宣教工程 社区共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昌江 傅双凤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鹤类为主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目前存在区内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人为干扰日益频繁、区域分割,多家管理,政令难于统一等问题,根据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提出了循环型保护区规划设计思路,并且构建了以工业、农业为重点的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
扎龙自然保护区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静 欧阳志云 苗鸿 徐卫华
建立保护区是应对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措施,然而保护区内部及其周边社区则受到保护区管理工作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以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主要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了与该保护区相邻的9个自然村内的172位当地农民。结果表明,54.8%的被调查者认为保护区对其家庭和生活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主要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发展旅游业提高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而负面影响主要包括限制资源的利用、忽视其生存利益和野生动物的严重破坏。因此,建议保护区的社区管理工作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将旅游收益按照贡献量合理分配给当地社区,为当地社区开发新的替代性经济来源,加强对周边社区在管理政策、具体措...
关键词:
铜鼓岭 保护区 社区 管理 问卷调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美蓉 王芳 郭开怡 乔慧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本文阐释了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概念,并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社区共管中存在的种种矛盾与冲突,提出了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性、合理利用资源、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区共管激励机制、完善野生动物破坏补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共管效果评估机制体系等解决或缓解社区共管中各种冲突与矛盾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社区共管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锐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出自然保护区的职能。本文在对中国湖北、湖南、四川、海南、贵州等省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发展当地社区经济的经验,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中国未来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和谐发展的方向和对策是:开展保护区和社区的共同管理公平分享所得利益,实现自然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社区可持续和谐发展。
关键词:
资源保护 社区经济 共同管理 共同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清 崔国发 胡涌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慧玲 李励恒
通过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农牧民经济状况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着生活水平低、生产资金短缺、产业结构单一等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对保护区周边农牧民抽样问卷调查,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进行新兴农牧业发展等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周边经济 发展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庞振刚
从对自然保护区界定和生态本质分析入手 ,讨论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和正负影响 ,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味咏
从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和植被特点出发,介绍新发现的数种木本植物的分布状况和种群情况,供分类专家、有关单位和林木分类爱好者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青晓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资源的载体,因具有资源品位高、旅游产品原生性、客源充足等优势和便利条件,成为生态旅游的最佳选择。然而,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非伦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政府、企业、公众3个行为主体层面构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体系,旨在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哲学支撑和实践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载田,唐云松
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迹及其环境进行管理和保护的特殊区域生态系统综合体,具有多种功能。湖南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完整,且量多、面广、高品位,特别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为确保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又能拓展其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是其必然选择。而且一定要旅游规划先行,推广生态旅游产品,进行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
湖南 自然保护区 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解永秋
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中了国家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是保护自然环境的重点部位和开发生态旅游的理想区域。环境哲学(或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点反映了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反省,对于研究生态旅游的产业开发与实施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种研究的紧迫性在于我国生态旅游的无序开发已经给自然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据此本文对我国旅游区环境破坏后的生态系统的重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啸
社区参与是发展经济学的新兴的理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在社区参与管理中具有典型性,在实践中摸索了一套社区参与管理的模式:设立专门机构和利用社区自由组织对居民进行管理、创造多渠道社区居民就业和参与管理、组建股份制旅游经营公司,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等,这些经验具有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上的突破。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需要进一步解决“公平”问题、加强社区居民“实质性”参与、兼顾区域发展、建立就业培训机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任啸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在实践中摸索了一套社区参与景区管理的办法:设立专门机构和利用社区组织对居民进行管理;建立多渠道社区居民就业和参与管理方式;组建股份制旅游经营公司;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等,这些经验具有实践上的创新和理论上的突破,具有典型性。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需要进一步解决“公平”问题、加强社区居民“实质性”参与、重视区域的协调发展、建立就业培训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绍莲
本文以旅游发展的驱动力为切入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及实践经验,指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旅游是在资源保护、社区发展以及旅游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在旅游产品吸引、中介系统的引导以及支持系统的辅助下开展的。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动力系统结构模型及其驱动机制,旨在为我国红树林及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完善我国旅游区动力研究。
关键词:
红树林 自然保护区 旅游发展 动力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